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解析版).doc
下载文档

ID:2818013

大小:1.55MB

页数:25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0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河北省 衡水 中学 2017 届高三 月考 生物试卷 12 月份 解析
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但磷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无关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离不开中心体的作用 C.氨基酸是胰岛素等各种激素分子的基本单位 D.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能将抗原抗体复合物水解,但不能将其彻底氧化分解 2.某科研小组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豌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玉米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伏性状的可育植株(F1),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基因在玉米细胞中表达的场所是细胞核 B.杂交细胞能够培育成F1和F2植株的原理都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杂交细胞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含有2个A基因(不考虑突变) D.杂交植物在F2代首次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既抗虫又抗倒伏个体所占比例为 3.下列关于生物种群与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和出生率与死亡率 B.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C.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方向 D.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的生物的种群密度,如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 4.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图甲所示.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S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可能会呈乙、丙、丁图所示.与小鼠的组织液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图,S液Na+、K+浓度都更高 B.乙图,S液K+浓度更低 C.丙图,S液Na+浓度更低 D.丁图,S液K+浓度更高 5.下列图中,图甲示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乙示水平放置于地面的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丙示生长素浓度与根(或芽、茎)生长的关系.下列实验现象及解释合理的是(  ) A.图甲中胚芽鞘尖端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是由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造成的 B.图甲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接近图丙中B浓度 C.图乙茎3、茎4处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位于图丙中的C点之前和之后 D.图乙根1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根2处,所以幼苗根将呈现向地生长现象 6.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的作用是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或染色质被染成红色 B.探究细跑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说明细胞体积越小与外界物质交换的速率就越快 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时加入卡诺氏液的目的是固定细胞形态促进根尖细胞解离 D.用淀粉,蔗糖,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时,需加入碘液检验实验结果   三、非选择题 7.图甲表示某绿色盆栽植物细胞内的物质转化过程,①②③④表示相关过程.图乙表示将该绿色盆栽植物置于密闭容器内暗处理后,测得容器内CO2和O2浓度相等(气体含量相对值为1).在天气晴朗时的早6时将其移至阳光下,日落后移到暗室中继续测量两种气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  ,物质X的合成场所是  .若光照突然停止而其他条件不变,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X)的含量  (增多、不变、减少). (2)图甲中,物质Y的名称是  ,在氧气不足条件下,线粒体内②过程的速率将会  (变大、不变、变小). (3)图乙中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时刻是  ,假设密闭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一致,那么,在该时刻该植株的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物质X的产生速率  (>、=、<)物质Y的产生速率. (4)图乙中该植物17时的有机物积累量  (>、=、<)19时的有机物积累量,该植物20时以后的呼吸方式为  . 8.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如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的冬天,人体维持体温恒定与图中  信息分子有关(填相关字母). (2)图甲中信息分子A所示调节途径的基本方式为  ,该调节方式与图乙信息分子B的调节方式相比显著的特点是  、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较局限. (3)图乙中信息分子B由  释放到血液中,其只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的原因是只有肾小管、集合管细胞有  . (4)图丙信息分子D若偏高,则会通过  调节抑制  的生理功能,使激素D维持相对平衡,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5)图丁中信息分子E所示途径的特异性免疫方式为  免疫,胰岛B细胞与B淋巴细胞形态功能不同的直接原因是  . 9.果蝇眼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遗传学研究表明,野生型果蝇的眼色受A、a和B、b两对基因的控制.色素的产生必须有显性等位基因A,它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使色素呈紫色,它仅位于X染色体上,其处于隐性地位(b)时使色素为红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的眼睛呈白色.一只白眼雄果蝇与一只纯合子红眼雌果蝇杂交,F1中,雌果蝇全为紫眼,雄果蝇全为红眼.让F1雌雄果蝇交配,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紫眼:红眼:白眼=3:3:2,且雌:雄=1:1.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眼色的遗传遵循  定律. (2)写出亲本基因型杂交组合  . (3)对F2进行分析: ①纯合子雌果蝇占F2雌果蝇的比例是  . ②不同于亲本基因型的果蝇占F2的比例是  . ③若全部F2个体形成一个种群,则B的基因频率是  . (4)隔离饲养F2中的一只紫眼雄果蝇和一只白眼雌果蝇,性成熟后交配得到F3,F3中雌果蝇全为紫眼,雄果蝇全为红眼.据此判断,隔离饲养的雄果蝇的基因型是  . 10.将燕麦幼苗的胚根及芽的尖端4mm切去,再将剩余的10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条一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单位:mol•L﹣1)的生长素溶液中,保持在25°C下培养2d后,测量胚芽和胚根的平均长度(单位:mm),如图为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其化学本质是  ,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的方式称为  . (2)切去胚芽及胚根尖端部分的原因是  . (3)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促进胚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  . 11.萝卜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其中细胞分裂素起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分裂素主要存在于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  . (2)研究发现,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以向细胞分裂素浓度高的部位移动.为验证这一结论,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用具:生长状况相同的萝卜成熟叶片若干,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含14C标记的氨基酸溶液(氨基酸可被叶片吸收并在叶片内移动),蒸馏水,棉签,检测放射性强度的设备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萝卜成熟叶片若干,在叶片左半叶某一部位涂抹含14C标记的氨基酸溶液(如图所示 第二步:将叶片均分成2组,编号a、b; 第三步:在a组叶片右半叶某一部位涂抹  ,在b组叶片相同位置涂抹  ,作对照组; 第四步:在相同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叶片涂抹部位的放射性强度. 实验结果:a组叶片涂抹细胞分裂素部位的放射性强度  (填“低于”“高于”或“等于”)b组叶片涂抹蒸馏水部位的放射性强度. 12.在葡萄酒酿制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环节,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用于酿制葡萄酒的主要微生物是  ,酒精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 (2)工厂化生产果洒,为提高果酒的品质,需更大程度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采取的措施是对原料和设施进行  和  ,并接入合适的菌种. (3)在制作葡萄酒的实验中,向发酵瓶中装入葡萄汁时,要留有大约  的空间.如果要继续制作葡萄醋,在发酵后期要向发酵液中通入  ,以保证发酵液处于  环境,并将发酵液置于  的温度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发酵液中会出现醋酸菌. 13.请回答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相关问题: (1)培育转基因植物过程的核心步骤是  ,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  ,并且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表达和发挥作用.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可利用DNA连接酶连接被限制酶切开的  键.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部分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  、复制原点等. (3)组成基因表达载体的单体是  .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是  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这种结合完成后才能驱动目的基因通过  (填过程)合成mRNA. (4)用两种限制酶XbaⅠ和SacⅠ(两种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若利用该片段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应选用的Ti质粒是如图中的  . 注:图中箭头所指的位置是限制酶识别和切割的位点.   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但磷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无关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离不开中心体的作用 C.氨基酸是胰岛素等各种激素分子的基本单位 D.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能将抗原抗体复合物水解,但不能将其彻底氧化分解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2、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解答】解:A、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与物质的跨膜运输(自由扩散)有关,A错误; B、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而洋葱是高等植物,不存在中心体,B错误; C、激素不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C错误; D、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能将抗原抗体复合物水解,但不能将其彻底氧化分解,D正确. 故选:D.   2.某科研小组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豌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玉米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伏性状的可育植株(F1),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基因在玉米细胞中表达的场所是细胞核 B.杂交细胞能够培育成F1和F2植株的原理都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杂交细胞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含有2个A基因(不考虑突变) D.杂交植物在F2代首次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既抗虫又抗倒伏个体所占比例为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杂交育种.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豌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玉米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伏性状的可育植株(F1). 【解答】解:A、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在细胞核中,而翻译在核糖体上,A错误; B、杂交细胞能够培育成F1植株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而F1植株自交得到F2植株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错误; C、杂交细胞含有1个A基因,经过间期的复制后,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含有2个A基因,C正确; D、F1相当于双杂合子,则该杂交植物在F2代首次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既抗虫又抗倒伏个体(A_B_)所占比例为,D错误. 故选:C.   3.下列关于生物种群与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和出生率与死亡率 B.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C.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方向 D.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的生物的种群密度,如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1、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 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 (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3)遗传特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 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解答】解: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 B、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错误; C、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而变异是不定向的,C正确; D、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一般利用样方法调查,D错误. 故选:C.   4.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图甲所示.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S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可能会呈乙、丙、丁图所示.与小鼠的组织液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图,S液Na+、K+浓度都更高 B.乙图,S液K+浓度更低 C.丙图,S液Na+浓度更低 D.丁图,S液K+浓度更高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乙图中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比甲图的高,说明溶液中进入神经细胞的钠离子多;丙图中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比甲图的低,说明溶液中进入神经细胞的钠离子少;丁图中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与甲图中的低,说明神经细胞外流的钾离子更多,即E液K+浓度更低. 【解答】解:A、乙图中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与甲图中的相同,说明E液K+浓度不高,A错误; B、乙图中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与甲图中的相同,说明E液K+浓度正常,B错误; C、丙图中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比甲图的低,说明溶液中进入神经细胞的钠离子少,即E液中Na+浓度更低,C正确; D、丁图中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比甲图中的低,说明神经细胞外流的钾离子更多,即E液K+浓度更低,D错误. 故选:C.   5.下列图中,图甲示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乙示水平放置于地面的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丙示生长素浓度与根(或芽、茎)生长的关系.下列实验现象及解释合理的是(  ) A.图甲中胚芽鞘尖端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是由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造成的 B.图甲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接近图丙中B浓度 C.图乙茎3、茎4处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位于图丙中的C点之前和之后 D.图乙根1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根2处,所以幼苗根将呈现向地生长现象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分析图甲,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以横向运输的形式从尖端运输到背光侧,使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的快,表现为弯向光源生长. 分析图乙,水平放置于地面的幼苗,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会使生长素向下运输,所以2、4侧生长素浓度高于1、3侧,根对生长素最敏感,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因此根表现为向地生长,茎表现为背地生长. 分析图丙,A﹣B段随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效果增强,B﹣C段随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效果减弱.C点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C﹣D段抑制植物的生长. 【解答】解:A、图甲中胚芽鞘尖端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是由生长素的横向运输造成的,A错误; B、图甲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其背光侧生长的快,其生长素浓度接近图丙中B浓度,B正确; C、图乙茎3、茎4处的生长素浓度都会促进茎的生长,而图丙中的C点之后会抑制茎的生长,C错误; D、由于受重力作用,图乙根1处的生长素浓度小于根2处,所以幼苗根将呈现向地生长现象,D错误. 故选:B.   6.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的作用是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或染色质被染成红色 B.探究细跑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说明细胞体积越小与外界物质交换的速率就越快 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时加入卡诺氏液的目的是固定细胞形态促进根尖细胞解离 D.用淀粉,蔗糖,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时,需加入碘液检验实验结果 【考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酶的特性;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有关实验方法或试剂使用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解答】解:A、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的作用是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或染色质被染成红色,A正确; B、探究细跑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说明细胞体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B错误; C、用卡诺氏液浸泡低温诱导处理后的根尖,目的是固定细胞的形态,不能促进根尖细胞解离,C错误; D、在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时,淀粉已经水解为麦芽糖,两支试管均无淀粉,无法用碘液进行检测,D错误. 故选:A.   三、非选择题 7.图甲表示某绿色盆栽植物细胞内的物质转化过程,①②③④表示相关过程.图乙表示将该绿色盆栽植物置于密闭容器内暗处理后,测得容器内CO2和O2浓度相等(气体含量相对值为1).在天气晴朗时的早6时将其移至阳光下,日落后移到暗室中继续测量两种气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 ①② ,物质X的合成场所是 叶绿体基质 .若光照突然停止而其他条件不变,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X)的含量 增多 (增多、不变、减少). (2)图甲中,物质Y的名称是 丙酮酸(C3H403) ,在氧气不足条件下,线粒体内②过程的速率将会 变小 (变大、不变、变小). (3)图乙中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时刻是 8时和17时 ,假设密闭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一致,那么,在该时刻该植株的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物质X的产生速率 > (>、=、<)物质Y的产生速率. (4)图乙中该植物17时的有机物积累量 > (>、=、<)19时的有机物积累量,该植物20时以后的呼吸方式为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或酒精途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暗反应阶段的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④表示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X表示三碳化合物,Y表示丙酮酸. 图乙中,两条曲线在20时前沿水平虚线上下对称,说明装置内只有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20时后不对称且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说明植物除进行有氧呼吸外还进行无氧呼吸. 【解答】解:(1)图甲中,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或酒精途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X是三碳化合物,是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叶绿体基质中结合后形成的.若光照突然停止而其他条件不变,光反应停止,[H]和ATP的生成受阻,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慢,短时间内其来源不变,最终导致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 (2)图甲中,Y表示丙酮酸,在氧气不足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量会减小,线粒体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②过程的速率将会变小. (3)密闭容器内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中,曲线的拐点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即图乙中的8时和17时.由于此时只有绿色细胞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植物体内还有许多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却还有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光合细胞三碳化合物的产生速率大于丙酮酸的产生速率. (4)图乙中该植物17时的二氧化碳含量低于19时的,所以有机物积累量较大.20时后两条曲线不对称且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说明植物除进行有氧呼吸外还进行无氧呼吸. 故答案为: (1)①②叶绿体基质 增多 (2)丙酮酸(C3H403) 变小 (3)8时和17时> (4)>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8.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如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的冬天,人体维持体温恒定与图中 A、C、D 信息分子有关(填相关字母). (2)图甲中信息分子A所示调节途径的基本方式为 反射 ,该调节方式与图乙信息分子B的调节方式相比显著的特点是 反应迅速 、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较局限. (3)图乙中信息分子B由 垂体 释放到血液中,其只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的原因是只有肾小管、集合管细胞有 与信息分子B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 (4)图丙信息分子D若偏高,则会通过 反馈 调节抑制 下丘脑和垂体 的生理功能,使激素D维持相对平衡,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5)图丁中信息分子E所示途径的特异性免疫方式为 体液 免疫,胰岛B细胞与B淋巴细胞形态功能不同的直接原因是 蛋白质不相同(或蛋白质种类数量不相同) .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动物激素的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图1中信息分子A表示传入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信息分子B表示抗利尿激素,信息分子C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D表示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E表示淋巴因子.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据图分析可知,寒冷的冬天,人体维持体温恒定与图中的信息分子A神经递质、C促甲状腺激素、D甲状腺激素. (2)图甲中信息分子A神经递质所示调节途径是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与信息分子B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相比,显著的特点是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较局限. (3)信息分子B表示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只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的原因是只有肾小管、集合管细胞有与抗利尿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4)图丙信息分子D甲状腺激素若偏高,则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生理功能,使甲状腺激素维持相对平衡,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5)信息分子E表示淋巴因子,能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属于体液免疫过程.胰岛B细胞与B淋巴细胞形态功能不同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故答案为: (1)A、C、D (2)反射 反应迅速 (3)垂体 与信息分子B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4)反馈 下丘脑和垂体 (5)体液 蛋白质不相同(或蛋白质种类数量不相同)   9.果蝇眼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遗传学研究表明,野生型果蝇的眼色受A、a和B、b两对基因的控制.色素的产生必须有显性等位基因A,它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使色素呈紫色,它仅位于X染色体上,其处于隐性地位(b)时使色素为红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的眼睛呈白色.一只白眼雄果蝇与一只纯合子红眼雌果蝇杂交,F1中,雌果蝇全为紫眼,雄果蝇全为红眼.让F1雌雄果蝇交配,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紫眼:红眼:白眼=3:3:2,且雌:雄=1:1.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眼色的遗传遵循 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 (2)写出亲本基因型杂交组合 AAXbXb×aaXBY . (3)对F2进行分析: ①纯合子雌果蝇占F2雌果蝇的比例是  . ②不同于亲本基因型的果蝇占F2的比例是  . ③若全部F2个体形成一个种群,则B的基因频率是  . (4)隔离饲养F2中的一只紫眼雄果蝇和一只白眼雌果蝇,性成熟后交配得到F3,F3中雌果蝇全为紫眼,雄果蝇全为红眼.据此判断,隔离饲养的雄果蝇的基因型是 AAXBY .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紫眼的基因型是A_XBXB、A_XBXb、A_XBY,红眼的基因型是A_XbXb、A_XbY,aa__都表现为白眼. 2、纯合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X﹣Y,纯合子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杂交子一代果蝇的表现型是紫眼,即含有A、B基因,因此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Y,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 【解答】解:(1)由于控制果蝇颜色的2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由分析可知,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Y. (3)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两个分离定律问题:Aa×Aa→AA、Aa、aa,XBXb×XbY→XBXb、XbXb、XBY、XbY. ①纯合子雌果蝇占F2雌果蝇的比例是×=. ②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果蝇的比例是AAXbXb+aaXBY=×+×=,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比例占1﹣=. ③若全部F2个体形成一个种群,则B的基因频率是,B÷(B+b)=2÷6=. (4)紫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_XBY,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__,二者杂交后代是紫眼和红眼,没有白眼,因此一定都含有A基因,亲本紫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Y. 故答案为: (1)基因的自由组合 (2)AAXbXb×aaXBY (3)①②③ (4)AAXBY   10.将燕麦幼苗的胚根及芽的尖端4mm切去,再将剩余的10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条一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单位:mol•L﹣1)的生长素溶液中,保持在25°C下培养2d后,测量胚芽和胚根的平均长度(单位:mm),如图为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其化学本质是 吲哚乙酸 ,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的方式称为 极性运输 . (2)切去胚芽及胚根尖端部分的原因是 胚芽、胚根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对实验造成干扰 . (3)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促进胚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 10﹣8mol•L﹣1 .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1、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以及根尖和茎尖部位的横向运输.其中极性运输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直可以进行,而横向运输会受到光照的影响,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同样重力也会影响根和茎部位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的分布. 2、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 【解答】解:(1)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的方式称为极性运输.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长素浓度对胚芽及胚根生长的影响,由于胚芽及胚根尖端部分能合成生长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因此实验时要把胚芽及胚根尖端部分切去.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促进胚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10﹣8mol•L﹣1. 故答案为: (1)吲哚乙酸 极性运输 (2)胚芽、胚根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对实验造成干扰 (3)10﹣8mol•L﹣1   11.萝卜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其中细胞分裂素起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分裂素主要存在于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 细胞分裂 . (2)研究发现,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以向细胞分裂素浓度高的部位移动.为验证这一结论,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用具:生长状况相同的萝卜成熟叶片若干,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含14C标记的氨基酸溶液(氨基酸可被叶片吸收并在叶片内移动),蒸馏水,棉签,检测放射性强度的设备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萝卜成熟叶片若干,在叶片左半叶某一部位涂抹含14C标记的氨基酸溶液(如图所示 第二步:将叶片均分成2组,编号a、b; 第三步:在a组叶片右半叶某一部位涂抹 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 ,在b组叶片相同位置涂抹 等量的蒸馏水 ,作对照组; 第四步:在相同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叶片涂抹部位的放射性强度. 实验结果:a组叶片涂抹细胞分裂素部位的放射性强度 高于 (填“低于”“高于”或“等于”)b组叶片涂抹蒸馏水部位的放射性强度.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1、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2、解答第(2)题时,需要分析实验的目的、推断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应变量,能按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的原则和对照原则完善实验步骤. 【解答】解:(1)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2)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以向细胞分裂素浓度高的部位移动.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否含有细胞分裂素.实验的原理是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以向细胞分裂素浓度高的部位移动,在叶片的左侧某一部位涂抹含14C标记氨基酸的溶液,右侧某一部位涂抹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一段时间后右侧的相应部位会出现放射性.因此,实验的因变量是实验组与对照组叶片右侧放射性的含量.按照实验设置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实验分为2组,实验组在右侧涂抹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照组在相同部位涂抹蒸馏水,其他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和适宜.由于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以向细胞分裂素浓度高的部位移动,因此a组叶片涂抹细胞分裂素部位的放射性强度高于b组叶片涂抹蒸馏水部位的放射性强度 故答案为: (1)细胞分裂 (2)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 等量的蒸馏水 高于   12.在葡萄酒酿制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环节,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用于酿制葡萄酒的主要微生物是 酵母菌 ,酒精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18~25℃ . (2)工厂化生产果洒,为提高果酒的品质,需更大程度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采取的措施是对原料和设施进行 消毒 和 灭菌 ,并接入合适的菌种. (3)在制作葡萄酒的实验中,向发酵瓶中装入葡萄汁时,要留有大约  的空间.如果要继续制作葡萄醋,在发酵后期要向发酵液中通入 (无菌)空气 ,以保证发酵液处于 有氧 环境,并将发酵液置于 30~35℃ 的温度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发酵液中会出现醋酸菌. 【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分析】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25℃,因此酒精发酵的条件是无氧且温度控制在18~25℃,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发酵过程是否产生酒精;果醋制作的原理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糖或酒精转化成醋酸,醋酸菌是好氧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30~35℃,因此醋酸发酵时应该持续通入氧气并将温度控制在30~35℃. 【解答】解:(1)用于酿制葡萄酒的主要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25℃,因此酒精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2)工厂化生产果洒,为提高果酒的品质,需更大程度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采取的措施是对原料和设施进行消毒和灭菌,并接入合适的菌种. (3)在制作葡萄酒的实验中,向发酵瓶中装入葡萄汁时,要留有大约的空间.如果要继续制作葡萄醋,在发酵后期要向发酵液中通入无菌空气,以保证发酵液处于有氧环境,并将发酵液置于30~35℃的温度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发酵液中会出现醋酸菌. 故答案为: (1)酵母菌 18~25℃ (2)消毒 灭菌 (3) (无菌)空气 有氧 30~35℃   13.请回答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相关问题: (1)培育转基因植物过程的核心步骤是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 稳定存在 ,并且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表达和发挥作用.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可利用DNA连接酶连接被限制酶切开的 磷酸二酯 键.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部分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 标记基因 、复制原点等. (3)组成基因表达载体的单体是 脱氧核苷酸 .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是 RNA聚合酶 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这种结合完成后才能驱动目的基因通过 转录 (填过程)合成mRNA. (4)用两种限制酶XbaⅠ和SacⅠ(两种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若利用该片段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应选用的Ti质粒是如图中的 甲 . 注:图中箭头所指的位置是限制酶识别和切割的位点.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农杆菌转化法(约80%的转基因植物都是用这种方法获得的) 1、农杆菌转化法的具体过程: (1)利用土壤的Ti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即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Ti质粒上. (2)将整合了目的基因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细胞内. (3)利用土壤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该过程实际上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导入植物细胞内. (4)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进入植物细胞后,可以把自己的一段基因整合到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这段基因中包含了目的基因. 2、原理: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3、农杆菌特点: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 4、转化:目的基因插人Ti质粒的T﹣DNA上 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 【解答】解:(1)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表达和发挥作用. (2)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在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启动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和终止子等. (3)基因表达载体的本质是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这种结合完成后才能驱动目的基因通过转录合成mRNA. (4)用两种限制酶XbaI和SacI(两种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 甲、该Ti质粒中含有限制酶XbaI和SacI的切割位点,且用这两种酶切割可将目的基因插入T﹣DNA中,甲正确; 乙、该Ti质粒中不含限制酶SacI的切割位点,乙错误; 丙、该Ti质粒中含有限制酶XbaI和SacI的切割位点,但用这两种酶切割不会将目的基因插入T﹣DNA中,丙错误; 丁、该Ti质粒中不含限制酶XbaI的切割位点,丁错误. 故选:甲. 故答案为: (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稳定存在 (2)磷酸二酯 标记基因 (3)脱氧核苷酸 RNA聚合酶 转录 (4)甲   2017年4月7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