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能力提升卷含答案解析)-【单元过关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单元测试卷(部编版).docx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单元过关卷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能力提升卷,含答案解析-【单元过关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单元测试卷部编版 第二 单元 夏商周 时期 早期 国家 社会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能力提升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由此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 ) A.战国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纳为一类的标准是( )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3.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 B.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昏聩 C.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诸侯内乱,战争不断 4.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演绎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最初几次周幽王派人点燃报警的烽火后,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诸侯这样做,是因为分封制下( ) A.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B.诸侯必须向周王进纳贡物 C.诸侯必须服从周王调兵 D.诸侯可在自己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5.春秋时期政治局面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的出现与西周哪项政治制度有关(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6.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 A.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B.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C.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D.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7.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殷墟文物里的晚商盛世”展览于2013年4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殷墟出土的( ) A. B. C. D. 8.下图文物充分体现了商周时期哪一个领域的杰出成就( ) A.陶瓷制造业 B.玉器制造业 C.青铜铸造业 D.纺织加工业 9.下列通过观察下图而解读出的商朝的历史信息中,错误的是( ) A.商朝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B.商朝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商朝的甲骨文确立了汉字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 D.商朝为巩固统治制定酷刑 10.2021年,四川省三星堆遗址的再次挖掘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考古学家指出,三星堆青铜器在种类、造型、纹饰、功用、艺术特点等方面均与中原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有明显不同。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特征是( ) A.博大精深 B.开放创新 C.多元一体 D.兼收并蓄 11.春秋时期,很多成语故事和历史人物有关,其中哪个成语和春秋时第一位霸主有关( ) A.问鼎中原 B.尊王攘夷 C.退避三舍 D.卧薪尝胆 12.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说明了( ) A.诸侯的强大 B.周天子不喜欢管理国家 C.周天子是由诸侯选举产生的 D.周天子喜欢依附诸侯 13.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 ) A.奴隶制开始形成 B.封建制开始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14.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周王室衰微 C.周天子势力强于诸侯 D.齐、晋主动与鲁国结好 15.某一历史人物“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第一霸”,这位历史人物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周武王 16.孙膑是战国时期伟大的军事家,下列有关孙膑的叙述与史实有出入的是( ) A.典故“田忌赛马”反映了孙膑卓越的军事才能 B.用“减灶计”制造了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 C.指挥的“围魏救赵”成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D.在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军四十万 17.据考证,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担任蜀守,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公元前273年属于( ) A.公元前3世纪70年代 B.公元前3世纪80年代 C.公元前2世纪70年代 D.公元前2世纪80年代 18.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历史现象,其中的“一强”是指( ) A.秦 B.吴 C.楚 D.越. 19.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缓和社会矛盾 C.实现富国强兵 D.增强周王室的实力 20.在战国后期的秦国,如果一个农民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合法经商致富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当兵立军功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21.有位学者称:孔子之道不是他个人的道,而是上承两千多年,下启两千多年的中华文化精神。“孔子之道”应是( ) A.“仁”的思想 B.“兼爱”的思想 C.“非攻”的思想 D.“无为”的思想 22.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商纣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23.为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广大医务人员连续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沿,有的甚至献出生命。体现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仁”的理念来源于( )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4.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B.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D.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25.胡适曾评价道:“(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做是平等的。”下列孔子的主张能证实该评价的是( ) A.为政以德 B.齐之以礼 C.有教无类 D.齐之以刑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 26.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被当代儒家视作理想王国的“上三代”,即先后建立并相互继承的夏、商、周三个王朝,他们的前身夏族、商族和周族几乎都是同时形成、并行发展的。肥沃、温和、文化发达的黄河流域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理想台,谁能够战胜对手与灾害,谁就可能成为“天下共主”,其实,当时的“天下”并不是很大,而作为“共主”,也就是驾驭了黄河流域的中部地区——他们心目中的“中方”。他们创造了一个足以让人民臣服的理由:受命于天,并宣称他们就是具有半神色彩的“天之子”。 材料二 夏朝统治约有400多年,最后一位王是夏桀。桀荒淫残暴却自比太阳,而百姓指着天上的太阳说:“太阳啊,你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愿意和你一起灭亡。”老百姓对夏桀的怨恨可窥一斑。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夏、商、周三个王朝活动的地域主要在哪里?他们是怎么成为“天下共主”的?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夏商周三代政治统治的共同特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灭夏、周代商的更迭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7.“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殷墟位于安阳,美丽的殷墟,厚重的华夏。我们为先民创造的瑰宝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好好学习,发扬“工匠精神”,将先民的智慧继续发扬光大,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下列问题。 活动一 (访遗迹——寻商朝之都) 1961年3月,国务院将殷墟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殷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8年10月11日,殷墟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2018年10月13日,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暨殷墟发展与考古论坛举办。 (1)殷墟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遗址?哪位国王迁都到此? 活动二 (赏文物——析青铜文化) 司母戊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2)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繁荣时期,你能说出商朝以后青铜文化的主要特点吗? 活动三 (观照片——探古老文字)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是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我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原因。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于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及《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是淮河流域农业加速发展的时期。……春秋后期,铁器始用于该流域,战国时逐步推广。……稻作农业显著发展。农业技术进步较快,至战国时已转向精耕细作,生产力迅速提高。…… ——摘自李修松《春秋战国时期淮河流域农业生产述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的主要材质并简述材料一反映出的农业生产工具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淮河流域农业发展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材料二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哪位国君任用他进行了变法? (2)如果你生活在战国时期,要想获得爵位或土地,你应该怎么做? (3)哪些改革措施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4)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0.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礼崩东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甚至“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五霸称雄。战国时期,七雄互相攻伐,据统计,公元前722-前464年的259年中,只有38年没有战争,而在公元前463到前222年的242年中,没有战争的年份少于89年。 (1)材料一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3)材料三中百家争鸣和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任意写出“百家争鸣”中的两家创始人。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因此,“武王伐纣”的铭文最有可能铸造于西周时期,D项正确;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夏朝时期没有周武王,排除B项;“武王伐纣”显然是歌颂周武王的功绩,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 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体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商汤乘机起兵灭夏,夏朝灭亡。商朝未年,政治混乱,最后一个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时期,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并制造了炮烙等酷刑,残酷的镇压人民.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最终导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的周厉王暴虐无道,独断专行,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赶走,夏桀、商封、周厉王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D项正确;夏朝的建立者是禹,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人物都是暴君,没有轻徭薄赋,爱民如子,也没有重用人才,改革内政,排除BC项。故选D项。 3.B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夏桀残暴导致商汤灭夏;商纣王实施暴政导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周幽王的暴虐无道导致西周灭亡,由此可知,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昏聩,B项正确;材料与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无关,排除A项;“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不是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排除C项;诸侯内乱,战争不断与夏、商两朝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 根据材料“……最初几次周幽王派人点燃报警的烽火后,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并结合所学可知,诸侯这样做,是因为分封制下诸侯必须服从周王调兵,保卫周王,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诸侯必须向周王进纳贡物,排除B项;材料与“诸侯可在自己封地内进行再分封”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诸侯就来自西周实行的分封制。A项正确;禅让制出现在西周之前;世袭制出现在夏朝;郡县制出现在战国时期,故排除BCD项。故选A项。 6.A 【详解】 根据材料“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可知,商朝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A项正确;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排除B项;距今I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生活有四季之分,没有体现注重记录农业活动,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 商朝出土的司母戊铜方鼎(后母戊鼎)是现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殷墟出土的,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B项是司母戊鼎,B项正确;A项是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排除A项;C项是青铜立人像,排除C项;D项是利簋,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都是青铜器,C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D项。故选C项。 9.A 【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材料无法体现出商朝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A项符合题意;根据图片可知,商朝时期已经有了文字,且具备了现代汉字的基本形象跟表意,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根据图片文字可知,都是跟酷刑相关,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 材料强调的是四川省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与中原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的不同,这体现了多元,但在四川和中原都出现了青铜器,这又体现了一体,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多元一体的特征,无法体现博大精深、开放创新和兼收并蓄,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重用管仲为相,改革军政,发展生产,使齐国国富兵强;面对夷狄觊觎中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旗帜,团结中原各国抵御夷狄,以正天下,后来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位霸主,B项正确;与问鼎中原有关的是楚庄王,他不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排除A项;退避三舍与晋楚争霸有关,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卧薪尝胆与越王勾践有关,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根据西周分封制,周天子掌管礼乐征伐,但在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体现出王室衰微,诸侯强大,A项正确;材料是说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排除BCD三项。选A项。 13.D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可知,这些成语均来自于战争,体现出诸侯兼并争霸不断,D项正确;奴隶制开始形成于原始社会末期,封建制确立于战国,铁农具的使用体现出生产力飞速发展,排除ABC三项。选D项。 14.B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鲁国朝齐和朝晋的次数明显多于朝觐周天子的次数,这说明在鲁国看来,齐国、晋国比周天子更重要,这也从侧面表明春秋时期,诸侯势力崛起,周王室衰微,B项正确;材料吧不能体现“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王室衰微,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鲁国朝齐和朝晋,不是结好,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A项正确;BC项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但不是“春秋第一霸”,排除BC项;周武王建立西周,排除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在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军四十万的是白起,不是孙膑,D项符合题意;典故“田忌赛马”反映了孙膑卓越的军事才能,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孙膑用“减灶计”制造了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孙膑指挥的“围魏救赵”成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7.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00 年是一个世纪,公元前273年是公元前3世纪70年代,A项正确;73年是70年代,排除B和D项;公元前273年是公元前3世纪,不是2世纪,排除C项。故选A项。 18.A 【详解】 根据材料“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历史现象”及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尤其是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故其中的“一强”是指秦国,A项正确;吴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排除B项;战国时期,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初露称雄之势,但因为怀王用人不当以及秦相张仪欺诈导致国势渐衰,排除C项;前333年,越王无彊北上伐齐,听信田姓说客所误,率领大军调头攻楚,不料中埋伏,兵败身亡,越国因此分崩离析,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9.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C项正确;生产力的发展是变法的原因,排除A项;缓和社会矛盾不是变法的直接目的,排除B项;增强周王室的实力不是变法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20.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的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D项正确;合法经商致富不能免除劳役,排除A项;不隐瞒犯法行为不能免除劳役,排除B项;当兵立军功能获得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的机会,排除C项。故选D项。 21.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的思想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的思想。故选A项;“兼爱”、“非攻”都是墨家思想,“无为”是道家思想,排除BCD项。故选A项。 22.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到思想上就是“百家争鸣”,D项正确;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这只是百家争鸣的具体表现之一,排除A项;商纣暴政,人民怨声四起,这是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西周实行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排除C项。选D项。 23.A 【详解】 据所学知,“仁”的理念来源于儒家。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到汉武帝时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故A项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B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C项;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以法治国,排除D项。故选A项。 24.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D项是对百家争鸣作用的看法,是历史观点,符合题意;ABC项是历史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25.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他提出的教学无类的思想,将人看做是平等的,体现了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思想,C项正确;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主张,排除A项;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齐之以刑是孔子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之上提出的一个关于如何有效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排除BD项。故选C项。 26. (1)黄河流域;战胜对手与灾害 (2)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3)统治者一定要实行仁政暴政,可以亡国,只有施行仁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得民心者得天下。 【详解】 (1)由材料一“其实,当时的天下并不是很大,而作为‘共主’,也只是驾驭了黄河流域的中部地区------他们心中的‘中方’。他们创造了一个足以让人民臣服的理由:受命于天,并宣称他们的领袖是具有半神色彩的‘天之子’。”可知,夏、商、周三个王朝活动的地域主要在黄河流域,他们是战胜对手与灾害成为天下共主的。 (2)根据材料“他们创造了一个足以让人民臣服的理由:受命于天,并宣称他们就是具有半神色彩的‘天之子’。”可知,夏商周三代政治统治的共同特点是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统治者一定要实行仁政暴政,可以亡国,只有施行仁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得民心者得天下。 27. (1)王朝:商朝。国王:盘庚。 (2)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3)在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商代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详解】 (1)王朝:根据材料“访遗迹——寻商朝之都”并结合所学可知,殷墟是商朝都城的遗址。国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中期,为挽救政治危机,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 (2)根据所学知识,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等方面进行回答。 (3)根据材料“是我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商代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甲骨文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等角度进行分析。 28. (1)主要材质:铁发展的趋势:从粗陋发展到日益先进、越来越进步、日益提高等。(意思相符或相近均可) (2)表现: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 (3)原因: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农业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水利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