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练01(综合易错80题)(选择题)(解析版).doc
下载文档

ID:2809092

大小:1.57MB

页数:42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01 综合 80 选择题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期末总复习考点必杀200题 选择专练01(综合易错80题) 1.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 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 C.蜡烛燃烧,乒乓球变瘪 D.菜刀生锈,牛奶变酸 【答案】D 【详解】A、玻璃杯被摔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米饭变馊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乒乓球变瘪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菜刀生锈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牛奶变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2.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答案】B 【详解】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火药爆炸为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3.下列装置操作不能用于检查置装气密性的是 A. B. C. D. 【答案】A 【详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右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当用针筒向集气瓶内打气时,导管末端都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A不正确;B、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C、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集气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C正确;D、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关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淹没长颈漏斗下端,继续加水,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下降,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D正确。故选A。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的气味 B.熄灭酒精灯 C.滴加液体 D.倾倒液体 【答案】A 【详解】A.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在集气瓶上方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进去鼻孔,选项A正确;B.不能直接用嘴吹灭酒精灯,以免引燃酒精灯内酒精,选项B错误;C.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以免污染滴管进而污染试剂,选项C错误;D.细口瓶塞应该倒放于桌面,以免污染试剂和腐蚀桌面,选项D错误。故选:A 5.规范实验操作是安全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吸取液体药品 B.添加酒精 C.称量NaOH固体 D.稀释浓硫酸 【答案】B 【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添加酒精的方法:熄灭酒精灯借助于漏斗添加酒精,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不能用来稀释浓硫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 6.兰州市 2020 年某日空气质量报告: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 64,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 A.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 78%、氧气 21%、其他气体和杂质 1% B.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答案】D 【详解】A、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 78%、氧气 21%、其他气体和杂质1%,故 A 说法正确; B、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说法正确;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NOx)和二氧化硫(SO2)的含量就越高,空气质量越差,所以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 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故 C 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无毒,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没有列入空气污染物监测范围,故 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7.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D.空气中可分离出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答案】C 【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不符合题意;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不符合题意;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次是氧气,符合题意;D、氧气能供给呼吸,空气中可分离出氧气用于医疗急救,不符合题意。故选C。 8.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红磷是因为它可以耗尽氧气,生成固态的物质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石蜡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答案】A 【详解】A、红磷燃烧是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小颗粒,使得瓶内的气压减小,使实验成功,故A正确;B、石蜡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的气压变化不明显,故B错误;C、当集气瓶里的氧气消耗完后,红磷就不能继续燃烧了,所以燃烧匙中的红磷再多,水位上升总是在那个高度,故C错误;D、该实验不能证明空气含有N2、CO2和稀有气体,故D错误; 故选A。 9.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答案】D 【详解】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五氧化二磷,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因果关系成立;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因果关系成立;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因果关系成立;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助燃剂,它本身不燃烧,因果关系不成立。故选D。 10.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 B C D X 化合反应 纯净物 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 Y 氧化反应 混合物 化学变化 化合反应 【答案】A 【详解】A、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交叉关系,选项A正确;B、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并列关系,选项B错;C、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属于并列关系,选项C错;D、化合反应属于化学反应,所以化学反应和化合反应是包含关系,选项D错;故选A 11.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反应,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D.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氧化镁固体 【答案】B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会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D、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氧化镁固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1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⑦②③①④⑤⑥ B.①⑦③②⑤④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答案】A 【详解】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可知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⑦②③①④⑤⑥。故选A。 13.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答案】D 【详解】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避免装置漏气造成药品浪费,故选项正确;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故选项正确;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否则可能会收集的气体不纯,故选项正确; D、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否则会导致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导致试管炸裂,故选项错误;故选D。 14.实验室制取和收集O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KClO3和MnO2混合,用纸槽装入试管中,塞上棉花,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加热 B.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然后加热,立即收集O2 C.待集气瓶充满O2,在水面上盖好玻璃片后,再移出水槽,正立在桌面上 D.收集完成后,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答案】D 【详解】A. 将KClO3和MnO2混合,用纸槽装入试管中,试管口应倾斜向下加热,氯酸钾法制氧气不需要塞上棉花,错误;B.加热,等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收集O2,错误;C. 待集气瓶充满O2,在水面下盖好玻璃片后,再移出水槽,正立在桌面上,错误; D. 收集完成后,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内,使试管炸裂,正确。 故选:D。 15.如图所示装置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洗涤、贮存气体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B.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C.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D.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气体应从b端进入 【答案】D 【详解】A、气体从a 端进入集气,相当于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不符合题意;B、气体从b 端进入集气,相当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不符合题意;C、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 端进入集气,空气从b端被排出,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不符合题意;D、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因为气体的密度比水小,因此气体应从a端进入,符合题意。故选D。 16.近日中国科技大学成功制备钌单原子合金催化剂,使电解水制氢的成本大大降低。下列有关该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提高氢的产量 B.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不变 C.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不变 D.参加催化后催化能力就会消失 【答案】B 【详解】A、催化剂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产量,不正确;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不变,正确;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不正确;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化学性质不变,还可以具有催化能力,不正确。故选B。 17.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其结果是 A.反应速率不变 B.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C.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D.反应速率减慢,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答案】B 【详解】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因生成二氧化锰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反应速率加快,因生成氧气,与单纯加入氯酸钾相比,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A、反应速率应加快,不符合题意;B、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符合题意;C、生成氧气的质量应增加,不符合题意;D、反应速率应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应增加,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步骤:①连接好装置;②向试管中小心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向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产生的气体;⑥用燃烧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①②④⑤⑥ 【答案】B 【详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向广口瓶中装入石灰石)→倒(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④②③⑤⑥。故选:B。 19.如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H2、O2、CO2,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向①中加入少量酚酞试液,若变红色,则存放的是O2 B.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 C.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 D.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 【答案】A 【详解】A、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盛有二氧化碳集气瓶应正放。二氧化碳和氧气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错误;B、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盛有氧气集气瓶应正放。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正确;C、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盛有二氧化碳集气瓶应正放。将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正确;D、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需要倒放,因此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正确;故选A。 20.同学们用如图装置制取纯净的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固体反应物也可用Na2CO3固体代替 B.③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O2气体中已经不混有HCl气体 C.④中浓H2SO4的作用是吸收CO2气体中混有的H2O D.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⑤中的集气瓶口,可以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 【答案】A 【详解】A、用碳酸钠代替碳酸钙反应的速率太快,不便于收集,选项错误;B、氯化氢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沉淀,③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O2气体中已经不混有HCl气体,选项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④中浓H2SO4的作用是吸收CO2气体中混有的H2O,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以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⑤中的集气瓶口,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选项正确,故选A。 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 B.原子核中,中子数可能为零 C.分子种类相同,物理性质一定相同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C 【详解】A、离子显电性,在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B、原子核中,中子数可能为零,如氢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分子种类相同,物理性质不一定相同,如氧分子在不同的状态下,物理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22.自然界中的几千万种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下列有关构成物质的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一定是由原子构成 B.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原子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D.原子变成离子时,核外电子层数一定发生变化 【答案】A 【详解】A、原子构成分子,所以分子一定是由原子构成的,故正确;B、纯净物中并不一定含有分子,如金属单质中就只含有原子,故错误; C、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有一种氢原子没有中子,故错误;D、原子变成离子时,核外电子层数不一定发生变化,如氯原子变为氯离子时电子层数不变,故错误。故选A。 23.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A.干冰 B.金刚石 C.氯化钠 D.水 【答案】B 【详解】A、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金刚石是碳单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故符合题意;、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24.含氧的微粒有O2、O3、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分子数的O2和O3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B.等质量的O2和O3具有相同的原子数 C.O2-、分别组成的化合物可以表示为H2O,H2O2 D.H2O2、O2-、三种微粒所含的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H2O2>>O2- 【答案】B 【详解】A、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相同分子数的O2和O3中的氧原子的数目不同,则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也不同,选项错误;B、氧分子和臭氧分子都由氧原子构成,则等质量的O2和O3具有相同的氧原子数,选项正确;C、水由水分子构成,其中不含氧离子,选项错误;D、1个H2O2分子中的质子数为18,1个O2-中的质子数为10,1个中的质子数为18,则H2O2、O2-、三种微粒所含的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H2O2=>O2-,选项错误,故选B。 25.根据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是 A. B. C. D. 【答案】A 【详解】A、虽然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但是只有一个电子层,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8,也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两者化学性质相似,符合题意;B、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题意;C、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只有一个电子层,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题意;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题意。故选A。 26.据报道,一种新型铝离子电池,比现今普遍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未来,该铝离子电池或将成为下一代高性价比电池的理想选择,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锂、铝两种元素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锂、铝元素在周期表中分别位于第二、三周期 B.相对原子质量铝比锂多20.039g C.锂、铝两种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核外电子数Al3+比Li+多8 【答案】B 【详解】A、锂核外有2个电子层,属于第二周期,铝核外有3个电子层,属于第三周期,此选项表述正确;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此选项表述不正确;C、锂、铝两种元素都带“钅”字旁,都是金属元素,此选项表述正确;D、Al3+是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故核外有10个电子,Li+是锂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故核外有2个电子,即Al3+的核外电子数比Li+多8,此选项表述正确。故选B。 27.2019年被联合国确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目前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 B.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C.元素周期表有十六个纵行,也就是十六个族 D.元素周期表已发展成为一个稳定的形式,它不可能再有任何新的变化 【答案】A 【详解】A、目前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个横行表示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故A正确;B、元素周期表中是按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排序的,故B错误;C、元素周期表有十八个纵行,其中第八、九、十三个纵行为同一族,共十六个族,故C错误;D、随着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提高,将来可能会发现或制造出更多种元素,元素周期表还会改变,故D错误。故选A。 28.有关水的净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炭吸附色素异味 B.投药消毒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 C.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D.明矾除去水中所有不溶性杂质 【答案】D 【详解】A、活性炭具备较多的微小孔洞,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符合题意;B、水的投药消毒时利用了药品的氧化性等性质制得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而杀死细菌、病毒等,其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煮沸水后水中之前溶解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镁转变为碳酸钙、碳酸镁等沉淀,降低了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有效降低了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D、明矾可以有效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但仍会有少量杂质残留,符合题意。故选D。 29.2021年3月22日是第29个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珍惜水、爱护水”。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用废水浇灌农田以降低成本 B.使用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体污染 C.利用活性炭可以软化硬水 D.经自来水厂处理后的生活用水是纯净物 【答案】B 【详解】A、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会污染土壤,不符合题意;B、使用无磷洗涤剂,可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减少“水华”现象的发生,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C、活性炭只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不能软化硬水,不符合题意;D、自来水处理后的生活用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 30.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B.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C.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 D.硬度较高的自来水,用户可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其硬度 【答案】C 【详解】A、通过反应沉淀池,使悬浮的杂质沉降,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符合题意;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不能进行消毒,符合题意;D、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故选C。 31.若要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A.吸附 B.沉降 C.过滤 D.蒸馏 【答案】D 【详解】A、吸附只能除去色素和异味,净化程度不是最高;B、沉降只能除去大颗粒杂质,净化程度不是最高;C、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净化程度不是最高;D、蒸馏可以得到蒸馏水,净化程度最高。故选D。 32.下列有关水电解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甲、乙管中气体体积比大于2:1,可能与两种气体的水溶性有关 C.乙管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为淡蓝色 D.水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B 【详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A错误;B、甲、乙管中气体体积比大于2:1,是因为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可能与两种气体的水溶性有关,B正确;C、乙管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不能燃烧,C错误;D、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D错误。故选:B。 33.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研究表明喷洒过氧乙酸(C2H4O3)消毒液可有效灭活病毒,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属于氧化物 B.过氧乙酸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 C.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过氧乙酸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答案】C 【详解】A、过氧乙酸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B、过氧乙酸是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过氧乙酸分子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过氧乙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2):4:(16×3)=6:1:12,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符合题意;D、过氧乙酸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4=6:1,不符合题意。故选C。 34.抗坏血酸是一种食品保鲜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抗坏血酸和脱氢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