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阶段检测一 (第1~3单元 )(基础过关)(人教版)(解析版).doc
下载文档

ID:2809196

大小:258KB

页数:11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阶段检测一 第13单元 基础过关人教版解析版 阶段 检测 单元 基础 过关 人教版 解析
阶段检测一(基础过关) (范围:第1~3单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建造航母需要大量的金属钛,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钛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 B.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 C.图中x的数值为10 D.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答案】D 【解析】A、单元格中右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钛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说法正确; B、据图可以看出,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说法正确; C、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22-2-8-2=10,说法正确; D、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单位不是g,说法错误; 故选:D。 2.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 B.密度、硬度 C.氧化性、可燃性 D.熔点、沸点 【答案】C 【解析】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颜色、状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不符合题意; B、密度、硬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不符合题意; C、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氧化性也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符合题意; D、熔点和沸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下列活动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①工业废水、废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②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③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和塑料制品垃圾;④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⑤减少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防止形成酸雨。 A.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工业废水、废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②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可有效改善环境; ③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和塑料制品垃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④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⑤减少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可防止形成酸雨,防止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D。 4.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实心球体 B.原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中 C.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 D.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答案】D 【解析】A、原子不是实心的球体,选项错误; B、正中央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选项错误; C、一个电子的质量约为一个质子质量的 ,选项错误; D、整个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中有质子和中子,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电子质量很少,忽略不计;选项正确; 故选D。 5.如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B.C.D. 【答案】C 【解析】A、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从微观上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中只有一种分子,该物质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物质由两种分子和一种原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此选项符合题意; D、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近期我国科研人员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N5-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5-是一种单质 B.1个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C.1个中共含有35个电子 D.1个中共含有35个质子 【答案】D 【解析】氮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5=35;中是得到一个电子得到的微粒,所以每个中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 A、是一种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错误; B、1个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错误; C、每个中含有36个电子,故错误; D、每个中含有35个质子,故正确。 故选:D。 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⑤⑦③②①④⑥ B.①⑦③②⑤④⑥ C.⑦②③①④⑤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答案】C 【解析】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可知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⑦②③①④⑤⑥。 故选C。 8.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常常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火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答案】D 【解析】A.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五分之一,正确;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以完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正确;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实验过程中空气进入装置中,造成结果不准确,正确;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火焰熄灭后不能立刻打开弹簧夹,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错误。 故选D。 9.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左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冒出B.锥形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下端导管内有液柱上升D.注射器内有液体进入 【答案】C 【解析】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故选C。 10.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很多。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四组实验,比较两种物质的催化效果,其中观察效果较差的是 A.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快慢 B.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 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 D.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答案】C 【解析】A、第一组同时实验,分解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速率快,装置内压强增加的快,气球胀大的快,故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变化的快慢,可以比较出两种物质的催化效果,易观察效果; B、第二组同时实验,分解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速率快,生成氧气会产生气泡,故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可以比较出两种物质的催化效果,易观察效果; 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木条可能都会复燃,由此无法比较出两种物质的催化效果,不易观察效果; D、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时间短,说明催化效果好,可以比较出两种物质的催化效果,易观察效果。 故选C。 11.小雪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四个图象是他总结反映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用相等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答案】A 【解析】A、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但不可能减少至0,故选项错误; C、用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故选A。 12.实验室里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①NaOH溶液②大理石③NaCl溶液④浓硝酸,四种试剂通常各自存放在下列图示的某种试剂瓶中,按照试剂瓶的顺序存放试剂序号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答案】D 【解析】第一瓶为广口瓶,用于存放固体试剂;第二瓶为细口瓶,瓶塞为胶塞,用于存放碱性的溶液;第三瓶为细口瓶,玻璃瓶塞,用于存放液体试剂;第四瓶为棕色细口瓶,用于存放见光易分解的液体试剂。故四个试剂瓶分别存放②大理石、①氢氧化钠溶液、③氯化钠溶液、④浓硝酸。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3.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元素、物质、微粒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应填_____,②应填_____,③应填_____,④为带正电荷的粒子,应填_____。 (2)图2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 x的数值是_____。 ②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不相同,氧元素和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相同。 【答案】原子 分子 原子核 质子 8 质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解析】(1)①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水是由分子构成的。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2)①氯离子最外层应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x的值为8。 ②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核电荷数)不相同。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氧元素和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14.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_____。 (2)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集气瓶中预先要有少量的水,其作用是_____。 【答案】气密性 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 辅助降温、吸收五氧化二磷 【解析】(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要求装置的气密性必须良好;故填:气密性; (2)为了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使实验结果更准确,红磷应该过量; 红磷燃烧放出热量,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所以加水可以吸收热量辅助降温,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故填: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辅助降温、吸收五氧化二磷。 1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后,标签被腐蚀、字迹模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用7.2 mL蔗糖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20mL量筒④胶头滴管⑤玻璃棒 (3)用托盘天平称取6.6g食盐固体,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这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称量结束后发现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实际称取的食盐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g(1g以下用游码)。 【答案】倾倒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 ②④ 向左盘中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为止 5.4 【解析】(1)倾倒细口瓶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使流出的液体腐蚀标签; (2)取用7.2 mL蔗糖水需要用10mL的量筒(减少误差),同时需要胶头滴管定容,需要的仪器有②④; (3)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药品少了,应向左盘中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为止;若称量结束后发现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药品的实际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6g-0.6g=5.4g。 16.为验证某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并记录了如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顺序出现混乱,现编号如下: (1)需解决的内容: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 (2)将燃烧的木条插入该瓶气体中,观察到木条熄灭。 (3)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4)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如澄清石灰水理由充分。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收集证据的是______;属于获得结论的是______;属于反思评价的是______。 【答案】(1) (2)(4) (3) (5) 【解析】(1)需解决的内容: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属于提出问题; (2)将燃烧的木条插入该瓶气体中,观察到木条熄灭。属于收集证据; (3)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属于实验结论; (4)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收集证据; (5)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如澄清石灰水理由充分。属于反思与评价。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17.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①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②若用 A 装置制氧气,完全反应后,试管中剩余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__。 ③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装置(填上图装置字母),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研究显示 O2的体积分数大于36%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氧气验满时采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方法___________(填“可靠”或“不可靠”),为了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最好选择___________装置(填上图装置字母)。 【答案】试管 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B 2H2O22H2O+O2↑ 不可靠 E 【解析】①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②若用 A 装置制氧气,由于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应该是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完全反应后,试管中剩余的固体药品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B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研究显示 O2的体积分数大于36%时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氧气验满时采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方法不可靠,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更纯净,为了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最好选择排水法,选E。 18.如图的实验1、实验2两个实验是教材上册P63的探究微粒性质实验操作示意图。 ①根据实验1中最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 ②久置后的实验2中溶液变红的烧杯是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 ③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酚酞分子不运动 D酚酞分子运动慢 【答案】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 C 氨气分子运动 AB 【解析】①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滴加浓氨水的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氨气分子运动到甲烧杯,甲烧杯中溶液变红色,故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变红,说明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 ②久置后的实验2中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烧杯C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久置后的实验2中溶液变红的烧杯是C;说明氨气分子运动。 ③A、滴加浓氨水的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氨气分子运动到甲烧杯,烧杯甲中溶液变红色,说明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A正确; B、滴加浓氨水的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氨气分子运动到甲烧杯,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故B正确; C、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酚酞分子在不停运动,故C不正确; D、酚酞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慢;不一定比其它分子运动慢,故D不正确。故选AB。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19.(1)已知一个M原子的质量为a 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b kg,则M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用a、b表示)。 (2)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 g,计算该硫原子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已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计算等质量的镁、铝中镁原子和铝原子的个数比。(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 (2)2m g(3)9∶8 【解析】(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以一种碳原子(碳12)的质量的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则M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呈正比,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 g,该硫原子的质量为×m g=2m g; (3)已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设镁、铝的质量均为x,镁原子和铝原子的个数比为。 答:该硫原子的质量为2m g;镁原子和铝原子的个数比为9∶8。 20.已知氧气的密度为1.43g/L,空气的密度为1.29g/L,一般情况下,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吸入8L氧气。请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正常成年人每分钟需要吸入空气多少升? (2)在标准状况下,8L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克?所需要空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答案】38.1L;11.4g;49.2g 【解析】(1)根据题意,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吸入8L氧气,因为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21%,故所需吸入空气的体积为:8L÷21%=38.1L; (2)标准状况下,8L氧气的质量是:1.43g/L×8L=11.4g;所需要空气的质量为:1.29g/L×38.1L=49.2g。 答:(1)正常成年人每分钟需要吸入空气38.1L; (2)在标准状况下,8L氧气的质量是11.4g;所需要空气的质量为49.2g。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