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江苏省
泰州市
泰兴市
实验
中学
年级
期末
历史
试卷
解析
专业学习资料平台网资源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
1.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逮捕和处罚的特务机构是( )
①兵部 ②锦衣卫 ③东厂 ④刑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初年政府特别注重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列措施不能反映这一史实的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B.册封达赖、班禅
C.设置驻藏大臣 D.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3.中俄历史上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北京条约》
4.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 )
A.流求 B.夷洲 C.琉球 D.赤嵌楼
5.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
A.明前期到清前期 B.明中期到清中期
C.明中期到清前期 D.明前期到清中期
6.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清军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胜利的战役是( )
A.尼布楚战役 B.雅克萨战役 C.乌兰布通战役 D.台州战役
7.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必须准备复习的内容是( )
A.唐诗 B.策问 C.《三国演义》 D.四书五经
8.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A.关注民生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禁绝对外贸易政策
9.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明初国力强盛 B.海上交通发达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10.如图的明朝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它有三重,请问皇帝住在里面的哪一重?( )
A.京城 B.宫城 C.皇城 D.外城
11.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个主题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对此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并存
12.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意思是说,当时的思想界陷入沉闷气氛中。你知道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闭关锁国的政策 B.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D.军机处的设立
13.“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哇……”电视剧《水浒传》来自原著小说《水浒传》,请问该电视剧和小说呈现了哪个时期一群传奇英雄的故事( )
A.三国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14.清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其中伊犁将军管辖的区域是( )
A.西藏 B.黑龙江 C.蒙古 D.新疆
15.作家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掀起一股读史热潮,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
A.八股取士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16.以下是康熙帝在位期间的业绩的是( )
①平定准噶尔叛乱 ②册封五世达赖 ③册封五世班禅 ④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小明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场生产的历史小论文.他主要查阅的著作是( )
A. B. C. D.
18.“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19.温州民间为了纪念一位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按照行军打仗时的干粮仿制出一种食品﹣﹣光饼,你知道纪念的这位抗倭英雄是( )
A.戚继光 B.霍去病 C.卫青 D.郑成功
20.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做出判断:
明中期到清前期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康乾盛世,这一时期手工生产十分兴盛,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贸易形成巨大顺差,世界市场上一半白银流入中国,此时的商业也很发达,19世纪初,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因此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然而,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巨变毫无认识,愚昧自大、固步自封。到19世纪中期以后,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
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中写上“A”,否则写上“B”。
(1)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在与西方贸易的过程中形成巨大顺差。
(2)康乾盛世时期的商业十分发达,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民营手工工场采用雇佣劳动方式。
(3)明中叶以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商贾大于农工”,商人列在“士”之后,位置升到
第二位。
(4)明中后期的中国开始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趋向。
(5)康乾盛世时的帝王愚昧自大、固步自封,致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陷入深重的危机。 。
22.读“郑和下西洋航线图”,回答问题:
(1)从 到 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2)请填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点和最远到达的地区。
A. B. C.
(3)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但是最后还是被当成“弊政”遭废止,这是因为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职官志》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回答问题:
(1)这是哪一朝代官职的变化?文中“帝”指谁?
(2)材料中“六部”指哪六部?他们对谁负责?
(3)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2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各民族的国家,我国形成今天这样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和人口众多的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为此某历史兴趣小组就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问题进行了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一)措施回顾
清朝前期采取了哪些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二)分析归纳
分析上述措施,请说明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三)感悟升华
通过对清朝民族政策的分析,你认为处理好民族关系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
1.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逮捕和处罚的特务机构是( )
①兵部 ②锦衣卫 ③东厂 ④刑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考点】72: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知道明朝锦衣卫和东厂具有对百姓官吏进行监视、逮捕和处罚的权力.
【解答】朱元璋对百官和京城百姓不放心,特别设立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明成祖时,又设立特务机构东厂,对百姓官吏进行监视、逮捕和处罚.东厂和锦衣卫合称为“厂卫”,成为明朝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故选C.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初年政府特别注重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列措施不能反映这一史实的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B.册封达赖、班禅
C.设置驻藏大臣 D.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考点】5F: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管辖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文成公主入藏,这是发生在唐太宗统治时期,而不是发生在清朝,B、C、D所述均是发生在清朝,所以答案是A.
故选A.
3.中俄历史上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北京条约》
【考点】7D: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解答】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1685和16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俄国的进攻,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故选B.
4.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 )
A.流求 B.夷洲 C.琉球 D.赤嵌楼
【考点】PC: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了元朝时台湾的称谓.
【解答】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故选C.
5.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
A.明前期到清前期 B.明中期到清中期
C.明中期到清前期 D.明前期到清中期
【考点】PC: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解答】从明中期到清初,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故选C.
6.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清军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胜利的战役是( )
A.尼布楚战役 B.雅克萨战役 C.乌兰布通战役 D.台州战役
【考点】7F:平定准噶尔分裂势力.
【分析】本题以乌兰布通战役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清军取得的对噶尔丹叛军胜利的战役.
【解答】准噶尔部地处于伊犁一带,是蒙古之一部.康熙年间,其领主噶尔丹势力日益强大,并在沙俄的支持下,向东进攻漠北蒙古.打到离北京700里的乌兰布通.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噶尔丹饮药自尽.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清军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胜利的战役是乌兰布通战役.雍正、乾隆年间又多次与准噶尔部交兵,直到1759年,清廷才最终将准噶尔部的反叛势力彻底消灭,实现了西北边疆局势的稳定.
故选C.
7.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必须准备复习的内容是( )
A.唐诗 B.策问 C.《三国演义》 D.四书五经
【考点】7A: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
【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强化思想控制的具体措施.明朝的八股取士,使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明朝时期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国家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
故选D.
8.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A.关注民生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禁绝对外贸易政策
【考点】7N: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费正清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这一政策是“目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其意思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这说明他评论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故选C.
9.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明初国力强盛 B.海上交通发达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考点】73:郑和下西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明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明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强盛国家.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10.如图的明朝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它有三重,请问皇帝住在里面的哪一重?( )
A.京城 B.宫城 C.皇城 D.外城
【考点】7O: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北京城.
【解答】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
故选B.
11.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个主题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对此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并存
【考点】PC: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鸦片战争前)这一段时期总的特点的概括.
【解答】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明清时期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但君权的强化日益显出封建社会的腐朽,同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落后,这时出现了外国对中国的不断入侵,中国逐渐出现了危机.所以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繁盛与危机并存.
故选C.
12.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意思是说,当时的思想界陷入沉闷气氛中。你知道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闭关锁国的政策 B.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D.军机处的设立
【考点】7A: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字狱的有关内容.清朝实行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人才,造成了当时思想界的沉闷气氛.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八股取士让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国家网罗有用人才,阻碍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清朝实行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人才,造成了当时思想界的沉闷气氛.
故选B.
13.“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哇……”电视剧《水浒传》来自原著小说《水浒传》,请问该电视剧和小说呈现了哪个时期一群传奇英雄的故事( )
A.三国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考点】7R:明清文学成就和特色.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文化成就的知识点.
【解答】《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了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故选C.
14.清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其中伊犁将军管辖的区域是( )
A.西藏 B.黑龙江 C.蒙古 D.新疆
【考点】7G: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解答】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故选D.
15.作家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掀起一股读史热潮,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
A.八股取士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考点】7B:郑成功收复台湾.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知识.
【解答】八股取士、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均发生在明朝时期,郑成功收复台湾发生在清朝初年.
故选B.
16.以下是康熙帝在位期间的业绩的是( )
①平定准噶尔叛乱 ②册封五世达赖 ③册封五世班禅 ④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7H: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康熙帝在位期间的业绩.
【解答】①平定准噶尔叛乱是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时期;②册封五世达赖是顺治帝;③册封五世班禅是康熙帝;④制定“金瓶掣签”制度是乾隆帝.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C.
17.小明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场生产的历史小论文.他主要查阅的著作是( )
A. B. C. D.
【考点】7P:明朝三部科学巨著.
【分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天工开物》的内容和地位.
【解答】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故选B.
18.“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考点】79: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的主要知识.
【解答】材料中军机处的办事程序是“阅读奏折﹣﹣请皇帝旨﹣﹣拟皇帝旨意﹣﹣皇帝过目确定﹣﹣下发旨意”,从中可以看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
故选B.
19.温州民间为了纪念一位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按照行军打仗时的干粮仿制出一种食品﹣﹣光饼,你知道纪念的这位抗倭英雄是( )
A.戚继光 B.霍去病 C.卫青 D.郑成功
【考点】76:戚继光抗倭.
【分析】本题以温州民间为了纪念一位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按照行军打仗时的干粮仿制出一种食品﹣﹣光饼为切入点,考查戚继光抗倭相关知识.
【解答】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倭寇的民族英雄,光饼”可知,此人物是戚继光.光饼被称为“征东饼“.但无论“光饼“还是“征东“饼,其名均与戚继光入闽抗倭的传说有关.
故选A.
20.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考点】5J:光耀千古的唐诗;6N:宋词和元曲;7R:明清文学成就和特色.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注意理解各时期主要文学形式出现的原因.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的发展演变.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故选B.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做出判断:
明中期到清前期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康乾盛世,这一时期手工生产十分兴盛,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贸易形成巨大顺差,世界市场上一半白银流入中国,此时的商业也很发达,19世纪初,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因此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然而,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巨变毫无认识,愚昧自大、固步自封。到19世纪中期以后,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
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中写上“A”,否则写上“B”。
(1)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在与西方贸易的过程中形成巨大顺差。 A
(2)康乾盛世时期的商业十分发达,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民营手工工场采用雇佣劳动方式。 B
(3)明中叶以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商贾大于农工”,商人列在“士”之后,位置升到
第二位。 B
(4)明中后期的中国开始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趋向。 B
(5)康乾盛世时的帝王愚昧自大、固步自封,致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陷入深重的危机。 A 。
【考点】78:康乾盛世;7K:明清经济的发展;7M:闭关锁国政策.
【分析】本题以明中期到清前期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康乾盛世的相关材料为依托,考查康乾盛世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识记层次的考查.
【解答】(1)据“明中期到清前期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康乾盛世,这一时期手工生产十分兴盛,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贸易形成巨大顺差,世界市场上一半白银流入中国”可知,“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在与西方贸易的过程中形成巨大顺差”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
(2)据材料可知,“康乾盛世时期的商业十分发达,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民营手工工场采用雇佣劳动方式”材料没有涉及,不是从上述材料得出的.
(3)据材料可知,“明中叶以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商贾大于农工’,商人列在‘士’之后,位置升到第二位.”材料没有涉及,不是从上述材料得出的.
(4)据材料可知,“明中后期的中国开始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趋向”材料没有涉及,不是从上述材料得出的.
(5)据“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巨变毫无认识,愚昧自大、固步自封.到19世纪中期以后,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可知,“康乾盛世时的帝王愚昧自大、固步自封,致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陷入深重的危机”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
故答案为:
(1)A.
(2)B.
(3)B.
(4)B.
(5)A.
22.读“郑和下西洋航线图”,回答问题:
(1)从 1405 到 1433 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2)请填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点和最远到达的地区。
A. 刘家港 B. 红海一带 C. 非洲东海岸
(3)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但是最后还是被当成“弊政”遭废止,这是因为什么?
【考点】73:郑和下西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图片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1)明朝前期,为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1405年﹣﹣﹣1433年,明成祖派遣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2)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所以A是刘家港;B是红海一带;C是非洲东海岸.、
(3)本题考查了郑和下西洋最后还是被当成“弊政”遭废止的原因,包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手工工匠逃亡;同时明朝国力日益衰退.以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1405、1433.
(2)A刘家港;B 红海一带;C 非洲东海岸.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手工工匠逃亡;同时明朝国力日益衰退.
23.阅读下列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