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8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原卷版).doc
下载文档

ID:2834079

大小:389KB

页数:2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08 广东 高考 理科 数学 原卷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广东卷) 数学(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复数的实部为,虚部为1,则的取值范围是( C ) A. B. C. D. 2.记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D ) A.16 B.24 C.36 D.48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女生 373 男生 377 370 3.某校共有学生2000名,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如表1.已知在全校 学生中随机抽取1名,抽到二年级女生的概率是0.19.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64名学生,则应在三年级抽取的学生人数为( C ) A.24 B.18 C.16 D.12 表1 4.若变量满足则的最大值是( C ) A.90 B.80 C.70 D.40 5.将正三棱柱截去三个角(如图1所示分别是三边的中点)得到几何体如图2,则该几何体按图2所示方向的侧视图(或称左视图)为( A ) E F D I A H G B C E F D A B C 侧视 图1 图2 B E A. B E B. B E C. B E D. 6.已知命题所有有理数都是实数,命题正数的对数都是负数,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D ) A. B. C. D. 7.设,若函数,有大于零的极值点,则( B ) A. B. C. D. 8.在平行四边形中,与交于点是线段的中点,的延长线与交于点.若,,则( B ) A. B. C. D. 开始 n整除a? 是 输入 结束 输出 图3 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作答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一)必做题(9~12题) 9.阅读图3的程序框图,若输入,,则输出 , (注:框图中的赋值符号“”也可以写成“”或“”) 10.已知(是正整数)的展开式中,的系数小于120, 则 . 11.经过圆的圆心,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 方程是 . 12.已知函数,,则的最小正周期是 . 二、选做题(13—15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两题) 13.(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已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则曲线与交点的极坐标为 . 14.(不等式选讲选做题)已知,若关于的方程有实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 15.(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已知是圆的切线,切点为,.是圆的直径,与圆交于点,,则圆的半径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函数,的最大值是1,其图像经过点. (1)求的解析式;(2)已知,且,,求的值. 17.(本小题满分13分) 随机抽取某厂的某种产品200件,经质检,其中有一等品126件、二等品50件、三等品20件、次品4件.已知生产1件一、二、三等品获得的利润分别为6万元、2万元、1万元,而1件次品亏损2万元.设1件产品的利润(单位:万元)为. (1)求的分布列;(2)求1件产品的平均利润(即的数学期望); (3)经技术革新后,仍有四个等级的产品,但次品率降为,一等品率提高为.如果此时要求1件产品的平均利润不小于4.73万元,则三等品率最多是多少? 18.(本小题满分14分) 设,椭圆方程为,抛物线方程为.如图4所示,过点作轴的平行线,与抛物线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已知抛物线在点的切线经过椭圆的右焦点. (1)求满足条件的椭圆方程和抛物线方程; (2)设分别是椭圆长轴的左、右端点,试探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使得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指出共有几个这样的点?并说明理由(不必具体求出这些点的坐标). 19.(本小题满分14分) 设,函数,,,试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20.(本小题满分14分) F C P G E A B 图5 D 如图5所示,四棱锥的底面是半径为的圆的内接四边形,其中是圆的直径,,,垂直底面,,分别是上的点,且,过点作的平行线交于. (1)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2)证明:是直角三角形; (3)当时,求的面积.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设为实数,是方程的两个实根,数列满足,,(…). (1)证明:,;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3)若,,求的前项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