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河北省
衡水
中学
2017
届高三上
学期
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
生物试题
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可维持细胞渗透压
B.脂质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C.生物膜上的蛋白质与物质交换有关,而与生物催化作用无关
D.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但根尖细胞可培养出含叶绿体的个体
2.2017年1月9号,86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6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她还曾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及所在的团队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40年来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中实线方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合成青蒿酸的中间产物FPP (如图中虚线方框内所示)。(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B.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ADS酶基因和CYP71AV1酶基因
C.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原因可能是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固醇
D.图中②过程需要氨基酸、tRNA、核糖体的参与,与线粒体无关
3.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肾上腺髄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一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递质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NE继续分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E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
B.NE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Na+外流
C.NE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D.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实现了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4.下图是两种细胞增殖方式染色体行为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种方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使子细胞都含有P1、P2、M1、M2
B.乙种方式P1和M1、P2和M2分离,子细胞具有不同组合的染色体
C.利用甲种方式繁殖后代,有利于生物遗传性状的稳定和物种的进化
D.繁殖过程中存在乙种方式,有利于种群适应环境和进化
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核遗传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B.细胞衰老,细胞核变大,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各种酶活性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C.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D.细胞癌变,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
6.社鼠山生1个月后即性成熟,科研人员对期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高于下半年
B.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D.种群密度增大过程中,雄性死亡率高于雌性个体
29.(10分,除(3)外每空1分)如图表示在适宜温度和一定浓度条件下,光照强度对甲、乙两种绿色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绿色植物细胞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若甲植物吸收光能的色素被破坏,会使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减少,进而影响暗反应中C3的还原,此时图中A点将向___________ (填“左”或“右”)移动。
(2)植物光合作用在遇到一定限制因素时,其速率将受到影响。对于甲植物来说,图中限制Ⅰ和限制Ⅱ分别代表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此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空2分)科研人员将绿色的甲植物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分析回答:
B点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如果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_________mol/min。
30.(8分,每空1分)鸣禽是鸟类中善于鸣叫的一类,鸣禽的鸣唱是在脑中若干功能区(如下图甲中字母所示)的控制下,通过鸣管和鸣肌来完成的。丙图为鸣禽反射弧的模式图,X、Y 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请回答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
(1)图甲中的HVC等功能区是鸣禽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________次偏转。
(3)鸣禽产蛋量会受到光照时间影响,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知,结构A中的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激素b为___________激素。图中体现的生命活动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当鸣禽受到惊吓时,兴奋在丁图中⑥处的信号转换方式为_____________。
31.(12分,每空2分)在《黄帝内经》中,五谷被称之为:“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 现代常用汉语中,通常说的五谷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同对也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而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科研工作若对五谷中的荞麦和水稻的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系列实验研究如下:
实验一:研究人员为探究荞麦主茎颜色、花柱长度和瘦果形状的遗传规律,以自交可育的普通荞麦纯种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合
亲本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数量
F2理论比
甲
绿茎尖果X绿茎钝
红茎尖果
红茎尖果271 红茎钝果90
绿茎尖果211 绿茎钝果72
?
乙
花柱长X花柱同长
花柱同长
花柱同长126 花柱长34
13:3
研究中发现野生荞麦花蕊的分化受多对基因控制,其中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与花蕊分化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基因型
M_N_
mmN_
M_nn或mmnn
花蕊分化情况
有雄蕊和雌蕊
只有雄蕊
无花蕊
实验二:进一步对主茎颜色与花柱长度进行研究,结果如图。
实验三:水稻的高杆对矮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某因A、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纯合高杆抗病和纯合矮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测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如下结果:商杆抗焫;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4: 1:1:4。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一可知,三对相对性状中,最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主茎颜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两对等位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红色,那么实验一甲组合的F2理论比是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二的实际结果分析,红茎花柱长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用图中表示基因型的方法表示)。
(4)根据实验三分析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_________(填“遵循”和“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5)有人针对实验三实验结果做出了如下假说:
①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F1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的比例为AB:Ab:aB:ab=4:1:1:4。
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若上述假说正确,则用F1自交,其后代中aabb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
32、(9分,每空1分)近几年我国西、北地区经常遭受大风暴的袭击,异致土地沙漠化严重, 水土大量流失,为了保护广阔的草原面积,京北坝上第一草原利用沙棘的耐旱、抗风沙性,在已盐碱化的土地上种植沙棘用于恢复生态,从而保持水土,如图1为预期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盐碱土地,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得到保留,原有的___________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故该地区沙棘、阔叶混交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演替。
(2)该群落中沙棘种群在年初个体数为500,—年内新生个体100个,死亡个体50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__________。
(3)某野外调查小组对某沙棘群落进行深入调查,并绘出该群落中的沙棘与甲、乙两种动物,(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如图2)。乙种群在a、b, c, 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随着甲种群的数量增多,短时间内沙棘、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4)草原管理上,采用轮牧或限制放牧量,这主要始提高_________稳定性。
(5)草原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査中,常采用_________的方法对小动物进行采集,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__________________。
37.【生物—一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从自然菌样筛选较理想生产菌种的一般步骤: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下面两组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请分析接种的具体
方法。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时,经培养,在划线的末端出现_____________,表明菌已分离。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倒平板时要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_____________。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 (成分见下表):注:“+”表示有,“-”表示无,CR溶液(刚果红)。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水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据图判断:
培养基甲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养基乙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___________颜色复合物。
(4)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自来水样品的平板置于____________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____________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38.【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15分)
下图表示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做的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表示基因工程,则其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图中的致癌基因作为目的基因,质粒作为载体,二者需要___________切割后连接成重组载体。
(2)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ES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___,为检测致癌基因是否己插入受体细胞DNA,可采用___________技术。
(3)b过程若要从早期胚胎中获得更多ES细胞,则可将早期胚胎培养至__________(时期)。
(4)d过程移入的胚胎能够存活,是因为代孕子宫并不会对其发生_________,同时能够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_________联系。对移植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时,宜取囊胚期的细胞进行鉴定。
(5)用肝癌细胞作抗原剌激B淋巴细胞,再将此淋巴细胞与骨髄瘤细胞融合后获得细胞代谢产物为_________,经筛选的融合后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该产物与抗癌药物结合制成“生物导弹”,从而定向杀死小鼠体内的肝癌细胞。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
生物试题
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
A.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可维持细胞渗透压
B.脂质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C.生物膜上的蛋白质与物质交换有关,而与生物催化作用无关
D.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但根尖细胞可培养出含叶绿体的个体
试题解析: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可维持细胞渗透压。A正确。
脂质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B正确。
催化作用的除了RNA,也有蛋白质,C错误。
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但根尖细胞可培养出含叶绿体的个体,D正确
故选:C
2.2017年1月9号,86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6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她还曾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及所在的团队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40年来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中实线方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合成青蒿酸的中间产物FPP (如图中虚线方框内所示)。( D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B.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ADS酶基因和CYP71AV1酶基因
C.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原因可能是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固醇
D.图中②过程需要氨基酸、tRNA、核糖体的参与,与线粒体无关
试题解析:分析题图:图中实线方框中表示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青蒿素的合成需要FPP合成酶、ADS酶和CYP71AV1酶.虚线方框表示酵母细胞合成FPP合成酶及固醇的过程,酵母细胞只能合成FPP合成酶,不能合成ADS酶和CYP71AV1酶,因此其不能合成青蒿素
A、细胞核中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FPP合成酶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作为翻译合成FPP合成酶的模板,A正确;要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ADS酶基因、CYP71AV1酶基因,B正确。由图可知,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了固醇,因此将相关基因导入酵母菌后,即使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C正确.
图中翻译过程需要氨基酸、tRNA、核糖体的参与,线粒体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D
3.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肾上腺髄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一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递质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NE继续分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NE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
B.NE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Na+外流
C.NE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D.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实现了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试题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一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所以既可以参与神经调节,也可以参与体液调节.据此分析作答.
A、NE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一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故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A正确;
B、NE作用于突触后膜,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即促进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B错误;
C、NE也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NE继续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
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实现了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D正确
故选:D
4.下图是两种细胞增殖方式染色体行为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甲种方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使子细胞都含有P1、P2、M1、M2
B.乙种方式P1和M1、P2和M2分离,子细胞具有不同组合的染色体
C.利用甲种方式繁殖后代,有利于生物遗传性状的稳定和物种的进化
D.繁殖过程中存在乙种方式,有利于种群适应环境和进化
试题解析:分析图解:甲图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全部集中在赤道板上,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乙图具有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现象,并且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P1与P2是来自一方的染色体,M1与M2是来自另一方的染色体,P1与M1是同源染色体,P2与M2是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实现了基因重组,后代具有多样性,有利于进化.
甲种方式表示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被平均的拉向细胞的两极,故A正确
B、乙种方式Pl和Ml、P2和M2分别属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子细胞具有不同组合的染色体,故B正确;
C、利用有丝分裂繁殖后代即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但是不能促进物种的进化,故C错误;
D、繁殖过程中存在减数分裂方式即为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有利于种群适应环境和进化,故D正确.
故选C.
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细胞分化,核遗传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B.细胞衰老,细胞核变大,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各种酶活性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C.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D.细胞癌变,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
试题解析:细胞分化,核遗传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A正确。
细胞内大部分酶活性降低,小部分酶活性不会降低,B错误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C正确
细胞癌变,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D正确
故选:
6.社鼠山生1个月后即性成熟,科研人员对期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
A.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高于下半年
B.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D.种群密度增大过程中,雄性死亡率高于雌性个体
试题解析:由图可知,社鼠在夏秋季种群数量是不断减少的,即增长率是小于零的,所以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该种群上半年种群数量是逐渐增多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下半年种群数量是逐渐减少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在种群密度增大的上半年,种群的雌雄性别比例是下降的,即雄性死亡率低于雌性个体.
由图可知上半年种群数量是逐渐增多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下半年种群数量是逐渐减少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所以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占比高于下半年,A正确
由图可知,社鼠在夏秋季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减少,所以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错误
由图不能得出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C错误
在种群密度增大的上半年,种群的雌雄性别比例是下降的,应为雄性死亡率低于雌性个体,D错误
故选:A
29.(10分,除(3)外每空1分)如图表示在适宜温度和一定浓度条件下,光照强度对甲、乙两种绿色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绿色植物细胞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类囊体薄膜上 ________。若甲植物吸收光能的色素被破坏,会使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____ ATP和[H]或(NADPH)_______减少,进而影响暗反应中C3的还原,此时图中A点将向_______右____ (填“左”或“右”)移动。
(2)植物光合作用在遇到一定限制因素时,其速率将受到影响。对于甲植物来说,图中限制Ⅰ和限制Ⅱ分别代表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____光照強度_______和____ C02浓度_______。此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空2分)科研人员将绿色的甲植物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分析回答:
B点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等于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如果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____ 6×10-8
_____mol/min。
试题解析: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分析曲线图看出,本实验探究了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曲线中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1)在绿色植物细胞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若甲植物吸收光能的色素被破坏,则吸收的光能减少,水的光解减少,会使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 ATP和[H](NADPH)减少,进而影响暗反应中C3的还原,图中A点表示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一点,甲植物吸收光能的色素被破坏光合作用减弱,需要增大光照强度才能和呼吸速率相等,A点右移.(2)对于甲植物来说,图中限制Ⅰ和限制Ⅱ分别代表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此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3)B点时,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B点时容器内氧气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正好被呼吸作用消耗掉,即呼吸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据图可知,0~5分钟之间,小麦叶片在暗室中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呼吸作用每分钟消耗氧气量=(5﹣4)×10﹣7mol÷5min=0.2×10﹣7mol/min;5~15min之间,小麦的净光合作用速率=(8﹣4)×10﹣7mol÷10min=0.4×10﹣7mol/min;故5~15min小麦的平均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消耗=0.4×10﹣7mol/min+0.2×10﹣7mol/min=6×10﹣8mol/min.
故答案为:(1)类囊体薄膜上 ATP和[H]或(NADPH) 右
(2)光照強度 C02浓度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3)等于 6×10-8
30.(8分,每空1分)鸣禽是鸟类中善于鸣叫的一类,鸣禽的鸣唱是在脑中若干功能区(如下图甲中字母所示)的控制下,通过鸣管和鸣肌来完成的。丙图为鸣禽反射弧的模式图,X、Y 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请回答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
(1)图甲中的HVC等功能区是鸣禽______神经中枢____________。
(2)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由负变正______,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_0_______次偏转。
(3)鸣禽产蛋量会受到光照时间影响,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知,结构A中的细胞具有________神经(兴奋)传导和分泌激素______________的功能;激素b为______ 促性腺_____激素。图中体现的生命活动调节方式为______ 神经一体液调节_____________。
(4)当鸣禽受到惊吓时,兴奋在丁图中⑥处的信号转换方式为______化学信号→电信号_______。
试题解析: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图甲:图甲中的HVC等功能区是鸣禽鸣唱反射弧结构中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效应器.
(1)由图可知HCV在大脑皮层,是反射的神经中枢,该反射式中有多级神经元,其反射的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鸣管和鸣肌.
(2)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负变正,电流计指针发生0次偏转。(3)分析图示可知,图示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包括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结构A为下丘脑,具有神经传导与分泌功能;激素b为促性腺激素;激素a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c是由卵巢分泌的,且具有促进产卵功能,为雌性激素,并且对下丘脑和垂体有反馈抑制作用,下丘脑和垂体上都有雌性激素的识别受体.从图中可知,下丘脑的细胞具有神经(兴奋)传导和分泌激素的功能;激素b为促性腺激素。图中体现的生命活动调节方式为神经一体液调节。
(4)当鸣禽受到惊吓时,兴奋在丁图中⑥处的信号转换方式为化学信号→电信号
故答案为:(1)神经中枢
(2)由负变正 0 (3)神经(兴奋)传导和分泌激素 促性腺 神经一体液调节
(4)化学信号→电信号
31.(12分,每空2分)在《黄帝内经》中,五谷被称之为:“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 现代常用汉语中,通常说的五谷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同对也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而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科研工作若对五谷中的荞麦和水稻的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系列实验研究如下:
实验一:研究人员为探究荞麦主茎颜色、花柱长度和瘦果形状的遗传规律,以自交可育的普通荞麦纯种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合
亲本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数量
F2理论比
甲
绿茎尖果X绿茎钝
红茎尖果
红茎尖果271 红茎钝果90
绿茎尖果211 绿茎钝果72
?
乙
花柱长X花柱同长
花柱同长
花柱同长126 花柱长34
13:3
研究中发现野生荞麦花蕊的分化受多对基因控制,其中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与花蕊分化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基因型
M_N_
mmN_
M_nn或mmnn
花蕊分化情况
有雄蕊和雌蕊
只有雄蕊
无花蕊
实验二:进一步对主茎颜色与花柱长度进行研究,结果如图。
实验三:水稻的高杆对矮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某因A、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纯合高杆抗病和纯合矮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测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如下结果:商杆抗焫;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4: 1:1:4。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一可知,三对相对性状中,最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是_____瘦果形状 ________。
(2)研究发现主茎颜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两对等位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红色,那么实验一甲组合的F2理论比是_____27:9:21:7_______。
(3)根据实验二的实际结果分析,红茎花柱长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 A_B_ccD_ ____(用图中表示基因型的方法表示)。
(4)根据实验三分析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_____不遵循 ____(填“遵循”和“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5)有人针对实验三实验结果做出了如下假说:
①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___1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F1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的比例为AB:Ab:aB:ab=4:1:1:4。
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若上述假说正确,则用F1自交,其后代中aabb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16%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分析实验一中以自交可育的普通荞麦纯种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所得的表格数据:
甲组合中的亲本绿茎与绿茎杂交,F1表现型为红茎;F1自交产生的F2中红茎:绿茎=(271+90):(211+72)≈9:7,符合二对等位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规律,由此推断主茎颜色是由二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甲组合中的亲本尖果与钝果杂交,F1表现型为尖果,F1自交产生的F2中尖果:钝果=(271+211):(90+72)≈3:1,符合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规律,由此推断瘦果形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乙组合中的亲本花柱长和花柱同长杂交,F1表现型为花柱同长,F1自交产生的F2中花柱同长:花柱长=126:34≈13:3,符合二对等位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规律,由此判断花柱长度是由二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2、分析实验二中进一步对主茎颜色与花柱长度进行研究的结果图,基因型为AaBbCcDd的亲本自交,产生的F1中的花柱同长:花柱长=(39+24):(10+7)≈13:3,因此花柱长度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由以上分析知,实验一中的三对相对性状中,最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是瘦果性状,最可能由二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是主茎颜色和花柱长度.
(2)研究发现主茎颜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两对等位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红色,设控制主茎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是A和a、B和b,控制瘦果形状的(一对)等位基因是M和m,则主茎颜色为红茎的基因型是A_B_,主茎颜色为绿茎的基因型是A_bb、或aaB_、或aabb,瘦果形状为坚果的基因型是M_,瘦果形状为钝果的基因型是mm,根据实验一甲组合F1中的表现型可知F1的基因型AaBbMm(进一步可推测甲组合亲本的基因型是A_bbMM×aaBBmm或A_bbmm×aaBBMM),则实验一甲组合的F2理论上红茎(A_B_)和绿茎(A_bb+aaB_+aabb)的比是9:7、坚果(M_)和钝果(mm)的比是3:1,所以实验一甲组合的F2性状理论比=(9:7)×(3:1)=27:9:21:7.
(4)纯合高杆抗病和纯合矮杆易感病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如果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1:1:1: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是高杆抗病: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1:1:1:1,题目给出的测交结果是高杆抗病: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4:1:1:4,说明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4:1:1:4,说明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遵循连锁交换定律,子一代中A、B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a、b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如果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1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的比例为AB:Ab:aB:ab=4:1:1:4.其中ab的比例是,则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后代基因型为aabb的比例是.
故答案为:(1)瘦果形状 (2)27:9:21:7
(3)A_B_ccD_ (4)不遵循 (5) 1 16%
32、(9分,每空1分)近几年我国西、北地区经常遭受大风暴的袭击,异致土地沙漠化严重, 水土大量流失,为了保护广阔的草原面积,京北坝上第一草原利用沙棘的耐旱、抗风沙性,在已盐碱化的土地上种植沙棘用于恢复生态,从而保持水土,如图1为预期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盐碱土地,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得到保留,原有的_______土壤 ____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故该地区沙棘、阔叶混交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次生 _______演替。
(2)该群落中沙棘种群在年初个体数为500,—年内新生个体100个,死亡个体50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_____20% _____。
(3)某野外调查小组对某沙棘群落进行深入调查,并绘出该群落中的沙棘与甲、乙两种动物,(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如图2)。乙种群在a、b, c, 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 a _____。随着甲种群的数量增多,短时间内沙棘、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分别是___减少 ______、_____增多____。
(4)草原管理上,采用轮牧或限制放牧量,这主要始提高___抵抗力 ______稳定性。
(5)草原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査中,常采用____取样器取样 _____的方法对小动物进行采集,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_________目测估计法_________。
试题解析:(1)在该盐碱土地,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得到保留,原有的土壤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故该地区沙棘、阔叶混交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2)该群落中沙棘种群在年初个体数为500,—年内新生个体100个,死亡个体50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0/500=20%。
(3)乙种群在a、b, c, 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a (此时种群的数量最大)。随着甲种群的数量增多,短时间内沙棘、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分别是减少、增多。
(4)草原管理上,采用轮牧或限制放牧量,这主要始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5)草原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査中,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对小动物进行采集,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故答案为:(1)土壤 次生 (2)20% (3)a 减少 增多
(4)抵抗力 (5)取样器取样 目测估计法
37.【生物—一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从自然菌样筛选较理想生产菌种的一般步骤: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下面两组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请分析接种的具体
方法。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稀释涂布平板法_________,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平板划线法 ______。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时,经培养,在划线的末端出现_____单个菌落________,表明菌已分离。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_高压蒸汽灭菌_________。倒平板时要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_____倒置
________。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 (成分见下表):注:“+”表示有,“-”表示无,CR溶液(刚果红)。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水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据图判断:
培养基甲________不能 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液体培养基不能用子分离单菌落__________;
培养基乙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______红色
_____颜色复合物。
(4)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自来水样品的平板置于______恒温培养箱______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_____等量无菌水_______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试题解析:(1)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时,经培养,在划线的末端出现单个菌落,表明菌已分离。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倒平板时要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
(3)培养基甲为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不能分离单菌落,所以培养基甲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用于纤维素分解菌鉴别的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而培养基乙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因此培养基乙也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4)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