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练习(A卷)(解析版).docx
下载文档

ID:2808248

大小:1.96MB

页数:1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物态变化 物态 变化 单元测试 练习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A卷) (时间:90min 满分:100分) 姓名: 学校: 分数: 题型 选择题 填空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计 题数 16 11 4 0 31小题 分数 48 22 30 0 100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6小题,共计48分): 1.以下是小明对常见温度的认识,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个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5℃ C.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 D.去年冬天,延庆最低气温可达﹣40℃ 【答案】A 【解析】解:A、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A符合实际; B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感觉舒适的气温在23℃左右。故BC不符合实际; D、去年冬天,延庆最低气温达﹣20℃。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2.若没有先甩一下体温计就先后给甲乙两人测量体温(测量前均已用酒精消毒),体温计示数分别为37.9℃和38.4℃,则甲乙两人的体温(  ) A.甲的体温一定是 37.9℃,乙的体温一定是 38.4℃ B.甲的体温可能不是 37.9℃,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 38.4℃ C.甲的体温一定不是 37.9℃,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 38.4℃ D.甲的体温可能不是37.9℃,乙的体温一定是 38.4℃ 【答案】D 【解析】解: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 没有甩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原来体温计的示数是37.9℃,甲病人的体温如果不高于37.9℃,体温计显示的甲病人的体温就是37.9℃,所以甲病人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9℃; 再测量乙病人的体温显示是38.4℃,说明体温计中的水银在37.9℃的基础上上升了,所以测量是准确的,即乙病人的体温一定是38.4℃。 故选:D。 3.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如图正确的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⑤ C.③和⑥ D.都正确 【答案】B 【解析】解:观察原图可知: ①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了被测液体;操作错误; ②操作符合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操作正确; ③玻璃泡接触到容器底;操作错误; ④和⑥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不垂直;操作错误; ⑤视线与温度计垂直,符合读数方法;操作正确; 所以操作正确的有②和⑤. 故选:B。 4.把适量的冰块和盐放入易拉罐中,用筷子搅拌一会儿,暑气逼人的夏天,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居然出现了白霜。把适量的冰块和盐放入易拉罐中,用筷子搅拌,这样做可以(  ) A.提高冰的熔点,使冰熔化,易拉罐温度低于0℃ B.降低冰的熔点,使冰凝固,易拉罐温度低于0℃ C.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易拉罐温度低于0℃ D.提高冰的熔点,使冰液化,易拉罐温度低于0℃ 【答案】C 【解析】解:盐和冰混合搅拌,冰的熔点降低,冰熔化吸热,使易拉罐温度进一步降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白霜,附着在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 故选:C。 5.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学科素养,俊杰同学对物态变化中四种现象的下列阐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在长时间佩戴口罩后,其内侧会逐渐出现小水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这句诗中的“霜”是凝华形成的 C.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粘”是因为发生了凝固现象 D.舞台上喷洒干冰后雾气缥缈,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雾气”属于升华现象 【答案】D 【解析】解:A、在长时间佩戴口罩后,内侧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A正确; B、“霜”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B正确; C、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是嘴唇上的水遇冷凝固成冰,这是凝固现象,故C正确; C、“雾气”由水蒸气变为液态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D。 6.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小。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粗。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 A.甲最长 B.乙最长 C.丙最长 D.一样长 【答案】C 【解析】解:(1)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小,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小,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小; (2)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酒精,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丙的刻度比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相同,所以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 综合分析丙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最长,故C正确。 故选:C。 7.科研人员发现,将一种合金液添加到两金属块之间,合金液固化后把金属块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常温焊接。下列现象与合金液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河水冰封 B.露珠晶莹 C.云雾缭绕 D.白露为霜 【答案】A 【解析】解:由“合金液固化后能把金属块连接起来”可知,合金液由液态变成固态,此过程是凝固过程。 A、河水冰封是凝固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云雾缭绕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物质存在着三种状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称之为物态变化。很多自然现象属于物态变化,下列四种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露水的形成 B.春天冰化成水 C.雪花的形成 D.雾凇的形成 【答案】A 【解析】解: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春天冰化成水,属于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雪花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 D、雾凇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小明看到水烧开后,壶口有“白气”生成。以下变化和上述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干冰变小 B.晶莹露珠 C.雾凇满枝 D.铁变铁水 【答案】B 【解析】解:水烧开后,壶内的水蒸气从壶嘴喷出,遇冷液化而形成小水滴,即看到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A、干冰变小,是干冰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晶莹露珠,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雾凇满枝,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铁变铁水,铁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凝华形成的是(  ) A.立春时节 冰化成的水 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 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答案】C 【解析】解:A、立春时节,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B错误。 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的小冰晶,故C正确。 D、房檐上的冰挂是水凝固形成的冰,故D错误。 故选:C。 11.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冰袋降温 ②冰冻的衣服晾干 ③干冰变小 ④冰花的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解:①冰袋降温,水从固态变成液体的过程,是熔化; ②冰冻的衣服晾干,水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 ③干冰变小,二氧化碳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 ④冰花的形成,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由上述分析结果知②③物态变化相同。 故选:C。 12.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此图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B.沸腾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水量不变 C.实验中所选温度计是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持续沸腾一段时间,这表明沸腾不需要吸热 【答案】A 【解析】解:A、沸腾时烧杯中的气泡越往上越大,故图甲是水沸腾时的现象,故A正确; B、沸腾是一种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水在沸腾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水汽化成水蒸气出去,所以烧杯中水的质量减小,故B错误; C、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60℃,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故C错误; D、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要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是因为石棉网的余温高于水的沸点,水会继续吸热,故D错误。 故选:A。 1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雪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试管内的某固体物质采用水浴法加热,她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她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以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器材,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B.如图甲所示,试管内的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该物质能沸腾 C.由图乙所示,可知该物质是晶体 D.图乙所示,试管内的物质在BC阶段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答案】B 【解析】解:A、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最后调整温度计的高度,使其不要碰到容器底,所以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实验中采用的水浴法加热,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若物质的沸点高于或等于100℃,则该物质的最高温度为100℃,该物质不能沸腾,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是晶体,故C正确; D、由图可知,试管内的物质在BC阶段温度不变,但要吸收热量,所以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B。 14.如图是某种物质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面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B.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经历15min C.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 D.在BC段物质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解:A、此凝固图像中,有一段时间此物质温度是不变的,故此物质是晶体,这段温度不变的过程就是晶体的凝固过程,故A错误; B、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经历12.5min﹣5min=7.5min,故B错误; C、在AB段物质还没有凝固,处于液态,故C错误; D、在BC段物质是晶体的凝固过程,此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5.如图所示,将A、B两个杯子放入水槽中,A杯倒扣入水中,B杯内有水,然后对水槽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不能沸腾,B能沸腾 B.A能沸腾,B不能沸腾 C.A能沸腾,B也能沸腾 D.A不能沸腾,B也不能沸腾 【答案】D 【解析】解:A中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增多,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水温不能达到沸点,所以A杯中水不能沸腾; B杯中水温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B杯中水不能沸腾,故D正确。 故选:D。 16.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内,盛有一些0℃的水,如果将容器内的空气迅速抽去,那么发生的现象是(  ) A.一部分水结成冰,冰和水均为0℃ B.容器内只有0℃的水,水的质量不变 C.容器内只有0℃的水,水的质量减小 D.容器内只有0℃以下的冰,水全部被抽走 【答案】A 【解析】解:用抽气机迅速抽去容器内的空气,造成容器内气压下降,凝固点升高,水的蒸发加快,蒸发吸热,即表面的水从内部的水吸热,造成内部的0℃水放热而凝固为0℃的冰,但水的快速蒸发造成液面上气压变大,快速蒸发不再继续,因而容器内有一部分水结成冰,冰和水的温度均为0℃,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小题,共计22分): 17.如图是一支水银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的   性质制成的。该体温计此时的读数是   ℃。 【答案】热胀冷缩;37.1。 【解析】解:水银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对应的读数为37.1℃。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7.1。 18.2021年1月7日,是成都的初雪。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小明同学想到雪花形成的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小明抬手想要接住雪花,可雪花很快便熔化,在雪花熔化的过程中,雪花的温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放出;不变。 【解析】解:(1)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这个过程要放出热量; (2)雪花是晶体,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放出;不变。 19.冬天,平顶山市尧山附近的天龙池滑雪场经常进行人工造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将水注入专用喷嘴,此处产生的高压空气将水分割成小水滴,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小水滴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落到地面,这就是人工造雪,发生该物态变化时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凝固;放热。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人工造雪是将水注入专用喷嘴或喷枪接触高压空气,将水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这些微小的粒子(小水滴)凝固成小冰晶。发生该物态变化时会放热。 故答案为:凝固;放热。 20.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的性质判断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收热量,温度   。 【答案】晶体;不变。 【解析】解:(1)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 (2)晶体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晶体;不变。 21.炎炎夏日,如图中的“液氮冰激凌”非常走红。它是利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在牛奶、奶油等冰激凌原料上倒上液态氮,它会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牛奶、奶油中的水凝固成冰。 【答案】汽化;吸收。 【解析】解: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在常温下达到沸点,会沸腾,沸腾过程中液态氮迅速汽化为气体,吸收热量,使牛奶、奶油中的水凝固成冰,制成“液氮冰激凌”。 故答案为:汽化;吸收。 22.“炖汤”时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   (能/不能)沸腾,原因是   。 【答案】不能;汤和水温度相同时,盅内的汤不能继续吸热。 【解析】解:沸腾需要的条件是液体温度达到沸点,同时还要继续吸热,本题中将炖盅浸在大煲的水中,而且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大煲内水由于火的持续加热,温度达到沸点而沸腾,经过一段时间的热传递,炖盅中的温度也会达到沸点温度,这样炖盅内外温度相等,没有温度差,不会发生热传递,也就不会继续给炖盅中水加热,里面的水只能是达到沸点温度而不能沸腾起来。 故答案为:不能;汤和水温度相同时,盅内的汤不能继续吸热。 23.为了适应环境,植物分布有一定规律。北方生长大量的针叶林,针叶林叶子细小可减小   ,减慢水分蒸发,以适应干燥的环境:南方生长大量的阔叶林,阔叶林叶子宽大,可加快水分蒸发,蒸发时会   ,以适应高温的环境。 【答案】液体的表面积;吸热。 【解析】解:北方生长大量的针叶林,针叶林的叶子的表面积比较小,这是通过减少液体的表面积的方法,减少蒸发,以适应北方的严寒气候; 南方的热带的树木叶子比较宽大,是为了加快水分的蒸发,水在蒸发时会吸收热量,以适应高温的环境。 故答案为:液体的表面积;吸热。 24.如图所示为一种水开后能鸣笛的电水壶,烧水的过程中,水的内能增大,壶嘴冒出的“白气”   水蒸气(选填“是”或“不是”),仔细观察发现出现“白气”的位置总是在   (选填“远离”或“靠近”)壶嘴的位置。 【答案】不是;远离。 【解析】解: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会液化,仍是气态,所以看不到“白气”;离壶嘴比较远的地方温度低,更容易液化,所以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液化形成了小水珠,所以看到了“白气”。 故答案为:不是;远离。 25.2021年1月25日太原迎来首次降雪,据气象台专家介绍,此次降雪为人工降雪,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气体,使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   (选填“吸热”或“放热”)凝结成小冰晶。 【答案】升华;放热。 【解析】解: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干冰被投射入高空中,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迅速降低,高空中的水蒸遇冷放热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为小水珠,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空气熔化为小水珠,最后小水珠聚集变大落到地面上形成雨。 故答案为:升华;放热。 26.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发现烧瓶内的水中出现了大量的  迅速上升,其体积增大,由此可知水重新沸腾起来。这是因为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压   (选填“增大”或“减小”)的缘故。 【答案】气泡;减小。 【解析】解: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烧瓶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烧瓶壁变成小水珠,瓶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降温时放出的热量又被自身吸收,所以烧瓶内的水达到沸点,并且能从自身吸收热量,烧瓶内的水再次沸腾,水沸腾时,水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所以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有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所以气泡体积不断增大。 故答案为:气泡;减小。 27.实验室有一只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20℃,在测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那么,当温度计示数为41℃时对应的实际温度是   ℃和实际温度为5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答案】35;50℃。 【解析】解:(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所以温度计示数由20℃到80℃,实际温度变化了60℃, 故温度计上的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100℃-0℃60℃-0℃=53℃; 用该温度计的示数是41℃, 对应的实际温度为:(41﹣20)×53℃=35℃; (2)如果实际温度为50℃,与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相比,液柱升高小格数为:50℃53=30℃, 显示示数:t=30℃+20℃=50℃。 故答案为:35;50℃。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4小题,共计30分): 28.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物理教师成功实现了用低熔点合金来做晶体的熔化及凝固实验,该低熔点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明显的晶体特性,较海波的实验数据更理想。 该图是在我校物理实验室利用传感器实测的该合金晶体的温度时间图象。AD阶段持续水浴加热,水浴温度85℃,在约600s时将此低熔点金属从热水中取出并置于15℃冷水中。请分析: (1)BC阶段是    过程,此过程持续   但温度保持不变; (2)EF阶段是   过程,此过程持续   但温度保持不变; (3)从该图象上,可大致看出同一晶体的   和   相等。 【答案】(1)熔化;吸热;(2)凝固;吸热;(3)熔点;凝固点。 【解析】解:(1)由图可知,BC阶段物质吸收热量,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熔点为60℃; (2)EF阶段物质放出热量,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凝固点为60℃; (3)从该图象上可知,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 故答案为:(1)熔化;吸热;(2)凝固;吸热;(3)熔点;凝固点。 29.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   ,凝固点是   。 (2)在   段是凝固过程,此时锡处于   态。 (3)锡的熔化用了   min,它熔化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 (4)锡从7min到8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  态。 (5)锡熔化的条件:①是   ;②是   。 【答案】(1)230℃;230℃;(2)EF;固液共存;(3)4;吸;不变;(4)液;(5)①达到熔点;②不断吸热。 【解析】解:(1)由图可知,锡在230℃时开始熔化,所以其熔点为230℃,锡的凝固点也是230℃,则该物质是晶体; (2)在EF段是凝固过程,此时锡处于固液共存态; (3)固态的锡从3min开始熔化,到7min结束,熔化过程经历了4min,此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230℃不变; (4)锡从7min到8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液态。 (5)锡熔化的条件:①是达到熔点;②是不断吸热。 故答案为:(1)230℃;230℃;(2)EF;固液共存;(3)4;吸;不变;(4)液;(5)①达到熔点;②不断吸热。 30.如图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小明观察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则图中   (选填“甲”或“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如表是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 0 1 2 3 4 5 6 7 8 9 ⋯ 温度(℃) ⋯ 95 96 97 98 98 98 98 98 98 98 ⋯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 (4)同时,小华也做了该实验。他们根据各自的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线,其中实线表示小明的图线,虚线表示小华的图线,水平部分图线重合。若加热条件完全相同,整个过程中两人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线分析:两同学实验中开始加热时水的温度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开始加热直到水达到沸点所用的时间是   (选填“相同”、“不同”或“无法判断”).你认为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5)在同一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一猜想:   。 【答案】(1)自下而上;(2)甲;(3)98;不变;(4)相同;不同;水的质量不同;(5)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