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B卷
期末
测试
解析
期末卷 B卷
一、单选题
1. ( 3分 )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a2•a3=a5 B. (a﹣b)2=a2﹣b2 C. (a2)3=a5 D. 3 5 ﹣ 5 =3
【答案】 A
【考点】同底数幂的乘法,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完全平方式,幂的乘方
【解析】【解答】解:A、a2•a3=a5 , 故此选项正确;
B、(a﹣b)2=a2﹣2ab+b2 , 故此选项错误;
C、(a2)3=a6 , 故此选项错误;
D、3 5 ﹣ 5 =2 5 ,故此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直接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以及完全平方公式、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
2. ( 3分 ) 下列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梯形 C. 平行四边形 D. 线段
【答案】 D
【考点】轴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A、直角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除了等腰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B、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除了等腰梯形,故不符合题意;
C、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
D、线段是轴对称图形,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指在平面内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对每个选项一一判断即可。
3. ( 3分 )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8,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
A. 5 B. 6 C. 3 D. 11
【答案】 B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解:∵此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8,
∴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是:8-3<第三边<8+3.
即5<第三边<11,
观察选项,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计算即可作答。
4. ( 3分 ) 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1080°,则这个多边形是( )
A. 五边形 B. 六边形 C. 七边形 D. 八边形
【答案】 D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解析】【解答】试题分析: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由题意知,
(n-2)×180°=1080°,
∴n=8,
所以该多边形的边数是八边形.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5. ( 3分 )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 )
A. 65°或80° B. 80°或40° C. 65°或50° D. 50°或80°
【答案】 C
【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当50°的角是底角时,三角形的底角就是50°;当50°的角是顶角时,两底角相等,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易得底角是65度.
故答案为:C.
【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当50°的角是底角时,②当50°的角是顶角时,分别求出底角的度数即可.
6. ( 3分 ) 计算50的结果为( )
A. 5 B. 0 C. 1 D. 无意义
【答案】 C
【考点】0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非0实数的0次幂是1,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对非0实数0次幂知识点的考查
7. ( 3分 ) 如图,G,E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B,BC的点,且AG=CE,AE⊥EF,AE=EF,现有如下结论:
①BE=12GE; ②△AGE≌△ECF; ③∠FCD=45°; ④△GBE∽△ECH,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 B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DCB=90°,AB=BC,∵AG=CE,∴BG=BE,由勾股定理得:BE=22GE,∴①错误;∵BG=BE,∠B=90°,
∴∠BGE=∠BEG=45°,∴∠AGE=135°,∴∠GAE+∠AEG=45°,∵AE⊥EF,∴∠AEF=90°,∵∠BEG=45°,∴∠AEG+∠FEC=45°,∴∠GAE=∠FEC,
在△GAE和△CEF中∴△GAE≌△CEF,∴②正确;∴∠AGE=∠ECF=135°,∴∠FCD=135°﹣90°=45°,∴③正确;
∵∠BGE=∠BEG=45°,∠AEG+∠FEC=45°,∴∠FEC<45°,∴△GBE和△ECH不相似,∴④错误;即正确的有2个.故选B.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B=∠DCB=90°,AB=BC,求出BG=BE,根据勾股定理得出BE=22GE,即可判断①;求出∠GAE+∠AEG=45°,推出∠GAE=∠FEC,根据SAS推出△GAE≌△CEF,即可判断②;求出∠AGE=∠ECF=135°,即可判断③;求出∠FEC<45°,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得出△GBE和△ECH不相似,即可判断④.
8. ( 3分 ) 如图,将矩形ABCD沿AF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点E处,过点E作EG∥CD交AF于点G , 连接DG . 给出以下结论:①DG=DF;②四边形EFDG是菱形;③EG2= 12 GF×AF;④当AG=6,EG=2 5 时,BE的长为 1255 ,其中正确的编号组合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D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GE∥DF,
∴∠EGF=∠DFG.
∵由翻折的性质可知:GD=GE,DF=EF,∠DGF=∠EGF,
∴∠DGF=∠DFG.
∴GD=DF.故①符合题意;
∴DG=GE=DF=EF.
∴四边形EFDG为菱形,故②符合题意;
如图1所示:连接DE,交AF于点O.
∵四边形EFDG为菱形,
∴GF⊥DE,OG=OF= 12 GF.
∵∠DOF=∠ADF=90°,∠OFD=∠DFA,
∴△DOF∽△ADF.
∴ DFAF = OFDF ,即DF2=FO•AF.
∵FO= 12 GF,DF=EG,
∴EG2= 12 GF•AF.故③符合题意;
如图2所示:过点G作GH⊥DC,垂足为H.
∵EG2= 12 GF•AF,AG=6,EG=2 5 ,
∴20= 12 FG(FG+6),整理得:FG2+6FG﹣40=0.
解得:FG=4,FG=﹣10(舍去).
∵DF=GE=2 5 ,AF=10,
∴AD= AF2−DF2 =4 5 .
∵GH⊥DC,AD⊥DC,
∴GH∥AD.
∴△FGH∽△FAD.
∴ GHAD = FGAF ,即 GH45 = 410 ,
∴GH= 855 ,
∴BE=AD﹣GH=4 5 ﹣ 855 = 1255 .故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折叠的性质,可得GD=GE,DF=EF,∠DGF=∠DFG,由等角对等边,可得GD=DF,从而可得DG=GE=DF=EF,从而可证四边形EFDG为菱形,据此判断①②;如图1所示:连接DE,交AF于点O.由菱形的性质,可得GF⊥DE,OG=OF= 12 GF.先证△DOF∽△ADF.
可得 DFAF = OFDF ,即DF2=FO•AF,从而可得EG2= 12 GF•AF,据此判断③;如图2所示:过点G作GH⊥DC,垂足为H.由EG2= 12 GF•AF,可求出FG=4,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AF2−DF2=45 , 由GH∥AD,可证△FGH∽△FAD,可得GHAD = FGAF , 从而求出GH=855 , 利用BE=AD﹣GH求出BE的长,然后判断④.
9. ( 3分 )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BPC是等边三角形,BP、CP的延长线分别交AD于点E、F , 连结BD、DP , BD与CF相交于点H , 给出下列结论:①BE=2AE;②△DFP∽△BPH;③DP2=PH•PC;④FE:BC= (23−3):3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D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BPC是等边三角形,
∴BP=PC=BC , ∠PBC=∠PCB=∠BPC=60°,
在正方形ABCD中,
∵AB=BC=CD , ∠A=∠ADC=∠BCD=90°
∴∠ABE=∠DCF=30°,
∴BE=2AE;故①符合题意;
∵PC=CD , ∠PCD=30°,
∴∠PDC=75°,
∴∠FDP=15°,
∵∠DBA=45°,
∴∠PBD=15°,
∴∠FDP=∠PBD ,
∵∠DFP=∠BPC=60°,
∴△DFP∽△BPH;故②符合题意;
∵∠PDH=∠PCD=30°,∠DPH=∠DPC ,
∴△DPH∽△CPD ,
∴ DPPC=PHDP ,
∴DP2=PH•PC , 故③符合题意;
∵∠ABE=30°,∠A=90°
∴AE= 33 AB= 33 BC ,
∵∠DCF=30°,
∴DF= 33 DC= 33 BC ,
∴EF=AE+DF= 233BC ﹣BC ,
∴FE:BC=(2 3 ﹣3):3
故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10. ( 3分 ) 如图,在 ΔABC 中, AB=AC=5,BC=45 , D 为边 AC 上一动点( C 点除外),把线段 BD 绕着点 D 沿着顺时针的方向旋转90°至 DE ,连接 CE ,则 ΔCDE 面积的最大值为( )
A. 16 B. 8 C. 32 D. 10
【答案】 B
【考点】勾股定理,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 E 作 EF⊥AC 于 F ,作 BH⊥AC 于点 H ,
∴ ∠EFD=∠BHD=90∘ ,
∵ BH2=BC2−CH2 , BH2=AB2−AH2 , AB=AC=5,BC=45 ,
∴ 80−(5+AH)2=25−AH2 ,
∴ AH=3 ,
∴ CH=8 ,
∵将线段 BD 绕 D 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 ED ,
∴ BD=DE , ∠BDE=90∘ ,
∴ ∠BDF+∠EDF=90∘ ,且 ∠EDF+∠DEF=90∘ ,
∴ ∠DEF=∠BDF ,
在 ΔBDH 和 ΔDEF 中,
{∠BDF=∠AEF∠BHD=∠EFDBD=DE ,
∴ ΔBDH≅ΔDEF(AAS) ,
∴ EF=DH ,
∵ DH=CH−CD=8−CD ,
∴ EF=8-CD
∵ ΔCDE 面积 =12CD×EF=12×CD×(8−CD)=−12(CD−4)2+8 ,
∴当 CD=4 时, ΔCDE 面积的最大值为8,
故答案为:B.
【分析】过点 E 作 EF⊥AC 于 F ,作 BH⊥AC 于点 H ,由勾股定理可求 AH=3 ,由旋转的性质可求 BD=DE , ∠BDE=90∘ ,由 AAS 可证 ΔBDH≅ΔDEF ,可得 EF=DH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解.
二、填空题
11. ( 4分 ) 如图,在△ABC中,∠B=∠C=60°,点D在AB边上,DE⊥AB,并与AC边交于点E.如果AD=1,BC=6,那么CE等于________.
【答案】 4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在△ABC中,∠B=∠C=60°,
∴∠A=60°,
∵DE⊥AB,
∴∠AED=30°,
∵AD=1,
∴AE=2,
∵BC=6,
∴AC=BC=6,
∴CE=AC−AE=6−2=4.
故答案为:4.
【分析】先由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可知∠A=60°,所以结合DE⊥AB,可知∠AED=30°,进而由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知AE=2AD=2,故CE=6-2=4.
12. ( 4分 ) 因式分解:2x2﹣8=________.
【答案】 2(x+2)(x﹣2)
【考点】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
【解析】【解答】解:2x2﹣8=2(x+2)(x﹣2).
【分析】观察原式,找到公因式2,提出即可得出答案.
13. ( 4分 ) 假期,某校为了勤工俭学,要完成整个A小区的绿化工作,开始由七年级单独工作了4天,完成整个绿化工作的三分之一,这时九年级也参加工作,两个年级又共同工作了2天,才全部完成整个绿化工作,则由九年级单独完成整个绿化工作需要________天.
【答案】 4
【考点】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
【解析】【解答】设设九年级单独完成整个绿化工作需要x天,
∵七年级单独工作了4天,完成整个绿化工作的三分之一,
∴七年级单独完成工作需要4÷ 13 =12(天),
根据题意得:2×( 112 + 1x )=1- 13
解得:x=4,
经检验:x=4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故答案为:4
【分析】根据题意可求出七年级单独完成工作需要的天数,设九年级单独完成整个绿化工作需要x天,由两个年级又共同工作了2天,才全部完成整个绿化工作,根据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的等式,列方程求出x值即可得答案.
14. ( 4分 ) 已知直线m∥n,将一块含有30º角的三角板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ABC=30°),其中A,B两点分别落在直线m,n上.若∠1=15º,则∠2=________º.
【答案】 4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 ∠1=15°, ∠ABC=30° ,
∴∠ABn=∠ABC+∠1=30° +15° =45° ,
∵m∥n,
∴∠2=∠ABn=45° .
故答案为:45.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15. ( 4分 ) 已知∠AOB=30°,点P是∠AOB的平分线OC上的动点,点M在边OA上,且OM=4,则点P到点M与到边OA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答案】 2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过M作MN′⊥OB于N′,交OC于P,
则MN′的长度等于PM+PN的最小值,
即MN′的长度等于点P到点M与到边OA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
∵∠ON′M=90°,OM=4,
∴MN′= 12 OM=2,
∴点P到点M与到边OA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2.
故答案是:2.
【分析】过M作MN′⊥OB于N′,交OC于P,即MN′的长度等于点P到点M与到边OA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
16. ( 4分 ) 如图,AD是△ABC的中线,CE是△ACD的中线,S△ACE=3cm2 , 则S△ABC=________.
【答案】 12cm2 .
【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解答】解:∵CE是△ACD的中线,
∴S△ACD=2S△ACE=6cm2 .
∵AD是△ABC的中线,
∴S△ABC=2S△ACD=12cm2 .
故答案为:12cm2 .
【分析】根据等底同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得S△ECD=S△ACE, 从而求出S△ACD,再用同样的方法即可求出 S△ABC .
17. ( 4分 ) 点A、B均在由面积为1的相同小矩形组成的网格的格点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若P是 x 轴上使得∣PA—PB∣的值最大的点,Q是y轴上使得QA+QB的值最小的点,则OP·OQ=________.
【答案】 5
【考点】作图﹣轴对称,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连接AB并延长交x轴于点P,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点P即为x轴上使得|PA−PB|的值最大的点,
∵点B是2x2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
∴点P即为AB延长线上的点,此时P(3,0)即OP=3;
作A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A′连接A′B交y轴于点Q,则A′B即为QA+QB的最小值,
∵A′(−1,2),B(2,1),
设过A′B的直线为:y=kx+b,则 {2=−k+b1=2k+b ,
解得 {k=−13b=53 ,
∴Q(0, 53 ),即OQ= 53 ,
∴OPOQ=3× 53 =5.
故答案为:5.
【分析】根据题意连接AB并延长交x轴于点P,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点P即为x轴上使得|PA−PB|的值最大的点,得到OP=3;再由对称的性质得到A′B为QA+QB的最小值,由点的坐标求出OP·OQ的值.
三、计算题
18. ( 5分 ) 解下列各题:
(1)计算: (2−π)0−(−14)−2+(−4)2020×(14)2020
(2)计算:(2a+5)(2a﹣5)﹣4a(a﹣2)
(3)用乘法公式计算:20192-2018×2020
【答案】 (1)原式= 1−16+(−4×14)2020
=-14;
(2)原式= 4a2−25−4a2+8a
= 8a−25 ;
(3)原式=20192-(2019-1)×(2019+1)
= 20192−20192+1
=1
【考点】实数的运算,平方差公式及应用,整式的混合运算
【解析】【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结合积的乘方计算即可;(2)先利用平方差公式和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展开,再合并同类相即可;(3)由原式可得20192-(2019-1)×(2019+1),再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可得.
19. ( 10分 )
(1)计算: x2−2xx2+2x+1÷(3x+1−x+1)−1x+1 ;
(2)解方程: 1x+1=xx+1
【答案】 (1)解: x2−2xx2+2x+1÷(3x+1−x+1)−1x+1
=x(x−2)(x+1)2÷3−(x−1)(x+1)x+1−1x+1
=x(x−2)(x+1)2⋅x+1−(x+2)(x−2)−1x+1
=−x(x+1)(x+2)−x+2(x+1)(x+2)
=−x−x−2(x+1)(x+2)
=−2(x+1)(x+1)(x+2)
=−2x+2
(2)解: 1x+1=xx+1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 x(x+1) ,得
1⋅(x+1)+x(x+1)=x⋅x
x+1+x2+x−x2=0
2x=−1
x=−12
检验:∵当 x=−12 时, x(x+1)=−12×(−12+1)=−14≠0
∴ x=−12 是分式方程的解.
【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
【解析】【分析】(1)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为乘法,分子分母因式分解后进行约分,最后通分计算异分母分式的减法得出答案;
(2)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 x 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
四、解答题
20. ( 7分 ) 已知:如图,在△ABC中,D为BC上的一点,AD平分∠EDC,且∠E=∠B,DE=DC,求证:AB=AC.
【答案】 证明:∵AD平分∠EDC,∴∠ADE=∠ADC,在△AED和△ACD中,∵ {DE=DC∠ADE=∠ADCAD=AD∴△AED≌△ACD(SAS),∴∠C=∠E,又∵∠E=∠B.∴∠C=∠B,∴AB=AC.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分析】利用SAS证明△AED≌△ACD,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C=∠E,进而可得∠C=∠B,再由等角对等边可得证.
21. ( 7分 ) 先分解因式,再求值:已知a+b=2,ab=2,求 12 a3b+a2b2+ 12 ab3的值.
【答案】 解: 12 a3b+a2b2+ 12 ab3= 12 ab(a2+2ab+b2)= 12 ab(a+b)2 .
∴当a+b=2,ab=2时,
原式= 12 ×2×4=4
【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
【解析】【分析】先把 12 a3b+a2b2+ 12 ab3提公因式 12 ab,再运用完全平方和公式分解因式,最后整体代入求值.
22. ( 9分 ) 如图,已知△ABC中,AB=AC,AD平分∠BAC,请补充完整过程,说明△ABD≌△ACD的理由.
∵AD平分∠BAC
∴∠_▲_=∠_▲_(角平分线的定义)
在△ABD和△ACD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D≌△ACD( ).
【答案】 解:∵AD平分∠BAC
∴∠BAD=∠CAD(角平分线的定义),
在△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