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1光的直线传播(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
下载文档

ID:2808341

大小:528.75KB

页数:1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4.1 直线 传播 同步 练习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同步基础练习)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计 题数 15 10 0 5 0 30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白云 C.晚霞 D.闪电 【答案】D 【解析】解:月亮、白云、晚霞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闪电自身能够发光,所以闪电是光源,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下列关于光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被眼睛看到的物体都是光源 B.天空中的星星都是光源 C.发光的电灯不是光源 D.点燃的蜡烛是光源 【答案】D 【解析】解:A、我们能看到的物体有的是光源,有的不是;故A错误; B、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叫恒星,我们观察到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属于恒星。有的跟月亮一样,是反射别的恒星的光;故B错误; C、发光的电灯是光源;故C错误; D、点燃的蜡烛能发光,故是光源,故D正确。 故选:D。 3.月食的形成原理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D 【解析】解: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地球挡住了太阳光,从而形成了月食,即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D。 4.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站队看齐 B.射击瞄准 C.在商场里对着镜子试衣服 D.挖隧道时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答案】C 【解析】解:A、站队时看齐,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射击瞄准要“三点一线”,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商场里对着镜子试衣服,是利用光的反射,不属于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故C符合题意; D、挖隧道时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中,从各个方向看队伍都是整齐划一,这是利用了(  ) A.光速太大 B.光的反射 C.光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答案】D 【解析】解:在观看阅兵队伍时,从各个方向看队伍都是整齐划一,这是因为官兵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将队伍排列整齐的,与光速、光的反射等没有关系。 故选:D。 6.下列现象中,不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手影游戏 B.日食现象 C.小孔成像 D.水面倒影 【答案】D 【解析】解:A、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日食是由于月亮挡住了阳光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面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合符题意。 故选:D。 7.如图所示,某人晚上从远处走近一盏路灯又远离路灯的过程中,他的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是(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一直在变长 D.一直在变短 【答案】B 【解析】解:如下图,人沿路走近某一盏路灯,路灯发出的射向人头顶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大,人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越来越短;远离路灯时,路灯发出的射向人头顶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小,影子又会变长。 故选:B。 8.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下面有关该装置制作和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能更清晰地观察像,应在B端用完全透明的塑料薄膜制成光屏 B.小孔越小,得到的像就越亮 C.观察远处物体时,B端应处于较暗的环境中 D.观察远处物体时,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光屏上的像将变小 【答案】C 【解析】解:A、完全透明的塑料薄膜不能用来接收像,不能制成光屏,故A错误; B、孔的大小会影响亮度,小孔变大些,亮度增加,故B错误; C、观察远处物体时,远处的物体反射或发出的光线经过小孔的光线较少,故B端应处于较阴暗的环境中,这样成像能清晰一些,故C正确; D、像的大小与像距有关,像距大,像大;观察远处物体时,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光屏上的像将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9.大约在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也第一次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因。如图是小孔成像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B.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C.无论怎样移动蜡烛,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像都是放大的 D.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D 【解析】解:A、小孔成像的小孔形状没有要求,什么形状都可以,故A错误。 B、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B错误。 C、当像距大于物距时,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放大的;当像距等于物距时,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等大的;当像距小于物距时,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缩小的,故C错误。 D、小孔成像是光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10.小明看到闪电后12.3s又听到雷声。已知声音每3s传播的距离约为1000m,光速约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这种估算方法(  ) A.是正确的,因为光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 B.是正确的,因为声音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 C.是错误的,因为光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 D.是错误的,因为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 【答案】A 【解析】解: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这种估算方法原理是: 由于在空气中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故光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来处理的, 所以,故这种估算方法的前提是在空气中光速远远大于声速,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短跑比赛中,计时裁判总是在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才计时,这样做是因为(  ) A.离起跑点较远,声音嘈杂,听不清枪声 B.看发令枪冒烟计时比较方便 C.听发令枪的枪声计时不够准确,会使运动员的成绩偏高 D.听发令枪的枪声计时不够准确,会使运动员的成绩偏低 【答案】C 【解析】解:因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得多,则声音从发令员位置传播到计时员位置需要一定的时间; 例如在百米赛跑中,声音从发令员到计时员需要的时间约为t=sv=100m340m/s≈0.29s;当计时员听到枪声才计时,实际上是少计时0.29s,这样会使测得的时间变短,成绩偏高。 故选:C。 12.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光线表示出了光的传播方向 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运用了建模法,即理想模型法 C.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D.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 【答案】C 【解析】解:AB、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运用了建模法,即理想模型法,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光线是我们为了研究光的方便假想出的物理模型,是不存在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这种研究方法叫建立模型法,下面关于光和光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和光线都是真实存在的 B.光和光线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C.光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D.光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答案】C 【解析】解: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种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 光是实际存在的,而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构建的模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模型法,故C正确。 故选:C。 14.2019年11月11日,罕见的“水星凌日”现象震撼上演,地球上部分地区可以观察到。如图所示,某些特殊时刻,从地球上可以看到水星就像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下列现象中与“水星凌日”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海市蜃楼”现象 B.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C.路灯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D.湖边的树在湖水中的“倒影” 【答案】C 【解析】解:当水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看到水星从太阳面上移过,这就是“水星凌日”现象,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A、海市蜃楼是光线通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光的色散,故B不符合题意; C、路灯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播形成的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湖边的树在湖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 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 D.若向左推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 【答案】D 【解析】解:A、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故A错误; B、若内筒位置不变,孔离物的距离大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是缩小的,故B错误; C、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若向右拉动内筒,增加筒长时,像将变大,故C错误; D、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若向左推动内筒,减小筒长时,像将变小,变亮,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6.自身能够   的物体叫光源,光在同种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答案】发光;均匀。 【解析】解: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不均匀,光也会发生偏折。 故答案为:发光;均匀。 17.小明同学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流浪地球》,电影院里座无虚席。电影银幕  (填“是”或“不是”)光源,如图是影片中刘培强驾驶宇宙飞船撞向木星时的一段感人情节,观众只能看到火光却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不是;介质;小于。 【解析】解:(1)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都不能自行发光,而只是反射光,所以不是光源; (2)观众只能看到火光却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23,即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水的慢。 故答案为:不是;介质;小于。 18.如图所示,2020年6月21日天空上演了神奇的“金环日食”现象,此次日环食带非常狭窄,宽度仅20公里左右,而湖南正好处在此次的最佳观测带上。产生日食的原因可以用光的   来解释。请任意举一例与日食原理相同的现象   。 【答案】直线传播;射击瞄准。 【解析】解:产生日食的原因是月球绕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挡住了太阳光,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很多,如射击瞄准时,要三点一线。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射击瞄准。 19.如图1所示,蜡烛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像。这是因为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   传播的。在晴朗的中午,茂密的大树下常有许多圆形的亮斑,这是光通过树叶缝隙而形成的太阳的   (填“像”或“影子”),如图2所示。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打一个极小的正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射到这张纸上并经过这个小孔射到地面,此时地面会出现一个   (填“正方形”或“圆形”)的小亮斑。 【答案】直线;像;圆形。 【解析】解:(1)烛焰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经过小孔后在右边的光屏上成像,即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晴天的中午,太阳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地面上的光斑实际上是太阳的像; 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因此太阳通过正方形的小孔仍然成圆形的像。 故答案为:直线;像;圆形。 20.如图所示,是光的   形成的,若光源形状是三角形,小孔形状是圆形,则光屏上的像是   (选填“三角形”或“圆形”)。 【答案】直线传播;三角形。 【解析】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烛焰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仍然是三角形。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三角形。 21.夏日正午,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3cm的等边三角形孔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白纸纸板与地面的距离为1m不变,用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遮住孔的一部分,如图所示,让太阳光透过小孔,移动卡片,当小孔足够小时,光斑形状是   形,该现象的原理是   。 【答案】圆;光的直线传播。 【解析】解:小孔成像现象中像的形状与孔的大小和形状无关,它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来越小,地面上的白纸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此时光斑形状是圆形;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故答案为:圆;光的直线传播。 22.运动会上100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   时(填“听到枪声”或“看到烟雾”)开始计时,若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则把时间计   (填“多”、“少”或“正好”)了。 【答案】看到烟雾;少。 【解析】解:(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在看到发令时散发的烟雾按秒表计时较为准确; (2)若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 故答案为:看到烟雾;少。 23.利用激光测量地月距离,是20世纪6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从地面向月球发射一束脉冲激光,它被安装在月面上的角反射器反射回来,地面上的计时器记录激光往返地月的时间为2.56s,激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s,地、月间的距离为   km。 【答案】3×108;3.84×105。 【解析】解: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常数,即3×108m/s; 地、月间的距离为:s=vt=3×108m/s×2.56s×12=3.84×108m=3.84×105km。 故答案为:3×108;3.84×105。 2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km/s,地球跟太阳的距离约为1.5×1011m,那么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需要   s。 【答案】3×105;500。 【解析】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3×105km/s; 根据v=st可得: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上的时间t=sv=1.5×1011m3×108m/s=500s。 故答案为:3×105;500。 25.为了描述光的传播情况,通常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    表示光的传播   和   。光线不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们建立的一种   模型。(选填“理想”或“猜想”) 【答案】直线;路径;方向;理想。 【解析】解:(1)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这种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 (2)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构建的理想模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模型法。 故答案为:直线;路径;方向;理想。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26.如图所示,小明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 (2)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将小孔靠近半透明膜,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晴天中午,小明走在公园的树林下,他看到太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形成的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些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   (填“树叶间缝隙大小不同”“树叶缝隙离地面的高度不同”)。 【答案】(1)实像;(2)变小;(3)树叶缝隙离地面的高度不同。 【解析】解:(1)在塑料薄膜上能看到物体的像,说明所成的像为实像; (2)越靠近光源,小孔成像所得的像越大,越远离光源,所成的像越小,持蜡烛位置不变,将小孔靠近半透明膜,就是远离光源,所成的像变小; (3)公园的树林下,太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形成的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些光斑的形成是小孔成像的原理,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树叶缝隙离地面的高度不同; 故答案为:(1)实像;(2)变小;(3)树叶缝隙离地面的高度不同。 27.在探究小孔成像的实验中,小明选用一个空的易拉罐,在其底部中央开一个小圆孔,并将其顶部剪去,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将点燃的蜡烛按图示的位置放置在小孔的前方: (1)为让实验效果更明显,应该在   (选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实验中,小明利用此装置可以看到烛焰在半透明膜上成的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此成像的原理是   。 (3)小明增大蜡烛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在半透明膜上成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勤于思考的小明又将小圆孔改成了小方孔,其他条件与(2)中保持相同,再观察烛焰的像,则半透明膜上所成的烛焰的像的形状   (选填“会”或“不会”)改变。若他在底部扎了两个小孔,则在半透明膜上可以观察到烛焰的像有   (选填“一”或“两”)个。 【答案】(1)黑暗;(2)倒立;光的直线传播;(3)变小;(4)不会;两。 【解析】解:(1)烛焰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故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 (2)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3)小明增大蜡烛与小孔之间的距离,由于孔到薄膜的距离一定,则在半透明膜上成的像将变小; (4)小明又将小圆孔改成了小方孔,则半透明膜上所成的烛焰的像的形状不变;若在底部扎了两个小孔,那么每个小孔都会成一个像,因此在半透明膜上会有两个像。 故答案为:(1)黑暗;(2)倒立;光的直线传播;(3)变小;(4)不会;两。 28.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甲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烛焰的像。 (1)针孔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   ,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上移动,则塑料薄膜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方移动;若将易拉罐向右移动少许,蜡烛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变”)。 (3)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滨江公园的树林里,小明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乙所示),圆形光斑大小不一原因是   。 【答案】(1)光的直线传播;倒立;下;变小;(2)不变;(3)树叶距离地面距离不同。 【解析】解:(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是倒立实像,所以蜡烛向上方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下方移动; 若将易拉罐向右移动少许,烛焰就离小孔越远,则像变小; (2)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烛焰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所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像的形状不变; (3)树叶的缝隙,也就是小孔,距离地面的远近不同,形成的光斑大小不同;距离越远,形成的光斑越大,距离越近,形成的光斑越小。 故答案为:(1)光的直线传播;倒立;下;变小;(2)不变;(3)树叶距离地面距离不同。 29.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 (1)如图所示,由于像的亮度较暗,所以圆筒的   (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点燃的蜡烛时,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像是   (填“正立”或“倒立”)、   (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蜡烛在塑料薄膜成像,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3)若将蜡烛向右上方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   方移动。若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海膜上所成的像将   (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4)若仅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仅将易拉罐底部三角形的小孔改成方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将   (填“改变”或“不变”)。 (5)如果小孔变大,它在薄膜上所成的像将   。 【答案】(1)A;倒立;实像;光的直线传播;(2)D;(3)左下;顺;(4)变大;不变;(5)变模糊。 【解析】解:(1)由图知,易拉罐左端为小孔,圆筒从右端插入,为了减小外面光线的影响,看得更清楚,A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 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2)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选D; (3)因为小孔成倒立的实像,故将蜡烛向右上方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左下移动;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顺时针旋转的; (4)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若仅将易拉罐底部三角形的小孔改成方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的形状不变。 (5)如果小孔变大,则相当于在光屏上有很多的小孔同时成像,且小孔的位置不同,所以蜡烛所成的像亮度增大,但像变模糊; 故答案为:(1)A;倒立;实像;光的直线传播;(2)D;(3)左下;顺;(4)变大;不变;(5)变模糊。 30.综合实验活动: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如何形成的呢?对此小明决定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   (填“合理”或“不合理”)。 (2)为验证猜想b,小明让带孔卡片,离地面白纸较近,如图甲所示,发现白纸上的光斑都是圆形,说明小孔成像时的形状与小孔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3)为验证猜想c,如图乙,让带孔的甲纸板离地面白纸的距离不变。让乙纸板向左运动,使孔径越来越小,你觉得选   图实验最科学,实验时,当孔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发现白纸上的光斑由孔的形状变成圆形。这说明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   。(选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