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
练习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A卷)
(时间:90min 满分:100分)
姓名: 学校: 分数:
题型
选择题
填空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计
题数
12
10
3
3
28小题
分数
36
20
18
26
100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2小题,共计36分):
1.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不能避免的错误
B.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
C.误差是可以避免的错误
D.误差与错误不同,误差可以避免,但错误很难避免
【答案】B
【解析】解:A、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故A错误;
B、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故B正确;
CD、在测量中,错误是不允许的,是可以避免的,但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D错误。
故选:B。
2.在校运动会上,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下列测量工具中合适的是( )
A.分度值是1mm的三角板 B.分度值是1cm,长20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mm,长2m的钢卷尺 D.分度值是1m,长20m的皮卷尺
【答案】B
【解析】解: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成绩一般在5~8米之间,故最小刻度值达到1cm就比较适当,量程大于十米的皮卷尺就可以,故B正确。
故选:B。
3.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中,参照物的选取符合描述的是( )
A.“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以地为参照物
B.“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潮水”为参照物的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照物的
D.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照物的
【答案】C
【解析】解:A、“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以地球以外的物体(如月亮)为参照物,说明人是运动的,而不是以地为参照物,故A错误;
B、“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描述潮水相对于观众在运动,是以观众为参照物的,故B错误;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描述轻舟相对于“万重山”在运动,是以“万重山”为参照物的,故C正确;
D、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大地为参照物的,故D错误。
故选:C。
4.在高速公路上,一辆加速行驶的小轿车正在超过一辆减速行驶的大货车,此时( )
A.小轿车相对于大货车是静止的 B.大货车相对于小轿车在向后运动
C.大货车相对于小轿车在向前运动 D.大货车相对于地面在向后运动
【答案】B
【解析】解:A、一辆加速行驶的小轿车正在超过一辆减速行驶的大货车,则小轿车相对于大货车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因此小轿车相对于大货车是运动的,故A错误;
BC、小轿车的速度大于大货车的速度,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货车向小轿车前进的反方向运动,即大货车相对于小轿车在向后运动,故B正确,C错误;
D、以地面为参照物,大货车相对于地面在向前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5.有一小车在2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走了10米,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2秒内,速度是5米/秒
B.这小车在3秒内经过的路程为15米
C.这小车每秒的路程是5米
D.这小车每经过5米的路程经历1秒的时间
【答案】A
【解析】解:A、由于小车在2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在2s内速度不变,据此可得它在前2s内的速度v=st=10m2s=5m/s,故A正确;
B、小车在3s内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确定,所以小车在3秒内经过的路程不一定为15米,故B错误;
C、由于小车在其他时间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确定,所以小车每秒的路程不一定是5米,故C错误;
D、由于小车在其他时间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确定,所以小车每经过5米的路程经历的时间不一定是1秒,故D错误。
故选:A。
6.10月的体育节运动会上一短跑运动员沿直线跑了5s,前2s内通过16m的路程,后3s通过了30m的路程,这个运动员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8m/s B.9m/s C.9.2m/s D.10m/s
【答案】C
【解析】解:运动员的路程s=16m+30m=46m,
运动员的运动时间t=5s,
运动员的平均速度:v=st=46m5s=9.2m/s;
故选:C。
7.如图所示是小辛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所用时间200s,停表分度值0.1s
B.所用时间3.2min,停表分度值1s
C.所用时间200s,停表分度值1s
D.所用时间3.2min,停表分度值0.1s
【答案】C
【解析】解:小表盘指针指在3min与4min之间,即小表盘的示数为3min,大表盘上相邻两条刻度线所表示的时间为1s,即停表分度值为1s,故大表盘读数为20s,所以小辛同学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为3min20s,也就是200s。
故选:C。
8.如图所示,站台上,小红坐在列车甲中,正观察着对面的另一辆列车乙,请根据图中所示的情景判断,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
①甲和乙均相对于站台运动,且方向相反
②甲和乙均相对于站台运动,且方向相同
③甲相对于站台静止,乙相对于站台运动
④甲相对于站台运动,乙相对于站台静止
A.只有①③ B.只有③④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解:由图可知,小红先看到乙车的车头,后看到乙车的车身,说明甲乙两车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
①如果相对于车站,甲车向图中左方运动,乙车向右方运动,是可以出现图中的情景的,故“甲和乙均相对于站台运动,且方向相反”是能出现的;
②如果相对于车站,甲乙两车都向右运动,且乙车较快;或者相对于车站,甲乙两车都向左运动,且乙车较慢,都可以出现图中的情景,故“甲和乙均相对于站台运动,且方向相同”是能出现的;
③如果相对于车站,甲车静止,乙车向右运动,也可以出现图中的情景,故“甲相对于站台静止,乙相对于站台运动”是能出现的;
④如果相对于车站,甲车向左运动,乙车静止,也可以出现图中的情景,故“甲相对于站台运动,乙相对于站台静止”是能出现的。
由此可知,①②③④都有可能。
故选:D。
9.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B.由图象得,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4:9
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行驶
D.甲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小时
【答案】A
【解析】解:AB、甲乙的s﹣t图像都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可知甲的速度:v1=s1t1=180km2h=90km/h,乙的速度:v2=s2t2=120km3h=40km/h,所以v甲>v乙,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9:4,故A正确,B错误;
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因v甲>v乙,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行驶,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甲2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80km,乙3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20km,路程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10.如图所示甲、乙微型小车的运动记录,两小车均由左向右运动。现利用频闪照相记录两小车的位置,频闪相机每隔0.02s拍一次照,用字母A、B、C、D、E标记小车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
B.从A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乙运动至D位置时速度为1m/s
D.从D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C
【解析】解:A、图中,甲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变大,做加速直线运动;乙车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同,故小车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从A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时间相同,由v=st可得,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乙运动至D位置时路程s=6cm=0.06m,所用时间t=3×0.02s=0.06s,乙运动至D位置时速度v=st=0.06m0.06s=1m/s,故C正确;
D、从D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车的路程大于乙车的路程,所用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11.甲乙两物体相向运动即两个物体各自朝对方的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运动速度为10 m/s
B.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C.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400 m
D.0﹣4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解析】解:A.由图像可知,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 30s 内通过的路程为300m,甲的运动速度为v=st=300m30s=10m/s,故A正确;
B.由图像可知,在0﹣1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处于静止状态;10s﹣30s,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乙比甲要晚10s 出发,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300m,故C错误;
D.由图像可知,在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10s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12.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公路上行驶,它们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
B.10~20min,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
C.2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
D.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
【答案】C
【解析】解:A、由图可知,0~10min,甲车行驶的路程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故A错误;
B、10~20min,乙车的路程没有变化,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而甲车的路程有变化,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故B错误;
C、20~30min,甲车行驶的路程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故C正确;
D、0~30min,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相等,所以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小题,共计20分):
13.如图所示,物块的长度为 cm;秒表读数为 s。
【答案】2.72;338.5。
【解析】解:由图知: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4.00cm对齐,右侧在6.7cm和6.8cm之间偏向6.7cm一侧,估读为6.72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6.72cm﹣4.00cm=2.72cm;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5min=330s;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8.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8.5s,即秒表的读数为330s+8.5s=338.5s。
故答案为:2.72;338.5。
14.2021年5月29日,“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托举着“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直冲云霄,飞船与火箭分离后,再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完成了“送货上门”服务,飞船直冲云霄中,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是 的;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形成组合体一起运动,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飞船是 的。
【答案】运动;静止。
【解析】解: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形成组合体一起运动,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飞船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15.小明常常以跑步上学的方式煅炼身体,刚出门时做准备活动,他以2m/s的速度行走了1分钟,然后以5m/s的速度跑步5分钟就可到达学校,则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 m,他上学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1620;4.5。
【解析】解:由v=st得,小明两阶段的路程分别为:
s1=v1t1=2m/s×1×60s=120m,
s2=v2t2=5m/s×5×60s=1500m,
则小明从家到学校经过的路程:s=s1+s2=120m+1500m=1620m。
小明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总时间:t=t1+t2=1×60s+5×60s=360s,
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 v=st=1620m360s=4.5m/s。
故答案为:1620;4.5。
16.如图是小球从空中落入水中的频闪照片,每块瓷砖高为6cm,每隔0.1s拍摄一次,小球下落过程中,以小球为参照物,瓷砖是 (选填“静止”、“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的,经过C点的速度为 m/s。
【答案】向上运动;0.6。
【解析】解:(1)小球下落过程中,以小球为参照物,瓷砖向上离小球越来越远,故以小球为参照物,瓷砖向上运动。
(2)小球在AC段是变速运动,小球在BD段是匀速直线运动,
小球从B点到D点运动距离:s=2×6cm=12cm=0.12m,运动时间:t=2×0.1s=0.2s,
故小球到达C点速度:v=st=0.12m0.2s=0.6m/s。
故答案为:向上运动;0.6。
17.为了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城市,哈尔滨市正在加快建设哈尔滨机场迎宾路高架工程,线路全长35.2km,设计最高时速80km/h.若工程通车后,按规定时速行驶,通过全程最快需 h;在高速路上,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看到周围的景物向后退去,这是以 为参照物来描述的。
【答案】0.44;汽车。
【解析】解:(1)已知:线路全长35.2km,最高时速80km/h
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sv得通过全程最快时间t=sv=35.2km80km/h=0.44h;
(2)以汽车为参照物,周围的景物相对于汽车位置一直在变化,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0.44;汽车。
18.一列长为200m火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大桥,用时120s,则这座大桥长度为 m,火车整车在桥上运行的时间为 s。
【答案】2200;100。
【解析】解:(1)车长s车=200m,过桥时间是120s,车速v=20m/s,
由v=st可得,火车通过的路程:s=vt=20m/s×120s=2400m,
桥长:L桥=s﹣L火车=2400m﹣200m=2200m。
(2)火车整车在桥上运行的路程s′=L桥﹣L火车=2200m﹣200m=2000m。
由v=st可得,火车整车在桥上运行的时间:t′=s'v=2000m20m/s=100s。
故答案为:2200;100。
19.运动可缓解紧张情绪,让人感到开心快乐,小明和爸爸从同一地点沿直线步行,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的速度为 ;前10min内,小明看到爸爸 。(选填“一直前进”、“一直后退”、“先前进后后退”或“先后退后前进”)
【答案】1m/s;先后退后前进。
【解析】解:根据s﹣t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为:s=1.2km=1200m,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t=20min=1200s,
所以小明的速度为:v=st=1200m1200s=1m/s;
根据图象可知,前5min内,爸爸静止,所以这段时间爸爸相对于小明后退,5min﹣10min这段时间,根据图象的倾斜程度可知爸爸的速度大于小明的速度,所以这段时间爸爸相对于小明前进,所以前10min内,小明看到爸爸先后退后前进。
故答案为:1m/s;先后退后前进。
20.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如图,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3位置的路程是
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 m/s。
【答案】3.60;0.9。
【解析】解:根据图示可知,图中刻度尺一个大格表示1cm,一大格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3位置的距离是:6.20cm﹣2.60cm=3.60cm;
根据图示可知,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4位置的距离是:8.00cm﹣2.60cm=5.40cm=0.054m,
则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平均速度:v=st=0.054m0.02s×3=0.9m/s。
故答案为:3.60;0.9。
21.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匀速行驶,由两车的s﹣t图像可知(如图),乙车速度为 km/h,且v甲 v乙(选填“>”“=”或“<”)。
【答案】72;<。
【解析】解:由s﹣t图像可知,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10s时,甲车通过的路程为:s甲=350m﹣200m=150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
s乙=200m,
则甲车的速度:v甲=s甲t=150m10s=15m/s,
乙车的速度:v乙=s乙t=200m10s=20m/s=72km/h;
比较可知,v甲<v乙。
故答案为:72;<。
22.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来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除了图中所示给出的器材和刻度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小青通过测量得到,路程s1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的平均速度为v2。那么,v1、v2的大小关系是v1 v2(选填“>”、“=”或“<”)。
【答案】秒表;<。
【解析】解:(1)除了图中所示给出的器材和刻度尺,还需要秒表,来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2)小车沿着斜面下滑,做的是加速运动,所以v1<v2。
故答案为:秒表;<。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3小题,共计18分):
23.小段在家中找到一圈细钢丝,他想测出钢丝的直径。下面是他设计的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实验器材:细钢丝、铅笔、 。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将钢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如图所示,钢丝绕圈的总长度为 cm;
(2)通过计算得,钢丝的直径约为 mm;
(3)如果在绕圈时没有注意,使得绕出的线圈有重叠,会使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如果在绕线圈时没能做到线圈与线圈紧密靠拢,会使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刻度尺;(1)5.00;(2)1.3;(3)偏小;(4)偏大。
【解析】解:实验器材还需要刻度尺测钢丝绕圈的总长度;
(1)钢丝绕圈的总长度为L=15.00cm﹣10.00cm=5.00cm;
(2)数出钢丝绕的圈数n为39,d=Ln=5.00cm39≈0.13cm=1.3mm;
(3)根据由d=Ln可知,当绕出的线圈有重叠表示n不变,钢丝绕圈的总长度L变小,所以d变小;
(4)根据由d=Ln可知,当绕线圈时没能做到线圈与线圈紧密靠拢时,表示L变大,n不变,所以d变大。
故答案为:刻度尺;(1)5.00;(2)1.3;(3)偏小;(4)偏大。
24.为研究小车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每次均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小车,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如图1所示。
(1)除了图中的器材外,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
(2)实验前,小明对小车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猜想:
①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
②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3)某次实验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所示,为 cm。
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
分析数据可知,猜想 (选填“①”或“②”)是正确的,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2s通过的路程为 m。
(4)如图2所示符合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5)小明继续进行实验研究,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某一位置,路程为s,时间为t,小车在路程中点s2处的速度为v1,在时间中点t2时的速度为v2,
则v1 v2(选填“>”“<”或“=”)。
【答案】(1)刻度尺;(3)36.00;②;0.1600;(4)B;(5)>。
【解析】解:(1)由v=st可知,实验中需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距离,用秒表测量小车行驶的时间;
(3)由图1可知小车通过的路程为25.00cm+11.00cm=36.00cm;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猜想②正确,由表格可知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2s通过的路程为16cm,即0.1600m;
(4)分析表格中1s时间内的路程差,依次为12cm、20cm、28cm、36cm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故v﹣t图像应选B;
(5)分析表格中1s时间内的路程差,依次为12cm、20cm、28cm、36cm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即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则时间中点未到达路程中点,则v1>v2。
故答案为:(1)刻度尺;(3)36.00;②;0.1600;(4)B;(5)>。
25.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小车在下落的过程中,受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
(5)如果在实验中,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v=st;(2)非平衡力;0.72;(3)小于;(4)小;时间;(5)偏大。
【解析】解:(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该实验的原理是v=st;
(2)由题意可知,小车是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而且运动过程中没有维持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小车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小车不是受平衡力的作用;
由图示知,小车通过的全部路程为0.5m+0.5m=1.0m,
所用的时间为5秒,所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1m5s=0.2m/s=0.72km/h;
(3)由图示知,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都是0.5m,但通过上半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2s,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并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测出的时间误差较小。
(5)如果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所测的时间偏小,小车运动的路程不变,由v=st可知,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1)v=st;(2)非平衡力;0.72;(3)小于;(4)小;时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