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章《声现象》单元测试练习(A卷)(解析版).docx
下载文档

ID:2808252

大小:591.82KB

页数:1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声现象 现象 单元测试 练习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A卷) (时间:90min 满分:100分) 姓名: 学校: 分数: 题型 选择题 填空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计 题数 12 10 3 3 28小题 分数 36 20 22 22 100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2小题,共计36分): 1.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答案】B 【解析】解:A、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介质种类发生变化,传播速度变化,故A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水中的鱼听到人在空气中产生的声音,所以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故B正确;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故C不正确; D、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故D不正确。 故选:B。 2.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移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弹开。此现象表明(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答案】A 【解析】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 故选:A。 3.如图所示的实验,能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听声音的变化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斜放入水中,看到水花四溅 C.玻璃罩内的音乐芯片正在发声,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声音的变化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答案】C 【解析】解:A、当纸片与齿轮接触时,齿轮越多的可以使纸片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越多,即纸片的振动频率越大,此时发声的音调就会越高,所以此图是研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故A错误;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观察到有水花溅出,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B错误; C、抽出罩内空气,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研究的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正确; D、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同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即音叉的振幅不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4.无其它声音干扰下的广场中,扬声器持续发一个音“呜”(此声音的强弱保持不变),用分贝仪测出的声音强度用A表示,分贝仪与扬声器距离用s表示,A与s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变小 B.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速度变小 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扬声器的纸盆振幅减小 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减少 【答案】A 【解析】解:A、根据图可在,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变小,故A正确; B、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速度的大小与响度无关,故传播的速度不变,故B错误; C、扬声器持续发一个音“呜”(此声音的强弱保持不变),则扬声器的纸盆振幅不变,故C错误; 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的多少与响度的大小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5.用香樟树叶卷成筒,把其中一端稍稍捏扁,就可吹响。同一片叶子可以卷成小筒,也可卷成较大的筒(如图所示)。关于两者吹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主要由叶片振动发出,大筒吹出的音调较低 B.声音主要由叶片振动发出,大筒吹出的音调较高 C.声音主要由空气柱振动发出,小筒吹出的音调较低 D.声音主要由空气柱振动发出,小筒吹出的音调较高 【答案】D 【解析】解:用香樟树叶卷成筒,把其中一端稍稍捏扁,吹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卷成小筒时空气柱细,振动快,故小筒吹出的音调较高,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4月20日寿光蔬菜博览会隆重开幕,我市某文艺团体举办公益庆祝活动,活动中一名男中音歌唱家在放声歌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中音比女高音(  ) A.频率高,振幅大 B.频率低,振幅小 C.频率低,振幅大 D.频率高,振幅小 【答案】C 【解析】解:由题知,男中音歌唱家在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所以男中音比女高音的音调低、响度大,根据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可知,男中音声带的振动频率低,振幅大,故C正确。 故选:C。 7.如图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答案】C 【解析】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丙振动的快慢相同,即都是振动了四个波形,故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 (2)甲、乙、丙的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响度相同; (3)甲、乙、丙的波形不同,故三个物体的音色不相同;综上所述,C正确。 故选:C。 8.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的贾湖骨笛是以鹤类鸟的翅膀骨头制成的,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的乐器(如图所示),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关于骨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来越慢 B.吹奏的笛声是由笛子振动发出的 C.吹奏的笛声一定属于噪声 D.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改变 【答案】D 【解析】解:A、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变,故A错误; B、吹奏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出的,故B错误; C、吹奏的笛声在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休息、和学习时时乐音,故C错误; D、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9.有关声现象的知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C.“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B 【解析】解:A、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故A错误; B、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捕获人体内的声音,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从而判断疾病,故B正确; C、“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 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10.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B.超声波检测机器零件是否有空洞 C.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零件 D.医院里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 【答案】C 【解析】解:ABD、蝙蝠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超声波检测机器零件是否有空洞、医院里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都属于声音传递信息,故ABD错误; C、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零件,是利用超声波的破碎能力传递能量,故C正确。 故选:C。 11.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情景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图: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乙图:通过乒乓球的摆动来说明音叉在振动 C.丙图: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丁图: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答案】A 【解析】解:A、影响音调高低的是频率,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发声的音叉在振动,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开始摆动,这是运用的转换法,故B正确;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喇叭发声使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A。 12.一位司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驾车朝西山方向匀速直线行驶,在距西山脚360m处鸣了一声笛,汽车继续向前行驶40m时,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则汽车的速度为(  ) A.17.9m/s B.18.9m/s C.20.0m/s D.21.9m/s 【答案】C 【解析】解:因声音传播的距离等于鸣笛时汽车到西山距离的2倍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 所以,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2s﹣s车=2×360m﹣40m=680m, 由v=st可得,声音传播的时间t=s声v声=680m340m/s=2s, 因汽车行驶的时间和声音传播的时间相等,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v车=s车t车=40m2s=20.0m/s。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小题,共计20分): 13.如图所示的是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舞台上,3位与人类身高相仿的机器人“乐手”,或执竹笛,或弹箜篌,或敲排鼓,与民族音乐演奏家同台奏乐,带来“中国风机器人乐队与人类艺术家的合作表演。机器人“乐手”在吹竹笛时,竹笛声是    振动产生的;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 【答案】空气柱;音色。 【解析】解: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空气柱;音色。 14.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34m的空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   s,你会听到   次敲打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 【答案】0.1;1。 【解析】解:因为管长s=34m,空气中的声速v=340m/s, 由v=st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sv=34m340m/s=0.1s, 由于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 所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小于0.1s, 则两次声音的间隔一定小于0.1s。此时人耳无法分辨两次声音,故只能听到一次敲打声。 故答案为:0.1;1。 15.如图所示,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却可以听到敲击声,说明    能够传声,如果增大敲击的力度,则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将会变化。 【答案】固体;响度。 【解析】解:(1)一个同学轻敲桌底(使附近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帖在桌面上,能听到由课桌传播的声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2)如果增大敲击的力度,桌面振幅增大,所以响度增大。 故答案为:固体;响度。 16.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   Hz。位于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立即开始计时,李明同学百米赛跑记录时间是12.65s,当时气温为15℃,则李明同学百米赛跑真实时间为   s。(气温为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答案】6;12.94。 【解析】解:物体在1s内振动1次,称为1Hz,如果2分钟振动720次,说明120s振720次,那么在1s内振动了6次,即为6Hz。声音在气温15℃时,传播100m的时间为t1=sv=100m340m/s≈0.29s。 则小明同学百米赛跑的真实时间是tt=t1+t2=0.29s+12.65s=12.94s。 故答案为:6;12.94。 17.一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向一山崖驶去,司机鸣笛后5s听到山崖反射回来的回声,则司机听到回声时,声音所走的路程是   米;司机鸣笛的时候距离山崖的距离是   米。(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答案】1700m;875m。 【解析】解:根据回声测距公式可得声音所走的路程为:s1=v1t=340m/s×5s=1700m汽车所走的路程为:s2=v2t=10m/s×5s=50m 司机鸣笛的时候距离山崖的距离是:s=(1700m+50m)÷2=875m 故答案为:1700m;875m。 18.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动随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音调最高的是   图,响度最小的是   图。 【答案】丙;甲。 【解析】解:根据图示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丙振动的次数最多,丙振动的频率最快,所以丙的音调最高。 甲偏离原位置的幅度最小,即甲的振幅最小,所以甲的响度最小。 故答案为:丙;甲。 19.小轿车倒车雷达的探头是利用   (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传感器工作的,倒车雷达   (选填“能”或“不能”)在月球上工作。 【答案】超声波;不能。 【解析】解:现代汽车广泛利用了倒车雷达,它在工作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月球上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在月球上工作。 故答案为:超声波;不能。 20.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到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实验中,教室后排的同学听到音叉的声音比较小,这说明响度还与   有关。 【答案】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解析】解:使音叉发出不同强弱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随着响度的增大,乒乓球被音叉弹开的幅度增大,说明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实验中,教室后排的同学听到音叉的声音比较小,这说明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 故答案为: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21.《大宋东京梦华》是中国大型宋文化主题公园一开封清明上河园出品的大型实景水上演出。它运用《虞美人》《蝶恋花》《满江红》等八首耳熟能详的经典宋词及乐器结合,勾勒出北宋都城东京的历史画面当人们靠近演出时,眼前浮现了千年前河道的声景。人们根据声音的   区分二胡和古筝,靠近演出是为了增加声音的   。 【答案】音色;响度。 【解析】解:人们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分二胡和古筝。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所以靠近演出是为了增加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 22.音乐课上,老师弹钢琴时手指弹奏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 【答案】音调;能量。 【解析】解:师弹钢琴时手指弹奏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音调;能量。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3小题,共计22分): 23.在学习“声现象”的知识时有以下几个实验:如图甲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如图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变化。 (1)如图甲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水花的作用是   。 (2)如图乙实验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   的关系;当钢尺伸出桌边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钢尺振动   。 (3)如图丙中   (选填“a”或“b”)显示的声音属于噪声,可以看出噪声发声体的振动是   (选填“规则的”“无规则的”)。 【答案】(1)振动;放大音叉的振动;(2)频率;频率低于20Hz;(3)b;无规则的。 【解析】解:(1)图甲实验说明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水花可以起到放大振动的作用,属于转换法; (2)由图乙可知,探究的是声音的音调跟频率的关系;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时,钢尺就越不容易振动,其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钢尺伸出桌边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振动,但频率低于20Hz,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故人听不到声音。 (3)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对比丁图中的ab两图,不难看出:a波形很有规律,属于乐音;b杂乱无章属于噪声。 故答案为:(1)振动;放大音叉的振动;(2)频率;频率低于20Hz;(3)b;无规则的。 24.如图所示,塑料刻度尺的一端被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刻度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手压住塑料刻度尺时,没有紧靠到桌边,会同时听到塑料刻度尺   产生的声音和敲击   发出的声音。 (2)保持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力拨动。用较大的力拨动时,塑料尺振动的幅度   ,听到声音的   较大。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听到塑料尺振动发出声音的   相同,   不同。 (4)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的   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区别是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答案】(1)振动;桌面;(2)大;响度;(3)振幅;音调;(4)幅度;音色。 【解析】解:(1)实验时要用手紧靠桌边压住刻度尺,否则会既听到刻度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又听到刻度尺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 (2)保持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较大的力拨动时,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变大,听到声音的响度较大;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塑料尺振动的振幅相同;塑料尺振动的快慢不同,音调不同; (4)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的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即音调、响度相同,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 故答案为:(1)振动;桌面;(2)大;响度;(3)振幅;音调;(4)幅度;音色。 25.如图所示,小组同学完成以下三个声现象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   ;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实验现象放大,这种实验方法是   (控制变量/转换)法,该装置还可以探究声音响度与   的关系。 (2)如图乙所示,随着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小明听到罩内正在响铃的闹钟铃声的   (响度/音调/音色)越来越小,若罩内的空气完全被抽出,将不能听到铃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可听到钢尺   发出的声音。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响度/音调/音色)变大;若拨动钢尺的力保持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声音的音调变   (高/低)。 【答案】(1)振动; 转换;振幅;(2)响度;真空不能传声;(3)振动;响度;低。 【解析】解:(1)图甲中,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实验方法叫做转换法;通过乒乓球被弹起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乒乓球弹起的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实验可以说明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2)图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被拨打的手机的铃声越来越小,即响度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可以发出声音;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则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低; 故答案为:(1)振动; 转换;振幅;(2)响度;真空不能传声;(3)振动;响度;低。 四、计算题(第26题6分,第27题8分,第28题8分,共3小题,共计22分): 26.已知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人耳可以分辨出两个不同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s。在15℃的空气中。求: (1)100米赛跑时,枪声从起点传到终点所用的时间?(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人对着山崖喊话,经过3s后听到回声,人距离山崖多少米? 【答案】(1)100米赛跑时,枪声从起点传到终点所用的时间约为0.3s; (2)人距离山崖510米。 【解析】解:(1)由v=st可得,枪声从起点传到终点所用的时间: t=sv=100m340m/s≈0.3s; (2)由v=st可得,声音在3s时间内所走的路程为: s=vt=340m/s×3s=1020m, 人到山崖的直线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路程的一半, 即人到山崖的直线距离:s′=12s=12×1020m=510m。 答:(1)100米赛跑时,枪声从起点传到终点所用的时间约为0.3s; (2)人距离山崖510米。 27.2020年11月19日6时47分,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全海域深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部署入海,10时09分,它在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Trench)底部成功着陆,潜水的深度为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在逐梦深蓝的路上,中国人又“潜”进了一大步。求: (1)从“奋斗者号”潜水器部署入海到成功着陆马里亚纳海沟,其下潜的平均速度是约多少km/h?(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在“奋斗者号”潜水器下潜的过程中,海面检测船不断向“奋斗者号”发射超声波,再接收从“奋斗者号”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监测“奋斗者号”下潜的深度和位置。当“奋斗者号”下潜的深度为9000米时,从检测船发出的超声波信号,经过多长时间能收到回波信号?(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1500m/s) (3)小明能否用超声波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1)下潜的平均速度约3.24km/h;(2)经过12s能收到回波信号; (3)不能;因为月球表面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解:(1)下潜深度:s=10909m=10.909km 下潜时间:t=10h9min﹣6h47min=3h22min≈3.37h, 下潜平均速度: v=st=10.909km3.37h≈3.24km/h; (2)超声波传播的路程:s1=9000m×2=18000m, 由v=st得,超声波传播的时间: t1=s1v1=18000m1500m/s=12s; (3)因为月球表面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用超声波测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答:(1)下潜的平均速度约3.24km/h;(2)经过12s能收到回波信号; (3)不能;因为月球表面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8.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看到路旁指示牌标有距障碍物0.9km字样,便鸣笛一声,5s后听到回声,又继续行驶22s,司机再次鸣笛并听到回声。(此时声速为340m/s)求: (1)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车前进多少m? (2)汽车的速度为多少m/s? (3)第二次鸣笛后听到回声经过多少s? 【答案】(1)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车前进的距离为100m;(2)汽车的速度为20m/s; (3)第二次鸣笛后听到回声的时间为2s。 【解析】解:(1)由v=st可得,声音在5s内传播的路程:s声=v声t1=340m/s×5s=1700m, 由题意知,s1+s声=2s, 则有:s1=2s﹣s声=2×0.9×103m﹣1700m=100m; (2)汽车的速度:v车=s1t1=100m5s=20m/s; (3)汽车从第一次鸣笛到第二次鸣笛前进的时间:t2=5s+22s=27s, 汽车从第一次鸣笛到第二次鸣笛前进的距离:s2=v车t2=20m/s×27s=540m, 第二次鸣笛处距离障碍物的距离:s3=s﹣s2=900m﹣540m=360m, 则有:2s3=v车t3+v声t3, 解得:t3=2s3v车+v声=2×360m20m/s+340m/s=2s。 答:(1)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车前进的距离为100m;(2)汽车的速度为20m/s; (3)第二次鸣笛后听到回声的时间为2s。 更多资料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