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培优练(部编版).docx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培优练部编版 19 清朝 前期 社会经济 发展 2021 2022 学年 年级 下册 历史 课后 培优练 部编版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课重点 掌握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 本课难点 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1.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这种现象 A.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 B.得益于阶级矛盾的消除 C.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D.导致耕地面积迅速减少 2.下图是明代别具代表性的青花瓷器,明代生产青花瓷最著名的是 A.汝窑 B.景德镇 C.邢窑 D.哥窑 3.下列关于明朝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引进原产于非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B.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基地 C.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D.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4.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一代传奇晋商乔致庸弃文从商,怀抱以商救民、以商富国的梦,经历千难万险终于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故事。“汇通天下”指的是 A.贩卖粮食 B.出售食盐 C.经营绸缎 D.开设“票号” 5.从《明史》所载田赋征收的品目来看,除了小部分钱钞以外,绝大部分是麻布、丝绢和米麦等;里甲正役中物料的征派,亦多是地方农民的土特产。对这一现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导致了税收政策的变化 B.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C.抑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延缓了社会经济的转型 6.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的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全国性市场的出现 7.晋商崛起于明代,雄踞商界500年之久。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对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比较熟悉,并受其影响。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上述材料说明,晋商崛起是因为 ①山西地理位置重要,处于民族交融的前沿地带,有利于经济交流  ②晋商经营领域广泛,善于经营管理,讲求诚信  ③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④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兴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请为以下知识结构图添加标题 A.清朝社会危机 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 D.清朝经济发展 9.据史书记载,康熙二十二年明确规定:“凡地土有数年无人耕种完粮者,即系抛荒,后如已垦熟,不许原主复问”。材料显示清朝前期 A.发展商品贸易 B.免除赋税摇役 C.推行垦荒政策 D.兴修水利工程 10.清初,顺治帝颁布了一道法令:“督、抚、按一年内垦至二千顷以上者记录,六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卫所官员垦至五十顷以上者记录,一百顷以上者加升一级。”这项法令,体现了清初统治者 A.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合理的官吏升迁制度 C.大规模兴修水利 D.对边远地区的开发 11.(2021·江苏省海安中等专业学校中考真题)康熙年间,苏南地区每亩地价银四五两,米每升钱七文。到乾隆中后期,地价增至七八两至十余两,米价上涨四至五倍。康乾时期地价、米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快速增长 B.闭关政策推行 C.官僚机构臃肿 D.君主专制强化 12.(2021·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清朝前期,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其起推动作用的是 A.农业发展 B.文化繁荣 C.专制加强 D.疆域扩大 13.(2021·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清朝前期,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人们大量开垦荒地,种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这 A.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B.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C.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D.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14.(2021·广东·中考真题)18世纪20年代,法国人皮埃尔对中国靠什么供养如此之多的人口感到好奇,结果发现诀窍在于给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季节播种,将谷物与其他作物间作。在他看来,“诀窍”是 A.政治开明社会安定 B.中国农业精耕细作 C.政府大力扶持农业 D.中国人民勤劳勇敢 15.(2021·山东聊城·中考真题)明朝时,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一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提高了农业耕作技术 B.增强了抵御饥荒能力 C.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 D.根除了人口增长压力 16.(2021·福建福州·中考真题) 下表所示纳税田亩数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A.精耕细作的推广 B.手工业技术提高 C.农业经济的发展 D.水利工程的兴修 17.(2021·山东东营·中考真题)右图是一同学自学某朝代经济发展时的笔记,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8.(2021·江西·中考真题)下边菜单中的食材最早传入中国是在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明清时期 19.(2021·浙江嘉兴·中考真题)某校史学社的同学参与了市博物馆货币展的布置。下图所示货币按其发行的先后序呈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④① 20.(2016·山东潍坊·中考真题)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21.看图识史 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増长,大量荒地被开垦、高产作物不断引进,农业生产提升到中国古代社会的最高水平。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日趋沉重的人口负担使清朝面临巨大压力。 清期人口与耕地面积统计表 ——整理自骆《清朝人口数字的再估算》 清前期农业发展示意图 (1)看一看:表格中可以看出哪些信息? (2)想一想:为什么清朝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参考答案: 1.A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反映了明朝到清朝,全国人口不断增多。结合课本所学,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A正确;BCD不是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原因,排除;故选A。 2.B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朝生产青花瓷最著名的是景德镇,故选B;汝窑、哥窑都是宋代的名窑,排除AD;邢窑是隋唐五代时期的名窑,排除C。 3.A 【解析】 明代从国外引入了许多高产粮食作物,有原产南美洲的玉米和甘薯,清代不断推广种植,A符合题意;BCD项表述与史实相符,排除。故选择A。 4.D 【解析】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汇通天下”指的是乔致庸开设票号,票号亦称“票庄”、“汇票庄”或“汇兑庄”,是一种金融信用机构,开始主要承揽汇兑业务,后来也进行存放款等业务,“汇通天下”就是指汇款遍布全国,D正确;据此分析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D 【解析】 据材料“除了小部分钱钞以外,绝大部分是麻布、丝绢和米麦等;里甲正役中物料的征派,亦多是地方农民的土特产”等信息可知,田赋征收和里甲正役中绝大部分用实物,很少用钱钞,这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故D项符合题意;A项税收政策的变化与当朝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有直接关系,这一时期田赋征收和里甲正役中实物征派居多不能导致税收政策的变化,不符合题意;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田赋征收和里甲正役中实物征派居多,钱钞占少数,与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材料中田赋征收和里甲正役中实物征派居多,不能体现抑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故选D 6.C 【解析】 根据材料”舟楫塞港,街道肩摩”“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清朝前期的商业发达,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商业的发展推动了一些中小市镇如吴江县、汉口镇的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AB和商业发展无关,排除。D项“全国性市场的出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7.C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中信息“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朝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可以得出山西地理位置重要,位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处,是国家政治、军事重地,有利于经济交流;据题干材料中信息“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可以得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重视;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兴起。而②晋商经营领域广泛,善于经营管理,讲求诚信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因此上述材料说明,晋商崛起是因为①③④,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8.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增长,故D正确;社会危机不能使人口增长,故排除A项;江南地区开发促进江南的发展,不能使全国人民增长,故排除B项;海外贸易的繁荣与人口增长无关,故排除C项。故选D。 9.C 【解析】 根据材料“凡地土有数年无人耕种完粮者,即系抛荒,后如已垦熟,不许原主复问”可知,清朝前期推行垦荒政策,故C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农业方面,不是商业方面,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免除赋税徭役,也没有涉及兴修水利工程,故排除BD项。故选C。 10.A 【解析】 根据材料“督、抚、按一年内垦至二千顷以上者记录,六千顷以上者加升级”,结合所学,明末清初,社会经济严重破坏。顺治入关后最迫切的就是要尽快恢复农业生产,鼓励官员垦荒,故A项正确;根据开垦的荒地数量决定升迁,只是为了恢复农业生产的一种特殊政策,并不能体现出清初合理的升迁制度,故B项错误; 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大规模兴修水利,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对边远地区的开发,故D项错误。故选A。 11.A 【解析】 题干反映了康乾时期地价、米价明显上涨,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人口快速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导致地价、米价的变化,A项正确。闭关政策推行造成中国对外贸易日益萎缩,但是与题干中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官僚机构臃肿易导致行政效率降低,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君主专制强化反映了政治上皇帝独揽大权,但是也与题干中地价、米价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的农业发展为手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A正确;B属于文化领域上的表现,与题干无关,排除;C属于政治的表现,与题干无关,排除;D属于疆域变化的表现,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A。 13.C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前期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故C正确;1493年,哥伦布完成第一次远航以后将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传递世界各地种植,但题干信息还提到了生产技术、荒地开垦等信息,A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错误;B说法太绝对,且题干信息无法显示,故错误;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故D错误。综上故选C。 14.B 【解析】 “合理施肥”“翻耕土地”“适当季节播种”“间作”体现了精耕细作,皮埃尔认为中国能够供养如此之多的人口得“诀窍”是农业的精耕细作,故选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治开明,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政府扶持农业,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精耕细作,并未体现中国人民勇敢,排除D。 15.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环境稳定和赋税制度的改革,导致人口激增,因此明清时期的人地矛盾异常尖锐,但是由于玉米和番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增强了抵御饥荒的能力,极大的解决了人口饥饿问题,缓解了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压力,故B项符合题意;仅从高产作物的引进并不能说明提高了农业耕作技术,排除A项;南宋时我国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排除C项;高产作物的引进只能缓解而不能根除人口增长压力,排除D项。故选B项。 16.C 【解析】 根据题干表格可知,从1712年到1726年,纳税田亩数与1683年相比,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且1726年的耕地面积已超过明末耕地面积20.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故C项符合题意;题干表格反映了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没有涉及精耕细作、兴修水利的内容,排除AD项;题干表格反映了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不是手工业技术的提高,排除B项。故选C项。 17.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等地区普遍推广了玉米、番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所以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清朝前期丝织业棉职业印染业等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厂并颇具规模;清朝人口增长较快,到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综上可以判断他学习的朝代是清朝,故D正确;ABC错误。综上故选D。 18.D 【解析】 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玉米、甘薯、马铃薯从美洲传入中国,在清朝乾隆时期普遍种植 ,且明代徐光启所写的《农政全书》中记载有马铃薯(土豆),故菜单中的食材最早传入中国是在明清时期,D正确;ABC错误。综上故选D。 19.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子是在北宋时期出现的;五铢钱是在汉武帝时期发行的;半两钱是秦朝的官方货币;康熙重宝是在清朝发行的,因此正确排序是③②①④,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B。 20.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对清朝的闭关锁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及理解文言文题干材料的能力。材料前者是通过增收关税来限制商业,后者是严格限制出海的海禁政策,结合题体现了清朝后期抑制商业发展,实行海禁政策。ACD都概括内容不全面,具有片面性。所以答案选B 21.(1)耕地面积呈现上升趋势,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清朝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为解决温饱问题 【解析】 (1)根据“清期人口与耕地面积统计表”数据可知,从1685-1776年,耕地面积呈现上升趋势,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为解决温饱问题,大力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答案第6页,共1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