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
下载文档

ID:2808154

大小:334.87KB

页数:2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1.4 测量 平均速度 同步 练习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基础练习)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计 题数 15 10 0 5 10 40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小明在学校举行的体育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前50米用时6秒,后50米用时8秒,小明百米赛跑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 A.16.7m/s B.12.5m/s C.7.1m/s D.7.3m/s 【答案】C 【解析】解:百米全程用时:t=t1+t2=6s+8s=14s; 则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100m14s≈7.1m/s。 故选:C。 2.某次体育考试,王海同学完成1千米长跑项目用时大约4min,则他在1千米长跑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 A.20km/h B.4m/s C.2m/s D.10km/h 【答案】B 【解析】解:王海通过的路程s=1km=1000m,运动时间t=4min=240s, 王海的平均速度:v=st=1000m240s≈4m/s=14.4km/h。 故选:B。 3.物体在做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如果速度大小随时间发生变化,则称为变速直线运动。若某物体沿直线以12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全程的13,又以同方向16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剩余的全部路程,则它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14.4m/s B.15.4m/s C.14.33m/s D.14.66m/s 【答案】A 【解析】解:设全程为s,物体沿直线以12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全程的13, 由v=st可得,所用时间:t1=13sv1=s3×12m/s; 又以同向16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剩余的全部路程,所用时间:t2=23sv2=2s3×16m/s; 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平均=st1+t2=ss3×12m/s+2s3×16m/s=14.4m/s。 故选:A。 4.已知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2,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且v=3v1,则v1与v2的比值是(  ) A.1:5 B.1:3 C.2:1 D.1:2 【答案】A 【解析】解:设前一半时间为t 由v=st可得,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s1=v1t; 后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s2=v2t; 全程的平均速度:v=s1+s22t=v1t+v2t2t=v1+v22; 由v=3v1可得:v1+v22=3v1 解得:v1v2=15。 故选:A。 5.如图所示甲、乙微型小车的运动记录,两小车均由左向右运动。现利用频闪照相记录两小车的位置,频闪相机每隔0.02s拍一次照,用字母A、B、C、D、E标记小车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 B.从A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乙运动至D位置时速度为1m/s D.从D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C 【解析】解:A、图中,甲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变大,做加速直线运动;乙车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同,故小车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从A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时间相同,由v=st可得,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乙运动至D位置时路程s=6cm=0.06m,所用时间t=3×0.02s=0.06s,乙运动至D位置时速度v=st=0.06m0.06s=1m/s,故C正确; D、从D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车的路程大于乙车的路程,所用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6.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当小车自斜面顶端如图所示位置开始计时,滑至底端如图所示位置时停止计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6cm/s B.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4cm/s C.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2cm/s D.斜面的倾斜度越大越好,可以节省实验时间 【答案】C 【解析】解:ABC、由图可知,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 t=15:0.3:05﹣15:03:00=5s,行驶的路程:s=8.00cm﹣2.00cm=6.00cm, 则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v=st=6.00cm5s=1.20cm/s。故AB错误,C正确。 D、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因此,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时间。斜面的倾斜度越大,实验时间越小,不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故D错误。 故选:C。 7.某次运动会的100m决赛中,甲、乙、丙三位运动员距离起点20m、80m、100m时所用的时间如右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距起点的距离 20m 80m 100m 甲所用时间 2.3s 8.9s 12.2s 乙所用时间 2.4s 8.3s 11.8s 丙所用时间 2.5s 8.4s 11.4s A.最先到达距离起点80m处的是甲 B.乙在全过程中一直在做加速运动 C.在2.3s时,丙领先甲,乙领先丙 D.比赛全程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丙 【答案】D 【解析】解:A、由表格的第2列数据分析可知到达距离起点80m处所用时间最短的是乙,故乙最先到达距离起点80m处,A错误; B、乙前20m的平均速度v1=s1t1=20m2.4s≈8.33m/s,从20m到80m处的平均速度v2=s2t2=80m-20m8.3s-2.4s≈10.17m/s,最后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s3t3=100m-80m11.8s-8.3s≈5.71m/s,v3<v1<v2,故乙在全过程中不是一直在做加速运动,B错误; C、由表格的第1列数据分析可知甲跑完前20m用时2.3s,而此时乙丙尚未到达距起点20m处,所以三人中此时甲领先,C错误。 D、在路程相等的情况下,丙用时最短,所以比赛全程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丙,D正确。 故选:D。 8.如图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对该物体在0~5s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物体在1~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1~3s内的平均速度为0.5m/s C.物体在0~5s内运动的路程为2m D.物体在0~5s内的平均速度为0.67m/s 【答案】C 【解析】解:A、物体在1~3s内路程不变,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物体在1~3s内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物体在0~5s内运动的路程为2m,故C正确; D、物体在0~5s内的平均速度为:v=st=2m5s=0.4m/s,故D错误。 故选:C。 9.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BC段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30km/h C.CD段汽车做减速运动 D.BC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解:A、AB段汽车的路程不随时间而变化,则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BC段的平均速度是vBC=sBCtBC=90km-45km3h-2h=45km/h,故B错误; BC段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BC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C、OA段汽车的路程增加,是向前运动的,CD段的汽车路程是减小的,则汽车是往回运动的,所以CD段的运动方向与OA段的运动方向相反,但其s﹣t图象也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CD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故选:D。 10.如图,拖车拉着小汽车从事故现场到达汽修厂(B点),全程中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m/s B.事故现场到汽修厂的距离是3km C.小汽车OA段受到的拉力大于其在OB段受到的拉力 D.OA段的平均速度大于OB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D 【解析】解:由图象知,全程距离为s=6km=6000m,故B错误; 由图象知,拖车拉着小汽车从事故现场到达汽修厂运动时间为t=0.5h=30min=1800s, OA段的距离是sOA=3km=3000m,所用时间为tOA=0.1h=360s,运动速度为: vOA=sOAtOA=3000m360s≈8.33m/s。 全程OB的平均速度为v=st=6000m1800s≈3.3m/s,故A错误; 则OA段的平均速度大于OB段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 OA段和OB段拖车虽然速度不同,但都是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于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不变(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所以两种情况下的拉力相等。故C错误。 故选:D。 11.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2~4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 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第2s时甲、乙相距6m 【答案】C 【解析】解:由图像知,甲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甲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前2s,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2s后乙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处于静止状态,即乙是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 A、2~4s 内,乙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乙是静止状态,故A错误; B、2~4s 内甲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乙是静止状态,若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故B错误; C、0~4s 乙运动的路程是8m,时间是 4s,平均速度为v=st=8m4s=2 m/s,故C正确; D、由图知:第二s时甲、乙相距4m,故D错误。 故选:C。 1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 B.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 C.第4s~第19s,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D.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 【答案】C 【解析】解:A、由图可知乙在甲出发3s后才出发,所以甲乙不是同时出发的,故A错误; BD、由图可知第24s以前,甲乙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发生变化,则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但24s后两物体的s﹣t图象是一组平行线,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变,即两物体运动的速度相等,所以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静止,故BD错误; C、第4s~第19s,甲和乙运动的路程均为57m﹣12m=45m,运动时间相等,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 故选:C。 13.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 A.0~10s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v甲<v乙 B.0~10s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 C.在15s末时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甲车在20s内的平均速度是10m/s 【答案】C 【解析】解:A、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辆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A错误; B、0﹣10s,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做直线运动,且v甲>v乙,乙车与甲车的距离逐渐增大,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故B错误; C、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时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故C正确; D、甲车在20s内的平均速度:v=st=100m20s=5m/s,故D错误。 故选:C。 14.一个沿竖直方向下落的物体,路程s与运动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物体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在0~t3时段内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0~t2时段内的平均速度等于t2~t3时段内的平均速度 C.物体在0~t3时段内一直做加速运动 D.物体在t2~t3时段内的平均速度是0~t1时段内平均速度的4倍 【答案】D 【解析】解:假设纵坐标中一格表示的路程为s,横坐标中一格表示的时间为t。 AC、由下面的s﹣t图像可知,AB段为曲线,说明此过程中物体做变速运动;BC段为倾斜直线,则该过程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在0~t3时段内不是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一直做加速运动,故AC错误 B、从图中看出,物体在0~t2时段内的路程为4s,所用时间为4t,物体在t2~t3时段内的路程为4s,所用时间为2t, 可以看出,物体在两段时间的内的路程相同,但所用时间不同, 根据v=st可知,物体在0~t2时段内的平均速度与t2~t3时段内的平均速度不同,故B错误; D、物体在t2~t3时段内的路程为4s,所用时间为2t,平均速度是:v=4s2t=2st, 0~t1时段内的路程为s,所用时间为2t,平均速度是:v′=s2t, vv'=2sts2t=41,即物体在t2~t3时段内的平均速度是0~t1时段内平均速度的4倍,故D正确。 故选:D。 15.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错误的是(  ) 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 B.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C.在5秒内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D.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答案】D 【解析】解:A.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一方向运动,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在t=5秒时两物体相遇,故A正确; B.在s﹣t图像中,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像可知,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D.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由v=st可知,在5秒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6.某人在2h内行走了10km,休息0.6h后又在3h内行走了18km,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答案】5。 【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某人的总路程为:s=10km+18km=28km, 这段路程一共用的时间为:t=2h+0.6h+3h=5.6h,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28km5.6h=5km/h。 故答案为:5。 17.小明常常以跑步上学的方式煅炼身体,刚出门时做准备活动,他以2m/s的速度行走了1分钟,然后以5m/s的速度跑步5分钟就可到达学校,则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   m,他上学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1620;4.5。 【解析】解:由v=st得,小明两阶段的路程分别为: s1=v1t1=2m/s×1×60s=120m, s2=v2t2=5m/s×5×60s=1500m, 则小明从家到学校经过的路程: s=s1+s2=120m+1500m=1620m。 小明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总时间: t=t1+t2=1×60s+5×60s=360s, 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 v=st=1620m360s=4.5m/s。 故答案为:1620;4.5。 18.在全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男子百米比赛上,聪聪同学以12.5s的成绩获得冠军。他在前10m平均速度为10m/s,合    km/h;如果聪聪在最后冲刺阶段平均速度为10m/s,则聪聪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答案】36;8。 【解析】解:10m/s=36km/h;他的百米平均速度:v=st=100m12.5s=8m/s。 故答案为:36;8。 19.眉山市于2021年4月24日,在东坡区举办了“千禾杯”半程马拉松赛,某选手在湖滨路一段平直赛道上用2min时间跑了960m,该选手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m/s;以该选手为参照物,跑道旁边的建筑物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8;运动。 【解析】解:已知s=960m,t=2min=120s, 选手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st=960m120s=8m/s, 跑步的过程中,以选手为参照物,跑道旁边的建筑物与选手之间有相对位置的变化,故建筑物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8;运动。 20.小明骑自行车去书店,开始以2m/s的速度骑行了400m,又以5m/s的速度骑行了500m,则他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3。 【解析】解:小明骑自行车前400m所用的时间:t1=s1v1=400m2m/s=200s; 后500m所用的时间:t2=s2t2=500m5m/s=100s; 故他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s1+s2t1+t2=400m+500m200s+100s=3m/s。 故答案为:3。 21.小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s内加速跑完了36m,接着保持8m/s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   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   m/s,合   km/h。 【答案】16;6.25;22.5。 【解析】解:小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s内加速跑完了36m,那么剩余路程为:s2=100m﹣36m=64m, 由v=st可得,小李跑完64m所用的时间:t2=s2v2=64m8m/s=8s, 则他跑完全程所用时间为:t=t1+t2=8s+8s=16s; 他全程的平均速度:v=st=100m16s=6.25m/s=22.5km/h。 故答案为:16;6.25;22.5。 22.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全程共48m,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12s,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8s,则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全程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3;2.4。 【解析】解:后一半的路程为:s′=s2=48m2=24m,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s't'=24m8s=3m/s; 全程平均速度为:v=st=48m12s+8s=2.4m/s。 故答案为:3;2.4。 23.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来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除了图中所示给出的器材和刻度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小青通过测量得到,路程s1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的平均速度为v2。那么,v1、v2的大小关系是v1   v2(选填“>”、“=”或“<”)。 【答案】秒表;<。 【解析】解:(1)除了图中所示给出的器材和刻度尺,还需要秒表,来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2)小车沿着斜面下滑,做的是加速运动,所以v1<v2。 故答案为:秒表;<。 24.如图,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填“大”或“小”)一些;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全程是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答案】(1)小;(2)0.2;(3)变速。 【解析】解:(1)斜面的坡度较小时,小车运动速度较慢,运动时间较长,便于计时。 (2)由图知,AB段的距离是sAB=10.00dm﹣6.00dm=4.00dm=0.4m,AB所用时间为tAB=2s, 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SABtAB=0.4m2s=0.2m/s。 (3)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其速度越来越大,因此是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小;(2)0.2;(3)变速。 25.“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图为两个质量相同的甲、乙小球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甲球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若每隔0.02s拍照一次,并测得ab间的距离是1.80cm,则乙球的平均速度    m/s。 【答案】匀速;0.3。 【解析】解:(1)甲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并且甲做直线运动,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2)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乙球所用时间为0.02s×3=0.06s,乙球从a到b通过的路程:s=1.80cm=0.018m; 乙球的速度:v乙=st乙=0.018m0.06s=0.3m/s。 故答案为:匀速;0.3。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26.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小车在下落的过程中,受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 (5)如果在实验中,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v=st;(2)非平衡力;0.72;(3)小于;(4)小;时间;(5)偏大。 【解析】解:(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该实验的原理是v=st; (2)由题意可知,小车是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而且运动过程中没有维持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小车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小车不是受平衡力的作用; 由图示知,小车通过的全部路程为0.5m+0.5m=1.0m, 所用的时间为5秒,所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1m5s=0.2m/s=0.72km/h; (3)由图示知,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都是0.5m,但通过上半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2s,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并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测出的时间误差较小。 (5)如果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所测的时间偏小,小车运动的路程不变,由v=st可知,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1)v=st;(2)非平衡力;0.72;(3)小于;(4)小;时间;(5)偏大。 27.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AB段距离sAB=   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   m/s。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5)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   (用字母v1和v2表示)。 【答案】(1)v=st;(2)40.0;0.3;(3)偏大;(4)B;(5)2v1v2v1+v2。 【解析】解:(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v=st; (2)根据图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2cm,则 AB间的长度:sAB=40cm;AC间的长度:sAC=90cm; AC段所用的时间:tAC=3s; AC段的平均速度:vAC=sACtAC=90cm3s=30cm/s=0.3m/s; (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短,而路程不变,由v=st可得,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4)小车在斜面上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做加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