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省实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11月月考物理试卷.docx
下载文档

ID:2808058

大小:923.42KB

页数:1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广东省 广州市 天河 2020 2021 学年 年级 11 月月 物理 试卷
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2020-2021学年(上)11月月考 初二级 物理试题 命题: 审核: 校对: 注意:1.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为90分 2.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与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3分,共30分) 1.2020年6月21日,全国多地都观测到如图所示的“金边日食”,能解释“日食”形成的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直线传播 2.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 A.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B.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C.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D.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看见湖水中出现岸上树木的倒影 B.看见池水中游动的鲤鱼 C.树荫下的亮斑 D.阳光下的人影 4.某物体在水平面内做直线运动,其距出发点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据图可知(  ) A.物体在02s内做变速运动 B.物体在24s内做匀速运动 C.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速度大小相等 D.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运动方向相同 5.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 A.不成像 B.仍成像,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 C.仍成像,像上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 D.仍成像,像还在原来位置 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面上有水的地方比其它地方暗 B.人在夜间从路灯下走过,影子先变长后变短 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D.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成像的 7.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对此做法解释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8.大千世界,五光十色,关于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汽车后视镜观察到后面的景物,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C.只将两种不同的色光混合,能得到一种新的色光 D.太阳光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9.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倾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 A.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 B.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C.光发生了色散 D.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 10.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射角的大小为 B.当水面升高时,反射角将变大 C.当水面升高时,光斑将向右移动 D.当水面升高时,到水面的距离变小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0分)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11.(6分)(1)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______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______(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传递______(填“信息”或“能量”)。 (2)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做_______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 直线运动,从A点到E点共运动___cm的路程,小球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___m/s(此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7分)(1)如图甲所示,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 (2)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___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 13.(8分)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①厚为2mm的茶色玻璃、②厚为5mm的透明玻璃、③直尺、④光屏、⑤两只相同的蜡烛1和2、⑥火柴.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_____(填序号); 直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应该选择在______ (选填"较亮"或"较暗")处效果更好; (3) 实验时,将蜡烛1放在玻璃板前,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2放到玻璃板的另一侧,边移动、边观察,使它与1的像重合,观察时,眼睛应该在_________处观察(选填“”、“ ”、“ ”或“” ,蜡烛2的位置就是_________的位置。 (4)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______位置放一个光屏(选填“蜡烛1”或“蜡烛2”),并在图中的___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选填“A”“B”“C”或“D”)。 (5)实验中,小明正在观察蜡烛1的像,若用物理书挡在玻璃板的后面,那么小明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蜡烛1的像。 14.(13分)一只昆虫停留在高平静湖面3m高的树技上,如图10中A点 (1)如果这种昆虫在飞行时,翅膀在10s内振动了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人类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 (2)小明站在湖边,看见了该昆虫在湖中的倒影,如下图9所示,图中A点为昆虫所在位置,B点为小明的眼睛所在位置,请在图10中画出小明看见昆虫在湖中的倒影的光路图.若湖水的深度为1.5m,该“倒影”距昆虫______m,"倒影"的大小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昆虫的大小,当昆虫飞向高空时,该"倒影"的大小与昆虫比较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红站在湖边C点,请在图11中通过作图判断她能否看见昆虫在水中的倒影?(3分) ________(2分)(空格内写地能否看到昆虫的倒影,选填"能"或“不能”) 15.(7分)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纸板放置时要与平面镜_________。 (2)图中的光屏是一个可折转的硬纸板,此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3)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见表格)。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__。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 3 (4)现有一支激光笔,请设计实验验证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的。 你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16.(7分)(1)如下面图甲所示,在南美原始森林的河流里有一种射水鱼,它在水中看到水面上方的树枝上停留的昆虫等猎物后,便向猎物射水,使猎物落在水面上后进行捕杀,喷射出的水在空中呈抛物线形状.关于这个情景,图中E表示鱼的眼睛,P表示猎物,P’是鱼看到猎物所在的位置.请你在图乙中作出光路图表示出鱼看到猎物P的过程。 (2)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传播路径 入射角 折射角 序号 传播路径 入射角 折射角 1 空气到水 30° 20° 6 空气到玻璃 30° 18° 2 45° 30° 7 45° 25° 3 60° 45° 8 60° 38° 4 水到空气 20° 30° 9 玻璃到空气 25° 45° 5 30° 45° 10 38° 60° 请仔细观察并分析上表的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 ①分析实验序号1、2或3(或6、7或8)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6、7和8)中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______; ③分析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8与10中的数据,可以发现______。 17.(4分)如图所示,SC、SD为点燃的蜡烛发出的两条光线,光线SC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凸透镜的焦点:光线SD斜射到平面镜上。请画出: ①光线SC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cm; ②光线SD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18.(8分)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 光纤的奥秘 光纤电缆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光纤电缆利用玻璃清澈、透明的性质,使用光来传送信号光可以从弯曲的玻璃光纤的一端传到另一端,而不会“溜”出玻璃纤维,这是为什么呢? 如图甲所示,以某种玻璃为例,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平面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砖的平面上折射到空气中,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另一部分光线反射入玻璃砖内;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远,且越来越弱,反射光线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使折射角达到时,折射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反射光线,如图丙所示,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并非光线在任何界面都会发生全反射现象,这种现象只有在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介质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时才能发生。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光导纤维在结构上有内芯和包层两种不同的透明介质,光从内芯传播时遇到光纤包层处,会发生全反射现象,从而保证光线不会泄露到光纤外,这样光就只能在玻璃中传播,而不会“溜”出玻璃光纤,如图丁所示。 (1)图甲中,光线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角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折射角。 (2)图乙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_________。 .折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减小 .折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增大 .折射光线逐渐增强,反射光线逐渐减弱 .折射光线逐渐减弱,反射光线逐渐增强 (3)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增大入射角______(选填“有可能”或“不可能” 发生全反射。 (4)光线从光导纤维的包层斜射向内芯时______。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能会发生全反射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能会发生全反射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不可能会发生全反射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可能会发生全反射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故选D。 2.A 【解析】 试题分析:在物态变化中存在着吸、放热的问题. 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 (放热); 汽化(分蒸发和沸腾):液态→气态 (吸热);液化:气态→液态 (放热); 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凝华:气态→固态 (放热). 解: 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问题,只要记住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就可. 3.A 【解析】 、湖水中树木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正确; 、看到池水中的鲤鱼,看到的是鲤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错误; 、树荫下的亮斑,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错误; 、阳光下的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错误; 故选:。 4.C 【解析】 A.由s—t图象可知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由s—t图象可知,在 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处于静止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物体在前内运动的路程为12m,后内运动的路程也是12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 运动的路程相等,根据可知,则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速度相等,故C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可知,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解析】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关于镜面对称的,由题意可知,平面镜只是下移了,并没有改变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也不会改变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仍会在原来的位置,故应选D. 6.D 【解析】 A.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有水的地方亮。故A错误; B.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较小,形成的影子较长;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逐渐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逐渐变短;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逐渐变小,形成的影子逐渐变长。因此,当人经过路灯时,影子先变短后变长;故B错误; C.所有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都可以会聚到焦点上;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也能会聚,但是不能会聚到焦点上;故C错误; D.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的原理,故D正确。 故选D。 7.B 【解析】 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D 【解析】 、汽车的后视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故正确; 、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实现遥控的,故正确;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只将两种不同的色光混合,能得到一种新的色光,故正确;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太阳光是复色光,故错误。 故选:。 9.B 【解析】 玻璃槽中盐水不均匀了,越深密度越大,光在不均匀的盐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因此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 故选B。 10.D 【解析】 、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反射角为,故错误; 、因为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当水面升高时,再次的水面是平行的,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故反射角不变,故错误; 、当液面升高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 故光屏上的光斑向左移动到位置。如图所示: 、当水面升高时,物体到水面的距离小了,所以像到水面的距离也小了,故正确。 故选:。 11.振动 音色 信息 加速 8.00 0.10 【解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振动产生声音。 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声的音色不同,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2]通过观察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加速直线运动. 小球从A点到E点的路程为8.00cm-0.00cm=8.00cm;时间为0.2s×4=0.8s,平均速度v===10cm/s=0.10m/s; 12.慢 固液共存态 不变 汽化 放出 液化 凝华 【解析】 [1] 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冰的温度升高的较慢,便于记录温度; 由图可知,冰的熔化时间是4-10min,在第8分钟时,冰在熔化过程中,试管里的冰处于固液共存态; 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2]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吸热后变成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到冷空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13.(1)① 测量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 (2)较暗(3);蜡烛1的像的;(4)蜡烛2; (5)能 【解析】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时选择透明的茶色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1的蜡烛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其中用“薄”玻璃板的目的是避免因玻璃板太厚,两个面分别当作反射面而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使得成像更清晰。 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是测量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2)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选比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3)一边移动蜡烛2,眼睛一边在蜡烛1(A处)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当蜡烛2与蜡烛1的像完全重合时便停止移动蜡烛2,蜡烛2的位置即为蜡烛1像的位置。 (4)在蜡烛1一侧能看到蜡烛和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在蜡烛2一侧不能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像,所以光屏要放在蜡烛2处;所以在图中的B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5) 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若用物理书挡在玻璃板的后面,不影响平面镜成像,所以小明能看到蜡烛1的像。 14.(1) 500Hz 能 (2)见解析 6 等于 不变 (3)不能 见解析 【解析】(1)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称为超声波.翅膀在10s内振动了50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人类能够听到这种声音. (2) 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昆虫在湖面的倒影是虚像,昆虫距水面3米,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像距与物距相等可知,该倒影距离湖面也为3m,则该倒影"到昆虫的距离为3m+3m=6m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不管昆虫距水面的距远还是近,像始终和物体等大,因此昆虫当飞近水面时,它在水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3)由光路图可知,昆虫的反射光线不能进入小红的眼睛,所以,她不能看到昆虫。 15.(1) 垂直 (2)见解析(3)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作反射角;(4)见解析 【解析】 (1)纸板应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这样反射光线才可以在硬纸板上呈现; (2)光屏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验证反射光线是否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3)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时,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而,,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4)用激光笔作为光线的光源,让光线逆着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方向射出,说明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6.(1) 见解析 (2)发生改变 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解析】 (1)连接EP’,与水平面交点记为O点,过O点做一条水平面的垂线即为法线,连接PO为入射光线,OE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①分析实验序号1、2或3(或6、7或可知,折射角和入射角不相等,则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说明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②分析实验序号1、2和3(或6、7和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入射角变大,折射角也变大,故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③分析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8与10中的数据可知,当光线逆着原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入时,会发现折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这表明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7. 【解析】由图读数可知,焦距为7.10cm-6.00cm=1.10cm 过点D作法线DN,作,直线DE即为反射光线;因入射光线SC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故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通过右焦点F,如下图所示。 18.小于 D 不可能 D 【解析】 (1)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入射角总是小于折射角。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小于折射角。 (2)由“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远,且越来越弱,反射光线越来越强。”可知,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光线逐渐减弱,反射光线逐渐增强;故选; (3)已知全反射现象只有在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介质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时才能发生。如果光是从空气进入玻璃,根据折射规律,由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不可能达到,故这种现象不会发生。 (4)光线从光导纤维的外套斜射向内芯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可能发生全反射,故选D;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