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精品
解析
广西
南宁市
隆安县
2021
2022
学年
年级
上学
期期
道德
法治
试题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某中学利用国庆假期组织八年级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真正有了个“亲密接触”。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 )
①学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
②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③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④更多地获得老师的表扬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①②③: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学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承担责任不能以获取回报为目的,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 意大利某洞穴专家曾一个人度过了一年多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后,变得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丧失了交际能力。这说明了( )
①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②我们需要在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
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个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认识。
①②:意大利洞穴专家的故事,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表明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我们需要在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是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故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3.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学习做一个积极的社会人,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行为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①当同学们知道小梅因家境贫寒面临辍学时,都踊跃捐款资助
②小亮的好朋友被小平欺负了,他挺身而出,和好朋友一起揍了小平一顿
③小明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④小强游览泰山时在石壁上刻下“小强到此一游”
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亲社会行为。
①③:依据课本知识,结合所给行为可知,同学们为小梅捐款,参加公益活动都属于亲社会行为,故①③正确;
②:小亮的做法属于哥们义气的做法,故②错误;
④:小强的做法没有遵守宪法和法律,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C。
4. 2021年2月20日,警方将在微信群中发布多条侮辱诋毁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言论的网民陈某强(男,28岁)查获,根据相关法律以涉嫌寻衅滋事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陈某强为自己的不当言行承担了相应法律责任。这警示我们( )
①公民没有在网上转发消息的权利②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我们要依法行使权利
③违反法律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网上传播谣言必将承担刑事责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
①②: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要恪守道德和法律,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
③④:网民陈某强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说明违反法律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有犯罪行为才会受到刑罚处罚。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5. 中学生小杉经常沉迷网络游戏和网络直播,导致其视力下降,学习退步。对此,青少年应该( )
A. 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B. 远离网络,拒绝使用
C. 合理利用网络,提高媒介素养
D. 坚决抵制所有网络信息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
A:网络监管,不是青少年能做的,故排除A;
B:远离网络,说法绝对,忽略了网络的积极作用,故排除B;
C:网络有利有弊,青少年要合理利用网络,提高媒介素养,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故C正确;
D:我们应该抵制不良信息,不是所有网络信息,故排除D;
故本题选C。
6. 2019年12月1日,是我国首部关于疫苗管理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正式施行。这说明
A.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B. —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C.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促进社会发展
D. —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制定规则。题干表述了我国首部关于疫苗管理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 理法》正式施行,这是针对疫苗管理而制定的法律,这说明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A是正确的。B不符合题意,排除。C是错误的,材料没有体现规则制定的主旨,排除。D不是题干主旨的反映,排除。故本题选A。
7. 香港暴乱,造成香港公共设施严重被损害,交通瘫痪,多所学校被迫停课,甚至出现人员伤亡,市民无法正常返工或返学。这告诉我们( )
A. 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B. 社会规则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C.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D. 香港的自由令人向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C:香港暴乱严重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扰乱社会秩序,说明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C说法正确;
A:错误,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B:错误,社会规则规范和保障人们的自由;
D:错误,香港暴乱的这种自由是违反法律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并不值得向往;
故本题选C。
8. 关于自由和纪律的关系,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描绘:行星说,自由就是在各自的轨道上运作;火车说,自由就是在铁轨上来回奔跑,鱼说,自由就是在河水里欢快地遨游;风筝说,自由就是系着一条长线在风里飞翔;汽车司机说,自由就是牢记交通规则,握好方向盘。这段描绘说明了( )
A. 自由是虚拟的,是不真实的 B. 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C. 自由就是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D. 生活中限制越多就越自由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自由的相关知识。
A:自由是虚拟的,是不真实的是错误的,自由是真实的,A错误;
B: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纪律是自由的限度,B正确;
C:自由就是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是错误的。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纪律是自由的限度,也是自由的基础和根据。只有遵纪守法,认识纪律的必然,人才会获得更大的自由,C错误;
D:生活中限制越多就越自由太绝对,遵守纪律并不是限制,D错误;
故本题选B。
9. 某高速公路收费站打出了这样醒目的标语:“车让人,让出文明;人让车,让出安全;车让车,让出秩序;人让人,让出和谐。”这一标语说明了( )
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②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③尊重是相互的,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往往会产生自卑感
④尊重能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
①②④:题文中标语说明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能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故①②④说法符合题意;
③:尊重是相互的,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材料没体现,故③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A。
10. “老师,您好!”一位小女孩彬彬有礼地向老师问好,老师回过头来,微微一笑。一句“老师,您好”虽然十分简单,但足以令人感到愉快。这说明( )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③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④文明有礼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明有礼。
①:文明有礼对个人的作用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题文中小女孩向老师问好,表明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一句文明用语让人感到愉快,表明文明有礼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故②④符合题意;
③:文明有礼对仪表和举止的要求与题文主旨语言文明不符,故排除;
故本题选A。
11. 江西吉安一小区,快递小哥曾繁军在送快递时,不慎将一辆私家车刮伤。但是他并没有选择溜之大吉,而是立即挨家挨户寻找车主,并主动道歉和赔偿。车主易女士被他的行为感动,不仅没有接受赔偿,还不停安慰自责的小曾…小曾和车主的行为让我们感受到( )
①宽容是一种美德 ②诚信让社会更加温暖和谐
③与人为善传统美德 ④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行为底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与人为善,诚实守信。
①②③:题干中材料中小曾和车主的行为让我们感受到宽容是一种美德,诚信让社会更加温暖和谐,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①②③说法符合题意;
④:题干没涉及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行为底线,④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A。
12. 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图表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ABCD: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违法行为不加以制止,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D说法正确,A、B、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3. 某市三个中学生小刘、小李、小蔡一起乘坐公交车去学校。途中,他们发现扒手偷其他乘客财物。这时候他们应该( )
①奋勇上前以命相搏②坐视不管保全性命
③见机行事呼喊群众④保持镇静及时报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③④:当遇见违法行为,我们要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也需要见义智为。题干中学生们可以见机行事呼喊群众,保持镇静及时报警等,故③④正确;
①:选项的做法是错误的,会伤害自己的生命,故排除①;
②:选项的做法是错误的,会纵容违法行为的发生,故排除②;
故本题选D。
14. 当前多发的校园暴力事件中,部分青少年成为了受害者,也有部分成为了施暴者。减少校园暴力现象的发生,我们青少年应该( )
①树立法治观念,做懂法人 ②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做护法人
③维护法律尊严,做守法人 ④努力学习,做勤学乐学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应对违法犯罪
①②③:校园暴力侵害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校园和谐,扰乱了社会秩序,减少校园暴力现象的发生,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法治观念,做懂法的人;维护法律尊严,做守法的人;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做护法的人;说法①②③正确;
④:勤学乐学与减少校园暴力现象的发生无关,说法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5. 初中生小梅,父母早年去世,村里留下一套房子,小梅每个月依靠困难家庭补助生活。村子现在面临拆迁,对于拆迁补偿,叔叔一家认为小梅是女孩不应该有补偿款的,小梅想通过诉讼来维护自身权益,按照她的家庭状况,她最好寻求下列哪一组织或机构( )
A. 公证处 B. 法律援助中心
C 当地公安局 D. 当地妇联组织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善用法律的正确认识。
ABCD: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因为小梅家境困难,所以她应当去法律援助中心去寻求帮助,A、C、D说法与题不符,B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
16. 2020年3月10日,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审结昆明首例涉疫情网络诈骗案。被告人缪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有期徒刑11个月、罚金人民币5000元都属于主刑
B. 附加刑只能独立使用
C. 缪某违反了刑法,理应受到刑罚处罚
D. 缪某受到了行政处罚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犯罪。
A:有期徒刑是主刑,罚金是附加刑,故A说法错误;
B:附加刑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附加并用,故B说法错误;
CD:依据教材知识,缪某违反了刑法,理应受到刑罚处罚,故C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7.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修正案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做出调整,旨在( )
①杜绝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②削减青少年超越法律的特权
③增强刑法的警示和威慑功能 ④更好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预防犯罪。
③④:题干中修正案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做出调整,目的是增强刑法的警示和威慑功能,提高青少年的法治观念,更好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③④说法符合题意;
①:“杜绝”说法过于绝对,①说法错误;
②: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青少年没有法律特权,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
18. 据《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87亿,新增青少年网民1028万,增长率为3.7%。某校八年级开展“文明上网,争做合格网民”的宣传教育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内容
聊天打游戏
浏览不健康网站
查阅学习资料
看电影听音乐
其他
比例
50%
20%
15%
10%
5%
(1)上述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
(2)请你就青少年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说明中学生还存在不能合理利用网络,自制力不强的现象。
(2)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⑤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善用新媒体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材料分析能力、知识运用与迁移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信息意识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 需要运用善用新媒体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图表数据显示一半的比例是用来聊天打游戏,只有百分之十五比例查阅学习资料的→部分学生不能正确使用互联网,自制力不强,媒介素养较低。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的是中学生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属于基础性知识,依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
19.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案例
违法行为类别
张某因非法狩猎野猪被判拘役6个月
①
小李因饲养的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
②
某照相馆因擅自使用中学生小丽的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1000元
③
(1)请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写出案例对应的违法行为。
校初二学生马某,在他小的时候,爸爸因为车祸去世,一直是妈妈一个人照顾他,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因为打球认识了一群社会上的无业青年,从此开始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交作业,经常旷课迟到;他们几个经常邀约着一起出去打球吃饭,慢慢地沾染上了抽烟喝酒的不良习惯,对待老师的教育置若罔闻,为了逃课出去打球和请对方吃饭,他开始敲诈勒索班上同学,但是他索要的钱一直满足不了社会青年的开销,为了筹钱,他开始偷扒行窃,最终被依法逮捕,社会无业青年也被警方依法抓获。
(2)马某走上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有哪些?(至少从两方面回答)
(3)马某的经历对未成年人有哪些警示?
【答案】(1)①犯罪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2)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没有慎重交友;没有抵制不良诱惑;没有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法律意识淡薄等。
(3)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违法行为的类别、预防违法犯罪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设问主体为公民, 需要运用违法行为的类别的有关知识,从认知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张某被判拘役6个月→受到刑罚处罚,是犯罪行为;
关键词②:小李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受到行政处罚,是行政违法行为;
关键词③:某照相馆被判赔偿小丽1000元→受到民事处罚,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 需要运用违法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马某认识了一群社会上的无业青年,从此开始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交作业,经常旷课迟到→没有慎重交友;
关键词②:沾染上了抽烟喝酒的不良习惯→没有抵制不良诱惑;
关键词③:对待老师的教育置若罔闻→没有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和教育;
关键词④:开始偷扒行窃,最终被依法逮捕→缺乏法律意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3详解】
本问间接考查如何预防违法犯罪,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20. 【弘扬美德学做真人】
人以诚立身,国以诚立心。诚信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是社会不可或缺的运行规则,是社会进步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某校团委开展了“打造诚信校园,做诚信学生”主题教育活动,下面是八年级某班设计的部分活动内容,你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了活动,希望你能成为大家最佳的合作伙伴。
(1)请你列出两种校园不诚信行为。
(2)在活动中,发现有的同学对诚信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请帮助他们分析一下。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践行诚信?
【答案】(1)考试作弊、抄袭作业、借钱不还等。
(2)是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种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3)①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②运用诚信智慧。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不诚信的行为。结合实际生活,围绕考试作弊、抄袭作业作答。
(2)本问考查正确认识诚信的重要性。根据所学知识,学生可从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等角度作答。
(3)本问从中学生角度考查如何培养诚信意识。学生可从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等角度组织答案。
第12页/共12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