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分校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doc
下载文档

ID:2809775

大小:106KB

页数:13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北京 分校 年级 期末 历史 试卷 解析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分校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意的.) 1.某班历史学习小组为七年级上册每个单元出了一期板报,其中一期有这样几幅图片,请根据图片判断这一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D.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2.相传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B.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 C.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 D.公元前771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4.春秋战国时期,使小农个体生产成为可能的最根本原因是(  ) A.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广泛提高 C.新兴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D.诸侯国掀起了改革的风潮 5.秦统一后,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 B. C. D. 6.中新网11月16日电:国家“十一五”期间重大文化工程﹣﹣中国文字博物馆在河南安阳开馆。从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来判断,在这里展出的第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应该是(  ) A.大篆 B.甲骨文 C.小篆 D.隶书 7.西域地区(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 A.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 B.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D.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 8.东汉末年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李时珍 9.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 太史公的杰作是(  ) A.《史记》 B.《新语》 C.《楚辞》 D.《论语》 10.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特点是(  ) ①社会大变革 ②国家大一统 ③政权分立 ④民族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浪网 2009年12月30日报道:由胡玫执导的电影《孔子》已经结束了拍摄,将于2010年1月22日上映。激发了人们对2000多年前这位伟人的热议。如图是2006年孔子诞辰2557年前夕,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向全球正式发布的孔子标准像定稿。 材料二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 请回答: (1)孔子被称为“圣人”。他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他的思想在什么时候被确定为封建正统思想? (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4)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制造战乱)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淫乱,急则犯上作乱。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叛乱)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只有嫡长子一人可以继承),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否定了什么制度,又实行了什么制度?他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2)材料二中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接受其建议颁布了什么命令?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3)如果景帝和晁错也采取武帝和主父偃同样的措施,还会不会引发七国之乱?请你分析原因。 (4)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措施起到了什么共同的作用?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史公(司马迁)曰:商君,他天生就是个残忍少恩的人,他受任用并不是说自身有什么能力,而是凭国君宠臣太监的推荐。等到被任用,就刑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昂,不听赵良的规劝,足以证明商君残忍少恩了。我曾经读过商君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的书,其内容和他本身的作为很相似。但最终还是在秦国落了个谋反的恶名被处死,这是有原因的呀!(译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可以不改).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如降黜(降级、罢官)。” ﹣﹣《资治通鉴》 (1)两则材料分别说的是中国古代哪两次改革? (2)分别指出两则材料中提到的改革的几项内容。 (3)材料一的作者司马迁认为改革者遭遇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真实的原因又是什么? (4)两次改革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分校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意的.) 1.某班历史学习小组为七年级上册每个单元出了一期板报,其中一期有这样几幅图片,请根据图片判断这一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D.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考点】PC: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原始社会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解答】图片里的“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河姆渡、轩辕黄帝”等词语是解题的关键.从北京人到轩辕黄帝的演进过程,勾画出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走向文明的轮廓,所以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华文明的起源. 故选A.   2.相传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考点】19:尧舜禹的“禅让”. 【分析】本题考查尧舜禹的禅让,知道通过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制. 【解答】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故选A.   3.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B.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 C.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 D.公元前771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考点】27: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东周的建立,知道东周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 【解答】据所学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东周开始.故不正确的是公元前771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故选D.   4.春秋战国时期,使小农个体生产成为可能的最根本原因是(  ) A.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广泛提高 C.新兴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D.诸侯国掀起了改革的风潮 【考点】2J: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由于广泛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使单位生产和个体经营的特色的小农阶层成为社会基础的可能,井田制中“千耦其耕”的奴隶集体耕种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分散的,一家一户制的封建经济形式兴起了. 故选A.   5.秦统一后,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 B. C. D. 【考点】3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措施. 【解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是统一货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 故选D.   6.中新网11月16日电:国家“十一五”期间重大文化工程﹣﹣中国文字博物馆在河南安阳开馆。从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来判断,在这里展出的第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应该是(  ) A.大篆 B.甲骨文 C.小篆 D.隶书 【考点】2L:文字的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 【解答】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故选B.   7.西域地区(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 A.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 B.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D.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 【考点】3H: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分析】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的设置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基本知识点的准确掌握. 【解答】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选项A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应该与张骞通西域有关,不符合题意,错误;选项B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不合题意,错误.选项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符合题意,正确;选项D东汉政府任命班超 为西域都护,在西汉设置西域都护之后,不符合题意,错误. 故选C.   8.东汉末年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李时珍 【考点】3O: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华佗和张仲景. 【分析】本题以东汉末年关羽曾被毒箭射伤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 【解答】华佗是东汉著名医学家.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等.东汉末年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华佗. 故选B.   9.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 太史公的杰作是(  ) A.《史记》 B.《新语》 C.《楚辞》 D.《论语》 【考点】3R:司马迁与《史记》. 【分析】本题考查了《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宏伟目的,也表明了他进步的历史观.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汉太史公”可知评述的是司马迁,他的作品是《史记》.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故选A.   10.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特点是(  ) ①社会大变革 ②国家大一统 ③政权分立 ④民族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43:三国鼎立的形成;45: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这期间还出现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也是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逐渐衰落时期.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是典型的政权分立时期,在政权分立的同时,各民族相互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故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浪网 2009年12月30日报道:由胡玫执导的电影《孔子》已经结束了拍摄,将于2010年1月22日上映。激发了人们对2000多年前这位伟人的热议。如图是2006年孔子诞辰2557年前夕,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向全球正式发布的孔子标准像定稿。 材料二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 请回答: (1)孔子被称为“圣人”。他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他的思想在什么时候被确定为封建正统思想? (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4)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考点】2O:老子和孔子;37: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分析】本题通过两则材料切入考查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的时间、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的原因. 【解答】(1)据所学知,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思想的核心是“仁”. (2)据所学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由材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意思是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4)据所学知,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圣人和先师,教师的楷模,所以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 故答案为: (1)“仁”. (2)西汉(汉武帝时期). (3)因材施教. (4)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圣人和先师,教师的楷模(答出1点或言之成理即可).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制造战乱)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淫乱,急则犯上作乱。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叛乱)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只有嫡长子一人可以继承),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否定了什么制度,又实行了什么制度?他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2)材料二中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接受其建议颁布了什么命令?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3)如果景帝和晁错也采取武帝和主父偃同样的措施,还会不会引发七国之乱?请你分析原因。 (4)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措施起到了什么共同的作用? 【考点】37: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3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38:汉武帝与秦始皇的比较. 【分析】本题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制造战乱)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可知,秦始皇否定了分封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君主专制,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 (2)材料二中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了削弱王国实力的建议,汉武帝接收其建议颁布了推恩令,允许诸王把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景帝和晁错采取武帝和主父偃同样的措施,会引发七国之乱,因为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会削弱王国势力,他们都会反抗,汉武帝时之所以没有反抗,是因为七国之乱被平定,他们看到了反抗的下场;或答不会引发七国之乱,因为其他子弟都得到了封地,对皇帝感恩戴德.只有嫡长子可能会反抗,但一个人的势力要小得多,撑不了气候,威胁不到中央等等.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措施都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的作用等. 故答案为: (1)分封制;郡县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皇帝专制 (2)削弱王国的实力;推恩令;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 (3)会引发七国之乱;因为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会削弱王国势力,他们都会反抗,汉武帝时之所以没有反抗,是因为七国之乱被平定,他们看到了反抗的下场;或答不会引发七国之乱;因为其他子弟都得到了封地,对皇帝感恩戴德.只有嫡长子可能会反抗,但一个人的势力要小得多,撑不了气候,威胁不到中央等等. (4)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的作用等.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史公(司马迁)曰:商君,他天生就是个残忍少恩的人,他受任用并不是说自身有什么能力,而是凭国君宠臣太监的推荐。等到被任用,就刑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昂,不听赵良的规劝,足以证明商君残忍少恩了。我曾经读过商君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的书,其内容和他本身的作为很相似。但最终还是在秦国落了个谋反的恶名被处死,这是有原因的呀!(译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可以不改).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如降黜(降级、罢官)。” ﹣﹣《资治通鉴》 (1)两则材料分别说的是中国古代哪两次改革? (2)分别指出两则材料中提到的改革的几项内容。 (3)材料一的作者司马迁认为改革者遭遇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真实的原因又是什么? (4)两次改革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考点】2F:商鞅变法;49:北魏孝文帝改革. 【分析】(1)本题以《史记•商君列传》和《资治通鉴》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 (2)本题以《史记•商君列传》和《资治通鉴》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知识. (3)本题以《史记•商君列传》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 (4)本题以《史记•商君列传》和《资治通鉴》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 【解答】(1)由材料“太史公曰:…我曾经读过商君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的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由材料“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2)由材料“太史公曰:…我曾经读过商君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的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由材料“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可知材料二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说汉话. (3)由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他天生就是个残忍少恩的人…等到被任用,就刑罚公子虔…商君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的书,其内容和他本身的作为很相似…”可知司马迁认为改革者遭遇悲惨命运的原因是因为商君残忍少恩,但其根本的原因是商鞅变法触动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4)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加快社会的变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强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全国的统一. 故答案为: (1)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 (2)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说汉话. (3)因为商君残忍少恩.商鞅变法触动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商鞅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加快社会变革.孝文帝改革:加强民族融合,有利于全国统一.   第13页(共13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