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13
年高
历史
广东
自主
命题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解析
本解析采用的是试卷类型:B
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解析】
考点:古代的政治制度。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基础知识。
解题关键:战国,贵族→民众。战国时代,贵族地位下降,平民地位上升,原有的宗法制无以为继。
答案:B
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解析】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因为富商大贾收入堪比封君,所以要进一步“重农抑商”,以“抑并兼、长廉耻”。A不是材料本意,且与史实不符;题干是说“(商贾)收税与封君比入”,不是商人与封君勾结,B歪曲了材料意思。桓谭正是发现了题干中所说的现象,才提出重农抑商建议的,排除D。
答案:C
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解析】
考点:中国古代思想史,宋明理学。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先假定承认对方(辩论赛常用的方法),接着一个“但”字表示转折——我方认为:“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显然“仁义”自在“我心”。不读书识“理”,照样“堂堂正正”做人,原来“理”在每个人的“心”中。
答案:D
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解析】
考点: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鞑子”,“歌谣”。
答案:B
16.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即“反帝、反封、反资”。读懂材料即可作答。
答案:A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
17.右示材料说明当时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解析】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基础知识。
解题关键: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双拳出击”外交(既反美又反苏),毛意在美苏之外拉拢“盟友”,“敌人的敌人……”,呵呵!
答案:B
18.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解析】
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放逐“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C的做法类似于“拉选票”。
答案:C
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解析】
考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世界近现代美术史。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教会之外,创作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表达人物内心——人文主义肇兴。
答案:A
20.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无产阶级专政
【解析】
考点:资产阶级代议制。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1877年,1789年革命——判断材料涉及的国家是“法国”。当前体制即“1875年的一票共和”。
答案:C
21.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解析】
考点:世界近代文化、思想、科技。
能力:基础知识+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上帝远离了,人类地位降低——那谁说,人是那啥变的!呵呵
答案:B
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
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
【解析】
考点:社会主义经济。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农民出售粮食不是投机倒把,基本属于正当贸易。某人是在“农业集体化”背景下有此言论的,考生易误选B。
答案:A
2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解析】
考点:冷战。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军事目的。
答案:D
38.(27分)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12分)
(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9分)
【解析】
考点: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能力:基础知识,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答案:
(1)亚洲。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6分)
(2)欧洲上升;中国下降。(2分)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2分)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3分)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2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3分)
(3)二战后初期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基础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3分)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3分)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越来越多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3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39.(25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4分)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10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
【解析】
考点:中国近代化问题。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答案:
(1)中体西用。(2分)“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
(2)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5分)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5分)
(3)“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8分)
(4)认识者的立场、思想观念、所处时代环境等。(3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