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人教版)(解析版).doc
下载文档

ID:2809258

大小:880.50KB

页数:10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六 单元 综合 检测 人教版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绝密★启用前|学科网考试研究中心命制 第六单元综合检查 化 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单选题(共30分) 1.下列关于碳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刻画玻璃: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活性炭用作冰箱除臭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生铁: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蒸发时吸热 【答案】C 【详解】A、金刚石很硬最大,金刚石用于刻画玻璃,物质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相符合,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用作除臭剂,物质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相符合,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是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物质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相不符合,符合题意;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由于 干冰易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物质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相符合,不符合题意;故选:C 2.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的方法是 A.通过水 B.通过足量石灰水 C.点燃混合气体 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答案】D 【详解】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通入水中除去的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不反应,故A错误;B、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除去的是二氧化碳,故B错误;C、虽然一氧化碳能燃烧,但由于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根本就不能点燃一氧化碳,故C错误;D、混合气通过氧化铜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最后就只剩下二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D。 3.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倒如白磷和红磷。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 C.冰和干冰 D.氧气和液氧 【答案】B 【详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两种不同的化合物,不是单质,故错误;B.金刚石和石墨都属于碳的单质,且两者的性质不同,属于不同的单质,故正确;C.冰是固态的水是化合物,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也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故错误;D.液氧是液态的氧气,与氧气是同种物质,故错误。故选B。 4.在钢铁生产过程中,主要发生如下化学反应:Fe2O3+3CO2Fe+3CO2。该反应中还原剂是 A.Fe2O3 B.CO C.Fe D.CO2 【答案】B 【详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氧化铁失去氧生成铁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一氧化碳得到氧生成二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故选:B。 5.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A.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答案】D 【详解】A、二氧化碳不会导致酸雨,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二氧化碳制成干冰后可用于仍降雨,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符合题意。故选D。 6.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向试管里通氢气,②检验氢气纯度,③给盛有氧化铜的试管加热,④停止加热,⑤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①③⑤④ D.②③①④⑤ 【答案】B 【详解】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先检验氢气的纯度,避免加热时发生爆炸,然后向试管里通入氢气,排尽试管中的空气后,再加热氧化铜,氧化铜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最后停止通氢气。因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①③④⑤。故选B。 7.将一定质量木炭跟少量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充分反应。下图一定不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像是 A.B.C. D. 【答案】C 【详解】A、若氧气的量不足,所以最终氧气会为0,故A正确;B、若氧气质量不足与一定质量的木炭全部反应完,这时木炭的质量会有剩余,故B正确;C、刚开始没反应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零,所以图象应从零开始,最终反应完质量不再变化,故C错误;D、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D正确;故选C。 8.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叙述正确的是 A.用墨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碳具有还原性 B.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不同 C.二氧化碳过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一氧化碳有毒,二者都是空气污染物 D.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可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二氧化碳 【答案】B 【详解】A、用墨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错误; B、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不同,正确;C、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D、灼热的氧化铜不能除去二氧化碳只能除去一氧化碳,错误;故选B。 9.将N2、CO2、H2O(气体)、CO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的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和浓硫酸(干燥剂)(每步都是充分反应),最终得到的气体成分是 A.氮气 B.氮气和水蒸气 C.氮气和一氧化碳 D.氮气和二氧化碳 【答案】D 【详解】将N2、CO2、H2O(气体)、CO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CO2被吸收;再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收,但生成了二氧化碳;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最后剩余的气体为CO2和N2。故选D。 10.石墨烯可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剥离制得。它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如图),图中每一个小球代表一个碳原子。它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关于石墨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烯和金刚石都由碳元素组成 B.石墨烯的导电性比银强 C.石墨烯中每个碳原子为三个六元环共用 D.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D 【详解】A、石墨烯和金刚石都由碳元素组成,故A说法正确;B、由题意可知,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所以石墨烯的导电性比银强,故B说法正确; C、由石墨烯的结构可知,石墨烯中每个碳原子为三个六元环共用,故C说法正确。D、石墨与石墨烯是不同种物质,因此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D不正确。故该题选D。 11.下列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下列方法,有关原因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碳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CO,使制得的气体不纯 B.不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使制得的气体中混有HCl气体 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速率太慢,收集时间太长 D.不用稀硫酸是因为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固体表面使反应停止 【答案】C 【详解】A、氧气不足时,碳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CO,使制得的气体不纯,有关原因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不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使制得的气体中混有HCl气体,有关原因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用碳酸钠,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有关原因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D、不用稀硫酸是因为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固体表面使反应停止,有关原因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 B.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显酸性 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答案】C 【详解】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盆水不可防止CO中毒,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是因为二氧化碳显酸性,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符合题意;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可与许多物质反应,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A.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B.因为质子数不同,所以碳原子和氮原子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同 C.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完全不同 D.因为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C 【详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因此,分子构成不同,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正确。B、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不同,碳原子和氮原子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同,正确。C、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近,错误,符合题意。D、微粒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正确。故选C。 14.构建知识网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下图为有关CO2的知识网络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物质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物质②中阳离子符号为Ca+2 C.物质③由2种元素组成 D.物质①和⑤发生反应转化为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B 【详解】A、物质①是CO2,根据化学式代数和为0,其中氧为-2价,因此C为+4价,A选项不合题意;B、物质而为CaCO3,其阳离子为钙离子,符号为Ca2+,因此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物质③为CH4,其是由C、H两元素组成,C选项不合题意;D、①和⑤发生反应转化为④的反应为C和CO2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O,方程式为,因此D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 15.现有32g某种铁的氧化物,用足量的CO将其完全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沉淀50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可能是 ( ) A.FeO B.Fe3O4 C.FeO与Fe3O4的混合物 D.Fe2O3与Fe3O4的混合物 【答案】C 【详解】设:生成50g碳酸钙,需二氧化碳质量为x。 x=22g; 22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 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O+COFe+CO2,3CO+ Fe2O32Fe + 3CO2,Fe3O4+4CO 3Fe+4CO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一半来自于一氧化碳,一半来自于铁的氧化物,因此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为16g÷2=8g,32g某种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分别是:,由以上计算可知,这种铁的氧化物不可能是FeO、Fe2O3与Fe3O4的混合物、Fe3O4,可能是FeO与Fe3O4的混合物。故选C。 二、填空题(共23分) 16.(本题10分,方程式2分1空,其余1分1空)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的应用。 (1)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______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______的结构。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是______。 (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______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4)在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______。 (5)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应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哪种化学性质:______。 【答案】(1)吸附 疏松多孔 (2) 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4)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不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性的大小,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分别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不同 (5) 还原性 【详解】(1)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 吸附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 疏松多孔的结构。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因为需要长期保存,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具体描述为 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固体全部消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4)在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不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性的大小不同,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分别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不同。 (5)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中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17.(本题5分,每空1分)走进“碳村庄”。“碳村庄”的格局如图Ⅰ。 (1)“碳村庄”的居民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2)“碳村庄”中的部分居民可以相互转化。写出相应转化的化学方程式:转化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通过分解反应实现的转化⑤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碳村庄”又来了一位新成员——蔗糖(C12H22O11),它在酒曲的催化下,经过发酵过程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图Ⅱ所示实验中,可以说明该反应已经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B中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1)CO、CO2(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2) C60+60O260CO2 CaCO3CaO+CO2↑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详解】(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符合此条件只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2)转化①为碳六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0+60O260CO2;通过分解反应实现的转化⑤可以是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3)发酵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利用此现象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说明蔗糖发生了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18.(本题4分,每空1分)化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创造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CO2。 (1)微观角度: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CO2和H2转化为甲醇(CH3OH)和X。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表示碳原子, 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画出X分子的微观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 (2)性质角度:如图是某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性质进行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②③不变色,①④变红色,且④比①先变红,由此可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应用角度: Al – CO2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电池的工作原理:在O2的催化下,Al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Al2(C2O4)3。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环保角度:全球参与控制CO2的排放量是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下列对限制CO2排放量的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制定旨在限制CO2排放的国际规定 B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含CO2的废气 C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 D多砍伐森林中的树木 【答案】(1) (2) 密度大于空气、能与水反应 (3) (4) BD 【详解】(1)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1个CO2分子和3个H2分子反应生成1个CH3OH分子和1个X分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则X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即X分子是水分子,微观示意图为。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性质进行的实验,从中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实验中观察到②③不变色,①④变红色,且④比①先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变红,下面的先变红,上面的后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综上所述,可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密度大于空气、能与水反应。 (3)由题意在O2的催化下,Al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Al2(C2O4)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制定旨在限制CO2排放的国际规定,有利于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A选项做法合理;B、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含CO2的废气,CO2仍然直接排放到了空气中,不能限制其排放,B选项做法不合理;C、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有利于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C选项做法合理;D、多砍伐森林中的树木,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数目减少了,不利于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D选项做法不合理。综上所述,对限制CO2排放量的做法不合理的是BD。 19.(本题4分,每空1分)碳的化合物是化学物质世界中最庞大的家庭。 (1)下列碳的化合物中,汽水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一氧化碳 B 碳酸 C 甲烷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释放”,实现碳循环,如图所示。 ①步骤1使空气中含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上述设想的优点有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原料可循环使用 B 有效利用太阳能 C 可全天候使用 【答案】(1)B (2) (3) AB 【详解】(1)汽水中含有的是碳酸;故选B。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即二氧化碳溶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二氧化碳、“释放”二氧化碳,实现碳循环,根据图示: ①使空气中CO2含量减少的原因是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②上述设想的优点有:原料可循环利用;有效利用太阳能;需要光照不能全天候使用;故选AB。 三、推断题(共6分) 20.(本题6分,每空1分)有四种纯净物,,,,其中, ,组成中均含有相同的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转化过程中部分条件和其他物质未全写出).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回答下列问题: (1)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若和是同一种物质,则的化学式为 ______ ,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若和是同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答案】(1) (2) (3) (4) 【详解】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B是二氧化碳,A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A是碳或一氧化碳,B与D能生成C,且BC中含有同一种元素,故C是一氧化碳,A是碳。 (1)由分析可知,A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3)若和是同一种物质,则A是碳,B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4)若AC是同一种物质,则AC是一氧化碳,因为B能生成C,且含有相同的元素,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四、实验题(共26分) 21.(本题7分,每空1分)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 (2)收集少量气体应选择______(填序号)。 (3)若A与D连接,则D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若A与E连接,则E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A与F连接,则F中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由此说明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 B (3)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5) 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B。 (3)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以使石蕊变红。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5)该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2.(本题6分,每空1分)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已略去),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1)填写表格中的空白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①缓缓通入CO2,点燃A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 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______ 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点燃B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 B处玻璃管内___________ 以上实验说明___________具有还原性 ③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的火焰 C中有D中液体进入 /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答案】(1)石灰水沿右侧导气管进入到E中 C + CO22CO 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 一氧化碳 (2)不需要,未反应的CO进入D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 【详解】 ①点燃A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因此木炭粉减少,反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