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三章 内能(真题精选)(解析版).docx
下载文档

ID:2808847

大小:2.56MB

页数:1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十三章 内能真题精选解析版 第十三 内能 精选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第十三章 内能近年中考真题精炼 一、单选题 1.(2021·湖北黄冈·中考真题)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可乐瓶制作了一个水火箭(如图),先在瓶里装适量水,再将带有阀门的金属管插入瓶塞,旋紧瓶塞,用打气筒往瓶里打足气,打开阀门,水从尾部的金属管向下喷出,火箭竖直向上飞向空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发射时,瓶内高压气体对水没有做功 B.发射时,火箭的动能是由瓶内高压气体的内能转化来的 C.上升过程中,火箭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下降过程中,火箭的重力势能逐渐增大 【答案】B 【详解】 A.发射时,水能从尾部金属管喷出,瓶内高压气体对水做功,故A错误; B.发射时,压缩空气把水从火箭尾部的喷嘴向下高速喷出,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水会把水火箭推向前方,所以火箭的动能是由瓶内高压气体的内能转化来的,故B正确; C.上升过程中,火箭的速度减小,动能减小,而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C错误; D.下降过程中,火箭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因为高度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2.(2021·湖北黄冈·中考真题)对下列成语或俗语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近墨者黑——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炙手可热——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早穿皮袄午穿纱——沙漠地区多沙石,沙石的比热容较大 【答案】C 【详解】 A.近墨者黑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炙手可热,手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B错误; C.很深的巷子都能闻到酒香,是酒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 D.“早穿皮袄午穿纱”,是因为沙子的比热容较小,水的比热容大,白天吸收热量后,沙子的温度升高的多,气温较高;夜晚放出热量后,沙子的温度下降的多,气温较低;由此可知沙漠地区白天黑夜的温差大,产生了早穿皮袄午穿纱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3.(2021·山东淄博·中考真题)2020年冬天,淄博市遭遇了寒冷天气,造成室外水管内的水结冰,甚至把水管冻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结冰的过程中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B.水结冰的过程中内能不变,温度降低 C.水结冰后密度不变,体积变大 D.室外寒冷的气温可用量程为0~100℃的温度计测出 【答案】A 【详解】 AB.水结冰的过程是晶体的凝固过程,晶体凝固中放热,内能减少,温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B错误; C.水结冰后,自来水管爆裂,说明体积增大,由公式知,密度变小。故C 错误; D .室外寒冷时气温低于0℃,选择量程为0~100℃的温度计不能测出当时的气温。故D错误。 故选A。 4.(2021·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下列对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铁块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B.运输海鲜时用冰块保鲜,这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C.集中供暖采用热水循环,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夏天汽车内开空调玻璃上有时会出现水雾,这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D 【详解】 A.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铁块很难被压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运输海鲜品时常利用冰来降温,冰吸热熔化变为水,防止食品腐烂,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暖气中用水做传热介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夏天,车内开空调温度低,车外温度高,玻璃在交界处,车外温度高的水蒸气在车窗的外表面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液化,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1·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夏季来临,瓶装水迎来销售旺季,大量废弃的塑料瓶污染环境。三位英国大学生用海藻提取物制成可食用薄膜,将水封装在薄膜中做成“水球”——Ooho,可直接吞服解渴,如图所示。图中薄膜没有破裂是因为(  ) A.薄膜的分子间有引力 B.薄膜的分子间有斥力 C.薄膜的分子静止不动 D.薄膜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答案】A 【详解】 薄膜被挤压没有破裂,是因为薄膜的分子间有引力,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1·湖南益阳·中考真题)如图所示,荷叶上的水珠如颗颗珍珠一般,摇一摇荷叶,水珠会很快滑落,荷叶上竟然滴水不沾。关于荷叶上水珠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也静止不动 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 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答案】D 【详解】 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很小的水珠由大量的水分子组成的,故B错误; 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既有斥力,也有引力,故C错误;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才会聚集成一个大水珠,故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 故选D。 7.(2021·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文明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声,音调相同 B.钻木取火时木头内能不变 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D.使用辘轳提水可以省功 【答案】C 【详解】 A.大小不同的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故A错误; B.钻木取火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木头内能增大,故B错误; C.来自物体不同部位的光通过小孔沿直线传播到达光屏上成像,这就是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 D.使用机械能够省力或者省距离,但不能省功,故D错误。 故选C。 8.(2021·湖北鄂州·中考真题)2021年5月5日上午7:30,湖北长江超级半程马拉松比赛在五座城市同时鸣枪开跑。其中,有8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在奔跑中体验空港新城—魅力鄂州。关于比赛过程和情景,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选手们听到鸣枪开跑,枪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选手们途中闻到花香是由于扩散现象引起的 C.小勇在赶超前面的小强时,感觉小强在后退 D.第一个到达终点的选手撞线后不能马上停止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答案】D 【详解】 A.枪声通过空气传到人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分子进入鼻子,这是扩散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勇赶超了小强,以小勇为参照物,小强在小勇后面的距离越来越远,所以是向后退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选手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止,是因为具有惯性,而不是受到惯性的作用,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9.(2021·四川绵阳·中考真题)周末,小明用热水为家人热盒装牛奶,他把3盒牛奶放入装有温度是90℃、质量是2kg热水的盆中,经过一段时间,3盒牛奶的温度都从10℃变成了45℃,这段时间内每盒牛奶从水中吸收了_______J的热量;若盆中热水对牛奶加热的效率是50%,则此时盆中水的温度是_______℃。已知:每盒牛奶的质量0.25kg,牛奶的比热容4.0×103J/(kg•℃),水的比热容4.2×103J/(kg•℃)。 【答案】 65 【详解】 [1]这段时间内每盒牛奶从水中吸收了 这段时间内每盒牛奶从水中吸收了。 [2]三盒牛奶能够吸收能量为 水放出的热量为 水降低的温度为 此时盆中水的温度是 此时盆中水的温度是65℃。 10.(2021·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中医拔火罐能有效治疗某些疾病。使用时先加热火罐中气体,再按图示方法迅速将火罐按到皮肤上。一段时间后,罐内气体的内能_____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____来改变罐内气体内能的;由于罐内气体压强___________外部大气压,从而使火罐紧紧吸附在皮肤上。 【答案】减小 热传递 小于 【详解】 [1][2]加热火罐中气体,迅速将火罐按到皮肤上,一段时间后,由于罐内气体向外界散热,气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这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罐内气体内能的。 [3]罐内气体冷却后气压降低,导致罐内气强小于外部大气压,在内外气压差作用下火罐紧紧吸附在皮肤上。 11.(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甲、乙液体分别置于两个不同的恒温封闭环境中,质量保持不变。测得甲、乙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液体的分子运动随时间越来越剧烈。 (2)甲液体所在环境的温度__________(选填“小于20℃”“等于20℃”或“大于35℃”)。 (3)乙液体在“1min-2min”段、“8min-9min”段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Q2,则Q1_____Q2(选填“>”“=”或“<”),依据是__________。 【答案】甲 大于35℃ > 同种液体,相同质量,降低1℃放出的热量相同,而在1min-2min温度变化量比8min-9min段大,故放出的热量多 【详解】 (1)[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而甲、乙两种液体中,只有甲的温度越变越高,故选甲。 (2)[2]甲处于的环境温度绝对高于35℃,甲的温度能升高,是因为吸收了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最后趋近温度相同时,热量传递停止,而从甲的图像可以看出,温度可能还会升高,故环境的温度高于35℃,能够继续把热量传递给甲。 (3)[3][4]由于是同一种液体,故比热容不变,根据可知,质量相同,比热容相同,1min-2min温度从20℃变为了17℃,故 而在8min-9min,温度变化量为 故;理由同种液体,相同质量,降低1℃放出的热量相同,而在1min-2min温度变化量比8min-9min段大,故放出的热量多。 三、实验题 12.(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如图甲所示,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记录数据并绘制出两种液体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 (1)由图象可知,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_的加热时间更长,说明它的吸热能力更强。换用多种液体进行实验,发现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为了表示不同物质的这种性质差别,物理学中引入了______这个物理量; (2)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还在______实验中用到(写出一个即可); (3)实验中水的质量是400g,0-3min内它吸收的热量是______; (4)继续给水加热,水沸腾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它的沸点是______。取出电加热器后,水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______热量。 【答案】水 比热容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98℃ 吸收 【详解】 (1)[1][2]由图象可知,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说明它的吸热能力更强。为了表示不同物质的这种吸热能力的大小,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 (2)[3]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它还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 (3)[4]实验中水的质量是400g,0-3min内它吸收的热量是 Q吸= (4)[5][6]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它的沸点是98℃。取出电加热器后,水不能继续吸热,水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13.(2021·湖北黄石·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提出问题 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太阳西落,沙子很快凉了下来,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不同物质的温度不一样呢? (2)设计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除了图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或量筒)和______; ②本实验的主要探究方法是______法和转换法; (3)进行实验 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其中存在错误的是(____) A.在两个同样的试管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 B.用温度计测量这两种液体的初温,发现温度计示数相同 C.把两个试管同时放入同一烧杯中加热(如图所示),且加热相同的时间 D.用温度计测出两种液体的末温,发现两温度计的示数不相同 (4)数据分析 改正错误后,下图是该兴趣小组绘制的“吸收热量——时间”和“温度——时间”图象,能正确描述这两种液体真实情况的图象是(____) A.B.C. D. (5)拓展应用 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煤油的沸点分别为100℃、90℃。如图所示,如果烧杯中的水已沸腾,则两试管中液体的沸腾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 A.水、煤油都沸腾 B.水、煤油都不沸腾 C.水沸腾,煤油不沸腾 D.水不沸腾,煤油沸腾 【答案】秒表 控制变量 A C D 【详解】 (2)[1]需要测加热时间,所以需要秒表。 [2]存在多个变量时,要使用控制变量法。 (3)[3]本实验是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根据控制变量法,须保持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故A错误,其他正确。 (4)[4]AB.因为放在同一个烧杯中加热,所以时间相同吸热相同,故AB不符合题意; CD.加热相同时间,吸热相同,水比热容较大,升温少,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5]因为试管内水达到沸点不能从外界吸热,所以水不能沸腾,煤油沸点小于水,达到沸点后可以持续吸热,故可以沸腾,故选D。 14.(2021·湖北武汉·中考真题)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 (1)加热前,在一个烧杯中倒入240mL的水,为了使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需要在另一个相同烧杯中倒入______mL的煤油; (2)用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来加热水和煤油,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整个实验操作无误。图乙中,若图线②反映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则图线______(填序号)可以反映煤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加热过程中,煤油的热值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同时停止加热,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降低的过程中,水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之比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之比。 【答案】300 ① 不变 大于 【详解】 (1)[1]由于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根据密度公式得 解得 (2)[2]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比热容大,所以根据公式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的温度升高的大。故图线①可以反映煤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热值是物质本身的属性,因此加热过程中,煤油的热值不变。 (3)[4]根据公式得 可知,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降低的过程中,水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之比大于煤油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之比。 四、综合题 15.(2021·北京·中考真题)为了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小明在实验室用两个紧压在一起的铅柱做实验,如图所示,铅柱A和铅柱B所受的重力均为2N,两个铅柱接触面的面积为3cm2,当悬挂重物所受的重力为20N时,两个铅柱没有被拉开。于是,小明认为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小华观测到该实验室的大气压为1×105Pa,于是她认为两个铅柱之所以没被拉开,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和上述数据,判断小明做的铅柱实验能否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请写出计算、推理过程和结论。 【答案】小明做的铅柱实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详解】 解:把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是为了两个铅柱之间没有空气,与铅柱底面接触的大气会对铅柱有向上托的力,这个力能否保证两个铅柱不被重物拉开。由公式得,铅柱横截面受到大气的压力,即对铅柱的托力为 由于所挂重物的重力为20N,铅块重力为2N,总重力 由于托力大于物体的总重力,所以小明做的铅柱实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五、双选题 16.(2021·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著名的词作。其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从物理的角度理解,下列正确的有(  ) A.“顿失滔滔”是因为水的凝固 B.“顿失滔滔”的河水没有内能 C.万里飘的“雪”是水的凝固形成的 D.万里飘的“雪”既有机械能,也有内能 【答案】AD 【详解】 A.“顿失滔滔”是因为河水冬季结冰凝固而变成固体,故A正确; B.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故B错误; 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的,故C错误; D.空中飘的雪由于运动具有动能,具有一定高度,有重力势能,因此具有机械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因此空中飘着的雪也具有内能,故D正确。 故选AD。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