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章 物态变化(提分卷)(解析版).docx
下载文档

ID:2808217

大小:415.32KB

页数:1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三章 物态变化提分卷解析版 第三 物态 变化 分卷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第三章 物态变化 提分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解: 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考场内的气温感觉舒适,在23℃左右。不符合实际; B、水的凝固点在0℃左右,冰箱内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应该高于0℃,在4℃左右。不符合实际; 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70℃.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符合实际。 答案:D。 2.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的形成 C.霜打枝头 D.冰的形成 解: A、冰雪融化,冰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滴,需要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需要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D、冰的形成,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需要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答案:A。 3.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解: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汽化(蒸发)为气态,弥漫在空气中。 答案:A。 4.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 A.景区喷雾 B.人造雪景 C.撒盐融雪 D.人工降雨 解: A、景区喷雾,是因为水雾变为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是吸收热量的,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故A符合题意; B、人造雪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C不符合题意; D、人工降雨,是干冰(固体二氧化碳)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5.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 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 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 解: AB、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冰吸收热量,熔化成水,使得食物温度降低,不易变质。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 CD、刚从“简易冰箱”中取出的食物,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在食物的外包装上液化成为小水珠。选项C、D均错误。 答案:A。 6.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解:本题中的“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属于液态的水凝固成固态的冰,凝固需要放热。 答案:A。 7.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  ) 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解: 夏天汽车使用空调,车内温度低于车外温度,车玻璃比车外空气温度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 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车内温度高于车外温度,车玻璃比车内温度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答案:C。 8.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解: 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A图象符合题意,BC图象的沸点与原来不同,不符合题意;D图象中水的温度不可能直接从很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9.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 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 C.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 解: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故A正确; 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食物容易熟,故B正确; C、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壶中喷出的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故C错误;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故D正确。 答案:C。 10.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解: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已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壶嘴处温度较高,因此不会发生液化现象,也就不会出现“白气”,所以a处较浓。 答案:C。 11.《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解: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 答案:C。 12.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固、液、气 B.气、液、固 C.气、固、液 D.液、固、气 解:由图知,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同时乙物态→丙物态也需要吸热,所以乙物态为固态; 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所以甲物态→丙物态需要放热;同时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甲物态是气态; 所以丙物态为液态。 答案:C。 13.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解:常温常压下氮是气态的,将牛奶杯内倒入液态氮,液态氮迅速吸热汽化,导致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为小水滴。 答案:D。 14.如图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 A.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 B.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C.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D.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解: 甲容器是密封的,给甲容器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容器水面上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会高于100℃; 乙容器的水从甲容器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达到水的沸点(100℃)时就会沸腾,而此时甲容器的水还不能沸腾,再加热甲容器内的水也能沸腾。 答案:B。 15.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以下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操作是(  ) 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B.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C.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D.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解: 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在甲试管中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水蒸气液化要放出热量;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的热量被甲试管中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升高,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t高于乙中的水温,得出水蒸气液化放热,因为另一杯开水温度不一定与烧瓶中开水温度相同,故C可以。 答案:C。 16.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解: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开水倒入杯中,此时晶体物质被熔化,此过程晶体物质会吸收热量,当水的温度下降到55℃以下时,此时晶体物质会凝固,会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 答案: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7.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 熔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放出 (“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解:让白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故是熔化;在石板上蘸上糖浆,等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糖画。 答案:熔化;放出。 18.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 汽化 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 液化 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 放 热(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解: 当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时,瓶中的水吸热会发生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瓶内的水减少; 烧瓶中汽化的水蒸气上升遇到温度较低的金属盘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该变化过程需要向低温物体放热。 答案:汽化;液化;放。 19.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 60 ℃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60 ℃,只有当 醋全部汽化 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解: 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只有当醋全部汽化后,再继续加热,油温度才会升高。 答案:60;不会;60;醋全部汽化。 20.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 压缩体积 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 冷 (选填“冷”、“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 汽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 吸收 (选填“吸收”、“放出”)大量的热。 解: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气体打火机里的丁烷气体,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丁烷外泄后迅速汽化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冷。 答案:压缩体积;冷;汽化;吸收。 21.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 吸 (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装着冰鲜鱼的袋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袋子的外壁出现了一层水珠,这是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解:冰化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物体熔化是吸热的。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是空气遇冷凝结成的,这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 答案:熔化;吸;液化。 22.如图中的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烹饪过程中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豆腐通过冷冻后变成冻豆腐经历了 凝固 的物态变化。此过程中豆腐将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 解: 豆腐冰冻时,水凝结成冰,属于凝固现象;凝固过程放出热量。 答案:凝固;放热。 23.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 汽化 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 液化 成小水滴或直接 凝华 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将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解:地面上江、河、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由液态汽化为气态的水蒸气,含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这就是云。 答案:汽化;液化;凝华。 24.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它的原理是 气体热胀冷缩 。如图所示A处是上午8点钟液面的位置,B处为第二天上午8点钟液面的位置,两次温度比较,   处的温度比较高(选填“A”或“B”)。 解: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细管中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管中液面将向下运动;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细管中的气体遇冷收缩,体积减小,管中的液面上升。 答案:气体热胀冷缩;B。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25.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表面积 有关。 (2)通过 AC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 表面积 (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 不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只有在水的质量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 。 解: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温度、水的表面积的大小、以及水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的关系时,应用控制变量法。 (1)比较A、B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所以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2)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故选A、C。 (3)小凡同学的验证过程是错误的,因为从设计的环节看他没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的环节来看,他没控制水的质量相同。因为只有在水的质量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 答案: (1)表面积大小; (2)A,C;表面积; (3)不正确;只有在水的质量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 26.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4 ℃。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先降低后升高 。 (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 不准确 (准确/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 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凝固点 。 (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解:(1)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主要考虑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 (2)分析图象可知,小明所测盐水在﹣4℃凝固,则该盐水的凝固点是﹣4℃; (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又升高。 (4)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盐水浓度在21%到24%之间还有22%、23%或者是22.5%根据第(3)问的趋势看,都有可能在以上盐水浓度时盐水的凝固点比零下18摄氏度还低然后再升到浓度是24%的零下17摄氏度,所以他的判断不准确; (5)冷藏盒中药品降温,冰的熔点是0℃,盐冰的熔点低于0℃,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盐水冰块降温效果较好。 答案:(1)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2)﹣4;(3)先降低后升高;(4)不准确;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凝固点;(5)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27.物理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时,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组装好实验器材后,点燃酒精灯,发现酒精灯火焰距石棉网有些远,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    。 A.直接向下调节铁圈位置,直到正好使酒精灯火焰加热 B.在铁架台上做一个酒精灯外焰位置的记号,熄灭酒精灯,按记号调整好位置,再点燃 C.直接在酒精灯下垫一本书,使火焰位置差不多,继续实验 (2)调整好实验装置后,晨晨每隔0.5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的实验信息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 加热时间t/min 0 0.5 1.0 1.5 2.0 2.5 3.0 温度T/℃ 80 85 90 91 92 ①第3次实验,温度计中液柱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  88 ℃。 ②为得到探究结论,除上述表中的数据外,还需要记录的实验信息是: 开始沸腾的时间 。 (3)如表所示,晨晨读到第六次实验温度值时发现,温度才上升到92℃,晨晨用了较长的时间才完成探究。如何改进实验方案,可以缩短实验时间? 适当减少水的质量 。 (4)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晨晨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小会儿才停止沸腾,分析原因,是因为  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还会继续从石棉网上吸热沸腾一会儿 。 解:(1)适当向下调整石棉网的位置,但在调整过程需避免发生危险,需要先将酒精灯熄灭;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读数为88℃;表中数据并不完整,水还未沸腾,需要继续记录数据至水沸腾一段时间; (3)适当提高水的初温或适当减少水的质量,都可以缩短实验时间; (4)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还会继续从石棉网上吸热,从而水能够继续沸腾一段时间。 答案:(1)B;(2)①88;②开始沸腾的时间;(3)适当提高水的初温(或适当减少水的质量等合理即可);(4)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还会继续从石棉网上吸热沸腾一会儿。 四、计算题(28题5分,29题8分,共13分) 28.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冻鱼,放在一盆冷水中,过一段时间将鱼从水中拿出,发现鱼的表面出现了一层较厚的冰。剥开这层冰,发现鱼已经完全“解冻”。请分析说明鱼表面这层较厚的冰是如何形成的。(“解冻”过程中,鱼的温度始终低于0℃) 答: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冻鱼温度(远)低于0℃,放到水中后水放热降温,鱼吸热升温;与鱼接触的水温度达到0℃时,鱼的温度仍低于0℃,水放热凝固成冰;鱼继续吸热升温,与鱼接触的冰放热降温,与冰接触的水放热凝固,如此往复,直至鱼完全解冻,冰达到最厚。 2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舞台仙境是怎样营造出来的?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温度低于﹣78.5℃,当它遇热而变成气体时,会令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小水珠,这就是白雾。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这些白雾就十分浓厚,显得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舞台仙境”是通过发生怎样的物态变化营造出来的? (2)请列举2条干冰在实际中还有什么应用? 解:(1)固态的二氧化碳即干冰的升华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2)干冰抛洒在云层中就可以人工降雨;还可以作为制冷剂,用于保存食物。 答案:(1)升华、液化; (2)做制冷剂,用于冷藏保鲜食物(做灭火剂等,答案合理即可)。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