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A卷·夯实基础人教版解析版
第六
单元
氧化物
单元测试
夯实
基础
人教版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 (A卷·夯实基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的主要成分是( )
A.碳 B.硅 C.磷 D.碘
【答案】A
【解析】古代的墨是由砚台加水研磨而成,而砚台是石墨矿雕刻而成,故主要成分是碳。
2、【2021广西玉林】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
A.金刚石 B.铁矿石 C.石墨 D.大理石
【答案】A
【解答】金刚石是一种碳的单质,是天然存在的硬度大物质。
故选:A。
3、下列关于金刚石与石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能导电 B.都是黑色固体
C.硬度都很小 D.都由碳元素组成
【答案】D
【解析】A、金刚石不能导电,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
B、石墨是灰黑色固体,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是自然界中最软的物质之一,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符合题意。故选D。
4、下列叙述属于CO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 B.无味 C.难溶于水 D.能燃烧
【答案】D
【解析】A.物质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B. 物质的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C. 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物质能够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D。
5、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石墨和C60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C.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 D.活性炭包可放在冰箱中除异味
【答案】B
【解析】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说法正确;
B、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故说法错误;
C、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故说法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放在冰箱中除异味,故说法正确。
故选B。
6、【2021辽宁抚顺】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有可燃性 B. 都是无色固体 C. 硬度都很大 D. 都能导电
【答案】A
【解析】A、金刚石和石墨是碳的单质,都具有可燃性,A项正确;
B、石墨是黑色固体,B项错误;
C、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但石墨很软,C项错误;
D、金刚石不能导电,石墨能导电,D项错误。
故选A。
7、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注重环保,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 使用乙醇汽油
C. 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D. 多使用私家车出行
【答案】A
【解析】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正确;
B.使用乙醇汽油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 含量,故B不符合;
C.多使用一次性筷子,可以增加树木的砍伐,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故C不符合;
D.多使用私家车,可以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D不符合。
故选A。
8、不吸烟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香烟烟气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 )
A.水蒸气 B.CO C.CH4 D.CO2
【答案】B
【解析】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能够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且阻止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而水蒸气、CH4、CO2均不与血红蛋白结合,故选B。
9、【2021山东东营】“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下列有关碳循环、碳中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单质
B.开发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燃料的需求量,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D.碳中和能有效维持碳循环的相对稳定,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答案】A
【解析】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选项说法错误;
B.开发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燃料的需求量,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利于实现碳“零排放”,选项说法正确;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选项说法正确;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碳中和能有效维持碳循环的相对稳定,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0、下列关于碳单质的用途及原因分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用途
原因分析
A
石墨可用作电极
石墨可导电
B
金刚石可用来刻画玻璃
金刚石硬度很大
C
活性炭可用于消毒面具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
焦炭用于冶金工业
碳具有氧化性
【答案】D
【解析】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用石墨来制电极,故正确;
B.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矿物,所以可用金刚石来刻画玻璃,故正确;
C.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用来吸附有毒气体,故正确;
D.碳具有还原性,故可用焦炭来冶炼金属,故错误。
故选D。
11、按如图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
A.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
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
C.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
D.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
【答案】C
【解析】A、试管中有空气,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的是受热膨胀的空气,不能说明反应开始,不符合题意;
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此时产物铜的温度较高,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又产生黑色的氧化铜,所以要等固体冷却后才能倒出,不符合题意;
C、木炭具有还原性,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元素,使氧化铜失去氧,变成单质铜,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碳元素的质量的总和,反应中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固体减少的质量不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 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 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答案】D
【解析】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正确;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正确;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错误。故选D。
1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碳不帮助呼吸,能使人致死,但没有毒性,故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B说法正确;
C、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故C说法正确;
D、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4、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不是一氧化碳,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2021湖南衡阳】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B.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有较大差异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答案】D
【解析】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金刚石几乎不导电;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不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既利用了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化学性质。
16、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右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
【答案】D
【解析】A、如图所示的实验,可观察到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7、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答案】A
【解析】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正确;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B错误;
C、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但不能用于人工降雨,C错误;
D、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酸雨的是二氧化硫,D错误;
故选A。
18、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小赵做了以下实验,不合理的是( )
A.步骤① B.步骤② C.步骤③ D.步骤④
【答案】C
【解析】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借助指示剂,石蕊遇酸性溶液会变红,酚酞遇酸性溶液和中性液体不变色,所以实验中应用紫色的石蕊试液,不能用无色的酚酞试液,所以步骤③不合理。
故选C。
19、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答案】A
【解析】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上,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该实验方
案不合理。故选A。
20、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A、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氧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生成,均发生了化学反应,故说法正确;
B、氧气还可以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参与碳循环,错误,符合题意。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植树造林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正确。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说法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21、【2021湖南湘潭】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旨在推动社会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请回答:
(1)天气中CO2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2)大气中CO2的产生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科学家正在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列举一种新能源______。
(4)“碳中和”主要是指抵消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大力植树造林 B.捕集、利用和封存CO2 C.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答案】(1)温室效应 (2)不可再生(3)太阳能(4)C
【解析】(1)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故填:温室效应;
(2)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故填:不可再生;
(3)常见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
(4)A、大力植树造林,可以使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改善空气质量,故A不符合题意;
B、捕集、利用和封存CO2也可以起到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利于环保,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2、化学课堂上学生探究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图1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2)图2实验中,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的物质是____(填化学式)。
【答案】(1).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H2CO3 ;
【解析】(1)燃烧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有氧气参与,图1实验中,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干花变红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干花变红色,故图2实验中,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的物质是碳酸,化学式为H2CO3。
23、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装置时,需根据导管的高度调节 处的高度,再确定 处的高度。 (填“甲”或“乙”)
(2)结束实验的操作是:先 ,再 。
【答案】(1)乙;甲;(2)移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解析】(1)连接装置时,需根据导管的高度调节乙处的高度,再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调整试管高度的旋钮,确定甲处的高度。
(2)结束实验的操作是: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石灰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24、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的应用。
(1)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 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 的结构。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是 。
(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 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4)在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 。
(5)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哪种化学性质: 。
【答案】(1)吸附; 疏松多孔;
(2)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C+O2CO2;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4)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不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性的大小,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分别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不同。
(5)3CO+Fe2O32Fe+3CO2;还原性。
【解析】(1)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 吸附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 疏松多孔的结构。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因为需要长期保存,说明碳的性质稳定,具体描述为 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O2 ;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4)在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不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性的大小,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分别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不同。
(5)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此反应中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故填:3CO+Fe2O32Fe+3CO2;还原性。
三、实验与探究(1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2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相关性质进行探究。
【气体制取】
(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1:2)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稀盐酸(1:2)是指浓盐酸与水按体积比1:2进行混合所得的盐酸。已知所用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cm3;水的密度为1g/cm3。计算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探究】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试剂的试管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实验。
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试管内 ,由此得到结论:该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内 ,乙同学认为也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
【评价反思】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1)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比较合理,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丁同学质疑乙同学的方案不够严密,认为也可能是该汽水中的柠檬酸随气体进入试管,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丁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查阅资料:柠檬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酒精;常温稳定,熔点153℃,熔化后沸腾前分解,分解温度约为175℃;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②乙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 ,可观察到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以确认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13.8%。
【实验探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变红色。
【评价反思】(1)Ca(OH)2+CO2═CaCO3↓+H2O。
(2)加热试管;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H2CO3H2O+CO2↑。
【解答】【气体制取】
(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1:2)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2)假设100mL浓盐酸和200mL水混合,混合后溶液中的氯化氢质量:1.19g/mL×100mL×37%=44.03g,溶液质量:1.19g/mL×100mL+1g/mL×200mL=319g,
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3.8%,
答: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3.8%。
【实验探究】
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到结论:该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内溶液变红色,乙同学认为也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
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变红色。
【评价反思】
(1)试管中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2)②乙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加热试管,可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是因为碳酸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
故填:加热试管;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H2CO3H2O+CO2↑。
四、分析与计算(1小题,共10分)
26、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5g该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盛有146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62.2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5g+146g-162.2g=8.8g,
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是8.8g。
(2)设碳酸钙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钙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x y 8.8g
,
x=20g,y=22.2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100%=80%,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0%。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4.1%,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4.1%。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