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类综应
核心
考点
考点1 个性心理
SPRING
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形成了人的个性心理差异。
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考点2 知觉
SPRING
1.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2.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恒常性。
考点3 记忆
SPRING
1.记忆与记忆的分类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遗忘
遗忘是指记忆的内容无法保持、提取或提取时有困难。遗忘是记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及需要克服的现象。因此,了解遗忘的规律以及原因,对于我们提高记忆效果有重要意义。
(1)遗忘的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既然遗忘是学习之后立即发生的,而且发生的速度最快,那么复习一定要及时。
(2)遗忘的原因
干扰说。有两种干扰形式: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衰退说。
压抑说。
提取失败。
3.利用记忆规律,如何提高中学生记忆效果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对材料的组块化实际上就是把若干的组块组合成数量更少的、体积更大的组块的心智操作,它能使输入信息有效地储入长时记忆;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考点4 意志品质
SPRING
意志品质是构成意志力的稳定因素,也是衡量一个人意志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意志品质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四个方面。
考点5 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
SPRING
1.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需要是活动的原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具有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的特点。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是美国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需要层次理论为七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位于需要层次底部的四种需要被称为缺失需要,后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考点6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
SPRING
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底根据构成人体内四种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哪一种体液在人体内占优势,把人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考点7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SPRING
性格与气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1)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并且变化比较难,而性格的形成受社会和实践的影响较大,因此变化比较容易和快些。
(2)气质是行为的动力特征,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此无好坏之分;性格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因而有好坏善恶之分。
2.性格与气质彼此渗透,相互制约,紧密联系
(1)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2)性格可以制约气质的表现,也可以影响气质的改变。
考点8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SPRING
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续出现的时期和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1)客体永久性。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2)延迟模仿。皮亚杰研究发现,12-18个月的婴儿能够比较精确地进行模仿。
2.前运算阶段(2-7岁)
(1)早期的符号功能;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4)泛灵论;
(5)儿童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非抽象的;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这一阶段出现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儿童认识的客体尽管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
(1)可逆。思维可以逆转;
(2)守恒。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
(3)去自我中心;
(4)具体逻辑思维。具有了抽象概念,但逻辑思维需要依赖具体形象(例,可根据具体事物判断其大小)。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
形式运算是指对抽象的假设或逻辑进行逻辑转换。这一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
(1)假设—演绎思维,即不仅在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景,而且根据可能的情景(假设的情境)进行思维;
(2)抽象逻辑思维,即能运用符号进行思维,能对事物做一定的概括;
(3)系统思维,即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在心理上控制若干变量,同时还能考虑到其他几个变量。
考点9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SPRING
1.基本观点
维果茨基强调环境和社会文化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他提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个体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他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通过内化从情境中吸取知识,获得发展。
2.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考虑儿童现有的水平,并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在教学时,要考虑两种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水平;另一种是在有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比较高的水平。这两者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3.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4.支架式教学
为了让教学促进发展,在维果茨基看来,教师可以采用教学支架,即在儿童试图解决超出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予支持,使学生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最终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考点10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
SPRING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1.5-3岁)
3.主动感、主体感对内疚感(3-6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18-30岁)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30-60岁)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感(成年晚期60岁以后)
考点11 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SPRING
认知方式也称为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认知方式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以下几类:
1.根据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分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2.沉思型与冲动型
3.辐合型与发散型
考点12 学习的种类
SPRING
1.奥苏贝尔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奥苏贝尔对学习的两种分类进行两两组合,形成四种学习形式:
(1)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这是奥苏贝尔提倡的学习方式,如,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2)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如,科学研究、做实验。
(3)机械的接受学习。如,背乘法口诀。
(4)机械的发现学习。如,走迷宫,尝试-错误。
2.根据学习时学习者的意识水平,可以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1)内隐学习。指无意识的、不知不觉的学习的过程。
(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的过程。
考点13 认知学习理论
SPRING
1.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苛勒通过黑猩猩摘香蕉的实验探索学习的过程。他认为,学习是将情境中感知的信息整合起来,对情境中各部分信息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形成对情境整体的理解,从而在头脑中构造完形(整体)的过程。学习过程中知觉的重新组织,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顿悟依赖主体对问题情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2.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是美国研究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的著名心理学家,他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学习就是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编码系统。这一理论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3)学习法: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
3.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1)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学习者应该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结构联系起来的倾向性。
学习材料对学习者应具备潜在的意义,即学习材料可以和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相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表征学习,是指个体学会使用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来表示特定事物的一类学习。
概念学习,是指个体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的一类学习。
命题学习,是指个体掌握由若干个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的一类学习。
(3)“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考点14 学习动机的理论
SPRING
1.成败归因理论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者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总结了最常见的四种归因方式: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又把这四种因素按照性质归属到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2.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由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3.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因,成就动机理论认为,成就活动总伴随着成功和失败两种结果,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避免失败的倾向,因此,倾向于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即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成就动机水平低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小于避免失败的倾向,因此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考点15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SPRING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
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3.最佳动机水平与任务难度有关: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因此,在较简单的任务中,较强的动机水平更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在中等难度任务中,中等动机水平下学习效率最高;在较困难的任务中,较弱的动机水平更有利于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