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江苏省徐州市树德中学招生数学试卷.doc
下载文档

ID:2814172

大小:294.56KB

页数:19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15 江苏省 徐州市 树德 中学 招生 数学试卷
添加微信:car4900,免费领小学资料 2015年江苏省徐州市树德中学招生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4分)把一根3米长的绳子截成相等的8段,每段是绳子全长的,每段长   米. 2.(2分)钟表上8:30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   度. 3.(4分)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00000.如果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6厘米,那么,甲、乙两地实际距离为   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需要   小时到达乙地. 4.(2分)如图中多边形的周长是   厘米. 5.(4分)直接写出下列计算结果: 1﹣+=   ; 1+++1=   . 6.(8分)直接写出下列方程的解: x﹣x=x=   ; 2x+7x=x=   . 7.(6分)(1)观察规律填写第五个数:1、4、7、10、   、…… (2)在、、、、…这一列数中的第8个数是   . (3)在一列数2,2,4,8,2,…中,从第3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乘积的个位数字,按这个规律,这列数中的第2004个数是   . 8.(2分)如图中数字排列:问:第20行第7个是多少? 9.(2分)如图,将△ABC三个角分别沿DE、HG、EF翻折,三个顶点均落在点0处,则∠1+∠2的度数为   °. 10.(2分)小惠今年6岁,爸爸今年年龄是她的5倍,   年后,爸爸年龄是小惠的3倍. 11.(2分)+50米表示在学校南面50米处,若芳芳从学校先向南走320米,再向北走400米,则芳芳这时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米. 12.(2分)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a△b=ab﹣a﹣b+1,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及乘法运算,例如:2△4=2×4﹣2﹣4+1=8﹣6+1=3,那么5△6=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3.(3分)在三角形三个内角中,∠1=∠2+∠3,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 A.钝角 B.直角 C.钝角 14.(3分)下面哪个不是正方体展开图(  ) A. B. C. 15.(3分)如图,图中的物体从(  )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A.正面和上面 B.正面和右面 C.上面和右面 16.(3分)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是BC、AD、BE上的中点,且△ABC的面积为8cm2,则△BCF的面积为(  ) A.0.5 cm2 B.1 cm2 C.2 cm2 D.4 cm2 17.(3分)如图,有一个正方体,每个面分别写有汉字红、黄、蓝、白、黑、绿,有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如图的情况,红对(  ) A.黑 B.白 C.绿 D.黄 18.(3分)如图,下列图形都是由面积为1的正方形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1)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2个,第(2)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5个,第(3)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9个,…,按此规律,则第(6)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的个数为(  ) A.20 B.27 C.35 D.40 19.(3分)一列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两车离乙地的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小时)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甲、乙两地的路程是400千米 B.慢车行驶速度为60千米/小时 C.相遇时快车行驶了150千米 D.快车出发后4小时到达乙地 三、简便计算(每题5分,共20分) 20.(20分)简便计算. 29×12+29×13+29×25 7.816×1.45+3.14×2.184+1.69×7.816 ×12.5××8 2006×2008×() 四、解答下列各題(共19分) 21.(8分)一种长方形餐桌的四周可坐6人用餐,现把若干张这样的餐桌按如图方式进行拼接. (1)若把4张这样的餐桌拼接起来,四周分别可坐   . 人:若把8张这样的餐桌拼接起来,四周分别可坐   人. (2)若有餐的人数有90人,则这样的餐桌需要多少张? 22.(4分)如图所示,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80°,25°.你能把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画一画,并标出各角的度数. 23.(7分)图表是某次数学竞赛中希望小学参赛同学做对题目的统计图,横轴的值表示做对题目的题数,纵轴的值表示做对相应题数的同学人数,其中做对2题和做对5题的人数未知.对此次竞赛的情况有如下统计: 本次竟赛共有8道题目:做对5题和5题以上的同学平均每人做对6题;做对5题以下的同学平均每人做对3题,解答下列问题: (1)做对2题和做对5题的人数分别是多少? (2)若10%的同学做了8道题,70%的同学只做好6道题,20%的同学只做了4道题,那么在所有做过的题目当中做错了多少题? 2015年江苏省徐州市树德中学招生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4分)把一根3米长的绳子截成相等的8段,每段是绳子全长的,每段长  米. 【分析】(1)根据分数的意义,把3米长的绳子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8段,求每段长用1÷8计算解答; (2)求每段长多少米,用3÷8计算解答; 【解答】解:(1)1÷8=; (2)3÷8=(米);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2分)钟表上8:30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 75 度. 【分析】当钟表上的时间为8时30分,则时针指向8与9的正中间,分针指向6,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两大格半,根据钟面被分成12大格,每大格为30°即可得到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度数. 【解答】解:因为钟表上的时间为8时30分,所以时针指向8与9的正中间,分针指向6, 所以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度数=60°+30°÷2=75°. 故答案为:75. 【点评】本题考查了钟面角,利用钟面被分成12大格,每大格为30°进而求出是解题关键. 3.(4分)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00000.如果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6厘米,那么,甲、乙两地实际距离为 1840 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需要 23 小时到达乙地. 【分析】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求出实际距离,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列式解答. 【解答】解:4.6÷ =4.6×40000000 =184000000(厘米) 184000000厘米=1840千米 1840÷80=23(小时) 答: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840千米,经过23小时到达乙地. 故答案为:1840,2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意义,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4.(2分)如图中多边形的周长是 14 厘米.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把这个图形的右上方的小线段分别向上向右平移,则这个图形的周长可以看做是长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据此利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解答. 【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5+2)×2=14(厘米), 答:这个图形的周长是14厘米. 故答案为:14. 【点评】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一般可以利用线段平移的方法,把它们转化到规则图形中利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5.(4分)直接写出下列计算结果: 1﹣+= 1 ; 1+++1= 2 . 【分析】两个算式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即可. 【解答】解:1﹣+=1; 1+++1=2. 故答案为:1,2. 【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6.(8分)直接写出下列方程的解: x﹣x=x=  ; 2x+7x=x=  . 【分析】(1)先化简,根据等式的性质,再在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即可. (2)先化简,根据等式的性质,再在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9即可. 【解答】解:(1)x﹣x= x= x÷=÷ x= (2)2x+7x= 9x= 9x÷9=÷9 x=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能力,解方程时注意对齐等号. 7.(6分)(1)观察规律填写第五个数:1、4、7、10、 13 、…… (2)在、、、、…这一列数中的第8个数是  . (3)在一列数2,2,4,8,2,…中,从第3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乘积的个位数字,按这个规律,这列数中的第2004个数是 6 . 【分析】(1)4﹣1=3,7﹣4=3,10﹣7=3,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3; (2)这列数的分子依次是1,2,3,4,5,……第几个数的分子就是几; 分母:2,5,8,11,14,……依次增加3,看成是首项是2,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根据an=a1+(n﹣1)×d,求出第8项,从而求出第8个数是多少. (3)继续往下写数2、2、4、8、2、6、2、2、4、8、2、6、…会发现规律:(2、2、4、8、2、6)6个数一组循环,用2004除以6,根据余数即可确定该数字. 【解答】解:(1)10+3=13 所以这列数的第5项是13. (2)第8个数的分子是8, 分母是:2+(8﹣1)×3 =2+7×3 =23 所以第8个数是. (3)2、2、4、8、2、6、2、2、4、8、2、6、…6个数为一组 2004÷6=334 这一列数第2004个数为第334组末尾一个数,即6. 所以这列数中的第2004个数是6. 故答案为:13,,6. 【点评】关键是根据已知的数得出前后数之间的变化关系的规律,然后再利用这个变化规律再回到问题中去解决问题. 8.(2分)如图中数字排列:问:第20行第7个是多少? 【分析】从图中可知,每行末尾的数是行数的平方,第一行是1的平方还是1;第二行末尾是2的平方是4;第三行末尾的数3的平方是9;第四行末尾的数是4的平方16;依此类推,第19行末尾的数是19的平方361;第20行末尾的数是20的平方400;据此解答.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第19行末尾的数是19的平方361; 所以第20行的第一个数是362,那么,第7个数是362+(7﹣1)=368; 答:第20行第7个数是368. 【点评】此题的解答关键是认真观察分析图中数的排列规律,只要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 9.(2分)如图,将△ABC三个角分别沿DE、HG、EF翻折,三个顶点均落在点0处,则∠1+∠2的度数为 180 °. 【分析】根据翻折变换前后对应角不变,故∠B=∠HOG,∠A=∠DOE,∠C=∠EOF,∠1+∠2+∠HOG+∠EOF+∠DOE=360°,进而求出∠1+∠2的度数. 【解答】解:因为将△ABC三个角分别沿DE、HG、EF翻折,三个顶点均落在点O处 所以∠B=∠HOG,∠A=∠DOE,∠C=∠EOF,∠1+∠2+∠HOG+∠EOF+∠DOE=360° 因为∠HOG+∠EOF+∠DOE=∠A+∠B+∠C=180° 所以∠1+∠2=360°﹣180°=180° 故答案为:18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根据已知得出∠HOG+∠EOF+∠DOE=∠A+∠B+∠C=180°是解题关键. 10.(2分)小惠今年6岁,爸爸今年年龄是她的5倍, 6 年后,爸爸年龄是小惠的3倍. 【分析】小惠和爸爸增加的岁数是相等的,依据题意列出方程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小惠今年6岁,爸爸今年的年龄是6×5=30岁, 设x年后爸爸年龄是小惠的3倍. 3(6+x)=30+x 18+3x=30+x 2x=30﹣18 2x=12 x=6 故6年后爸爸年龄是小惠的3倍. 故填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年龄问题,年龄的增长都是一样的,所以在解答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 11.(2分)+50米表示在学校南面50米处,若芳芳从学校先向南走320米,再向北走400米,则芳芳这时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80 米. 【分析】此题主要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意义相反的两种量:在学校南面记为正,则在学校北面就记为负,通过计算,直接得出结论即可. 【解答】解:400﹣320=80(米); +50米表示在学校南面50米处,若芳芳从学校先向南走320米,再向北走400米, 则芳芳实际在学校北面80米处,所以她的位置可以表示为:﹣80米. 故答案为:﹣8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负数的意义,正数与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看清规定哪一个为正,则和它意义相反的就为负. 12.(2分)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a△b=ab﹣a﹣b+1,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及乘法运算,例如:2△4=2×4﹣2﹣4+1=8﹣6+1=3,那么5△6= 20 . 【分析】根据所给出a△b=ab﹣a﹣b+1,知道a△b等于b与a的积,连续减去a和b,再加上1,由此求出5△6的值即可. 【解答】解:5△6 =5×6﹣5﹣6+1 =30﹣5﹣6+1 =20 故答案为:20. 【点评】定义新运算:这种新运算其实只是变了形的求式子值的问题,只要弄清新的运算法则,然后再分步求值就可得出答案.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3.(3分)在三角形三个内角中,∠1=∠2+∠3,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 A.钝角 B.直角 C.钝角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结合已知,可求∠1=90°,即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解答】解:由分析得:在三角形三个内角中,∠1=∠2+∠3, 也就是180÷2=90(度), 90÷2=45(度), 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按照角大小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照边分为: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14.(3分)下面哪个不是正方体展开图(  ) A. B. C. 【分析】根据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种类1﹣4﹣1型;2﹣3﹣1型;3﹣3型;2﹣2﹣2型即可判断. 【解答】解:由分析得出: A、属于2﹣2﹣2型,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B、属于1﹣4﹣1型,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C、不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类型.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正方体的展开图,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的类型. 15.(3分)如图,图中的物体从(  )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A.正面和上面 B.正面和右面 C.上面和右面 【分析】分别把从正面、上面、右面观察到的图画出来,然后看哪两幅图是一样的即可. 【解答】解:通过观察可知,从正面看到从上面看到:从右面看到:, 可见从正面和从右面观察到的是一样的,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16.(3分)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是BC、AD、BE上的中点,且△ABC的面积为8cm2,则△BCF的面积为(  ) A.0.5 cm2 B.1 cm2 C.2 cm2 D.4 cm2 【分析】由点D为BC中点,根据等高的两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底边的比,得到,,同理,由点E为AD中点得到,则,然后利用F为BE的中点得到,再把△ABC的面积为8cm2代入计算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因为D为BC中点, 所以,, 因为点E为AD的中点 所以到, 所以 所以, 因为F为BE的中点, 所以 = = =2(cm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中点,找到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进行换算即可. 17.(3分)如图,有一个正方体,每个面分别写有汉字红、黄、蓝、白、黑、绿,有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如图的情况,红对(  ) A.黑 B.白 C.绿 D.黄 【分析】由图(2)、(3)可以看出,红与白、绿、黄、蓝相邻,所以红与黑相对,据此解答. 【解答】解:由图(2)、(3)可以看出,红与白、绿、黄、蓝相邻,所以红与黑相对;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与每种颜色相邻的四种颜色. 18.(3分)如图,下列图形都是由面积为1的正方形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1)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2个,第(2)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5个,第(3)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9个,…,按此规律,则第(6)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的个数为(  ) A.20 B.27 C.35 D.40 【分析】第(1)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2个,第(2)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图象有2+3=5个,第(3)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2+3+4=9个,…,按此规律,第n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2+3+4+…+n=,进一步求得第(6)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的个数即可. 【解答】解:第(1)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2个, 第(2)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图象有2+3=5个, 第(3)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2+3+4=9个, …, 按此规律, 第n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2+3+4+…+(n+1)=个, 则第(6)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的个数为2+3+4+5+6+7=27个.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找出图形与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19.(3分)一列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两车离乙地的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小时)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甲、乙两地的路程是400千米 B.慢车行驶速度为60千米/小时 C.相遇时快车行驶了150千米 D.快车出发后4小时到达乙地 【分析】根据图象可知: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是400千米,快车行驶250千米、慢车行驶150千米相遇,用时为2.5小时,由此可以求出快车、慢车平均每小时行驶的速度,进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观察图象可知: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是400千米,故A选项正确; 慢车速度为:150÷2.5=60(千米/时),故B选项正确; 相遇时快车行驶的路程:400﹣150=250(千米),故C选项错误; 快车的速度:250÷2.5=100(千米/时),用时400÷100=4(小时),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简便计算(每题5分,共20分) 20.(20分)简便计算. 29×12+29×13+29×25 7.816×1.45+3.14×2.184+1.69×7.816 ×12.5××8 2006×2008×() 【分析】(1)根据乘法分配律简算; (2)两次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3)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算; (4)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解答】解:(1)29×12+29×13+29×25 =29×(12+13+25) =29×50 =1450 (2)7.816×1.45+3.14×2.184+1.69×7.816 =7.816×1.45+1.69×7.816+3.14×2.184 =7.816×(1.45+1.69)+3.14×2.184 =7.816×3.14+3.14×2.184 =3.14×(7.816+2.184) =3.14×10 =31.4 (3)×12.5××8 =(×)×(12.5×8) =2×100 =200 (4)2006×2008×() =2006××2008+2006×2008× =+ =2 【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式中数据,运用合适的简便方法计算. 四、解答下列各題(共19分) 21.(8分)一种长方形餐桌的四周可坐6人用餐,现把若干张这样的餐桌按如图方式进行拼接. (1)若把4张这样的餐桌拼接起来,四周分别可坐 18 . 人:若把8张这样的餐桌拼接起来,四周分别可坐 34 人. (2)若有餐的人数有90人,则这样的餐桌需要多少张? 【分析】观察图形发现:一种长方形餐桌的四周可坐6人用餐,多一个长方形餐桌,多用4个人,则第n张餐桌,需要可坐(2+4n)人.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 第n张餐桌,需要可坐(2+4n)人. (1)2+4×4=18(人) 2+4×8=34(人) 答:若把4张这样的餐桌拼接起来,四周分别可坐 18人.若把8张这样的餐桌拼接起来,四周分别可坐 34人. (2)2+4n=90 4n=88 n=22 答:若有餐的人数有90人,则这样的餐桌需要22张. 故答案为:18,34. 【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问题,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22.(4分)如图所示,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80°,25°.你能把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画一画,并标出各角的度数. 【分析】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80°,25°.所以另一个内角是180°﹣80°﹣25°=75°,把75°的角分成50°+25°,那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分别是25°、50°;据此画图即可. 【解答】解:根据分析画图如下: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与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的综合应用,关键是确定把75°的角分成50°+25°. 23.(7分)图表是某次数学竞赛中希望小学参赛同学做对题目的统计图,横轴的值表示做对题目的题数,纵轴的值表示做对相应题数的同学人数,其中做对2题和做对5题的人数未知.对此次竞赛的情况有如下统计: 本次竟赛共有8道题目:做对5题和5题以上的同学平均每人做对6题;做对5题以下的同学平均每人做对3题,解答下列问题: (1)做对2题和做对5题的人数分别是多少? (2)若10%的同学做了8道题,70%的同学只做好6道题,20%的同学只做了4道题,那么在所有做过的题目当中做错了多少题? 【分析】(1)可以根据做对5题和5题以上的同学平均每人做对6题;做对5题以下的同学平均每人做对3题等信息,利用各部分的题数和=平均道数×人数这个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2)根据问题(2)中的三个已知条件可以分别求出做8、6、4道题的人数,然后求出他们一共做了多少道题,即3×8+21×6+6×4=174(道);再根据统计图求出一共做对的题数:1+2×3+3×6+4×8+5×4+6×4+7×2+8=123(道),进而求出做过的题目当中做错了的题数. 【解答】解:(1)设做对5道题的有x人; 则有5x+6×4+7×2+8=6×(x+4+2+1), 5x+46=6x+42, 6x﹣5x=46﹣42, x=4; 设做对2道题的有y人; 则有 0+1+2y+3×6+4×8=3(y+1+1+8+6), 2y+51=3y+48, 3y﹣2y=51﹣48, y=3; 所以总人数为 1+1+3+6+8+4+4+2+1=30(人). (2)30×10%=3(人), 30×70%=21(人), 30×20%=6(人), 那么有3人做了8道,21人做了6道,6人做了4道; 那么他们一共做了:3×8+21×6+6×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