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声的利用八年级物理上册新视角培优集训人教版
利用
年级
物理
上册
新视角
集训
人教版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第二章 声现象
第3节 声的利用
知识能力全练
知识点一 声与信息
1.吼猴以它雷鸣般的吼声,警告其他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这主要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雷鸣般的吼声”是指声音的________大。
2.[多选]下列事例中,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是 ( )
A.挑西瓜时,用手指弹几下来判断西瓜的生熟
B.医生把左手放在病人的背部,用右手敲击左手诊断疾病
C.人类用现代声控技术探知工件内部的详细情况
D.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3.中医的“望、闻、问、切”四步诊法中,“闻”是指声音能________________。
4.[教材P38图2.3-1改编]火山爆发会给人类造成重大的损失,火山爆发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人们并不会感知到火山爆发产生的声波。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________发出声音求救,这是利用声音传递________。
5.鱼儿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诱入渔网,这说明声音可以________________(填“传递信息”或“传递能量”)。若渔船上的声呐系统发出声音0.8s后,接收到鱼群反射回来的回声,那么鱼群在水下的深度大约是________m。(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知识点二 声与能量
6.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B.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C.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 D.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
7.长时间大音量用耳机听音乐会使耳膜受损,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________。
8.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粉碎胆结石。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
A.声音是一种波 B.超声波我们听不见 C.声波具有能量 D.超声波速度快
9.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面,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请列举该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________.(举一例即可)。
10.中华恐龙园库克苏克大峡谷的“湿谷”深处,工作人员借助超声波水雾机营造出亦真亦幻的童话世界,超声波能将水打散形成白雾,是因为超声波能传递________;人耳听不见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频率大于________ Hz。
易错点:不能正确理解声的利用
11.[2019·辽宁大连市第九中学期末]如图所示,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将水打散成细小的颗粒,再利用风动装置,将这些小颗粒吹到空气中,以改善室内湿度的一种装置。它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通过“B超”可获得人体内脏器官的各种切面图,这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
三年模拟全练
12.利用超声波探伤的实质是声能够传递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台风和海啸会产生________(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建立这种声波接收站可以确定台风和海啸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13.为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2-3-1所示,已知探测船发出的超声波信号经0.6s被探测器接收到。求:
(1)超声波从发出到返回共走了多少米?(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取1500m/s)
(2)暗礁到船的距离有多少米?
五年中考全练
14.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
15.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并返回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70m B.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36m
C.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s D.汽车行驶的速度为34m/s
核心素养全练
16.很多同学有过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不是有关呢?”某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为一个圆筒,它的一端用剪成B圆片的挺直的纸(纸的中间剪一圆孔)粘牢,另一端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用橡皮筋扎牢。B为一支点燃的蜡烛。完成表中的内容。
17.[核心素养·科学思维][2019·北京市第五中学期末]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之间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为 ( )
18.[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与责任]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所示。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的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s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C.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m/s
D.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
♪♪♪♪♪♪♪♪♪♪♪♪♪♪♪♪♪♪♪♪♪♪♪♪♪♪♪♪♪♪♪♪♪♪♪♪♪♪♪♪♪♪♪♪♪♪♪♪♪♪♪♪♪♪♪♪♪♪♪♪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3节 声的利用
知识能力全练
1.【答案】信息 响度
【解析】吼猴雷鸣般的吼声起到警告作用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雷鸣般的吼声”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2.ABC 【解析】A、B、C中的声音未能引起其他物体的变化,人们可以
根据所听到的声音作出一定的判断,说明声音传递的是信息;利用超
声波可将附着在镜片上的污垢除去,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传递信息 【解析】中医的“望、闻、问、切,“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故其中的“闻”是指声音能传递信息。
4.次声波 振动 信息 【解析】火山爆发能够产生次声波,而次声波振动的频率小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们感知不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敲击物体引起物体的振动从而产生声音,救援人员听到敲击声而知道有人被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5.传递信息 600 【解析】鱼儿被它们所喜欢的声音诱入渔网,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表明鱼听到了它们喜欢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以及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呐系统在0.8s后,接收到鱼群反射回来的回声,所以声音从海面传播到鱼群所经历的时间t=×0.8s=0.4s,则鱼群在水中的深度h=vt=500m/s×0.4s=600m。
6.A次声波和超声波都是声,声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B错误;人耳能听到的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的叫超声波;由于超声波、次声波的频率都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C、D错误。
7.【答案】能量 响度
【解析】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因此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音量太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太大,减小声音的音量,即减小声音的响度。
8.C 【解析】利用超声波可粉碎人体内的胆结石,这种现象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选C。
9.烛焰晃动 声波具有能量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合理即可)
【解析】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声音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生活中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就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10.能量 20000 【解析】超声波能将水打散形成白雾,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20000z,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所以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
11.能量 信息 【解析】超声波加湿器发出的超声波,可以将水打散成细小的颗粒,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通过B超”可知人体内各器官的情况,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三年模拟全练
12.【答案】信息 次声波
【解析】利用超声波探伤的实质是声能够传递信息;台风和海啸会产生次声波,利用次声波可以对台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作出预报,并能判断台风的风向和位置。
13.【答案】(1)900m (2)450m
【解析】(1)超声波从发出到返回通过的路程:s=vt=1500m/s×0.6s=
900m;(2)暗礁到船的距离:s′=s=×900m=450m
五年中考全练
14.A 图中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选项符合题意。钢尺振动可以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物体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信息,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15.C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所用的时间为0.25s,由v=可得: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时,距测速仪s1=v声t1=340m/s×0.25s=85m,故A错误;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所用的时间为0.2s,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时,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2s=68m,故B错误;汽车在两次碰到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1-s2=85m-68m=17m,行驶这17m用的时间t′=△t-t1+t2=1.05s-0.25s+0.2s=1s,故C正确;汽车的车速为v′= ==17m/s,故D错误。
核心素养全练
16.【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了科学探究方案的设计能力。探究“声音是否具有能量”的实验中,当用手拍塑料薄膜使它振动发声时,如果烛焰晃动则说明发出的声音具有能量,这个能量使烛焰晃动了;在探究“声音的能量与响度是否有关”时要控制小孔距烛焰的距离不变,只改变拍的力度使塑料薄膜振幅不同,声音响度不同,再观察烛焰晃动幅度。
17.B 【解析】根据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因为0.30s>0.16s>0.14s,所以sA=sC=sE>sB>sD,故B符合题意。
核心素养解读:本题通过声呐测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体现了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18.A【解析】由题图乙知,从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到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t1==0.3s,则此时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s1=v波t1=340m/s×0.3s=102m,故A说法错误;从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到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t2==0.2s,则此时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s2=v波t2=340m/s×0.2s=68m,故B说法正确;汽车前后两次接收到超声波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即汽车前进的距离)s=s1-s2=102m-68m=34m,经过的时间t=1.6s-0.3s=1.3s,则汽车的速度v===26.15m/s,故C、D说法正确。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