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 春考上海语文卷真题及解析 (有古诗文译文)__春考.docx
下载文档

ID:2828838

大小:83.25KB

页数:3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2 春考上海语文卷真题及解析 有古诗文译文_春考 上海 语文 卷真题 解析 古诗文 译文 _
2 0 2 2 春 考 上 海 语 文 卷 解 析 (有古诗文译文) (本文对2022上海春考语文卷作了详尽解析。包括《相似性与网络社区融 入》和《归宿终安在》的阅读答案及解题指导;《别双温树》《傅良弼传》《十君 子堂记》三篇古诗文的详尽译文、阅读答案及解题指导。为了更好呈现解析卷 样貌,第(四)题《傅良弼传》调整到前面。) 一 积累运用 10分 1. 按要求填空。(5分) (1)子曰:“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论语 · 子罕》) (2)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贾谊《 过秦论 》) (3)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曹操《短歌行》的诗句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考掌握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和默写 并能运用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其中文学常识 《过秦论》和"苏轼在《赤壁 赋》中提到曹操《短歌行》的诗句"。三句默写,都来自教材中要求背诵篇目。 第一题是选要必修(上),第二题是选要必修(中),第三句是必修(上)。默写 要做到不能漏字、不要添字,不写错字,不写别字。复习时要关注难写的字如 "赢",易写成错别字的通解字如“景",同音字如“仁”"忧”"鹊",还有相似 字等。当然理解性默写要看清提示语,把握要点,如"苏轼在《赤壁赋》中" "曹操《短歌行》的诗句"等。)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词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C) 这个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具戏剧性的赛车季, , 车 手 维斯塔潘最后一 圈后来居上,逆袭夺冠。 ① 阿布扎比亚斯码头赛道之战充满了让人无法预料的波折 ②最终一次事故引发的安全车出场改写了整个结局 ③ 等来了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决战 ④ 再大胆的编剧都想不出的剧情竟然成了现实 A.④①③② B.③④②①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考根据语境,凭借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掌握,进行识别、判断、归类等。这是 其中的语意连贯题,做题五步骤: 一.初读知大意。初读语段,明确语段大意, 把握排列时的总方向(主语一致)。二.再读看选项。再读各选项,先排除或确 定简单的。三.细读找顺序。细读判断文章、语段的写作顺序---寻相关词语确 定顺序。(一)文章或语段写作顺序有以下几种①按时间先后②按空间推移的 ③按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④按事情的发展⑤按总分顺序(二)表顺序的路标式 词语:首先、其次、再次;然后、接着、现在;换句话说,与此同时 …… (三)没明显的路标式词语,弄清发展变化顺序。如:观点句-材料句;前提/ 条件/原因--结果 …推敲句首尾词语,找出联系,使句子能合理衔接。四.精读巧 排列。留意框前后相关词语,与语段首尾句间有联系或相同的词语。五.朗读细 审定。做好后朗读一遍,看语义是否连贯即可。 本题我们初读知大意后,由选项可知排在第一位置的要么③,要么④,我 们据内容就能排除④,那么A.D 两项也就排除了。由于①不可能放在最有一 位,只能②放在最后位置的话,就与“车手维斯塔潘最后一 圈后来居上,逆袭 夺冠。”连在一起了。所以选C 项。 朗读细审定时,我们发现这是总起句,后 面在解说为什么是“具戏剧性”“载入史册的”原因。至此可肯定地选C 项了 (2)小明作为学校电视台记者采访青年企业家校友,哪一个提问表达得体 (A) A.请问您重返母校,见到熟悉的校园,有什么感受? B.作为鄙校优秀毕业生, …… (关于创业影响?记不清了) C.所谓"千虑一得",您是否可以分享下成功的经验? D.最后,能否对学弟学妹提点建议。 (考根据语境,凭借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掌握,进行识别、判断、归类等。这是 其中的用语得体题, 一般从语境+语体的角度考虑。 A 语境:内容--词语、句 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 时间、地点、氛围;对象-称谓、语气;目的- 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B.语体: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 播稿;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 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书面语---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应用语体- -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 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 本题涉及到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谦敬词的运用。 A 项较得体.B 项 错在跟青年企业家校友说其母校“鄙校”不妥,那是谦辞,是说自己的。 C 项 错在没有理解“千虑一得”的词意,那是说“愚笨人的意见也会有可取之处”。 D 项错在“能否”在此表面上是征询,其实有强迫他提建议的意思。) (解析卷顺序做了调整。)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5-20题。 (19分) 傅 良 弼 传 唐 ·李翱 ① 傅良弼,字安道,清河人也。 以 善弓矢显,仕 于成德军。流辈称其朴 厚。博野、乐寿。本隶瀛州,诏以与成德军。其后以公选为将,而鎮于乐寿。 公善抚 士卒,与之同苦乐, 得 士卒死力。 傅良弼,字安道,是清河人。 凭 着擅长拉弓射箭名声显 扬,在成德军中做 官 。同僚们都称赞他朴实憨厚。博野、乐寿,本来就隶属瀛州,皇上下诏把他 们归属成德军。这以后因为傅良弼被推选为大将,就镇守在乐寿。傅良弼善于 安 抚士兵们,跟他们同甘共苦, 赢 得士兵们愿为他誓死效力。 ② 长庆初,幽州继乱,成德杀其帅宏正,将庭凑因盗有地。公奋曰:“吾岂 可以为贼乎!" 遂誓众,喻以逆顺,闭城拒贼,潜疏以闻。 诏以乐寿为神策行 营,命公以为都知兵马使,与深州将牛元翼、博野李寰犄角相应。贼屡攻之。 卒不能克。 长庆初年,幽州发生叛乱,成德军内部杀死他们的主帅田宏正,大将王庭 凑就想侵占幽州。傅良弼激动地说: “我怎么可以作叛贼!” 傅良弼于是当众 发誓(激励将士),用叛逆与忠顺的道理让将士明白,关闭城门抵抗叛贼,并 暗中上疏来让皇帝了解情况。皇上下诏把乐寿作为神策行营,任命傅良弼担任 都知兵马使,与深州大将牛元翼、博野的李寰形成犄角相互照应。叛贼多 次进 攻它。最终还是不能够攻 克。 ③拜 郑州刺史。公本用武力进,未尝治 人,于是痛自刻凛,清已率下。凡 从公将卒本与公同立于乐寿者,皆饬惧,不敢越 条令以侵物。故郑州称理。虽 他时文吏,罕能过 者。 傅良弼被授予郑州剌史。他本来是凭借军功做官,从不管 理过人,在这时 他痛下决心改变自己,清廉律己率领部下。凡是跟从傅良弼的将士们原本就跟 他一起从乐寿过来的人,都小心谨 慎,不敢逾越各种法律条令来侵吞财物。所 以郑州堪称治理得好。即 使是其他时候的文官,也很少有能够超 过他的人。 ④ 闵帝初,以公为银、夏、绥、宥等州节度使。居河阳,濡民不耕织,党 项千余落, 以畜牛羊马代田业。先时将帅多贪,至有盗其善马者,蕃落咸怨 走,以出他境。及公之至,蕃人来见,或献马者,公拒而不受。蕃人喜,传以 相告,未逾月,而部落相劝皆归。蕃人之有罪者,惧而来奔, 故事皆使蕃人出 马以赎,公曰:“吾将于此,职当禁其逃亡,有罪何俟 于赎。”皆执之以付其蕃 落,蕃人益喜。 闵帝初年,让傅良弼担 任银、夏、绥、宥等州的节度使。在黄河北岸,百 姓不是男耕女织,党项族有千余落,都用养牛羊马来代替农业生产。 以前的将 帅大多贪婪,以至出现偷盗他人好马的人。蕃人部落都抱怨着逃走,出走到其 他部落境内。等到傅良弼到来治理,蕃人前来拜见他, 有人进献马,傅良弼坚 拒而不接受。蕃人高兴,奔走相告,没有超 过一个月,各部落的人互相劝说着 都回归了,有罪的蕃人,胆战心惊地来投奔,按以前惯例都是让蕃人拿出马来 赎罪。傅良弼说: “我在这里的职责应当是禁止他们逃跑,有罪为什么要等他 们来赎。”都将他们交付给他们所在的蕃人部落,蕃人就更加高兴。 ⑤太和二年九月,以公为横海军节度使检校兵部尚书, 俾 治齐州, 图 沧景 之冠。 知兵者咸以为命将之当必且有成矣旌旗及于陕而得疾疾愈即路。十月 晦。薨于硖石驿。 春 秋五十有六。 太和二年九月,让傅良弼担任横海军节度使检校兵部尚书, 使 他治理齐 州, 谋 划沧景之敌 人。掌 管军队的人都认为这是皇上的器重, 一定会有成就, 旌旗刚到陕,傅良弼就生了病,疾病刚痊愈之后就上路。农历十月的最后一 天,在硖石驿谢世。享年五十六岁。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以善弓矢显 ( 扬名,显扬) ( 2 ) 十 月 晦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 日) (考理解词语、句子在古诗文中的含义。这里是实词解释。 文言实词的义项 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但也有各种方法可用,如利用形声字、会意 字,利用同音字、近音字的通假字,从成语、教材中迁移,借助上下文的 语境等。 “显"在成语“显祖扬宗"中的“显”,在《何氏》里有“禁游 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中的“显”都有。 "晦”在《登泰山记》中"戊申 晦,五鼓"也有。我们平时总是把“朔、望、晦”三字 一起记,即农历每 月的初 一 、农历每月的十五、农历每月的最后 一天。) 16.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皆饬惧( B ) A.整齐 B.谨慎 C.教导 D.斥责 (2)故郑州称理 ( C )A. 治理 B.有理 C.安定 D.法纪 (考理解词语、句子在古诗文中的含义。 这是文言实词的义项比较题,要求大 家根据所提供的义项就文本选择最恰当的,这需要大家辨析其中细微的区别。) 17.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遂誓众,喻以顺逆,闭城拒贼,潜疏以闻。 傅良弼于是激励将士,用叛逆与忠顺的道理使将士明白,关闭城门抵抗叛贼, 并暗中上疏来让皇帝了解情况。 (考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和用现 代汉语翻译句子。 先通读一遍句子,标出有词法句法的地方,省略的补出、倒 装的调整,然后逐字逐字准确翻译,做到字字落实。这句子省略了主语:傅良 弼,“喻以顺逆"应是"以顺逆喻之"是介词宾语后置句及省略了宾语,"潜疏 以闻”较难, “潜疏”是“暗中上疏"。说明:补足主语、“遂誓众”“喻以逆 顺""闭城拒贼”"潜疏以闻"为5个点,1点1分。) 18.第⑤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两处标识出来。(3分) 知兵者咸以为命将之当必且有成矣旌旗及于陕而得疾疾愈即路 知兵者咸以为命将之当L必且有成矣[旌旗及于陕而得疾[疾愈即路。 (考凭借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断句、排序、判 断等,这是文言文断句。 其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名词、代 词、虚词、句子结构、修辞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题目做完 后,通读一遍。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 断句错误的地方。这里较简单的是在“矣”后及两个“疾"之间。"矣”是常见 的句末语气词,而两个“得疾”"疾愈"之间,肯定断句。说明:标识三处或 以内的,标对一处给1分。标识三处以上的,多标一处扣2分,扣到0分为止) 19.傅良弼擅长管理属下将卒,请结合1-3段,加以分析。(3分) 第1段写傅良弼与士卒们同甘共苦,第3段写他清廉律己,可见其治下重“表 率";第2段写傅良弼以顺逆之理晓喻士卒,可见其治下重“明理";第3段写 将士不敢触犯条例侵害掠夺,可见其治下重“严纪 ”。(概括古诗文的主要内容 和赏析古诗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首先要写出1-3段各写了什么内容,其次要 分析这样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的特点。说明:1点1分。) 20.第4段中蕃人先"喜",后"益喜",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原因。(4分) 以往将帅多贪,蕃人深受其苦,而傅良弼上任拒受献马,营造廉洁风气,减轻 蕃人负担,因而蕃人“喜”。以往罪犯可以马赎罪,蕃人深苦其乱,傅良弼抓 获罪犯并交付蕃落处理,体现对蕃人的尊重,稳定社会秩序,因而蕃人“益 喜"。 (考分析词、句、段在古诗文中的作用。题目要求分析蕃人先 "喜",后“益喜"的原因,因这是4分题,所以我们不仅要从上下文中 找出表原因句子,用现代汉语加以提炼,而且还要写出其深层意思。) 二、阅读 70分 (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3 - 7题。(16分) 相似性与网络社区融入 ①近10年来,社交媒体逐渐成为主流的人际交往平台,人们的交流从面对 面的现实世界延伸到非面对面的网络社区,在一个“人人皆有麦克风”的意见 市场中。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需求,选择接受的内容,通过“关注、点赞、 评论、转发”等方式参与到社交媒体活动中,那么用户又是如何融入到网络社 区中的呢? ②社会学中的相似性效应理论及相关论述,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思考这个问 题。 ③根据相似性效应理论,人们更偏爱与自己特征相似的人。相似性效应之 所以产生,与人的社会性分不开,因为相似性让人与人交流更顺畅,理解更容易, 预判对方的反应也更准确。相似性增加,人们互相之间的吸引力也随之增强。 ④但是在有些社会学家看来,某些情境下相似性并不一定产生吸引,甚至 会抑制吸引。根据社会学中的自我扩展模型,人们有将新内容(如观点、资 源)融入自我的需求。获得自我成长和自我提升,基于这一模型差异较大的个 体能提供更多新的信息资源,更具吸引力相似反而具有排斥作用。 ⑤用户融入网络社区的情形可以印证社会学家提出的这些看法。 ⑥在社交媒体平台,用户通过与相似用户的互动获得并增加认同感,社交 媒体平台上具有相似性的用户聚集在社区标签下,形成虚拟社区。虚拟社区的 价值理念、共同目标等要素吸引用户,并促进社会认同的形成。用户对所在社 区的认同程度影响他的行为,比如对社区高认同度的用户,更愿意与社区内其 他成员进行紧密合作。 一旦用户的价值观念与社区的一致,他们就会关注集体 的利益和目标,并将用户个人的贡献与社区价值联系起来,社会认同对贡献量 的影响可以通过用户对社区的认知和情感认同来解释。以上表明,用户之间的 相似性是他们融入网络社区的动因。 ⑦然而,用户之间的相似性也会限制用户的自我扩展,如社会学家所说 “人有自我扩展的需要”。在社交媒体平台,用户从其他成员的想法中获取信息 资源,并将其视为自我价值的一部分。结果感受到社交媒体教会了自己很多新 东西,带给自己很多新体验,从而满足自我扩展的需求,但是相似性较多的用 户,熟悉彼此的认知边界,能为对方提供的新的信息资源就少。这样,自我扩 展倾向突出的用户的需求就难以得到满足,他们也就难以融入网络社区。 ⑧ 那又如何使这部分用户纳入网络社区呢?我们可以根据用户认知需求加 以调节,以满足他们的扩展。事实上,这部分用户的认知需求是有差别的。高 认知需求的用户倾向于收集新信息,处理复杂信息。因此,针对这样的用户, 社交媒体可以减少用户间相似性的提示或重现,帮助其通过自我扩展获得成 长 。低认知需求的用户喜欢明示性信息,倾向于浅层信息加工。社交媒体也可 以争取相应的策略给予满足,通过这些调节,自我扩展倾向突出的用户也能融 入到网络社区中。 3. "人人皆有麦克风"在文中的含义是 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借助 社交媒体传播 。(2分)(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这是词句的含义,这里用了 个比喻,我们只要修辞还原就可以了。“麦克风”就是传声筒,所以这里我们可 以理解为“借助社交媒体把自己的意见传播出去。”说明:“每个人都可以表达 自己的意见"“借助社交媒体传播"为2个点,1点1分。) 4.为印证本文观点要设计调查问卷,哪个问题最不可能在问卷中出现? ( D )(2 分 ) A. 在社交媒体上,你是否更倾向于与教育背景相似的人交流? B. 你是否觉得经常浏览网络论坛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C. 你在微博上更希望看到与自己观点一致的留言吗? D. 你认为在网络社区中分享个人生活能增加对社区的认同么? (考凭借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排序、补充、判断 等。 做这题时,当我们阅读好题干,明确本文的观点后,就要想到设计调查问 卷的问题一定要围绕"用户是如何融入到网络社区中的呢?",所以前面三个选 项都是应该有, A 项与第⑥段“用户之间的相似性是他们融入网络社区的动 因”内容符合, B 项内容与⑦段“在社交媒体平台,用户从其他成员的想法中 获取信息资源,并将其视为自我价值的一部分。结果感受到社交媒体教会了自 己很多新东西,带给自己很多新体验,从而满足自我扩展的需求”内容符合, C 项与第⑥段中“用户通过与相似用户的互动获得并增加认同感,社交媒体平台 上具有相似性的用户聚集在社区标签下,形成虚拟社区”内容符合。 D 项是 “分享与认同”关系问题,而非第⑥中"用户对所在社区的认同程度影响他的 行为,比如对社区高认同度的用户,更愿意与社区内其他成员进行紧密合作” 的表述,所以不可能出现。) 5.根据文意可以推断的一项( C)(3 分 ) A. 人际间交流越流畅,人们互相之间的吸引力变得越强。 B. 用户间相似性越多,用户与社区其他成员间的合作意愿越弱。 C. 用户社会认同越低,用户在社区中对集体做出的贡献越少。 D. 用户间相似性越少,用户通过自我扩展获得自我成长越难。 (考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反驳或补充解释文本的观点。A 项与第③“相似性 让人与人交流更顺畅,理解更容易,预判对方的反应也更准确。相似性增加,人 们互相之间的吸引力也随之增强。"不一致。 B 项与第⑥段中“用户通过与相似 用户的互动获得并增加认同感 ……用户对所在社区的认同程度影响他的行为, 比如对社区高认同度的用户,更愿意与社区内其他成员进行紧密合作。"不一 致。 D 项与第⑦段中“相似性较多的用户,熟悉彼此的认知边界,能为对方提供 的新的信息资源就少。这样,自我扩展倾向突出的用户的需求就难以得到满 足,他们也就难以融入网络社区"不一致。C 项与第⑥段“一旦用户的价值观念 与社区的一致,他们就会关注集体的利益和目标,并将用户个人的贡献与社区 价值联系起来,社会认同对贡献量的影响可以通过用户对社区的认知和情感认 同来解释"的表述一致。所以选C 项。) 6.第8段划线句的推断是如何成立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5分) 作者给出的条件:高认知需求用户倾向于收集新信息,处理复杂信息。从上文 可知,这是追求自我扩展的表现,因此高认知需求用户自我扩展需求大,而作 者对用户间的相似性会限制自我扩展已做了论述。这两个隐含条件,可以推出 结论,社交媒体减少用户间相似性的提示或呈现,能帮助高认知需求用户通过 自我扩展获得成长。 (评价文本所运用的材料、方法、语言的逻辑性。说明: 2个隐含条件为2个点,1点2分。清晰表述1分。) 7.请概括文章论证思路。(4分) 文章首先从现实入手,提出了用户如何融入网络社区的问题;接着引入社会学 中的相似性效应理论和相关论述,指出相似产生吸引,也会抑制吸引;借此分 析社交媒体中用户之间的相似性既增加社会认同,增强归属感,也限制自我扩 展,妨碍融入社区;最后针对自我扩展倾向突出的用户,建议社交媒体“依据 用户认知需求加以调节",使他们也能融入网络社区。 (考分析文本的论证思 路。 这是梳理文章论证思路,解题时要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明确基本答题格 式:首先…..接着……其次…..最后..。一点一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8-11题。(16分) 归 宿 终 安 在 王琴 ① 母亲说,有人看上了“欢迎蛋”的那棵柿子树,六千块,只要同意,马 上付钱,下午挖了装车运走。 ②我在电话里喊,不卖 …… 没等我说完,母亲就挂了电话,我知道她也不 高兴了。去年,母亲告诉我,她和父亲年岁大了,得准备寿木了,不需要我们 兄妹出一分钱,他们自己想办法。我想,说不定卖柿子树也是母亲的办法之 一,于是决定回去看看。 ③ “欢迎蛋”是村里一片田的一个小地名,我家在那里分了一块八分的 田,田边还有棵两人合抱大小粗壮的柿子树,曾经年年枝头上都挂满了小灯笼 一样的圆柿子。回到家,我拉上母亲一起去了“欢迎蛋”。抬头一看,那么大的 树上也没结几个柿子,比起十多步之外的那棵柿树上的一片红火实在冷清。 ④ 手放在树干上,摩挲了几下,树皮的粗粝几乎可以磨破手心,再抬头 看,那些不规则的弯曲的铁锈一样颜色的枝Y向四方的天空伸展出去,站在树 下往上看,看见的就是一把只剩下骨架的大伞。我知道,这就是有人看上他的 缘由,那些嶙峋的枝丫据说具有美学意义,用来装点城市的公园,让那些城里 人在城里也能闻到乡村的气息。 ⑤母亲说,这棵柿子树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几十年过去了,老了,柿 子一年比一年结得少。我不知道怎么和母亲说我的感受,这棵树叶掉得光秃秃 的柿子树就应该自在地呆在蓝天白云下,呆在空旷的田野里,在四季轮回中安 然地度过属于他的光阴,至于柿子,结不结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⑥我问母亲,妈,你还记得我小时候吧,这棵柿子树下铺了厚厚一层稻谷 草,我们家的小牛就卧在那里,你一个女人家还会使牛耕田呢,母牛很听你使 唤, 一上午就把这八分田耕好了。母亲说,不提那些事,不提了。多乖的牛, 多乖。骨头都烂没了。 ⑦我又去看那棵柿子树,就像那里有一个树洞,储存了我的一段光阴,那 段光阴陪伴我的还有两头黄牛。 ⑧那时候这棵柿子树还年轻,就像年轻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向四周伸 展出去的枝丫长满了翠绿宽大的树叶,枝头上挂满了圆圆的青色的小柿子。母 牛也很年轻,下的牛患才半岁。田才犁了一半,母亲就让母牛休息了,她在树 荫下铺了一层稻谷草,上面卧着小黄牛,尾巴甩来甩去驱赶着牛蝇,嘴巴里嚼 着谷草。我没有什么可吃的,柿子树下不过放了一瓶开水,还有凉着开水的缺 了几块瓷的瓷盅。我喜欢那头小黄牛,如果世界上有最美丽的眼睛,那一定是 牛的眼睛,即使是现在,过去了那么多年,我依然这样想。 圆溜溜的眼睛啊, 还看得见眼睛里荡漾的水波,浓密的双眼皮里长出一排长睫毛,最主要的是那 眼神,不会和任何人直视,总是温和地安静地眨着,既天真又淡定。母牛走到 柿子树下,小黄牛就甩着尾巴站起来,哞地叫了一声,钻到他母亲肚子下吃奶了。 ⑨那时候,"欢迎蛋"的这棵柿子树不会孤单,树的一边有八分的良田,树 下有母亲,有黄牛,还有一个藏着心思的我。“欢迎蛋”的这一片田,柿子树很 多,站在高一点的地方一望,到处都是柿子树。 ⑩那时候柿子树在我心里就是这样的富有灵性,他是黄牛母子的伴儿,也 是我和母亲在"欢迎蛋"的伴。我无论站着还是坐着,看着这一些,心里就什 么也不会想了。 (11)我现在想,人不离开一个地方可能就不会去回望那地方,也不会在心里 记挂那地方。就像我,走出家乡,才会静静地在脑海里勾勒关于那里的一切。 (12)黄牛母子被卖掉了,家里太缺钱了。我躲在门后,看得见苍白的月光下 那个牛贩子和母亲讨价还价,他们的手指不停地伸出收回,都在摇头。母牛已 经辛苦了一天,她和小黄牛卧在圈里安静地嚼着稻草,应该也看见了圈外那两 个指手画脚的人了吧。 13)我不敢出去,我害怕看到小黄牛的眼睛, 那双眼睛除了安静没有其他的 神情。 那根摇来摇去的还没长大的牛尾,爬山梁的时候我拽过,母亲呵斥我, 她说拽了牛尾巴小黄牛就长不大了。那时候,我哪里知道,这头小牛注定不会 和我一起长大。 (14)我和母亲说好,不卖小黄牛,还要问清楚买牛的贩子,不能买去宰了卖 肉,只能换个人家继续耕田。 (15)价钱谈好了,母亲打开圈门,嘴里吆喝了一声,母牛乖乖地站起来,走 出圈门。小黄牛看见母亲关圈门站起来哞哞地叫,他想要跟着母牛也从圈里走 出去。牛贩子拉住穿过牛鼻子的麻绳,带母牛上路。可是她不走啊,脑袋向后 弯,弯成了一个弧形,扭头看着牛圈内的小牛,也不停地哞哞叫。 (16)我还是不敢出去,躲在门后从半开的門缝里看着清白的月光下那些人和 那些牛,母牛和小牛的叫声不那么高亢,就像在你呼我应,但我听了第一声就 不再想听第二声了。牛贩子使了劲地拉绳子,母牛就是不回头。我心里说,不 卖了吧,我尽量节省着不用钱。 (17)母亲最终还是打开圈门,让牛贩子也带走了小牛。我听见母亲对父亲 说,小牛还那么小没卖上价钱,就是觉得分开太可怜了。我在半开的门内看着 那一对黄牛母子迈着步子慢腾腾地从院坝前走过,走了十多步绕过邻居家的竹 篱笆就看不见了,偶尔传来的牛铃声也渐渐地消失在清冷的空气中,他们当然 不知道门后有一双躲闪的流泪的眼睛。 (18)又一天早晨了,我一夜没睡好,起床打开大门,就看见了空荡荡的牛 圈,圈门开着。我跟着母亲去了“欢迎蛋”,她说,田也耕好了,趁我还在家有 个帮手,赶紧把油菜籽种上。柿子树下铺的稻谷草还在,母亲抡起锄头敲碎大 的土块,说,明年耕田只有向别人家借了。 (19)我抬头看了看柿子树,没有接话。 (20)很多年,我都没有再去“欢迎蛋”,不是刻意不去,是没找到必须去的理 由 …… (21)这个冬天,母亲说,有人看上了那棵柿子树,有些事就这样冒了出来。 (22)母亲告诉我,外地人看见我们的那棵柿子树,赞美了很久,说这树的 造型好看,要是移栽到公园里,城里的人肯定高兴得很。我听出了母亲的一点 动心,她告诉我,近几年柿子都结得不好,稀稀拉拉的还烂了很多,掉到地上 成了一摊烂泥,鸟都不吃。 (23)我没有问价格,再高的价格对于一棵柿子树来说都是无意义的。我想 起了当年卖黄牛的那个有着淡淡月光的夜晚,隔了几十年, 那一双大眼, 叮当 的牛铃,轻轻地一声哞,都会让我心里发痛。至今,我也没问过,那一对黄牛 母子卖了多少钱 …… (24)村里上了岁数的老人都会做好寿木放在家里,也不是什么忌讳,可是 我不愿意,那些事我不愿意去想,我总是说,我的父母一定会活到百岁。母亲 就会笑,说,那不成妖精了,还吃不得动不得的,有什么趣。每每这个时候, 我就想要去抱抱我的母亲,就像她曾经抱着我那样。 (25)“欢迎蛋”有几颗柿子树已经被连根挖了运走了,不知道到了哪一个 城市的哪一个公园,也不知道能否把根须深植在另一片土地上。 (26)我想,要和母亲好好聊聊了。我要用足够的耐心,告诉她,万物都应 该有最好的归宿,就像这棵柿子树,哪怕一颗柿子也不结,这棵老树最温暖的 归宿也应该属于“欢迎蛋”。当然,有些话我也会告诉母亲,好多事是作为晚辈 去考虑的,他们,好好的就好。柿子树,我们就不卖了。 8.第4段对柿子树的描写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先从触觉的角度写出树皮的粗糙坚利,再从视觉上描写柿子树瘦骨嶙峋;另 外,运用比喻“像剩下骨架的大伞”来表现柿子树衰老、几丧失实用价值、仅 存一点美学意义的特点,极具画面感。 (赏析作品的构思特点、表现手法、语 言的表现力。 这考对描写句子(语言)表现力的赏析。可从描写的角度(视听 触嗅味)、方法(如多视角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等),修辞方法,精辟的 词语(如动词、形容词等)等方面分析,并明确表达效果。本题从描写角度: 触觉、视觉,及比喻修辞来回答,1点1分。) 9.文中三次出现小黄牛的眼睛,感情真挚动人,请加以分析。(4分) 第一次细致刻画小黄牛天真温顺的眼睛,充分表现“我”对弱小生命的怜爱; 第二次写小黄牛不知命运即将改变、依然安静的眼睛,表现离别时“我”内心 的痛苦和不舍;第三次是几十年后的回想,表明卖牛留下的伤痛深重难泯。笔 墨一次比一次简练,情感越来越深沉。 (考分析选材、组材的特点和作用和分 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首先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要答出每一次写出了 小黄牛眼睛的什么特点,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情感(表情达意)。最后要写出这 三次不同描写的具体作用"笔墨一次比一次简练,情感越来越深沉"。即先分后 总。先分析其各自的作用,再分析其彼此间的关系,或其共同的作用。说明:1 点1分。) 10.文中写到柿子树、黄牛、母亲,三者相互关联,共显主题,请加以赏析。(5 分 ) 本文开篇写母亲因考虑身后事要卖柿子树,与“我”产生矛盾,引出“我”和 母亲回忆卖牛的往事,再回到“我”劝母亲不必为身后事操劳。柿子树、黄 牛、母亲三者围绕“归宿”,取材互为补充,叙述承转自然。三者共显主旨, 即世间万物不管有无实用价值,都应顺其天命,安然度过自己的生命时光,体 现作者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 (考赏析作品的构思特点、表现手法、语言的表 现力。 题干明确了三者共显主题,要求我赏析本文主题。这类题我们要具体分 析三者的关联。说明:具体分析2分,总结关联1分,主旨2分。) 11. 《乡土中国》中的《乡土本色》: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 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 ……孝是 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其具体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 他的学生。最后归结到心安二字。做子女的得在日常接触中去摸熟父母的性 格,然后去承他们的欢,做到自己的心安。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中我与母亲的“相处”是否依然符合费孝通对乡土 社会“孝”的特点的理解? ( 4 分 ) ①本文记叙“我”与母亲的相处之事依然发生在“乡土”,传统“孝”的观念 仍在影响人们的生活。②文中“我”一听说母亲要卖柿子树就知道她的心事, 表明“我”对母亲的性格很了解;③在卖柿子树一事上与母亲发生矛盾后, “我”通过和母亲回忆卖黄牛的痛心事,耐心劝说母亲;④最后“我”劝母亲 不必为身后事忧虑和操劳,这样子女才能“心安"。⑤因此,“我”与母亲的相 处依然反映费孝通所述的乡土社会中“孝”的特点。 (考比较、整合多个文本 信息用文本中提供的概念、观点、材料、方法,探究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这属综合探究题,要求结合《乡土中国》中《乡土本色》来分析文中我与母亲 的“相处”是否依然符合费孝通对乡土社会“孝”的特点。这就是要求我们用 《乡土本色》“孝”的知识来解读“我与母亲的‘相处'”方式。这是新题型, 要重视。说明:1点1分。如答"不能反映",最高给3分。) ( 三 ) 阅 读 下 面 两 首 诗 歌 , 完 成 第 1 2 - 1 4 题 。 ( 8 分) 别双温树 唐 ·李绅① 诗序:往年于惠山书房前手植。今已乔柯。数寻干云。葱翠荫日。此树移过江 多死。有类丹橘。 翠条盈尺怜孤秀,植向西窗待月轩。 轻剪绿丝秋叶暗,密扶纤干夏阴繁。 故山手种空怀想,温室心知不敢言。② 看尔拂云今得地,莫随陵谷③改深根。 我看到翠绿的枝条一尺多高,孤拔秀丽真让人爱,于是移植到待月轩的西窗 前。秋天那碧绿的枝条和树叶绿得很深,夏天那浓密的枝条可给人提供一片荫 凉。我原来在惠山书房前亲手栽种时怀有远大的理想,深知宫禁之事不可多 言。看到你如今长成参天大树,自有一方土地,只希望你不要随着世事巨大变 化而改变你那深深扎在地下的根本。 【注释】①李绅, (772-846), 早年居无锡,曾在惠山寺读书。本诗写于其贬官 准备前往洛阳时。②温室:汉宫殿名。《三辅黄图》卷三:"温室殿,武帝建。 冬处之温暖。”心知不敢言,《汉书 ·孔光传》:“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 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尚书省)中树皆何木叶?’光默不应,更答以 他语,其不泄如是。”③陵谷:形容世事变化巨大。 12. 请选出符合本诗的题材的一项 ( B ) A. 登览类 B. 咏物类 C. 送别类 D. 怀古类 13.请选出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 “怜”在此是怜爱的意思, 不是可怜。) A.首联交代缘起,叙写诗人可怜树苗孤单弱小。 B.颔联对仗工整,描绘树在不同季节的样貌。 C.颈联转向虚写,由树联想到诗人过去的经历。 D.尾联运用拟人,写诗人临行借树寄托志向。 14.联系诗序和注释,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序写到“此树移过江多死。有类丹橘。”作者通过描写江南气候适宜,树能 适性生长,但过江多死,由此引发作者对在朝廷为官时谨慎拘束的感慨,暗含 离乡宦游的孤独及对故乡安稳生活的留恋。临别借树自警,表达无论外在环境 如何改变,自己都要坚持原则、不改立场的志向。 (鉴赏咏物诗的方法:①看 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②整体把握物象的特征,紧扣文本。分析物象 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③找“物"与"人”的契 合点,知人论世,联系写作背景(关注注解),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不能架空分析情感。(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讽刺时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隐含 生活的道理)④关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反衬等手法。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总之咏物 诗的特点托物言志。 一般常考题型: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 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答 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 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说明:1点1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1分) 十 君 子 堂 记 清 · (江阍) ①堂以君子名,重竹也。十者何?志不孤也。竹而曰君子者何?君子之树 德, 立 身虚受,砥砺名行,夷险一致,恒取配于竹,□进而予之曰"君子"。竹 何在? 萧爽玉立于堂以南者是也。堂外不皆竹,若柳,若菊,靖节之风尚存 焉。 固 君子之亚也。旁有隙地杂 以园蔬。园圃,小人之业, 乌乎取?虽然学稼 学圃无伤为君子,亦得以君子概之。 堂用君子命名, 关键是种了竹子。十的寓意是什么?意味着不孤单。竹子 称它为君子又是为什么?君子的美德, 是为人处世虚心接受,磨砺自己是品 行,不论处于顺境或是逆境,节操均不变如一,常常和竹的品性相配,所以我 就进一步认定竹子就是"君子"。竹子长在哪里? 萧洒自然地像绿玉似地挺立在 堂南面的就是这些竹子。堂的外面不都是竹子,还有像柳,像菊,那里的花木 都有一种靖节先生陶渊明的风尚存在。他们本来就是君子的同 类。旁边有空地 混合地种了一些园艺菜蔬。种植果木菜蔬是百姓们的事, 怎 么会种在这里?即 使如此学着种庄稼、种果木菜蔬无伤君子大雅, 也足以体现君子的气 度 ② 予之初入均城也,民默默然犹若不相接也, 期 年民 则粥粥然敬而惧矣, 三年民且欣欣然悦译而安矣。州事之繁者渐 简,简者渐归无有矣。以故守土之 吏暇日渐多。 一 日辟官斋之西, 除秽浊榛芜,随意栽插长短竹树, 未 几则皆欣 欣然而向荣矣。于此葺 草堂焉。 我当初到均城, 百姓们都沉默不语的样子好像不愿意与我交往, 满 一 年后 百姓们就显得敬慎恭肃的样子既恭敬又害怕,三年后百姓们都欢欢喜喜的样子 欢愉又安乐。州里的事情从繁杂逐渐发展为简洁,从简洁逐渐发展为没有了。 因此本地官吏们空闲时日慢慢多起来了。有一天就开辟官府衙门的西面, 铲除 那里污秽的东西和荒芜的杂草,随意地栽种了一些高高低低的竹子和树木,不 久 就都长得欣欣向荣了。于是就在这里盖 了间草堂了。 ③ 堂 之制无取乎涂壁、雕绘、辇石、凿池、嘉树名花以疲工力也。深十 尺,广倍于深。堂四壁土以代陶,门与牖竹以代木,堂阶梵碎石子以备沮 洳 堂宇之下则仍其地而稍稍削平之。或人且病 其仆陋过甚,夫岂知我之安 于陋 也。非无谓矣。于此苟积沙土以为台, 高不十数尺即出缭 垣,上坐, 见连山叠 嶂苍翠不一状,千百里毕 列咫尺间, 安 在其为 陋也? 抑 或后之来者继而新之, 又安见他 日之 池馆宏丽不权 舆于此草堂乎?倘继此而废之,将此草堂未可必其 久而不坏也。况其为不陋者乎。迟之以数十年之久,生齿桑麻,当不似今日初 离兵甲,莱蒿满目。 堂的规 模没有采用涂抹涂饰、雕镂彩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