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讲 溶液的形成和溶解度曲线 (原卷版).docx
下载文档

ID:2809338

大小:1.14MB

页数:1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3讲 溶液的形成和溶解度曲线 原卷版 溶液 形成 溶解度 曲线 原卷版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第三讲 溶液和溶解度 模块一 溶液的形成 知识精讲 知识点一 溶液的形成 1.溶液 思考与交流 (1)平时喝过的糖水,那糖水是怎么来的? 实验1:将固体蔗糖加到水里,搅拌,发现固体不见了,这个过程就是溶解,得到的糖水就是溶液。 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性:溶液中任意部分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如密度,糖水的任一部分同等甜)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如糖水不会无故析出蔗糖) 思考与交流 (1)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 (2)溶液一定是透明、无色的吗? 判断对错 1、冰水混合物是溶液。( ) 2、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 ) 易错提醒 1.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FeCl2是浅绿色的、FeCl3是黄色的。 2.溶液的组成 (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如:糖水,溶剂是水,溶质是蔗糖。 及时小练 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溶质 溶剂 硫酸铜溶液 生理盐水 酒精溶液 碘酒 盐酸 一种溶液里,只能有一种溶质,对吗? 归纳总结 1.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因为它是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如硫酸铜溶液由CuSO4与水组成,海水由NaCl、MgCl2等于水组成。 2.溶质可能有几种,但溶剂只有一种。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①一般习惯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为溶剂。 如食盐水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②若是由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把量多的看作为溶剂,量少的看作为溶质。 ③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就是水溶液。 如医用消毒酒精,它的溶质就是酒精,溶剂是水。 3.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 思考与交流 (1)若手背不小心沾有NaOH固体,感觉有灼热感,这是为什么呢? (1)溶解放热:如NaOH固体溶解、浓H2SO4溶解、CaO固体溶解; (2)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3)溶解温度基本不变:如NaCl。 4.乳化现象 思考与交流 (1)家里的盘子沾满油渍,为什么用水洗不干净? (2)你是怎么洗掉的?原理是什么呢? 洗涤剂能把植物油分散成无数小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与水不再分层,洗涤剂所起的作用就是乳化作用。 资料卡片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举例 盐水 泥沙河流 牛奶、原油 用途 生病时,挂的生理盐水是溶液 检查胃病时,钡餐是硫酸钡的悬浊液 使用农药时,将农药配成乳浊液,喷洒更均匀 经典例题 Ø 溶液的形成 【例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混合物体一定是溶液 B.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D.一杯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是不同的 【例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生理盐水 B.“雪碧”汽水 C.碘酒 D.冰、水混合物 【例3】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乙 甲 丙 碘分子 ①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填甲、乙、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Ø 溶解的热效应 【例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吸收热量的是(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D.生石灰 Ø 乳化现象 【例1】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现象的应用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肥皂液洗涤衣服上的油渍 C.用汽油洗试管上的油污 D.用洗发水洗去头发上的油污 模块二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二 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室温(25℃)下,开始的烧杯装有10mL 蒸馏水 实验1 A1 A2 A3 A4 从A1→A3溶液,NaCl不能再继续溶解,则A3是饱和溶液; 从A3→A4溶液,加水后,NaCl能再继续溶解,则A4是不饱和溶液; 结论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溶剂里,加入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得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转换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加溶剂; 不饱和溶液转换成饱和溶液:加溶质。 在室温(25℃)下,开始的烧杯装有10mL 蒸馏水 实验2 B1 B2 B3 B4 B5 B6 从B3→B4溶液,升温后,NaCl能再继续溶解; 从B5→B6溶液,降温后,析出NaCl固体,NaCl不能再继续溶解; 结论 (1)饱和溶液转换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升高温度; 不饱和溶液转换成饱和溶液:降低温度。 (2)从B5→B6溶液,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析出固体,这个过程叫结晶。也可以蒸发溶剂,得到晶体。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归纳总结——转换方法 饱和溶液 结晶 不饱和溶液 ( )( )( ) ( ) ( )( ) ( ) 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3.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饱和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2)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不饱和的KNO3溶液,它的溶解度很大,可能是浓溶液。 (3)看溶液浓稀,关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即可。 经典例题 Ø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例1】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 g,分别加入到四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 B.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为:丙>乙>甲>丁( ) Ø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换 【例2】欲使任何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可行的是(  ) A.改变温度 B.蒸发溶剂 C.加入溶质 D.倒出溶液 【例3】下列方法一定能使20℃时,200 g很稀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A.降低温度接近0℃ B.加入蒸馏水 C.加入足量硝酸钾固体 D.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但不蒸发水分 模块三 溶解度 知识精讲 知识点三 溶解度 1.溶解度 (1)含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如“20℃时NaCl溶液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在2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36g NaCl。 (2)四要素: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因为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故不指明温度,溶解度没有意义。 ②标准:100g溶剂中。 物质的溶解质量与溶剂量成正比,若要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必须要等量溶剂,注意是溶剂是100g,而非溶液是100g。 ③状态:达到饱和时。 溶质能在溶剂中持续溶解,只有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度才是一个确定的值。 ④单位:克。 因为溶解度即溶质的质量,单位为g。 【练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把20g某物质溶解在100g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g。( ) (2)20℃时 10g氯化钠可溶解在100g水里,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g。( ) 【练2】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 20 ℃时 ①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是 g,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 g。 ②在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是 g,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 g。 ③完全溶解72g氯化钠,至少需要 g水,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 g。[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 2.溶解性与溶解度 溶解度/g(20℃) <0.01 0.01~1 1~10 >10 溶解性分类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举例 CaCO3、BaSO4 Ca(OH)2 KClO3 NaCl、KNO3 0.01g 1g 10g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练1】(1)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克,所以碳酸钙是 溶物质。 (2)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所以食盐属于 溶物质。 资料卡片——气体溶解度 (1)含义: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下,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叫做该气体的溶解度。 如:‘常温常压下,氨气的溶解度是400’。意思是: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400体积的氨气。 (2)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①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____有关。 ②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__________有关。 【练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 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 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 C. 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 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经典例题 Ø 溶解度 【例1】下列措施能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 ) A.增加水的质量 B.把硝酸钾粉碎,在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 C.增加硝酸钾的质量 D.升高溶液的温度 【例1】14.(2020广州)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100g60℃的KNO3饱和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后,,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变化结果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KNO3的溶解度 A 升温 变大 变大 变大 B 降温 变小 变小 变小 C 加入KNO3固体 不变 变大 变大 D 恒温蒸发部分水 变小 变小 不变 模块四 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根据上表,绘制溶解度曲线图。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这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最后用平滑曲线将这些点相连。 30 50 70 90 w/g 10 10 30 50 T/℃ _ O 如何更直观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回答下列问题: (1)10℃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此温度下:NaCl KNO3(填‘>’、’<’或‘=’)。40℃时,溶解度:NaCl KNO3(填‘>’、’<’或‘=’)。 (2)已知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 ①该温度下,将30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所得到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在图中描出该点,思考如何将其转换成饱和溶液? ②该温度下,将40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所得到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在图中描出该点,思考如何将其转换成饱和溶液? 2.溶解度曲线的信息 (1)点的信息 【练1】如右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关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30℃时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 B.M、N都属于微溶物质 C.P点表示t℃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阴影部分属于两种物质的不饱和区域 归纳总结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是饱和溶液。 2.在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在上方的点,表示有固体析出的饱和溶液。 3.两曲线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2)线的变化规律 下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反映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回答问题: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且变化明显;(填‘增大’或‘减小’)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但变化不大;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归纳总结 ①‘陡’: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NH4Cl; ②‘平’: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③‘降’: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结晶 (1)恒温蒸发溶剂结晶(蒸发结晶) 一般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 可加热,由于温度升高,NaCl的溶解度变化不大,而持续加热,水会被蒸发,溶剂减少,导致溶解不了那么多溶质,所以NaCl析出晶体。即蒸发结晶; (2)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降温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如从少量NaCl和KNO3的混合溶液中得到KNO3晶体: 可先升高温度,由于KNO3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升高,KNO3溶解度增大,能溶解更多的溶质,而NaCl变化不大,所以达到高温度时,KNO3是高浓度,此时降低温度,过多的KNO3就会析出,留下NaCl溶解在水中;即降温结晶。 【练1】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 80 s/g A · N B C 0 t1 t/℃ t3 t2 P (1)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最好采用 的方法。 (2)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最好采用 的方法。 (3)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是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 (2)分离或提纯混合物 【练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 80 s/g A · N B C 0 t1 t/℃ t3 t2 P (1)A中混有少量B,若要得到比较纯净的A,应采用 法。 (2)若 B中混有少量A,若要得到比较纯净的B,则应采用 法。 (3)若B中混有少量C,若想除去C,则应采用 法。 经典例题 Ø 溶解度曲线 【例1】右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B.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 C.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D.在t℃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为ag Ø 结晶 【例1】 右图为晶体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a、b两点分别表示M物质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或a、b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 A.t2℃时,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b中都有晶体析出 C.从a→b:先将a降温到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t2℃ D.从b→a:在b中加入M至刚好饱和 【例2】如下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①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 。 ②在t3时,用等质量的水配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若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的是 ,析出较多晶体是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 ③当A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可采用的方法为: a b ,c ,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例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等于40g B.当B中混有少量的A时,可用蒸发结晶方法提纯B C.t2℃时,向50g水中加入40g的C物质,充分搅拌,得到80g溶液 D.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方法 专项训练 【训1】(2020·广东省卷)如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从b点降温到a点,有晶体析出 B.60℃时,b、c点对应的都是饱和溶液 C.将a点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60℃时仍是饱和溶液 D.60℃时,向50 g水中加入60 g KNO3,形成不饱和溶液 【训2】(2018·广东广州)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固体45.8 g B.NaNO3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 C.KCl的溶解度比NaC1的大 D.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KCl大 【训3】(2020·广东深圳)下图为Ca(OH)2的溶解度曲线;下表为20℃时溶解度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一般称为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A.Ca(OH)2 属于易溶物质 B.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30℃时,Ca(OH)2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0 D.70℃时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50℃时没有析出固体 【训4】如图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0℃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 B.除去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 C.10℃时把NH4H2PO4和Ce2(SO4)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有晶体析出的是Ce2(SO4)3 D.40℃时NH4H2PO4饱和溶液的质量约为150g 提分作业 1.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保持温度不变将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将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 。 (4)t1℃时将A、B、C三种物质各5g分别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 2.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C.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 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3.t℃时,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 ①降低温度,②降低溶解度,③加水,④加入足量的溶质。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只有④ B.只有① C.①③ D.②④ 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物质的溶解度小 B.由t2℃降温到t1℃,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g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