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9年高考历史真题(北京自主命题)(解析版).doc
下载文档

ID:2832683

大小:397.50KB

页数:24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09 年高 历史 北京 自主 命题 解析
2009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48分)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学习历史的场所,回答1、2题。 1.如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北京孔庙(见图)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  )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实现民族和睦有多种方式。回答3、4题。 3.为解决与匈奴之间的长期冲突,两汉时期中央政府作出了多种努力,其中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是(  ) A.张骞“凿空” B.卫青远征 C.昭君出塞 D.甘英出使 4.下列各组史实中,能够体现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的是(  ) ①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立都督府 ②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 ③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 ④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面对外来冲击,近代中国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回答5、6题。 5.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6.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的思想的是(  ) A.“自强直属,在于练兵” B.“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 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有生之乐” 中国以不同的方式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回答7、8题。 7.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  ) A.《辛丑条约》 B.《凡尔赛和约》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8.图中数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时期重要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资料的有(  ) A.① B.② C.③ D.④ 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回答9﹣12题。 9.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于二者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10.在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国实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中属于法国的是(  ) A.通过立法确立小农土地所有制 B.允许农奴通过赎买获得“份地” C.圈占土地建立资本主义农牧场 D.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地税改革 11.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是(  ) A.清教徒受到迫害 B.童工现象开始出现 C.广大农民丧失土地 D.产业工人相对贫困 12.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  ) A.德国继承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 B.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 C.德国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 D.德国不断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60分) 13.(36分)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队时代和社会的认识。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 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简述明、清时期两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中对使用白银的规定。 历史现象之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 “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 ﹣﹣摘自《林则徐集•奏稿》 (2)总结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历史现象之三: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1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背景。 历史现象之四:美元与中国货币 1948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法币比价从17.8万元升至1108.8万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有所调整,1美元同人民币比价从2.8元曾升至8.27元,近年来又回落至7.0元以下。 (4)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上述两个时期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条件。 14.(8分)区域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在增进各国经济互惠与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 ﹣﹣摘自《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 概况上述材料的核心思想。简述欧洲一体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影响。 15.(16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注: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2)读图2,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   2009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48分)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学习历史的场所,回答1、2题。 1.如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考点】12:西周的分封制.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住在题干材料关键词“封黄帝之后于蓟”。 【解答】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从题干中的“封黄帝之后于蓟”可以判断是分封制。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基础题,难度不大。   2.北京孔庙(见图)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  )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考点】1O:科举制.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元朝”、“进士”等有效信息限定词,结合科举制进行思考。 【解答】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政权。“进士”是科举制内容之一。A项所述开始于隋朝,排除; B项内容符合北宋史实,排除; C项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民族融合以及科举制,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知识积累: 科举制的评价:积极作用: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前期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士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唐诗繁荣。消极作用: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明清八股取士为封建统治者培养的忠实奴仆,严重桎梏了人才的成长,是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皇权统治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实现民族和睦有多种方式。回答3、4题。 3.为解决与匈奴之间的长期冲突,两汉时期中央政府作出了多种努力,其中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是(  ) A.张骞“凿空” B.卫青远征 C.昭君出塞 D.甘英出使 【考点】3T:中西方文化交流.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需要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匈奴”、“两汉”、“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等有效信息限定词,结合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中的“匈奴”、“两汉”、“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等有效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原的冶铁、凿井技术传给西域,而西域的葡萄、苜蓿、胡桃等经济作物传入中原,这些经济文化交流是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故A项正确。 B项所述属于军事斗争,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C项昭君出塞是出塞到蒙古高原,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D项甘英出使是出使欧洲,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考查对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下列各组史实中,能够体现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的是(  ) ①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立都督府 ②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 ③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 ④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1V: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需要掌握中国古代各个朝代民族政策的措施和特点。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等有效信息限定词,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抓住题干中的“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等有效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立都督府、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均属于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的措施,故①③正确。 “改土归流”自明代中叶以后便逐步开始,它是在土官与封建王朝的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政府派遣流官代替土官,不符合“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故②错误。 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不符合“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故④错误。故A项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考查对中国古代各个朝代民族政策的措施和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面对外来冲击,近代中国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回答5、6题。 5.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考点】A6:洋务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其分类思想就是“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八个字。前四个字“师夷制夷“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辟道路。 【解答】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1862年”、“京师同文馆”、“外语、化学、物理”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同文馆以传授近代自然科学为主,替代以往的经书,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故C正确; A项所述符合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抵抗派,排除; B项内容为维新派主张,排除; D项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排除。 故选:C。 【点评】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6.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的思想的是(  ) A.“自强直属,在于练兵” B.“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 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有生之乐” 【考点】B5:维新思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郑观应提出了著名的“商战“理论,“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主张以商立国,以工翼商。 【解答】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早期维新派”、“商战”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商战”,这里指利用本国的经济力量同外国资本主义在市场上进行竞争。 AC项为加强国防军事力量,排除; D项涉及的民生,排除; B项强调经济比军事的重要性,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人士是中国19世纪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站在时代前沿,顺应世界历史潮流,将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努力扩大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造就维新变法的人材,形成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中国以不同的方式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回答7、8题。 7.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  ) A.《辛丑条约》 B.《凡尔赛和约》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考点】S2:凡尔赛体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凡尔赛合约》的签订,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一战后”、“战胜国”、“中国蒙受屈辱”等有效信息限定词。 【解答】一战结束后,战胜国于1919年召开了巴黎和会,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 A项发生1901年,排除; C项签署于1943年,排除; D项签署于1945年,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合约》的了解,巴黎和会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这个和会是胜利国举行的和会,又是个大国操纵的和会,德国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主导了和会的进行。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奥、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它们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会议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重塑现实政治格局,遏制德国等战败国以及苏俄,与此同时又通过筹组国际联盟来企图建立理想的国际外交规范。   8.图中数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时期重要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资料的有(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9S:抗日战争.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发动的战役。考查学生识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依据图片可知,①是1933年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当时中共的军队没有改编成八路军,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是七七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是台儿庄战役,是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发动的战役,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是平型关大捷,是国民党与中共八路军合作的战役,故④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高考对抗日战争内容的考查呈现出形式多样,考点分布广泛等特点,从形式上来看,创设多种新情景,多以诗歌和图片的形式加以展现;从内容方面看,考查的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抗日战争爆发的时间和标志;②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和阶段特征;③抗日战争中国共双方的不同抗战表现;④抗日战争的影响。   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回答9﹣12题。 9.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于二者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考点】85:文艺复兴;87:启蒙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17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 核心:人文主义精神。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完全提倡复古,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解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近代早期两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背景共同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冲破欧洲中世纪旧制度、追求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学,故C正确; ABD项中涉及的三权分立、人民主权和君主立宪已较充分地体现出了资产阶级在国家制度构造方面的意图,它们是启蒙思想家们的贡献,文艺复兴时期还达不到这样的高度,故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①性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在意识领域的反映,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沉重打击了封建思想,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和觉醒,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注入了精神活力 ④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为科学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⑤具有一定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用普遍的“泛人性论”掩盖阶级差别和阶级剥削。   10. 在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国实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中属于法国的是(  ) A.通过立法确立小农土地所有制 B.允许农奴通过赎买获得“份地” C.圈占土地建立资本主义农牧场 D.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地税改革 【考点】6C:法国大革命.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需要掌握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措施以及俄国农奴制改革、英国圈地运动、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近代社会转型”、“土地制度”、“法国”等有效信息限定词,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近代社会转型”、“土地制度”、“法国”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颁布土地法令,规定土地小块出售,确立小农土地所有制,故A项正确。 B项为俄国1861年改革内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C项为英国圈地运动,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D项为日本明治维新的政策,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考查对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措施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是(  ) A.清教徒受到迫害 B.童工现象开始出现 C.广大农民丧失土地 D.产业工人相对贫困 【考点】5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需要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的具体内容。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期”、“社会问题”等有效信息限定词,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答即可。 【解答】抓住题干中的“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期”、“新的社会问题”等有效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业工人相对贫困,故D项正确。 ABC项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之前,不符合题干时间和信息,应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的具体内容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  ) A.德国继承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 B.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 C.德国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 D.德国不断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 【考点】6F: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成立.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成立的影响。了解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理解其特点,认识其带有封建军事性质。 【解答】联系所学,德国统一是在普鲁士主导下,通过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带军事性的容克阶级在帝国中占据主导地位,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其好战的特点,影响了统一后对外政策,影响德国成为两次大战挑起的原因,最后以失败告终,故A符合; BC项是关于德国统一的内容,与一战二战的失败联系不大,故排除;D项是引起一战的原因,不能说明两次大战中失败的原因,故D排除。 故选:A。 【点评】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发展使统一成为趋势,普鲁士在俾斯麦的主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1871成立了德意志帝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残余,德国的统一改变了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使法德矛盾成为欧洲的主要矛盾,成为欧洲政局不稳定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60分) 13.(36分)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队时代和社会的认识。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 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简述明、清时期两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中对使用白银的规定。 历史现象之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 “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 ﹣﹣摘自《林则徐集•奏稿》 (2)总结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历史现象之三: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1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背景。 历史现象之四:美元与中国货币 1948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法币比价从17.8万元升至1108.8万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有所调整,1美元同人民币比价从2.8元曾升至8.27元,近年来又回落至7.0元以下。 (4)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上述两个时期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条件。 【考点】2P: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5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A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4:罗斯福新政;GB:改革开放.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解题关键是从题干中的“明中叶”、“欧洲各国与中国贸易”切入,结合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赋役制度进行思考; (2)解题关键是从“林则徐奏稿”“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致之 偷漏出洋之弊”切入。结合鸦片战争进行思考; (3)解题关键是从时间1933年和1973年切入,结合美国1929年和1973年经济危机进行思考; (4)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社会条件”切入,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状况和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经济状况进行思考。 【解答】(1)回答第一问,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明中叶”、“欧洲各国与中国贸易”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回答第一问。第二问主要回答明清赋税制度的内容。 (2)问解题注意关键词“林则徐奏稿”“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致之 偷漏出洋之弊”。总结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 (3)考查美国1929年和197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以所学知识为主。 (4)这里的“社会条件”主要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状况和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经济状况。重点考查所学知识的扎实程度。 故答案为: (1)国际: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国内:明中期以后,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出口。 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征税;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2)州县征税困难,盐税和关税少,造成国家财政危机;“银贵钱贱”造成农民纳税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 为遏制鸦片走私,清政府任命林则徐主持禁烟。 (3)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放缓,贸易出现逆差,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大幅度下降。 (4)1948年:国民党统治下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物价暴涨,法币急剧贬值。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汇率随市场发生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今中外货币流通的变化以及应对措施,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熟记能力以及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设计内容范围广,难度较大。   14.(8分)区域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在增进各国经济互惠与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 ﹣﹣摘自《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 概况上述材料的核心思想。简述欧洲一体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影响。 【考点】EJ:欧洲一体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考查欧洲一体化的目的和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影响。需要掌握欧洲一体化的原因、影响等知识。 【解答】第一小问的核心思想,依据材料“(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的方式”可以得出核心思想是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第二小问的影响,注意限定信息“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一体化使得欧洲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冷战后成为“一超多强”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 故答案为: 核心思想: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 影响: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冷战后成为“一超多强”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 【点评】本题考查欧洲经济一体化知识。考查对欧洲一体化的目的和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16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注: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2)读图2,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 【考点】FJ:新中国初期的外交;FO: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FR: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和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考查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的国内外因素;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需要掌握新中国初期、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新中国外交状况及其原因;对外开放的过程。 【解答】(1)本小问,首先依据图1在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中任选一次高峰,然后结合所学说明因素即可。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2)本小问的过程,依据材料图2示意图可知,过程是从1980年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步到1984年开放东部沿海地带,随后进一步到20世纪90年代的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从而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故答案为: (1)选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选答2: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选答3: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2)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步开放东部沿海地带,随后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从而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点评】本题以图示的形式考查新中国外交和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示、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