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docx
下载文档

ID:2810164

大小:922.99KB

页数:3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九年级 历史 下册 知识点 总结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通过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与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事,理解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2.通过了解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时空线索】   【阶段特征】 1、阶段特征:殖民地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1)政治:拉丁美洲、印度相继爆发了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美国、俄国和日本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等方式巩固和扩展资本主义制度。 (2)经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2.中外联系: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富国强兵,日本强大后,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引发了中国变法维新运动。 3、关键词: 两条主线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拉美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 资本主义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四大事件 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明治维新。 六大人物 玻利瓦尔、圣马丁、章西女王、林肯、亚历山大二世、明治天皇。 【单元整合】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速查关键词】 玻璃瓦尔、南美的解放者、印度民族大起义、涂油子弹事件、章西女王 知识点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背景:①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3.主要经过: ①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②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知识点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主要经过: ①1857年,“子弹涂油事件”,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 ②英军乘势进攻章西城,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 3.意义: ①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易混易错】 1.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洲独立运动反抗的是西班牙殖民者;巴西摆脱的是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整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性质是民族解放战争。 1.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洲独立运动反抗的是西班牙殖民者;巴西摆脱的是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整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性质是民族解放战争。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速查关键词】 彼得一世改革、农奴制、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 知识点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及目的:18世纪初,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 3.改革者:彼得一世(或彼得大帝) 4.主要内容: ①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③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化教育: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⑤社会生活: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5.影响 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弊: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 知识点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 背景:①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②在内外交困(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 2. 时间:1861年 3. 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 4. 主要内容: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5.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影响: ①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③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图片解读】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在俄国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沙皇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解放农奴或者发展资本主义,而是挽救统治危机,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第3课 美国内战 【速查关键词】 北方工商业资本主义经济、南方种植园经济、林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南北战争 美国内战(即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 1、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两种经济制度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南北方在经济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和不可调和的矛盾) 2、导火线: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3、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4、概况 爆发: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 转折:1862年,林肯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结束: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 5.实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6、南北战争的影响 : 经过南北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9.评价林肯 林肯领导了美国内战,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不愧为美国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易混易错】 1.美国独立战争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英国的殖民统治。美国内战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障碍——奴隶制。 2.美国内战中,林肯政府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维护国家统一;北方战胜南方的根本原因是北方进行的战争具有正义性,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的是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制,而不是美国所有州的奴隶制。 【知识拓展】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异同比较。 (1)不同点: ①原因不同,美国独立战争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殖民统治的阻碍;南北战争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奴隶制的阻碍。 ②任务不同,独立战争要求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南北战争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 ③方式不同,美国独立战争采取的是民族解放斗争的方式;美国南北战争是以内战的方式进行的。 ④性质不同,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双重性质;南北战争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相同点:都有杰出的领导人;都是资产阶级革命;都通过战争方式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速查关键词】 德川幕府、黑船事件、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天皇、明治维新、幕府将军 知识点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统治: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幕府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2.危机:(1)内忧: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的隔绝,也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2)外患:美国首先打开日本国门,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至。 知识点二、倒幕运动 1.背景:面对内忧外患,德川幕府束手无策,遭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反对。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番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 2.时间:1868年,倒幕派在京都发动了“王政复古”政变,改年号为“明治” 知识点三、明治维新 1.开始: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2.领导者:明治天皇 3.目的:巩固明治天皇政府的统治,富国强兵。 4.主要措施: 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②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 ③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④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5.性质: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历史作用: ①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②但是,明治维新保留的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易混易错】 1.英、法、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俄国、日本则通过资产阶级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大化改新使日本确立了封建制度,明治维新使日本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3.明治维新中最具有远见和战略眼光的措施是发展教育;最能反映明治维新性质的措施是“殖产兴业”。 【知识拓展】 1.中、日近代化过程中的洋务运动、明治维新一败一成的原因。 (1)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单纯引进西方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顽固派的阻挠;洋务运动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洋务派内部的腐败;外国势力的挤压。 (2)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力量强大;在推翻幕府的基础上实施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日本全方位学习西方;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2.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比较。 (1)相同点:①都是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此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③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俄国改革前面临着严重的国内危机,没有民族危机;日本则不仅有国内危机,还面临着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②前提不同,日本在改革前,通过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改革扫清了障碍;俄国在改革前没有发生内战。③内容不同,俄国改革以废除农奴制为主;日本改革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以学习西方为主。 3.明治维新给我们的启示: (1)改革是一个国家改变现状、实现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 (2)每个国家都应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根据形势的变化、结合本国的实际进行改革; (3)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对外开放,吸收世界先进文化; (4)在向外国学习时,要从国情出发,不能照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应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6)应积极进取,不断创新。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1.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2.近代科学与艺术成就: 通过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时空线索】   【阶段特征】 1、阶段特征:工业革命与科学文化 (1)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2)思想:自然科学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类创造出辉煌的科技和文化成果。 2.中外联系: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进行了戊戌变法;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进行;俄一系列探索(如辛亥革命);严复译述《天演论》,宣传生物进化理论,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3、关键词: 两条主线 第二次工业革命。 近代科学文化发展。 三大发明成就 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卡尔·本茨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试飞飞机成功。 两大科学家 牛顿、达尔文。 五大作品 《物种起源》《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英雄交响曲》《向日葵》。 【单元整合】   三、分课知识速查速记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速查关键词】 电的应用、法拉第、内燃机、新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化学工业、新材料 一、开始: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 美国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 3.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二、成就: 知识点一.电的应用 1.前提:英国科学家 法拉第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2.代表人物:爱迪生 3.成就: 爱迪生 发明耐用的 白炽灯泡 、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其他发明:发电机、发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 4.时代特征:人类社会进入 “电气时代” 。 知识点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内燃机:(德国) 奥托 制造出煤气的内燃机; 戴姆勒 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迪塞尔 发明柴油内燃机。 2.交通工具:(德国) 本茨 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美国) 福特 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美国) 莱特兄弟 试飞飞机成功   知识点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前提:(瑞典) 诺贝尔 发明现代炸药和无烟炸药 (美国) 海厄特 发明 赛璐珞 的制造技术,现代塑造工业由此诞生。        (法国) 夏尔多内 发明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三、影响: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②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 跨越式 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③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 帝国主义 阶段过渡。 ④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増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易混易错】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是“一枝独秀”,它兴起于英国的政治前提是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领先,遍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遍地开花”,它兴起的政治前提是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速查关键词】 人口增长、大众教育、城市化、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 知识点一、人口增长和社会教育 1、人口增长 (1)原因:19世纪以来,促进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人口增长的表现:简述19世纪以来,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和表现各是什么? 原因: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 表现:(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从事工业和商业;另一方面是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劳动者。 2、社会教育 (1)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国家推行大众化教育的原因是什么?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的是谁? 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法国和德国。 (2)从1870年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是哪些国家?英国和法国 (3)1910年,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的系统教育体系有哪些学段组成?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 (4)简述教育普及的作用。提高了大众的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人口的增长,农村人口不断的流向城市,城市化进程开始。 知识点二、城市化 1、城市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2、城市的卫生条件在什么时候开始得到改善?改善前后有什么不同? 19世纪中期以后; 改善前:缺乏统一规划,卫生、居住条件差。 改善后:建设了供排水设施和街头照明;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交通工具。 3、城市化的影响是什么?城市化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变化。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知识点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1、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1)社会矛盾激化:(主要是指贫富分化加剧) (2)环境污染:(主要是指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 2、工人表达愤怒的最初方式是什么?  破坏机器 3、对科技进步的认识:科技的确改变世界,但也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趋利避害,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易混易错】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开始是经济斗争,主要表现为捣毁机器、破坏厂房;后来转变为政治斗争,主要表现为举行罢工、示威游行。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速查关键词】 牛顿、达尔文与《物种起源》、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列夫托尔斯泰、贝多芬与《英雄交响曲》、梵高与《向日葵》 1、牛顿: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 、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年,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达尔文 :1859年, 《物种起源》出版,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神创论 ,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3、巴尔扎克 :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完成了一套名为 “人间喜剧” 的小说集。他的经典之作《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再现了法国 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 4.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作品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在作品中他一方面揭露专制和地主对农民的压榨,另一方面又反对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被誉为“心理描写大师”) 5、贝多芬:《英雄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完成于 1804年,是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6.梵高的代表作。《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 【易混易错】 1.牛顿和达尔文的科学发现都沉重打击了“神创论”学说。 2.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和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都与拿破仑有关。 3.贝多芬的精神品质:坚强不屈、不向命运低头。 【知识拓展】 1.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洋务运动后期(19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学习西方科技,创办民用工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侵略中国,如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最终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救亡运动高涨,掀起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 2.思想解放与科学进步之间的关系。 (1)思想解放是科学进步的前提。中世纪,神学思想笼罩欧洲,严重阻碍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的进步,历史上称这一时代为“黑暗时代”;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批判封建神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而促进了近代科学的飞跃。 (2)科学进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如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直接动摇了神学根基。因此,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 通过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其基本进程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知道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背景与过程,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知道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和国际联盟,了解战后战胜国建立的世界秩序及其局限性。 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政治与经济 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措,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通过了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时空线索】 【阶段特征】 1、阶段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秩序(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2、主要表现: (1)政治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后,建立了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际新秩序。战争激化了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主改革。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2)经济方面: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推进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3)思想文化方面:马克思主义得到发展。 3、中外联系: (1)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民族危机空前加剧(2)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3)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4)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国内五四运动;《九国公约》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4、关键词: 一战一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三大民族民主运动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单元整合】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速查关键词】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美国参战 1、起止时间:1914-1918 2、一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主要原因: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扩军备战。 (3)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3、爆发标志: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4、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称谓及国家: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    三国协约(英、法、俄) 5、战争中:同盟国 协约国 (建立同盟或关系敌对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6、矛盾最为突出的国家:英德矛盾 7、欧洲的 “火药桶”(即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巴尔干半岛 点燃“火药桶”的“火星”是:萨拉热窝事件。 8、如何评价萨拉热窝事件? 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其爱国精神值得肯定; 采取的刺杀行为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进行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的战火,造成人类社会的灾难。 9、一战的战场:欧洲是主战场,后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10、转折性战役:凡尔登战役(被称为 “绞肉机”“地狱”“屠场”。形容战争的残酷性和惨烈性) 11、1917年发生的大事:美国参战;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中国参战 12、一战结束标志:1918年德国投降.          13、性质:帝国主义战争(依据:参战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战争) 14、影响:历时四年,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15、启示: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应利用科技为人类造福。 【易混易错】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焦点(实质)是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集中在英国和德国之间。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尽管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是正义的战争,但这不能从总体上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 【历史解释】 1.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 2.英德矛盾、德法矛盾和俄奥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矛盾的中心环节。主要矛盾是英德矛盾。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速查关键词】 二月革命、工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列宁、斯莫尔尼宫、彼得格勒起义、人民委员会、布尔什维克、苏维埃政权 一.背景 1.俄国是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