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1.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解析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同步练人教版
物质
性质
变化
解析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课时
同步
人教版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 2020年1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 新型 冠状病毒(2019﹣nCoV)”。该病可防可控,下列防控方法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外出佩戴N95口罩
B.活性炭净化饮用水
C.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D.75%浓度酒精杀灭细菌繁殖
【答案】D
【解析】A、外出佩戴N95口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活性炭净化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酒精杀灭细菌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2.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低 B.耐磨损 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
【答案】D
【解析】A、密度低,描述的是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耐磨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导电性差,描述的是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抗氧化性强,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2020年春节前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国各地蔓延。佩戴口罩是预防感染“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下面是某防疫宣传材料建议的摘口罩步骤,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摘:捏住挂耳绳摘下口罩
B.折:捏住口罩内层中间部位对折再对折
C.系:将挂耳绳系紧在折好的口罩上
D.泡:将口罩浸泡在装有消毒液的塑料袋中
【答案】D
【解析】A、捏住挂耳绳摘下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捏住口罩内层中间部位对折再对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将挂耳绳系紧在折好的口罩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将口罩浸泡在装有消毒液的塑料袋中,消毒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在日常防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易挥发 B.具有可燃性
C.沸点78℃ D.具有特殊香味
【答案】B
【解析】A、酒精易挥发,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酒精沸点78℃,沸点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酒精具有特殊香味,味道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措施多种多样。下列防控措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经常开门开窗通风
B.服用中药制剂抗病毒
C.室内燃烧艾条
D.用“84”消毒液对室内地板消毒
【答案】A
【解析】A、经常开门开窗通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服用中药制剂抗病毒,是利用中药与病毒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将其杀死,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室内燃烧艾条,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用“84”消毒液对室内地板消毒,是利用消毒剂与病毒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将其杀死,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A。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B.反应后有新物质生成
C.有无色气体放出 D.物质的颜色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观察选项。故选:B。
7.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A.有发热、发光现象 B.有新物质生成
C.有气体放出 D.有物质状态的变化
【答案】B
【解析】由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可知,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则没有生成新物质。故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故选:B。
8.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铁钉生锈 B.食物腐烂
C.燃放礼花 D.切割玻璃
【答案】D
【解析】A、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燃放礼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切割玻璃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9.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 )
A.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是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可能伴随物理变化
D.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答案】B
【解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是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观察选项,故选B。
10.医用酒精主要指浓度为75%左右的乙醇,下列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 B.有特殊香味 C.可燃性 D.液体
【答案】C
【解析】A、无色,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有特殊香味,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液体,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有麝自香来,不用大风吹
B.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答案】A
【解析】A、有麝自香来,不用大风吹,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枯枝落叶腐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炼药燃灯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古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白玉为床,金做马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答案】C
【解析】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白玉为床,金做马,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金属用于制作导线
D.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答案】C
【解析】A.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所以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这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B.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可用作保护气,这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C.金属具有导电性,所以可用于制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金属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D.铁在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时会发生锈蚀,所以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这是利用了铁的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故选:C。
14.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用氧气抢救危重病人
B.用氦气填充探空气球
C.用氮气做保护气填充食品包装袋
D.用活性炭给糖浆脱色
【答案】B
【解析】A、用氧气抢救危重病人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氦气填充探空气球既利用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的物理性质,又利用氦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正确;
C、用氮气做保护气填充食品包装袋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活性炭给糖浆脱色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既利用了其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C.酒精用于作燃料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B
【解析】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既利用了其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酒精用于作燃料,利用了酒精具有可燃性,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利用了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的性质,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