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一、二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我们周围的空气人教版解析版
第一
单元
走进
化学
世界
我们
周围
空气
人教版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a-40 Fe-56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学习化学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果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人的衣、食、住、行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C.化学不能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D.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实验室中的化学药品
【答案】B
【解析】A、天然果汁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故A说法错误;B、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等,故B说法正确;C、化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能能够根据人们的需要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故C说法错误;D、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故D说法错误。故选B。
2.(2019•潍坊)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答案】B
【解析】A.爆竹在燃放过程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落花化作春泥过程中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将石头开采出来,烈火焚烧若等闲说的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量取液体 D.称量固体
【答案】B
【解析】A.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于试管口上方,不能接触到试管内壁,选项错误;
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选项正确;
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选项错误;
D.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俯视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时,读数大于液体体积的实际值,仰视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时,读数小于液体体积的实际值。
4.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医用生理盐水 B.瓶装矿泉水
C.冰水混合物 D.未经污染的空气
【答案】C
【解析】A、生理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矿泉水是混合物,因为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不符合题意;
C、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为混合物,未经污染的空气也为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
5.我国主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活动,其主题聚焦“空气污染”。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SO2 B.NO2 C. CO2 D.PM2.5
【答案】C
【解析】A、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故A错误;B、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故B 错误;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C正确;D、PM2.5细颗粒物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故D错误。故选C。
6.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了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用氮气填充灯泡 B.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C.用氦气填充气球 D.用金属铜做电线
【答案】A
【解析】A.用氮气填充灯泡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正确;
B.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后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用氦气填充气球是利用氦气的密度较小,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
D.用金属铜做电线是利用铜具有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
7.下列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答案】C
【解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描述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放出热量,描述正确;
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描述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描述正确。
故填:C。
8.化学中的许多概念之间存在着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B.混合物和纯净物属于包含关系
C.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缓慢氧化和氧化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答案】D
【解析】A、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二者是并列关系,错误;
B、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二者是并列关系,错误;
C、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的反应;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二者属于交叉关系,错误;
D、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缓慢氧化属于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和氧化反应属于包含关系,正确。
故选:D。
9. 2019年6月5日,在我国杭州举行了第48届世界环境日系列活动,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使用清洁能源 B.积极植树造林
C.就地焚烧塑料饭盒 D.工业废气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答案】C
【解析】使用清洁能源符合这一主题;积极植树造林符合这一主题;就地焚烧塑料饭盒会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不符合这一主题;工业废气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符合这一主题。
1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观察空气成分示意图可知,其中R指的是氧气。
11.关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得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然后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反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然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C.导气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立即用装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气体
D.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反应时药品进入导气管
【答案】D
【解析】A、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添加药品,A错。
B、反应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试管炸裂,B错。
C、导气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时,开始用装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气体,C错。
D、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反应时药品进入导气管,D正确。
故选:D。
12.工业制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此方法利用了(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 D.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答案】D
【解析】氧气的工业制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即主要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得到液氧。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比液态氧的沸点‐183℃要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故D选项正确。
13.燃烧时产生的粒状飘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氧气接触时,二氧化硫会部分转化为三氧化硫,使空气的酸度增加。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
A. 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吸附剂
【答案】C
【解析】飘尘在二氧化硫和氧气生成三氧化硫的过程中,起到了加快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因此飘尘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故选:C。
14.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
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答案】C
【解析】根据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温度、反应物浓度、催化剂、反应物接触面积等知识进行判断即可。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此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正确;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正确;
C、物质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错误;
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正确;
故选:C。
15.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蔗糖的溶解
C.食物的腐烂 D.酒和醋的酿造
【答案】B
【解析】A、呼吸是体内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则包含缓慢氧化,故A错误;B、蔗糖的溶解则不包含缓慢氧化,故正确;C、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则包含缓慢氧化,故错误;D、酿酒是粮食与氧气、水等发生缓慢氧化反应制成的,则包含缓慢氧化,故错误。故选B
16.今有A、B两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A为纯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均完全反应,得到的气体量与时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因为A、B两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A为纯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所以A中氯酸钾的质量大于B中氯酸钾的质量,因而A产生的氧气比B多,B中有催化剂二氧化锰,因而B先得到氧气,A后得到氧气。
A、由图像可知,A产生的氧气多,B产生的氧气少,B先反应完,A后反应完,故正确;
B、A和B产生的氧气一样多,故错误;
C、A产生的氧气比B产生的氧气少,错误;
D、A产生的氧气比B多,但A先反应完,故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共4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34分)
17.小刚同学在实验室中用一种暗紫色固体粉末A进行探究实验,他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如图,请你帮其解决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B_________; C_______; G_________;
(2)写出固体C和F混合加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表达式: _________。
【答案】(1)O2 MnO2 H2O2
(2)2KClO32KCl+3O2↑
【解析】由题意可知,暗紫色粉末A受热分解生成的无色的气体B,无色的气体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高锰酸钾是暗紫色固体,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氯化钾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据此可推测:A是高锰酸钾、B是氧气、C是二氧化锰、F是氯酸钾、固体E是四氧化三铁,G是过氧化氢;代入题中验证,符合题意。
(1)由上述分析可知,物质的化学符号:B是O2,C是MnO2、G是H2O2;
(2)固体C和F混合加热即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KClO32KCl+3O2↑
18.规范操作和认真细致的实验习惯是有效开展化学实验的关键。不正确的操作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1)用未经清洗的胶头滴管去取其他的药液,导致的后果是_____。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过多,导致的后果是_____。
(3)给烧杯加热时,底部未垫石棉网,导致的后果是_____。
(4)将金属固体颗粒投入直立的试管中,导致的后果是_____。
【答案】(1)试剂交叉污染
(2)液体沸腾时从管口溢出,飞溅
(3)烧杯炸裂
(4)打破试管
【解析】 (1)使用胶头滴管后,胶头滴管内有试剂残留,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造成试剂交叉污染。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过多,液体沸腾时会从管口溢出,飞溅。
(3)给烧杯加热时,底部未垫石棉网,因为烧杯底面积大,用火焰直接加热,只可烧到局部,使玻璃受热不匀而引起炸裂。
(4)将金属固体颗粒投入直立的试管中,金属固体颗粒属于块状固体,块状固体没有沿着倾斜的试管壁滑入试管中,后果是打破试管。
19.英国科学家_________提出了《原子论》和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_提出了《分子学说》,共同奠定了近代化学发展的基础;前俄国化学家_______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提出了元素周期表,从而使化学研究变得有章可循。
【答案】道尔顿 阿伏加德罗 门捷列夫
【解析】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和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共同奠定了近代化学发展的基础;前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提出了元素周期表,从而使化学研究变得有章可循。
20.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弹簧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冷却后,松开弹簧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该气体________(填“支持”或 “不支持”)燃烧。
(5)如将红磷换成木炭,该实验能否成功,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氧气被耗尽;
(3)水进入集气瓶,停在刻度1处;
(4)氮气;不支持
(5)能成功;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中的压强几乎不变,水不会进入到瓶内。
【解析】
(1)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的固体,故现象为产生大量的白烟;
(2)没有氧气,红磷不能继续燃烧,所以熄灭;
(3)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占空气总体积约1/5的氧气,使瓶内气压减小,松开弹簧夹后水会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等于被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故停在刻度1处;
(4)氮气不支持燃烧,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又是最大,所以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5)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利用气压的变化,而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中的压强几乎不变,水不会进入到瓶内,故该实验不能成功。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
21.某化学小组选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
(2)若实验室要加热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从图甲中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小婧用装置D收集了一瓶氧气,检验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然后用于进行图乙中装置F所示的实验时发现铁丝不能燃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4)用图乙中G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字母)端通入。
【答案】(1)长颈漏斗
(2)AC KMnO4K2MnO4+MnO2+O2↑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氧气不纯
(4)c
【解析】(1)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利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因此发生装置应该选用上图中的A;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装置C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
(3)如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收集满了;实验时发现铁丝不能燃烧,可能的原因是氧气不纯、铁丝表面有锈等;
(4)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用图乙中G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c端通入。
四、计算题(共6分)
22.某学习小组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氧气,反应过程中固体总质量如图,请计算原混合物中有多少克氯酸钾 ?
【答案】49g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60g﹣40.8g=19.2g;
(2)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 96
x 19.2g
=
解得x=49g
故答案为:49g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