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全国百强校
精品
解析
全国
百强校
河北省
衡水
中学
2017
届高三
上学
第三次
调研
考试
生物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4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线粒体的内、外膜将线粒体分成两个不同的区室,膜间隙和线粒体基质。研究表明,线粒体有自身的DNA和遗传体系,但大多数线粒体蛋白质都是核基因编码的,因此,线粒体被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下列有关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线粒体内膜中的蛋白质含量比外膜高
B.内、外膜上均有大量运出ATP和运入ADP的结构
C.膜间隙和线粒体基质中的主要成分相同
D.线粒体基质中应含有tRNA
【答案】C
【解析】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含有大量的酶,所以内膜蛋白质的含量高于外膜,A正确;线粒体中产生的ATP需要不断地经两层膜向外运出,同时原料ADP需要不断地经两层膜运入,因此,在线粒体的内、外膜上均有大量运输ATP和ADP的结构,B正确;膜间间隙和线粒体基质中的主要成分不同,C错误;线粒体作为半自主性细胞器,可利用自身的DNA合成少量自身的蛋白质,所以线粒体基质中应含有tRNA和核糖体,D正确。
【考点定位】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线粒体由外至内可划分为线粒体外膜(OMM)、线粒体膜间隙、线粒体内膜(IMM)和线粒体基质四个功能区.处于线粒体外侧的膜彼此平行,都是典型的单位膜,其中线粒体外膜较光滑,起细胞器界膜的作用;线粒体内膜则向内皱褶形成线粒体嵴,负担更多的生化反应;这两层膜将线粒体分出两个区室,位于两层线粒体膜之间的是线粒体膜间隙,被线粒体内膜包裹的是线粒体基质。
2.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甘蔗组织中含糖量高,且颜色接近于白色,故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实验
B. 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可使组织细胞尽量分散开,有利于染色
C. 利用发菜进行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在滤纸条上第二条色素带(自上而下)呈黄色
D. 可通过溴麝香草纷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来检验酵母细菌细胞呼吸时CO2的产生
【答案】D
【考点定位】高中生物学实验
【名师点睛】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原理的分析
(1)染色: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与DNA的亲和力强,吡罗红与RNA的亲和力强,即甲基绿+DNA一呈现绿色,吡罗红+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水解: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3. 如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水分等条件下,某实验小组所测得的甲、乙两种植株叶片CO2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浓度为B时甲、乙植株真光合速率相等
B.若将甲、乙植株置于玻璃钟罩内,一段时间后甲植株先死亡
C.只要有CO2,植株就能进行光合作用
D.A点时,甲植株叶肉细胞光合速率为零
【答案】B
【解析】O2浓度为B时甲、乙植株的净光合作用相等,由于不清楚两者的呼吸作用强度,所以无法判断两者的真光合速率是否相等,A错误;若将甲、乙植株置于玻璃钟罩内,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条件下,乙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强,所以一段时间后甲植株先死亡,B正确;二氧化碳只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C错误;A点时,甲植株的净光合作用等于0,而呼吸作用不可能等于0,所以光合作用肯定大于0,D错误。
【考点定位】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曲线图中纵轴代表含义,CO2净吸收速率=光合作用吸收CO2总量-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因此CO2净吸收速率=净光合速率,并且曲线中看出,当CO2浓度达到一定值以后,光合作用强度就达到了CO2饱和点。 学科网
4. 下列有关豌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B.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
C.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内ATP合成停止
D.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
【答案】B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名师点睛】植物只有光合作用能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为生物活动提供能量.植物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合成ATP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叶绿体中的色素包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5. 胃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质子泵维持的,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 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1个H+从胃壁细胞进人胃腔和1个K+从胃腔进人胃壁细胞,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人胃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质子泵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氨越酸
B.H +从胃壁细胞进人胃腔需要载体蛋自
C.胃壁细胞内 K +的含盆形响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大小
D.K+进出胃壁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相同的
【答案】D
【解析】依题意可知,质子泵具有催化作用,说明其化学本质可能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A 正确;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需消耗 ATP 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其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B 正确;胃壁细胞内 K+的含量影响细胞质的浓度,进而影响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大小,C 正确;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需消耗 ATP 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其方式是主动运输,细胞内的 K+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其方式是协助扩散,D 错误。
【考点定位】物质的跨膜运输
6. 如图为某人的几种细胞的模式图,不正确的叙述是
A.4种细胞来源于同一受惊卵细胞
B.4种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
C.a属于真核细胞 [来源:学科网ZXXK]
D.4种细胞在功能上是相似的
【答案】D
【解析】人体中的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增殖分化而来的,A正确;这是人体内的4种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因此结构上具有统一性,B正确;a是精子,虽然在结构上变化较大,但仍然属于真核细胞,C正确;4种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功能是不同的,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学科网
7. 将某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
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
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I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
【答案】B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8. 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体内,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相比
A.基因型相同 B.染色体组数相同 C.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 D.DNA数目相同
【答案】B
【解析】有丝分裂中期,基因型为AAaaBBbb,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型为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A错误;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相同,B正确;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所含同源染色体对数与体细胞相同,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所含DNA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所含DNA数目与体细胞相同,D错误。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名师点睛】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9. 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B.等位基因进入卵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D.♀、♂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答案】C
【解析】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进行的是不均等分裂,因此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大于1/4的细胞质,A错误;等位基因进而卵细胞的机会均等,B错误;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后,含有很少的细胞质,C正确;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D错误。
【考点定位】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受精作用
【名师点睛】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形成部位[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精巢[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
卵巢
过程
变形期
无变形期
性细胞数
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
细胞质的分配
均等分裂
不均的分裂
相同点
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10. 豌豆中,籽粒黄色(Y)和圆形(R)分别对绿色(y)和皱缩(r)为显性,现将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答案】C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1. 某动物毛色的黄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在含有基因A、a的同源染色体上,有一条染色体带有致死基因,但致死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性激素的影响。根据下列杂交组合结果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毛色的黄色与黑色这对相对性状中,黄色是显性性状
B.丙组子代的雌雄黄色个体全部携带致死基因
C.致死基因是显性基因,且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D.致死基因是隐性基因,雄性激素促使其表达
【答案】C
【解析】丙组亲本为乙组的子代黄色个体,其子代中出现了黑色个体,所以黄色是显性性状,A正确;可以得出丙组的亲本个体都为杂合子(Aa),其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比例应为3:1,这在子代雌性个体中得到验证,且子代黄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比例为1:2,但在丙组子代的雄性个体中,黄色与黑色的比例为2:1,其原因是子代黄色雄性个体中的个体(基因型为AA)可能带有两个致死基因而死亡,B正确;从基因型为AA的雄性个体死亡,基因型为AA的雌性个体和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生存的现象可以看出:致死基因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不带有致死基因,且雄性激素会促使致死基因的表达,致死基因是隐性基因,C错误、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2. 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色由显性基因(CG)控制,控制黄色、黑色的基因分别是CY、c, CG对CY、c为显性、CY对c为显性。但其杂合子的性状表现因受性别影响可能不能形成对应的表现型。下表是一组小鼠杂交试验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亲本
F1雌鼠(只)
F1雄鼠(只)
杂交1
纯合灰鼠×纯合黄鼠
灰色36
灰色黄色=17:18
杂交2
纯合灰鼠×纯合黑鼠
灰色x
灰色黑色=y:z
杂交3
纯合黄鼠×纯合黑鼠
黄色22
黄色黑色=11:9
杂交4
杂交1子代灰鼠×纯合黑鼠
A.杂交1的F1雄鼠中灰色黄色的基因型相同
B.杂交2的F1中CG和c的基因频率是50%
C.杂交3的F1雄鼠中黑色的基因型为cc
D.杂交4的结果中雄鼠的毛色为黄色、灰色和黑色
【答案】C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频率的变化
【名师点睛】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逆推型)
①隐性纯合突破方法:若子代出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型一定是aa,其中一个a来自父本,另一个a来自母本。 ②后代分离比推断法
后代表现型
亲本基因型组合
亲本表现型
全显
AA×AA(或Aa或aa)
亲本中一定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
全隐
aa×aa
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
显:隐=1:1
Aa×aa
亲本一方为显性杂合子,一方为隐性纯合子
显:隐=3:1
Aa×Aa
双亲均为显性杂合子
13. 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XO(体细胞内只含1条性染色体X)的果蝇,表现为雄性不育,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螺(XrY)为亲体进行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 (记为“ W”)。为探究W果蝇出现的原因,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将W果蝇与正常白 眼雌果蝇杂交,再根据杂交结果,进行分析推理获得。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的叙述中,正确的
A.若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白眼,则W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
B.若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则W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
C.若无子代产生,则W的基因组成为XrO,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引起
D.若无子代产生,则W的基因组成为XrY,由基因重组引起
【答案】C
【解析】若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白眼,则W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A错误;若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则W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B错误;若无子代产生,则W的基因组成为XrO,由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引起, C正确、D错误。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学科网
14. 若“X→Y”表示X一定能推理得出Y结论,则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是
A.X表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Y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
B.X表示遵循基因分离定律,Y表示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X表示孟德尔的假说“F1的高茎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Y表示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
D.X表示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在含14N的培养基培养,不同时刻离心分离DNA,出现轻、中、重三种条带;Y表示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答案】D
【考点定位】基因与染色体关系、遗传的定律、DNA的复制
15. 孟德尔利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在杂交时应在母本花粉成熟前做人工去雄、套袋处理等
B.杂交实验过程运用了正反交实验,即高茎(♀)×矮茎(♂)和矮茎(♀)×高茎(♂)
C.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为显性性状,既证明了孟德尔的遗传方式又否定了融合遗传
D.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演绎”过程指的是对测交过程的演绎
【答案】C
【解析】由于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进行人工杂交试验时,对母本去雄、套袋应该在花蕾期进行,如果雄蕊成熟了,就已经产生的自交,干扰结果,A正确;杂交实验过程运用了正反交实验,即高茎(♀)×矮茎(♂)和矮茎(♀)×高茎(♂),B正确;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为显性性状,这一结果既不否定融合遗传也不支持孟德尔的遗传方式;而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否定了融合遗传并且支持孟德尔的遗传方式,C错误;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演绎推理,证明等位基因在F1形成配子是分开并进入了不同配子,从而得出分离定律,所以“演绎”过程指的是对测交过程的演绎,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孟德尔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母本的处理,应该在雄蕊未成熟时即花蕾期进行,对杂交结果采用了假说演绎法进行了推理,并对杂交结果大量的统计来减少实验误差.融合遗传方式是杂交后代的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若杂交后代自交,性状不会分离,若测交再次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
16. 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的位置时,经历了若干过程,其中:
①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 ②控制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 仅位于 X 染色体上
③对F1红眼雌果蝇进行测交。上面三个叙述中
A.①为假说,②为推论,③为实验
B.①为观察,②为假说,③为推论
C.①为问题,②为假说,③为实验
D.①为推论,②为假说,③为实验
【答案】C
【解析】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的位置时采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根据现象提出问题是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做出的假设是: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然后利用F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进行测交,验证假设,故选C。
【考点定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对于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的位置时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和一般思路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通过验证假设→获取结论。
17. 下图为噬菌体感染细菌后,细菌内放射性RNA与噬菌体DNA及细菌DNA的杂交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在培养基中加入3H-尿嘧啶用以标记RNA
B.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RNA为相应DNA的转录产物
C.第0min时,与DNA杂交的RNA来自噬菌体及细菌DNA的转录
D.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细菌DNA转录受到抑制
【答案】C
【考点定位】
【名师点睛】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8.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与细菌保温时间长短与放射性高低的关系图可能如下,下列关联中最合理的是(35S标记的噬菌体记为甲组,32P标记的噬菌体记为乙组)
A.甲组—上清液—b B.乙组—上清液—a
C.甲组—沉淀物—c D.乙组—沉淀物—d
【答案】D
【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名师点睛】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学科网
19. 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③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
④为DNA复制机构的阐明奠定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等试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①错误,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前,就已经明确了染色体的组成成分,②错误,结构决定功能,清楚DNA双螺旋结构,就可以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③正确;清楚了DNA双螺旋结构,就为DNA复制机构的阐明奠定基础,而且Waston和Crick也对DNA复制进行了描述,④正确。故选D。
【考点定位】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20. 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若有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
A.能搭出20个脱氧核苷酸
B.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7个碱基对
C.能搭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
D.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碱基共有20个,磷酸基有14个,脱氧核糖有20个,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所以最多可搭建14个脱氧核苷酸,A错误; 由于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则根据公式计算可知,只能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B错误;能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最多能搭建出44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C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题中提供的条件只能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D正确。
【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名师点睛】在双链DNA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则A=T有6对,G=C有3对;设能搭建的DNA分子含有n个碱基对,则每条链需要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的数目为2n-1,共需(2n-1)×2个。
21. 如图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的转录需要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参与
B.“拼接”时在核糖和磷酸之间形成化学键
C.翻译过程中tRNA和运载的氨基酸依据碱基互补配对结合
D.成熟mRNA中的碱基数与多肽链中的氨基酸,数之比为3:1
【答案】B
【考点定位】基因的表达
【名师点睛】(1)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核糖核苷酸)、能量和酶.核苷酸聚合形成核酸形成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
(2)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学科网
22. 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相关生理和生化反应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a是核糖体,物质b是mRNA,过程①是翻译过程
B.如果细胞中r蛋白含量较多,r蛋白就与b结合,阻碍b与a结合
C.c是基因,是指导rRNA合成的直接模板,需要DNA聚合酶参与催化
D.过程②在形成细胞中的某种结构,这一过程与细胞核中的核仁密切相关
【答案】C
【解析】蛋白质的合成的过程称为翻译,场所是核糖体,以mRNA做模板,图中a代表的结构是核糖体,b代表的分子是mRNA,过程①是翻译过程,A正确;据图分析可知,细胞中r-蛋白含量较多,r-蛋白就与b信使RNA结合,阻碍信使RNA与a核糖体结合,从而抑制翻译过程,B正确;c代表的分子片段叫基因,转录形成rRNA,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C错误;过程②表示rRNA和r-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的过程,细胞核中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表达
23.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实现了中国自然科学诺奖零的突破,其率领的科研团队提取出的青蒿素可以有效地治疗疟疾,在青蒿素被提取之前,奎宁广泛被用来治疗疟疾,治疗机理是奎宁可以和疟原虫DNA结合,形成复合物。下列相关选项不正确的为
A奎宁作用机理可能是直接抑制疟原虫DNA复制和转录
B疟原虫DNA复制和转录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C若疟原虫摄食的主要方式是胞吞,则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选择透过性
D青蒿素为植物细胞的一种代谢产物,可能贮存于液泡中
【答案】C
【考点定位】基因的复制、转录
【名师点睛】转录与复制的异同(下表:)
阶段
项目
复制
转录
时间
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生长发育的连续过程
进行场所
主要细胞核
主要细胞核
模板
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
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原料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条件
需要特定的酶和ATP
需要特定的酶和ATP
过程
在酶的作用下,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以解开的每段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T—A、G—C)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在细胞核中,以DNA解旋后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A—U、G—C、T—A、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mRNA,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
产物
两个双链的DNA分子
一条单链的mRNA
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式复制(每个子代DNA含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
边解旋边转录;DNA双链分子全保留式转录(转录后DNA仍保留原来的双链结构)
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遗传信息从亲代DNA传给子代DNA分子
遗传信息由DNA传到RNA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4分)
二、非选择题(共44分,答在答题卡上)
24. (12分)油菜细胞中有一种中间代谢产物简称为PEP,其运输到种子后有下图所示的两条转化途径。科研人员根据PEP的转化途径培育出了高油油菜(即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了58%),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与物质C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前者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可知,油菜含油量提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的形成,抑制了酶b合成中的______________过程。
(3)在①②③④过程中,能形成局部双链结构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通过促进____________(填序号)过程能提高油菜的产油率。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模板链转录出mRNA的过程中碱基配对的方式为A—T,G—C
B.组成物质C的两条RNA链的长度一般相等
C.提高采油率的另一思路是干扰①②过程的同步进行,以降低酶b的活性
D.从图形可知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1)胸腺嘧啶、脱氧核糖
(2)物质C(双链RNA) 翻译
(3)①②③④ ④(或③④)
(4)BC
【考点定位】DNA和RNA的元素组成、基因的表达
【名师点睛】基因通过中心法则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例如: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血红蛋白基因突变→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红细胞呈镰刀状蔗糖多→水分保留少。
b囊性纤维病: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CFTR蛋白结构异常→功能异常
(2)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如:a.豌豆粒型: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异常(插入外来DNA序列)→不能正常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少→皱粒。
b.白化病:酪氨酸酶基因异常→缺少酪氨酸酶→制约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白化病。
25. (14分)为了研究果蝇眼色(由基因E、e控制)和翅型(由基因B、b控制)的遗传规律,科研工作者,科研工作者以紫眼卷翅、赤眼卷翅、赤眼长翅(野生型)三个不同品系的果蝇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
(1)由实验一可推测出翅形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F1卷翅自交后代中,卷翅与长翅比例接近2:1的原因,最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个体致死。
(2)实验二中Fl赤眼卷翅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F1赤眼卷翅自交所得F2表现型比例接近于___________。(3)另一些研究者在解释以上果蝇翅形的遗传现象时提出,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果蝇在卷翅基因(B)所在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d),该基因纯合致死。
①研究者指出,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隐性致死基因不同(分别用d1和d2表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左图所示。其中d1d1和d2d2致死,d1d2不致死,d1和d2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等位基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以上假设成立,则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杂交,理论上后代卷翅与长翅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答案】(1)卷翅 BB
(2)EeBb 6:3:2:1
(3)①不属于 d1、d2不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 ②3:1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出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同时能根据图中数据推断致死基因型。本题的难点是第(3)题的②,这需要考生明确B和d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6.(18分)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且A基因对B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如图甲.某黄色突变体细胞基因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
(1)根据图甲,正常情况下,橙红花性状的基因型有 种,纯合白花植株基因型有 种。两基因型不同的纯合白花植株杂交,若F1表现型全开白花,F2植株有27种基因型,则(是或否) 能确定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亲本的组合有 种(不考虑正反交)。
(2)正常情况下,图甲一黄花植株与一橙花植株杂交,若子代有白花植株出现,则黄花植株出现的概率应为 ,橙花植株出现的概率应为 。
(3)图乙中,②、③的变异类型分别是 ;基因型为aaBbDdd的突变体花色为 。
(4)为了确定aaBbDdd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设计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中 ,则其为突变体①;
Ⅱ若子代中 ,则其为突变体②;
Ⅲ若子代中 ,则其为突变体③。
【答案】(1)4 6 否 2
(2)3/8 3/8
(3)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 黄色
(4)黄色:橙红色=1:3 黄色:橙红色=1:5 黄色:橙红色=1:1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染色体变异
【名师点睛】据甲图分析:花的颜色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白色的基因型为A____、aabb__;橙红色的基因型为aaB_D_;黄色的基因型为aaB_dd;
据图乙分析:突变体①的非同源染色体上多了含有d基因的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突变体②多了一条含有d基因的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为三体;突变体③含有d的染色体上多出了含有d基因的判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