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全国乙卷)(解析版).docx
下载文档

ID:2832596

大小:100.33KB

页数:1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历史 全国 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 历史 1. 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 A.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B. 井田制度的繁荣 C.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D. 商业活动的衰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背景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主要内容是小农生生产生活的景象,这一观点是孟子提出的,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能够提出这一观点是因为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极大发展,使小农生产取代了井田制下集体生产,C项正确;休养生息政策是源于道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观点,排除A项;这一时期井田制走向瓦解,排除B项;这一时期,工商食官不断崩溃,私营工商业不断发展,商业活动较之前而言是发展的,排除D项。故选C项。 2. 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 A. 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 B. 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 C. 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D. 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本题是本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唐中后期(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主要内容是唐中后期文人流行诗歌唱和,江南是重要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歌唱和主要体现的是文人之间作诗与别人相酬和,而诗人之间这种诗歌唱和基本以江南为主题,主要是因为唐中后期,南方相对北方,社会秩序更加安定,A项正确;唐朝时期坊市制度没有崩溃,排除B项;山水田园诗兴起于魏晋时期,排除C项;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因为安史之乱,排除D项。故选A项。 3. 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 ) A. 士族阶层的出现 B.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 科举制度的兴起 D. 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及所学知识可知,书籍作为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南宋时期书籍的流行推动了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所以,士族阶层并非在南宋时期出现,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排除B项;隋朝时期确立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4. 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即“某民丁几,受农业者几,受士业者几,受工业者几,受商业者几”。这一措施意在( ) A. 强调农商皆本 B. 加强对民间的控制 C 禁止人口流动 D. 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初(中国)。据材料“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及所学知识可知,百姓对邻里的情况相互知晓,有利于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进而加强对民间的控制,B项正确;明清时期,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且邻里之间“知晓丁数、职业”,不能体现政府对农业和商业的态度,不能反映农商皆本,排除A项;明清时期,对人口流动进行严格的限制,但并不禁止人口流动,C项表述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邻里之间“知晓丁数、职业”是为了加强对民间的控制,与经济均衡发展没有直接关系,且邻里之间的相互了解不能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5. 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 ) A. 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 B. 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 C. 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D. 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19世纪70年代之前,中英之间联系不便,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的价格对中国茶叶出口的价格影响较小,体现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较高,但19世纪70年代之后,伴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出口价格受到伦敦市场中国茶叶价格影响,而且中国茶叶的销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下降,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1880年中国的茶叶出口达到顶峰,之后,中国茶叶出口衰落,材料时间为19世纪70年代前后的对比,此时期中国茶叶出口尚未衰落,且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印度茶的替代冲击,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国茶叶出口的销量“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但没有涉及其他出口商品的数量,也没有涉及中国进口商品的总数量,不能反映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状况是否改变,且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状况并非改变,排除B项;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有机整体,此时期尚未形成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C项。故选D项。 6. 1920年5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9月,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这反映出( ) A. 工人待遇得到极大改善 B. 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 C.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 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年5月(中国)。据本题材料“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并结合五四运动相关史实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劳心者治于人”展现出对工人阶级的重视,源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材料反映出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陈独秀主张工人阶级用革命手段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明确叙述工人的待遇得到极大改善,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北伐战争时期,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 图1、图2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 A. 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 B. 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 C. 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 D. 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195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神笔》《骄傲的将军》”,“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笔》取材自中国古老的民间故事——神笔马良。《骄傲的将军》则从成语“临阵磨枪”发展而来,影片采用了中国传统戏曲,尤其是京剧的许多元素,这部动画电影被认为是“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神笔》和《骄傲的将军》被认为是中国动画民族化探索的先驱作品,所以材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A项正确;1955~1956年新中国艺术创作的主要目的是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不是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外来艺术形式影响新中国艺术创作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于197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8. 1981年,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职工工资只发70%,国家不再负担大部分福利;剧团演出费用自行解决,演出盈余留存公积金30%,上交剧院10%,其余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红。经过试验,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上述改革反映出( ) A. 非公有资本成为文化建设投资主体 B. 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企业 C. 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1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演出盈余的60%按照“按劳分配”原则分红,使得职工收入明显增加,这种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C项正确;材料中的改革反映出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未体现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建设,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职工工资、福利以及经费改革,不能说明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企业,排除B项;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C项。 9. 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庇西特拉图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统治权。他依照法律处理公共事务,关怀农民,支持平民反对贵族,时人称其统治时期为“盛世”。该“盛世”的出现,得益于( ) A. 梭伦改革的制度基础 B.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C. 五百人议事会的产生 D. 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雅典)。根据材料“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庇西特拉图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统治权。他依照法律处理公共事务,关怀农民,支持平民反对贵族,时人称其统治时期为‘盛世’”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94年,梭伦担任雅典“执政兼仲裁”一职后进行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在庇西特拉图主政时期,在政治、军事、外交、工业、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延续了梭伦改革的路线,A项正确;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在公元前6世纪末,排除B项;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确立了五百人议事会,排除C项;“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的表述太过绝对,只是打击了贵族特权,排除D项。故选A项。 10. 1661年,英国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陆军队以及所有军事要塞和驻地的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这是不容置疑的。议会两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应要求这种权力。这说明当时英国( ) A.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 国王力图巩固统治权力 C. 强化王权以对抗“无敌舰队” D. 君主立宪政体已经确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61年(英国)。根据材料“1661年,英国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陆军队以及所有军事要塞和驻地的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这是不容置疑的。议会两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应要求这种权力。”并结合所学可知,1661年,查理二世复辟斯图亚特王朝,再度开始了君主威权统治,可知国王力图巩固统治权力,B项正确;18世纪中后期,随着责任内阁制的不断完善,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排除A项;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排除C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排除D项。故选B项。 11. 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 ) A. 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 B. 开始推行自由放任主义 C. 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 D. 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并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至1933年美国爆发席卷世界的大危机,大危机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的矛盾,使得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助长了法西斯势力以及各种破坏组织的出现,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盛行的经济思想为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发展,且胡佛执政时期一直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开始”一词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措施,其胡佛执政时期主要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对经济干预的力度较弱,排除C项;美国此时并未进行扩军备战,排除D项。故选A项。 12. 1960~1970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从197.8亿美元增加到397.5亿美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额也从218亿美元增加到413.6亿美元。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从21.4%下降至17.6%。据此可知,该时期( ) A.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 B. 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C. 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削弱 D.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从21.4%下降至17.6%。”可知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和进口额一直在增多,但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却在下降,由此可知发达国家的出口额不断增多,在世界出口额比重中占据较高比例,发达国家增加对外出口会挤压发展中国家本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D项正确;此时世界经济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逆转,仍然是发达国家主导,排除A项;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推动了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排除B项;根据材料“1960~1970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从197.8亿美元增加到397.5亿美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额也从218亿美元增加到413.6亿美元。”可知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排除C项。故选D项。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依据波茨坦盟国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宣言,迅速解除敌伪军的武装,收复一切敌占城镇交通要道,把沦陷区一万万六千万同胞赶快解救出来……一定要坚决扫除前进途中的一切障碍,逼迫敌伪军向我投降,彻底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伪军,收缴敌伪军的武装,占领城镇和交通要道,摧毁敌伪组织和反动势力,维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权! ——《〈解放日报〉社论》(1945年8月13日) 材料二 1945年8月10日,蒋介石电令各战区:对敌可能之抵抗的阻挠,应有应战准备;并应警告辖区以内敌军,不得向我已指定之军事长官以外任何人投降缴械;对封锁地伪军应策动反正,并迅即确保联络掌握,令其先期包围集中之敌,先期控制敌军撤离后之要点要线,以待国军到达。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日本战败之际,杜鲁门认为,“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一隅……长江以北则连任何一种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没有”。8月10日,美国政府下达指令:利用日本军队作守备队,阻止共产党前进,以待美国帮助国民党把军队运送到华南并把美国海军调到中国海港,15日,杜鲁门的《一号通令》要求日本天皇命令中国战区的日本海陆空将领(除满洲外)都向蒋介石投降。根据这一方针,美国大力帮助蒋介石运兵到华北、华东,美国军队在天津、青岛等地登陆,10月下旬起开始助蒋向东北运兵。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在接受日本投降问题上的主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做法。 【答案】(1)[参考答案]主张:中国共产党:依据国际会议要求迅速解除敌伪军的武装,收复敌占区;扫除一切障碍,彻底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伪军;摧毁敌伪组织和反动势力,维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权。国民党:准备应战敌军反抗;敌军必须蒋介石指定军官投降;对封锁地伪军策动反正。 (2)[参考答案]措施:利用日本军队作守备队,阻止共产党前进;要求中国战区日军向蒋介石投降;美国利用此次时机直接干涉中国内政,助蒋反共;保留日本实力,使其成为反共前线。 (3)[参考答案]评价:中共:中共是坚决要求彻底消灭敌伪军及其势力,维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是符合人民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国民党:国民党提出准备应战敌军反抗,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但其要求敌军必须其指定军官投降;对封锁地伪军策动反正,都体现出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在维护国民政府的利益,而不是人民大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美国: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利用日军,支持蒋介石进行积极反共,是公然违反国际法,粗暴干涉他国内政的做法,这是以美国利益优先的霸权主义的表现,这不利于战后世界和平与稳定,也不符合全人类的利益。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5年的中国。中共的主张:根据材料“依据波茨坦盟国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宣言,迅速解除敌伪军的武装,收复一切敌占城镇交通要道,把沦陷区一万万六千万同胞赶快解救出来”可知依据国际会议要求迅速解除敌伪军的武装,收复敌占区;根据材料“.一定要坚决扫除前进途中的一切障碍,逼迫敌伪军向我投降,彻底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伪军,收缴敌伪军的武装”可知扫除一切障碍,彻底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伪军;根据材料“摧毁敌伪组织和反动势力,维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权”可知摧毁敌伪组织和反动势力,维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权。国民党主张:根据材料“蒋介石电令各战区:对敌可能之抵抗的阻挠,应有应战准备”可知准备应战敌军反抗;根据材料“并应警告辖区以内敌军,不得向我已指定之军事长官以外任何人投降缴械”可知敌军必须蒋介石指定军官投降;根据材料“对封锁地伪军应策动反正,并迅即确保联络掌握”可知对封锁地伪军策动反正。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5年的美国。措施:根据材料“。8月10日,美国政府下达指令:利用日本军队作守备队,阻止共产党前进,以待美国帮助国民党把军队运送到华南并把美国海军调到中国海港”可知利用日本军队作守备队,阻止共产党前进;根据材料“要求日本天皇命令中国战区的日本海陆空将领(除满洲外)都向蒋介石投降”可知要求中国战区日军向蒋介石投降;根据材料“根据这一方针,美国大力帮助蒋介石运兵到华北、华东,美国军队在天津、青岛等地登陆,10月下旬起开始助蒋向东北运兵”可知美国利用此次时机直接干涉中国内政,助蒋反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后期美国没有过分削弱日本,保留日本实力,使其成为反共前线。 【小问3详解】 本题是评价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5年的中美。评价:本题要根据第一小题和第二小题的主张和措施去分析,由三者采取的不同主张和措施结合三者的阶级属性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价。中共主张坚决要求彻底消灭敌伪军及其势力,维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权,这说明中国代表了最广大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是符合人民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国民党主张准备应战敌军反抗,这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但其要求敌军必须其指定军官投降;对封锁地伪军策动反正,都体现出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在维护国民政府的利益,而不是人民大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利用日军,支持蒋介石进行积极反共,是公然违反国际法,粗暴干涉他国内政的做法,这是以美国利益优先的霸权主义的表现,这不利于战后世界和平与稳定,也不符合全人类的利益。 1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0年,法国元帅福煦曾说:“飞机只是玩具,没有什么军事价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飞机分配到的任务仅有目视侦察一项,之后开始尝试空中照相。由于战争需要,飞机逐步应用于空战,驾驶员用枪支互击,用手投掷炸弹。1915年,德国出现配置机枪的战斗机,交战国开始争夺制空权。1916年,德国运用“空中马戏团”的方式组成特殊的作战中队,并于1917年最先制成全金属军用飞机,使空军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1918年,协约国和美国发起总反攻时,拥有飞机8000多架,而德国有3300余架,协约国牢牢掌握了制空权。 ——摘编自(英)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情况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飞机应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1)[参考答案]变化:一战前:飞机军事价值低。一战时期:初期担任侦查任务;逐渐应用于空战,交战国利用飞机争夺制空权;空战技术提高,数量增加到拥有数量多的飞机就牢牢掌握制空权。 (2)[参考答案]影响:飞机是一战中重要的武器系统,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也有利于加速飞机占优势的协约国的胜利;刺激了更多新式武器的发明;为了赢得战争,很多国家加紧新式武器的研制,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飞机应用到生活方面,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为出行带来便利。 【解析】 【小问1详解】 变化: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0年至1918年。根据材料“飞机分配到的任务仅有目视侦察一项。”并结合一战初期飞机在战争中的运用情况可知,一战前飞机军事价值低。根据材料“之后开始尝试空中照相”,“由于战争需要,飞机逐步应用于空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时期:初期担任侦查任务;逐渐应用于空战。根据材料“1915年,德国出现配置机枪的战斗机,交战国开始争夺制空权。”并结合空战发展史的相关史实可知,交战国利用飞机争夺制空权。根据材料“1916年,德国运用“空中马戏团”的方式组成特殊的作战中队,并于1917年最先制成全金属军用飞机。”可知空战技术提高。根据材料“协约国牢牢掌握了制空权。”并结合一战的相关史实可知,1918年,飞机数量大幅增加,战机也逐渐成为战争中的主角,数量增加到拥有数量多的飞机就牢牢掌握制空权。 【小问2详解】 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0年至1918年。根据材料“1918年,协约国和美国发起总反攻时,拥有飞机8000多架,而德国有3300余架,协约国牢牢掌握了制空权。”并结合一战的过程与结果可知,飞机是一战中重要的武器系统,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也有利于加速飞机占优势的协约国的胜利。根据材料“由于战争需要,飞机逐步应用于空战,驾驶员用枪支互击,用手投掷炸弹。1915年,德国出现配置机枪的战斗机,交战国开始争夺制空权。”并结合一战对武器研发的促进作用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作为军事工具被广泛应用,进行了侦查、轰炸和空中战斗等任务,刺激了更多新式武器的发明;为了赢得战争,很多国家加紧新式武器的研制,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结合现代交通技术发展的相关史实可知,飞机应用到生活方面,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为出行带来便利。 1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孔尚任(1648~1718),山东曲阜人,孔子64世孙。康熙二十三年,皇帝南巡过曲阜,孔尚任进讲儒家经典受赏识,破格授国子监博士,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他博览群书,喜诗文,精通音律,著有《湖海集》等诗文集。他经十余年时间,于康熙三十八年,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该剧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写了南明弘光小朝廷的覆亡悲剧,抒发了作者的兴亡之感,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较好结合。剧本场面宏大,结构严谨,语言优美,主要人物也塑造得非常成功。《桃花扇》在京师上演,使名臣故老皆掩映独坐,唏嘘而散,为统治者所不满,孔尚任旋被罢官。 ——摘编自《中国戏曲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尚任《桃花扇》取得成功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尚任仕途浮沉的原因。 【答案】(1)[参考答案]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孔尚任文学功底深厚,努力创作;《桃花扇》的内容契合了明清易代的时代背景;《桃花扇》本身的历史性和艺术性。 (2)[参考答案]康熙帝为巩固统治,推崇儒学;孔尚任为孔子后裔;康熙帝赏识;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使得明朝旧臣怀念故国,引起统治者不满;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孔子64世孙”“孔尚任进讲儒家经典受赏识”可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据材料“他博览群书,喜诗文,精通音律,著有《湖海集》等诗文集。他经十余年时间,于康熙三十八年,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可知,孔尚任文学功底深厚,努力创作;据材料“该剧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写了南明弘光小朝廷的覆亡悲剧”和“《桃花扇》在京师上演,使名臣故老皆掩映独坐,唏嘘而散”可知《桃花扇》的内容契合了明清易代的时代背景;据材料“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较好结合。剧本场面宏大,结构严谨,语言优美,主要人物也塑造得非常成功”可知,《桃花扇》本身的历史性和艺术性。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孔子64世孙”及所学知识可知,康熙时期为巩固统治,推崇儒学,而孔尚任作为孔子的64世孙,身份特殊;据材料“康熙二十三年,皇帝南巡过曲阜,孔尚任进讲儒家经典受赏识,破格授国子监博士”可知,康熙帝赏识;据材料“《桃花扇》在京师上演,使名臣故老皆掩映独坐,唏嘘而散,为统治者所不满,孔尚任旋被罢官”可知,孔尚任的《桃花扇》使得明朝旧臣怀念故国,引起统治者不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