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章《声现象》单元测试练习(B卷)(解析版).docx
下载文档

ID:2808261

大小:473.60KB

页数:1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声现象 现象 单元测试 练习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B卷) (时间:90min 满分:100分) 姓名: 学校: 分数: 题型 选择题 填空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计 题数 12 10 3 3 28小题 分数 36 20 22 22 100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2小题,共计36分): 1.百色市的城市建设逐渐以人为本。路旁植树造林,离住宅较近的快速路两旁建有隔音板,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绿化美化环境 B.减小水污染 C.减小大气污染 D.减小噪声污染 【答案】D 【解析】解: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阻断声音的传播途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的,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 故选:D。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C.次声波传播的距离很远,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强烈 D.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相同 【答案】B 【解析】解:A、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次声波的频率较低,穿透能力强,传播的距离很远,超声波的频率较大,要大于可听到声音的频率,故C正确; D、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B。 3.毕业际学校组织了隆重的毕业文艺表演,同学们动情地合唱了校歌。对演唱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学们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配乐的同学用手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可以改变音乐的响度 C.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是哪位同学的歌声 D.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答案】C 【解析】解:A、同学们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配乐的同学用手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可以改变音乐的音调,故B错误; C、观众能分辨不同同学的声音,是因为每位同学发声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 D、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声音的响度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声音越小,故D错误。 故选:C。 4.在电视剧中,双目失明的武林高手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 A.他有特异功能 B.他是根据回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C.他的眼睛根本没有失明 D.由于双耳效应,他可以判断声波传来的方位 【答案】D 【解析】解: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大侠双目失明,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主要是因为声音传到武侠者的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他用耳朵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故A、B、C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5.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当使用者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能辨别使用者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声速不同 【答案】A 【解析】解:这种声纹锁能辨别使用者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6.今年网络春晚上,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合唱一曲《少年》,感动了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唱团中有高、低声部,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响度的大小 B.现场观众被要求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我们能在电视中看到现场画面,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D.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答案】D 【解析】解:A、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音调高低,不是指响度的大小,故A错误; B、现场观众将手机关闭或调至静音状态,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我们能在电视中看到现场画面,这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故D正确。 故选:D。 7.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橡皮筋绷得越紧,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图乙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图丙中,根据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的原理,人们发明了声呐 D.图丁中,禁止鸣笛是从“防止噪声产生”的方面控制噪声 【答案】A 【解析】解:A、橡皮筋拉得越紧,拨动时振动越快,声音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音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B正确; 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在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做回声定位,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故C正确; D、“禁止鸣喇叭”是从防治噪声产生方面来控制噪声,故D正确。 故选:A。 8.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色和响度 【答案】A 【解析】解:用木棒敲过从B到A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铁护栏的长度不同,体积和质量都不同,振动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一定不同; 都是木棒敲打铁护栏,物体的材料和结构都相同,音色不会有明显改变; 用力大小可能相同,铁护栏的振动幅度可能相同,响度可能相同。 故选:A。 9.如图是用不同力度敲击同一音叉时,分别在示波器上截取同等时长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色与乙的音色相同 C.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 D.甲的是噪声,乙的是乐音 【答案】B 【解析】解:由图可知,A、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2个波谷),因此声音的音调相同。故A不正确; B、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音色是不变的。故B正确; C、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振动时偏离程度大,甲的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乙的响度小。故C不正确; D、甲、乙声音中的振动都是规则的振动,故都是乐音。故D不正确。 故选:B。 10.耳廓有汇集声波的作用,听力不好的人对着声源的方向常把手掌卷曲起来,放在耳廓旁,如图所示。这样做,可以使听到的声音(  ) A.音调升高 B.响度增大 C.音色发生改变 D.频率变大 【答案】B 【解析】解:耳廓有汇集声波的作用,听力不好的人对着声源的方向常把手掌卷曲起来,放在耳廓旁,可以汇集更多的声波进入耳道,这样可以使听到的声音响度增大。 故选:B。 11.无其它声音干扰下的广场中,扬声器持续发一个音“呜”(此声音的强弱保持不变),用分贝仪测出的声音强度用A表示,分贝仪与扬声器距离用s表示,A与s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变小 B.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速度变小 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扬声器的纸盆振幅减小 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减少 【答案】A 【解析】解:A、根据图可在,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变小,故A正确; B、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速度的大小与响度无关,故传播的速度不变,故B错误; C、扬声器持续发一个音“呜”(此声音的强弱保持不变),则扬声器的纸盆振幅不变,故C错误; 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的多少与响度的大小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12.如图甲所示是交通部门用来检测车速的超声波测速仪。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假设超声波传播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超声波信号与车相遇时,汽车距测速仪61.2m B.第二次超声波信号比第一次超声波信号延迟0.3s发出 C.测速仪接收到两次信号之间汽车行驶了10.2m D.汽车的行驶速度为24.3m/s 【答案】C 【解析】解:A、由图乙知,第一次超声波信号与车相遇时,经过的时间为t1=0.09s, 由v=st可得,汽车距测速仪:x1=s1=v声t1=340m/s×0.09s=30.6m,故A错误; B、由图乙知,第二次超声波信号比第一次超声波信号延迟0.48s发出,故B错误; CD、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t2=0.06s, 由v=st可得,汽车距测速仪:x2=s1=v声t2=340m/s×0.06s=20.4m, 测速仪接收到两次信号之间汽车行驶的距离: s=x1﹣x2=30.6m﹣20.4m=10.2m, 汽车两次遇到信号的时间差为:Δt=0.54s﹣0.09s=0.45s, 汽车的速度v=st=10.2m0.45s≈22.7m/s,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小题,共计20分): 13.如图所示是明朝才子唐伯虎所画的《吹箫仕女图》。仕女用嘴对着吹孔吹气即可发出乐声,这乐声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吹箫,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是改变了声音的    。 【答案】箫内部空气柱;音调。 【解析】解:吹箫发出的声音,是由箫内部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用手指按住不同的孔,改变了里面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空气柱振动的频率,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箫内部空气柱;音调。 14.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一种文明行为,“轻声”指声音的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这说明    可以传声。 【答案】响度;空气。 【解析】解:(1)“轻声说话”就是说话声音较强,这是指声音的响度。 (2)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故答案为:响度;空气。 15.地震时产生的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会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破裂,危及生命,由于它的频率低于   Hz,且破坏性大,人耳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 【答案】次声波;20。 【解析】解: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20000Hz之间,频率低于20Hz的声是次声波;地震可以产生能量很大的次声波,这种声对人体危害极大,而且它的频率低于20Hz,由于人无法直接听到,所以一旦受到伤害,后果就很严重。 故答案为:次声波;20。 16.CCTV音乐频道《开门大吉》节目中辨听题的规则是:选手先听一段音乐,然后说出该乐曲的名称。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选手主要依据声音的   特性答出所听乐曲的名称,声音在室内传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 【答案】音调;需要。 【解析】解:(1)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旋律,这些旋律是由不同音调的音符组成的,故手主要依据声音的音调特性答出所听乐曲的名称; (2)声音靠介质传播,声音在室内传播需要介质。 故答案为:音调;需要。 17.如图的圆筒为摩托车的消声器,和排气管紧密贴合安装可以减弱噪声。这里的减弱噪声是指降低声音的   ,消声器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 【答案】响度;声源。 【解析】解:在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从噪声的产生处防治噪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使声音的音量减小了,也就是降低了响度。 故答案为:响度;声源。 18.小明同学做的水瓶琴如图所示,调节瓶中的水量使它们形成七种音阶,然后用筷子敲击瓶口来“演奏乐曲”,其中调节瓶中的水量可以改变声音的    ,改变敲击瓶口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音调;响度。 【解析】解:调节瓶中的水量使它们形成七种音阶,然后用筷子敲击瓶口来“演奏乐曲”,瓶子中的水的体积不同,瓶子振动的频率不同,即调节瓶中的水量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改变敲击瓶口的力度可以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幅度的大小,即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音调;响度。 19.如图是小明用笛子和二胡奏出的声音经过同一个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图。关于这两个声音,你的认识是:音调较高的是   发出的,响度大的是   发出的。 【答案】笛子,笛子。 【解析】解: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笛子波形的振动频率大,所以音调高。 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笛子的波形振幅大,声音就响。 故答案为:笛子,笛子。 20.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A发出声音,通过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如果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A时,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应该是图   ;如果用较小的力敲击另一个频率较高的音叉B时,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应该是图   。(实验中用的是同一台示波器) 【答案】丙;乙。 【解析】解:用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不变,只有响度不同,而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 当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时,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响度更大,振幅更大,故丙图符合题意; 相对与甲图来说,图乙的波形频率高,如果用较小的力敲击另一个频率较高的音叉B时,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应该是图乙,故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丙;乙。 21.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34m的空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   s,你会听到   次敲打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 【答案】0.1;1。 【解析】解:因为管长s=34m,空气中的声速v=340m/s, 由v=st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sv=34m340m/s=0.1s, 由于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 所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小于0.1s, 则两次声音的间隔一定小于0.1s。此时人耳无法分辨两次声音,故只能听到一次敲打声。 故答案为:0.1;1。 22.小强喜欢军事节目,他记下了一个节目表述的问题:一艘潜艇静止在海面上向下发出超声波,经过8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回声,此处海底的深度为   m;探测海底深度后该潜艇潜入水中,在水中某一深度处以54km/h的速度向正前方做匀速直线运动,为避免碰触暗礁,向正前方发出超声波信号,从发出信号到经暗礁反射后收到反射信号用了4s,当它接收到反射声波的时候距离暗礁   m(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答案】6000;2970。 【解析】解:(1)超声波从潜水艇到海底的单程时间:t=8s2=4s, 潜水艇静止在水面上时距离海底的深度:s=vt=1500m/s×4s=6000m; (2)潜艇速度:v潜=54km/h=15m/s, 由题意得:4s时间潜水艇与声波信号走的距离的和等于潜水艇刚发出声波时距离暗礁路程的两倍,即: s潜+s声=2s′ 即 v潜t′+v声t′=2s′ 所以,s′=v潜t+v声t2=15m/s×4s+1500m/s×4s2=3030m; 因此潜水艇接收到反射声波的时候距离暗礁的距离: s″=s′﹣s潜=3030m﹣15m/s×4s=2970m。 故答案为:6000;2970。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3小题,共计22分): 23.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装置: (1)交流讨论: ①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我们能听到音乐。 ②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③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2)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在   中不能传播。 (3)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与上述实验结论相符合的是   (填序号)。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C.临街的房屋安装双层真空玻璃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4)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答案】(1)②变小;③不能;(2)介质;真空;(3)C;(4)340m/s。 【解析】解:(1)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 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 (2)以上实验这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上述实验中是靠真空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A、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4)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故答案为:(1)②变小;③不能;(2)介质;真空;(3)C;(4)340m/s。 24.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下面四幅图中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 (2)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    振动产生的。 (3)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    (选填“变高”或“变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答案】(1)D;(2)音调;空气;(3)钢尺;响度;变低;振动频率小于20Hz,发出次声波。 【解析】解:(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D。 (2)图A中,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硬纸板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图图D中,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 (3)图B中,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 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部分体积增大,质量增大,越来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发出次声波,人耳感觉不到。 故答案为:(1)D;(2)音调;空气;(3)钢尺;响度;变低;振动频率小于20Hz,发出次声波。 25.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三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   。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图是   (选填“甲”或“乙”)。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   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   有关。 【答案】(1)发声体在振动;把音叉的振动放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空气能传声;乙;(3)一;高;频率。 【解析】解:(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乒乓球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显示音叉的振动,把不容易看到的现象转换成便于观察的现象;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若把乙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3)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伸出桌边短时,振动物体的体积小,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伸出桌边长时,振动物体的体积大,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实验结论:音调与频率有关。 故答案为:(1)发声体在振动;把音叉的振动放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空气能传声;乙;(3)一;高;频率。 四、计算题(第26题6分,第27题8分,第28题8分,共3小题,共计22分): 26.如图所示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当火车头距离桥头150m处鸣笛,鸣笛5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按340m/s计算)求: (1)计算火车的速度; (2)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答案】(1)火车的速度为30m/s;(2)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为775m。 【解析】解:(1)火车的速度:v车=s车t=150m5s=30m/s; (2)声音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340m/s×5s=1700m,司机鸣笛时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图中O点为汽车鸣笛处,A点为山崖,B点为桥头,声音走过的路程S声=OA+AB,汽车走过的路程S车=OB, 则:2s=s声﹣s车, 所以s=s声-s车2=1700m-150m2=775m 答:(1)火车的速度为30m/s;(2)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为775m。 27.在笔直公路行驶的汽车正前方有一座山崖,汽车以10m/s的速度向前行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