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A基础过关卷含答案解析)-【单元过关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单元测试卷(部编版).docx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单元过关卷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A基础过关卷,含答案解析-【单元过关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单元测试卷部编版 第二 单元 夏商周 时期 早期 国家 社会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A 基础过关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把都城迁到殷的国王是( ) A.启 B.纣 C.汤 D.盘庚 2.中国历史上“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时代开始于( ) A.尧 B.舜 C.禹 D.启 3.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统治残暴 B.外族进攻 C.内部纷争 D.天灾人祸 4.武王伐纣是在下面的哪一年?( ) A.约公元前2070年 B.约公元前1600年 C.约公元前1300年 D.约公元前1046年 5.西周的等级制度中位于天子之下的第一个等级是( ) A.士 B.诸侯 C.平民 D.卿大夫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春秋时期 7.司母戊鼎是一件巨大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8.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一种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该文字是( ) A.铭文 B.小篆 C.隶书 D.甲骨文 9.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明代的标志之一。我国已知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 A.金文 B.小篆 C.甲骨文 D.隶书 10.商代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A.畜牧业发达 B.牛耕开始出现 C.铁器开始使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11.下列对春秋时期特征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政治上动荡,经济上发展 B.王室衰微 C.诸侯争霸 D.经济发展 12.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主要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天子威信很高 B.战争频繁 C.诸侯势力强大 D.生存环境恶化 13.图片所示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1950年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战国铁犁铧,铁犁铧装在犁床的前端,給木犁套上一种“V”形铁刃,俗称“铁口犁”。铁犁铧的发现可以佐证,战国时期( ) A.采用大规模的集体耕作 B.铁器牛耕在全国推广 C.农业深耕细作得到发展 D.河南最早出现铁农具 14. “宗庙之牺,为畎田之勤”说明牛耕的普遍推广,牛耕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周 D.商朝 15.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16.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铁器与牛耕 D.商鞅变法 17.战国都江堰位于今天的( ) A.贵州 B.重庆 C.四川 D.陕西 18.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 A.楚 B.齐 C.秦 D.燕 19.下列选项最能导致商鞅悲剧的是( ) A.国家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 D.迁都咸阳建立县制 20.下列不属于商鞅变法的内容的是( ) A.国家承认土地所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宒 C.分封诸侯 D.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1.主张“顺其自然”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墨子 B.老子 C.庄子 D.孔子 22.提出“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的春秋时期的重要思想家是( ) A.老子 B.荀子 C.孟子 D.孙子 23.孔子的思想学说以礼、仁等为基本内容,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希望社会和谐、人心和顺。自春秋创立,……经2000多年的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 A.仁 B.礼治 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 24.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25.“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与此相关的思想流派及思想家分别是( ) A.道家、老子 B.墨家、墨子 C.儒家、孔子 D.法家、韩非子 二、非选择题(5题,共50分) 26.(本题10分)制度演变。 (1)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图一中①处应填写的制度和②处应填写的人物分别是什么? (3)图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 (4)图二中A、B代表的等级身份分别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①这种制度对今天有何借鉴意义?图二的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27.(本题10分)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识图答题 (1)图1是哪个远古人类制作的,这说明他们掌握了什么技术? (2)河姆渡人遗址中出土了图2中的生产工具。当时的人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 (3)图3文物是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代表青铜器? 28.(本题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材料三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材料一中的“桓公”是指谁?“管仲相桓公”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使桓公得到了什么好处? (2)材料二体现了商鞅的什么主张?请解释这句话。 (3)商鞅代表了当时的哪个阶级?。 (4)商鞅后来为什么被车裂而死?最终,商鞅变法的目的达到没有?请说明理由。 29.(本题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请写出《战国七雄形势图》中英文字母所表示的国名 A.______B._______C.__________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指出材料二反映了这个历史事件中的哪两项内容? 30.(本题10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材料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材料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答: (1)以上三段材料是我国古代什么时期哪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说的?他的言论,被他的弟子编入哪部书中? (2)他是我国古代哪一家学派的创始人? (3)列举孔子的治国思想?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从商建国至盘庚执政,历经4次迁都。约公元前1312年,阳甲死,其弟盘庚继位,为了解决王室内部纠纷,于是决定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至殷,D项正确;启是夏朝的君主,不是商朝,排除A项;纣是商朝的暴君,商因他而灭,商灭亡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纣即位时都城已经定在了殷,排除B项;汤是商朝的建立者,当时的都城是亳,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夺取了王位,并传位于自己的后代,这样“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所以“家天下”时代开始于夏朝。D项正确;尧舜禹是禅让时代,排除ABC项。故选D项。 3.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夏桀、商纣王、周幽王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正是因为统治者的残暴昏庸才导致了王朝的覆亡,所以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残暴,A项正确;外族进攻、内部纷争、天灾人祸都不是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 4.D 【详解】 略 5.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天子之下等级最高的是诸侯,B正确;由此可知,ACD不是西周的等级制度中位于天子之下的第一个等级,排除;故选B。 6.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据考古发现,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朝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对研究商朝是历史有重要的价值,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B项正确;夏朝时期没有文字,排除A项;周朝时期和春秋时期已经有了甲骨文,不是最早开始的,排除CD项。故选B项。 7.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了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B项正确;ACD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8.D 【详解】 根据材料“王懿荣”“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可知该文字是甲骨文,故选择D;铭文是刻在青铜器上,故排除A;小篆通行于秦代,隶书通行于汉代,始终在中国传承,未曾断绝,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C。 9.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明代的标志之一,我国已知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甲骨文,故C符合题意;金文、小篆、隶书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商代的青铜铸品,商代司母戊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工艺精巧,体现了商周时期青铜高超工艺水平,D项正确;司母戊鼎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与畜牧业是否发达无关,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铁器开始使用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11.A 【详解】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掠夺土地、大国兼并小国,促使井田制和分封制瓦解。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增多,出现封建生产关系;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促使公田转化为私田,到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这时,王室衰微,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卿大夫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变法运动,最终废除奴隶制度包括井田制、分封制,确立封建制度包括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体制,顺应了走向统一的趋势。这段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历史进程上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动荡大变革时代,A项正确;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都属于政治上的动荡,经济发展不足以概括一个时期的特征,过于片面,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C项正确;春秋时期,周天子威信下降,排除A项;战争频繁不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生存环境恶化是诸侯争霸带来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在木犁铧上套上了V形铁刃,俗称铁口犁,犁架变小,轻便灵活,更可以调节深浅,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由此可知农业深耕细作得到发展,C项正确;战国铁犁铧的出现并不能表明当时采用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排除A项;战国铁犁铧的出现并不能表明当时铁器牛耕在全国推广,排除B项;战国铁犁铧的出现并不能表明河南最早出现铁农具,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和推广牛耕,牛耕使用和推广解放了人力,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5.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故选B;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都是齐桓公之后的霸主,排除ACD。 16.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铁犁牛耕的出现使得生产力得以极大的发展,经济层面的变动最终使得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生大变革,故选C;诸侯争霸、百家争鸣都是社会大变革的具体表现,而非根本原因,排除AB;商鞅变法是顺应时代变化而采取的一种应对举措,它不是社会发生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排除D。 17.C 【详解】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C项正确;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的岷江之上,是战国时期李冰父子率众建造的,排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 战国七雄,指齐、楚、燕、韩、赵、魏、秦,其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齐国,B不符合题意;楚国位于最南面,秦国位于最西面,燕国位于最北面,故排除ACD。故选B。 19.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商鞅变法中,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这损害了世袭贵族的特权,商鞅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为他的悲剧埋下了祸根,C项正确;国家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促进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排除AB两项;建立县制有利于建立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C项。 20.C 【详解】 根据所学,商鞅变法的内容之一是废分封,行县制,因此不可能出现分封诸侯,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项都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21.B 【详解】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故B项正确;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排除A项;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摆脱外物的束缚,追求精神自由,排除C项;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克己复礼”,排除D项。故选B项。 22.A 【详解】 根据材料“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结合所学可知,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主张道是世界的本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等,因此材料内容体现了老子主张,A项正确;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主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等,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孙子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而材料内容体现了老子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 23.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思想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对后世影响深远,故A符合题意;荀子强调礼治,老子强调无为而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24.B 【详解】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故B符合题意;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著《道德经》,排除A;孟子被后世尊称“亚圣”,著《孟子》,排除C;韩非子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著《韩非子》,排除D。故选B。 25.C 【详解】 孔子是儒家思想创始人,提出“为政以德”的主张。故C符合题意;老子主张无为思想,排除A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思想,排除B项;法家主张依法治国思想,排除D。故选C。 26.(1)人文初祖 (2)禅让制;启 (3)分封制 (4)天子;诸侯 (5)意义: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有利于建立民主和谐社会(任意一点) 作用: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保卫了周朝的疆土;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疆土。(任意一点)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和炎帝为人类做出了具大的贡献,黄帝和炎帝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的主体,后人尊称黄帝和炎帝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2)依据材料图一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处应填写的制度是禅让制,②处应填写的人物是启,他继承了禹的王位,结束了禅让制,开始了世袭制。 (3)依据材料图二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这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4)依据材料图二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A、B代表的等级身份分别是天子;诸侯。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分封制度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有利于建立民主和谐社会;图二的制度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保卫了周朝的疆土;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疆土。 27.(1)山顶洞人;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 (2)水稻 (3)商朝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图1是山顶洞人制作的骨针,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有了审美观念。 (2)结合所学知识,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过上了原始农耕生活。 (3)结合所学知识,图3文物是我国古代商朝的代表青铜器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28.(1)齐桓公;管仲改革;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2)商鞅主张变法的思想;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 (3)地主阶级。 (4)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旧贵族的忌恨;达到了;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富强起来,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桓公”是指齐桓公;齐桓公任用 管仲为相,实行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军制,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根据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商鞅主张变法的思想;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因此商鞅代表了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旧贵族利益是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的原因;最终,商鞅变法的目的达到了。因为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9.(1)A.燕;B.齐;C.秦。 (2)事件:商鞅变法。内容:奖励军功,实行军功授爵;鼓励耕织,重农抑商。 【详解】 (1)依据图示位置结合战国七雄相关所学可知,A国是燕国,B国是齐国,C国是秦国。 (2)事件:依据材料二中“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内容:依据材料二中“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等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奖励军功,实行军功授爵;依据材料二中“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等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鼓励耕织,重农抑商。 30.(1)春秋晚期;孔子;《论语》。 (2)儒家学派。 (3)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详解】 (1) 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上三则材料关于春秋时期孔子是学习方法的相关言论。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思想后来被其弟子整理为《论语》一书。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对古代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提出的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面对当时的社会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名利,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才能使百姓心悦诚服,社会才能安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