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16
年高
生物
江苏
自主
命题
解析
2016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考点】75: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57:教材经典实验;522:遗传物质的探索.
【分析】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
C、T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需先标记细菌,再标记噬菌体,C错误;
D、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行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2分)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考点】2A:生物膜的功能特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15:生物膜系统.
【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在核糖体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内质网形成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分类和包装,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到细胞膜,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2、物质运输的方式包括跨膜运输和非跨膜运输,跨膜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非跨膜运输包括胞吞和胞吐,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
【解答】解: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通过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不能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高尔基体,A错误;
B、细胞质中合成的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进入叶绿体不通过内质网,B错误;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是生物膜,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通过性,C正确;
D、超氧化物歧化酶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物质运输的方式,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掌握,并学会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认同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2分)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虫发育过程中细胞数量减少,是细胞衰老死亡的结果
B.恶性肿瘤细胞有无限增殖的特性,所以不易被化疗药物杀死
C.人的造血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
D.体外培养时,儿童的成纤维细胞传代次数多于成人的成纤维细胞
【考点】51:细胞的分化;55: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57:细胞凋亡的含义;5A: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1F: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遗传物质不变。
细胞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理活动,且贯穿了整个生命历程。
动物体的任何细胞都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解答】解:A、线虫发育过程中细胞数量减少,是细胞衰老、凋亡的结果,A错误;
B、恶性肿瘤细胞容易转移、能无限增殖,且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强,所以不易被化疗药物杀死,B错误;
C、人的造血干细胞不是全能干细胞而是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C错误;
D、儿童成纤维细胞分化程度低,成人的成纤维细胞分化程度高,体外培养时前者传代次数多,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实质;明确细胞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且贯穿了整个生命历程;掌握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
4.(2分)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
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R基团相关
【考点】16: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17: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12:蛋白质的合成.
【分析】1、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氧原子来自羧基。
2、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解答】解:A、细胞膜上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而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A错误;
B、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B正确;
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水解酶的参与,而水解酶是另一种蛋白质,C正确;
D、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R基团相关,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识记蛋白质的功能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2分)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还原糖、DNA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二苯胺试剂
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C.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呈无色
D.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
【考点】19:检测蛋白质的实验;1K:检测还原糖的实验;1P:检测脂肪的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51:鉴定类实验;511:蛋白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513:糖类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
【解答】解:A、还原糖、DNA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斐林试剂、二苯胺试剂,A错误;
B、鉴定还原糖和DNA需进行水浴加热,蛋白质鉴定不需进行水浴加热,B错误;
C、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呈无色,C正确;
D、脂肪鉴定时可见橘黄色颗粒,蛋白质鉴定时呈紫色,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6.(2分)如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
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
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
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
【考点】3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23:模式图;518:物质跨膜运输.
【分析】1、物质跨膜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协助,也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协助,但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既需要载体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
2、分析题图可知,载体①运输钠离子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载体②运输的物质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是协助扩散。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载体①运输钠离子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即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A正确;
B、载体②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因此不具有ATP酶活性,B错误;
C、由分析可知,①是主动运输,②是协助扩散,C正确;
D、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由于协助扩散有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运输速度比自由扩散快,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异同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题图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7.(2分)下列关于中学“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盐主要是为了调节水分,利于毛霉生长
B.加料酒主要是为了灭菌,避免腐乳变质
C.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杆菌
D.实验室制作的腐乳不易直接食用
【考点】K7: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44: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制作.
【分析】1、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发达的白色菌丝。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以蛋白酶为主各种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种类很多,如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可据个人口味配置卤汤。
【解答】解:A、加盐主要是为了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豆腐腐败变质,A错误;
B、加料酒主要为了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B错误;
C、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C错误;
D、实验室制作的腐乳可能灭菌不彻底,不宜直接食用,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腐乳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腐乳制备的原理,理解腐乳制备的注意事项,属于中档题。
8.(2分)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管号
1%焦性没食子酸/mL
2%H2O2/mL
缓冲液/mL
过氧化物酶溶液/mL
白菜梗提取液/mL
煮沸冷却后的白菜梗提取液/mL
1
2
2
2
﹣
﹣
﹣
2
2
2
﹣
2
﹣
﹣
3
2
2
﹣
﹣
2
﹣
4
2
2
﹣
﹣
﹣
2
A.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
B.2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
C.若3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
D.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可证明白菜梗中无氧化物酶
【考点】39:酶的特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44:实验设计原则;148:探究结论;51A: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实验的原理是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使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实验的自变量是白菜梗提取液,其中1号试管和2号试管是对照组,3号试管和4号试管是实验组。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1号试管、2号、4号试管是对照组,3号试管是实验组,A正确;
B、2号试管是对照组,1号试管也是对照组,B错误;
C、实验设置必须遵循对照原则,3号与1、2号对照,3号管、2号管显橙红色,1号不变色,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C错误;
D、3号试管和4号试管的自变量是温度,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与3号对照,说明高温使过氧化物酶变性失活,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能力,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的能力。
9.(2分)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EG是促细胞融合剂,可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
B.用原生质体制备人工种子,要防止细胞破裂
C.骨髓瘤细胞经免疫处理,可直接获得单克隆抗体
D.核移植克隆的动物,其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
【考点】R6:人工种子的制备;R8:细胞融合的方法;RD: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RH: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4:对比分析法;549:克隆技术.
【分析】1、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
项目
细胞融合原理
细胞融合方法
诱导手段
用途
植物体细胞杂交
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全能性)
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等试剂诱导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获得杂交植株
动物细胞融合
细胞膜的流动性
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后,诱导细胞融合
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灭活病毒等试剂诱导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之一
2、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体细胞核移植:又称体细胞克隆,作为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常用技术手段,即把体细胞移入去核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能发育为新的胚胎,这个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用核移植方法获得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
【解答】解:A、PEG是促细胞融合剂,但是不能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植物细胞需要先去除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才能融合,A错误;
B、制备人工种子,需要用完整植物细胞,借助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实现,不需用原生质体,B错误;
C、能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
D、核移植克隆的动物,需要供核一方和供质一方(一般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细胞的细胞质),其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核移植等技术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10.(2分)定量分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的是( )
A.海拉细胞悬液 B.浓缩培养的噬菌体
C.自来水中大肠杆菌 D.蛙卵
【考点】F2:种群的数量变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36:种群和群落.
【分析】血细胞计数板用2mm×2mm表示计数室的边长,即一个大方格的边长。计数室通常也有两种规格:一种是16×25型,即大方格内分为16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25小格;另一种是25×16型,即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但是不管计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每一大方格都是由16×25=25×16=400个小方格组成。
【解答】解:A、海拉细胞悬液是癌细胞培养液,能用于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A正确;
B、噬菌体是病毒,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B错误;
C、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数量太少,不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C错误;
D、蛙卵相互聚集在一起,不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血细胞计数板结构和使用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2分)印度沙漠猫是一种珍稀猫科动物,通过胚胎工程技术,可以让家猫代孕而繁育,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步骤甲、乙分别是指精子获能、胚胎分割
B.诱导超数排卵所注射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细胞
C.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所需营养主要来源于培养液
D.步骤甲使用的培养液和早期胚胎培养液成分基本相同
【考点】S5:胚胎移植.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4:对比分析法;54A:胚胎工程.
【分析】分析题图:步骤甲为受精作用,步骤乙为胚胎移植,其中诱导超数排卵用的是促性腺激素,受精过程使用的培养液是获能溶液或专用受精溶液,早期胚胎培养的培养液成分,除了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以及血清等。
【解答】解:A、步骤甲、乙分别是指受精作用、胚胎移植,A错误;
B、诱导超数排卵所注射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只能作用于性腺,B正确;
C、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所需营养主要来源于受精卵,C错误;
D、体外受精过程使用的培养液是获能溶液或专用受精溶液,早期胚胎培养的培养液成分一般都比较复杂,除了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以及血清等。两种技术所用的培养液成分有区别,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体外受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识记胚胎移植的操作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2.(2分)如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考点】92:基因突变的特征.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23:模式图;52A: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分析】1、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翻译形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进而引起生物性状发生变化;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及多害少利性。
2、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生殖隔离是不同种群在自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
【解答】解:A、由题图可知,pen基因突变后、杀虫剂的靶位点发生变化形成了抗药靶位点,A错误;
B、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
C、基因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属于同一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突变的概念、意义和特点,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
13.(2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34:免疫调节.
【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解答】解:A、HIV感染人群中多种免疫细胞损伤,导致免疫力下降,即对H1N1流感的抵抗力下降,所以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A正确;
B、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而HIV具有高度变异性,导致抗体和记忆细胞不能识别HIV,从而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B正确;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正确;
D、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量抗体,可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艾滋病的中文名称、致病原理及传播途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4.(2分)如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
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
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
【考点】95: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23:模式图;52A: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一条染色体少了e基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乙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一条染色体的cde基因发生了倒置,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
【解答】解:A、个体甲的变异属于缺失,影响表型,A错误;
B、个体乙发生的变异是倒位,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呈“十字型”,B正确;
C、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败育的,故其后代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
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倒位,表型异常,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5.(2分)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35: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
(1)胰岛素的作用:①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②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③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④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⑤抑制肝糖原的分解;⑥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解答】解: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共同调节血糖平衡,A错误;
B、胰腺既有外分泌部又有内分泌部,其中的外分泌部分泌水解蛋白质、脂肪和淀粉、核酸等的酶原颗粒,该分泌要通过导管;而内分泌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则无需导管,B错误;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正确;
D、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必须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胰岛素受体正常,不是患者的自身抗原,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区分识记产生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细胞;识记两种激素的生理作用;明确两者之间的拮抗作用等,难度不大。
16.(2分)如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L清水、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c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C.曲线d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21:坐标曲线图;535: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分析】1、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2、体内水分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解答】解:AC、生理盐水与人体体液是等渗溶液,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没有明显变化,曲线为b,由于人体排出增多的钠盐,排尿量略为增多,应为曲线d,A、C错误;
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进入血浆,导致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B正确;
D、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水分平衡调节及其机理的相关知识,以及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要求。
17.(2分)下列用鲜菠菜进行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CaCO3,防止酸破坏叶绿素
B.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
C.为获得10mL提取液,研磨时一次性加入10mL乙醇研磨效果最好
D.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液挥发消失
【考点】3I: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52:提取类实验;51C: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1、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
(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
(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
(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
(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解答】解:A、CaCO3可防止酸破坏叶绿素,所以可在研磨前加入少许CaCO3,A错误;
B、即使菜中叶剪碎不够充分,也不明显影响研磨,且色素含量并没有减少,所以仍可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B正确;
C、由于研磨时乙醇挥发,故为获得10ml提取液,研磨时应加入多于10mL乙醇,C错误;
D、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因色素分解而消失,但不会随层析液挥发而消失,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18.(2分)近年诞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简单、准确地进行基因定点编辑。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通过设计向导RNA中20个碱基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切割(见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
B.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C.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
D.若α链剪切位点附近序列为…TCCAGAATC…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GAAUC…
【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23:模式图;548:基因工程.
【分析】1、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2、逆转录是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
【解答】解:A、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故Cas9蛋白质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A正确;
B、向导RNA中的双链区碱基对间遵循碱基配对原则,B正确;
C、向导RNA可通过转录形成,逆转录酶以RNA为模板合成DNA,C错误;
D、由于α链与识别序列的互补链序列相同,故两链碱基相同,只是其中T与U互换,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2分)如表所示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 )
实验标号
实验名称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1)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镜检1: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
镜检2: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2)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核和核糖体
(3)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
(4)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液泡和线粒体的形态、数目清晰可见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考点】26:细胞观察实验;3U: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4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F8: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53:观察类实验;519: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51E:有丝分裂.
【分析】1、质壁分离实验中,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不同,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2、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时间长,分裂期所占时间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少;
3、观察染色体需要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色才能看清。
【解答】解:A、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液泡大,占据整体细胞体积的绝大部分,呈紫色,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不同,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A正确;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时,不能观察到核糖体,B错误;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高度分化,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分化程度低,呈正方形,染色体经龙胆紫染色后呈紫色,形态清晰,但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呈紫色,C错误;
D、线粒体需染色后才能观察到清晰的形态,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并没有染色,看不到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等实验,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材、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
20.(2分)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考点】G2:生态系统的功能;H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38: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539:生态环境.
【分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解答】解: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错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从而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正确;
D、基因控制酶的合成,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个选择题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21.(3分)为了使牛仔裤呈现“穿旧”效果,在工业洗衣机中用酶洗代替传统的浮石擦洗,是目前重要的生产手段(工艺流程见如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纤维素酶在仿旧中的作用机理与其在洗衣粉中去污的机理相似
B.在上述工艺中,为重复使用纤维素酶,可选用适当的包埋剂固定化酶
C.在上述工艺中,通过调节温度、酸碱度、处理时间可控制仿旧颜色的深浅
D.纤维素酶催化葡萄糖残基间磷酸二酯键的水解分解纤维素
【考点】J3: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42:酶的应用.
【分析】固定化技术包括固定化细胞和固定化酶,由于酶分子体积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因此一般不用包埋法固定化酶,常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酶,细胞体积较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常用包埋法固定化细胞。
【解答】解:A、纤维素酶作为洗衣粉添加剂去污与在仿旧中的作用机理相同,都是作用于衣物中的纤维素,使纤维素变得蓬松,增强去污或褪色的效果,A正确;
B、固定化酶一般不用包埋法,常用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B错误;
C、温度、PH会影响酶的活性,酶作用的时间也会影响酶作用效果,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温、酸碱度、处理时间可控制仿旧颜色的深浅,C正确;
D、连接葡萄糖之间的化学键不是磷酸二酯键,是糖苷键,磷酸二酯键是连接核苷酸的化学键,D错误。
故选:B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固定化酶及应用,加酶洗衣粉的作用,多糖、核酸的结构,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准确识记。
22.(3分)为在酵母中高效表达丝状真菌编码的植酸酶,通过基因改造,将原来的精氨酸密码子CGG改变为酵母偏爱的密码子AGA,由此发生的变化有( )
A.植酸酶氨基酸序列改变
B.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
C.编码植酸酶的DNA热稳定性降低
D.配对的反密码子为UCU
【考点】7F: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2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
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
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