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A卷
期末
测试
解析
期末 A卷
一、单选题
1. ( 3分 )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m2•m3=m6 B. (m2)3=m5 C. m3÷m2=m D. 3m﹣m=2
【答案】 C
【考点】整式的加减运算,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除法,幂的乘方
【解析】【解答】解:A. m2•m3=m5 , 故错误;B. (m2)3=m6 , 故错误;C. m3÷m2=m,故正确;D. 3m﹣m=2m,故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分别运用同底数幂相乘除、幂的乘方、合并同类项法则方进行计算.
2. ( 3分 ) 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考点】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不符合;
B是轴对称图形,故不符合;
C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
D是中心对称图形,因为它能绕它的中心旋转180度能与自身重合;
故选D.
【分析】AB是轴对称图形,它们能分别沿某一条线折叠使与自身完全重合;D是中心对称图形,绕中心旋转180度与自身重合.
3. ( 3分 ) 以下列各组线段的长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cm、2cm、3cm B. 1dm、5cm、6cm C. 1dm、3cm、3cm D. 2cm、4cm、7cm
【答案】 B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
A.2+1=3,不能组成三角形;
B.1dm=10cm , 5+6>10,能组成三角形;
C.1dm=10cm , 3+3<10,不能组成三角形;
D.2+4<7,不能组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B.
【分析】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据此判断即可.
4. ( 3分 ) 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3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对称轴有( )
A. 9条 B. 10条 C. 11条 D. 12条
【答案】 D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正多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30°,
∴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360÷30=12,故其对称轴有:12条.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多边形外角和等于360°计算多边形的边数,据边数即可得出多边形对称轴的条数.
5. ( 3分 ) 如图,将△ABC沿DE、HG、EF翻折,三个顶点均落在点O处.若∠1=129°,则∠2的度数为( )
A. 49° B. 50° C. 51° D. 52°
【答案】 C
【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根据翻折的性质可知,∠DOE=∠A,∠HOG=∠B,∠EOF=∠C,
又∵∠A+∠B+∠C=180°,
∴∠DOE+∠HOG+∠EOF=180°,
∴∠1+∠2=180°,
又∵∠1=129°,
∴∠2=51°.
故选C.
【分析】根据翻折的性质可知,∠DOE=∠A,∠HOG=∠B,∠EOF=∠C,又∠A+∠B+∠C=180°,可知∠1+∠2=180°,又∠1=129°,继而即可求出答案.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的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三角形折叠以后的图形和原图形全等,对应的角相等,同时注意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灵活运用.
6. ( 3分 ) 若式子 k-1 +(k﹣1)0有意义,则一次函数y=(1﹣k)x+k﹣1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 C
【考点】0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一次函数的图象
【解析】【解答】解:∵式子 k-1 +(k﹣1)0有意义,
∴ {k-1≥0k-1≠0 ,解得k>1,
∴1﹣k<0,k﹣1>0,
∴一次函数y=(1﹣k)x+k﹣1的图象过一、二、四象限.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图象,熟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先求出k的取值范围,再判断出1﹣k及k﹣1的符号,进而可得出结论.
7. ( 3分 ) 如图,P为反比例函数y= kx (k>0)在第一象限内图象上的一点,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交一次函数y=﹣x﹣4的图象于点A、B.若∠AOB=135°,则k的值是( )
A. 2 B. 4 C. 6 D. 8
【答案】 D
【考点】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方法1、作BF⊥x轴,OE⊥AB,CQ⊥AP,如图1,
设P点坐标(n, kn ),
∵直线AB函数式为y=﹣x﹣4,PB⊥y轴,PA⊥x轴,
∴C(0,﹣4),G(﹣4,0),
∴OC=OG,
∴∠OGC=∠OCG=45°
∵PB∥OG,PA∥OC,
∴∠PBA=∠OGC=45°,∠PAB=∠OCG=45°,
∴PA=PB,
∵P点坐标(n, kn ),
∴OD=CQ=n,
∴AD=AQ+DQ=n+4;
∵当x=0时,y=﹣x﹣4=﹣4,
∴OC=DQ=4,GE=OE= 22 OC= 22 ;
同理可证:BG= 2 BF= 2 PD= 2kn ,
∴BE=BG+EG= 2kn + 22 ;
∵∠AOB=135°,
∴∠OBE+∠OAE=45°,
∵∠DAO+∠OAE=45°,
∴∠DAO=∠OBE,
∵在△BOE和△AOD中, {∠DAO=∠OBE∠BEO=∠ADO=90° ,
∴△BOE∽△AOD;
∴ OEOD = BEAD ,即 22n = 2kn+224+n ;
整理得:nk+2n2=8n+2n2 , 化简得:k=8;
故答案为:D.
方法2、如图2,
过B作BF⊥x轴于F,过点A作AD⊥y轴于D,
∵直线AB函数式为y=﹣x﹣4,PB⊥y轴,PA⊥x轴,
∴C(0,﹣4),G(﹣4,0),
∴OC=OG,
∴∠OGC=∠OCG=45°
∵PB∥OG,PA∥OC,
∴∠PBA=∠OGC=45°,∠PAB=∠OCG=45°,
∴PA=PB,
∵P点坐标(n, kn ),
∴A(n,﹣n﹣4),B(﹣4﹣ kn , kn )
∵当x=0时,y=﹣x﹣4=﹣4,
∴OC=4,
当y=0时,x=﹣4.
∴OG=4,
∵∠AOB=135°,
∴∠BOG+∠AOC=45°,
∵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4,
∴∠AGO=∠OCG=45°,
∴∠BGO=∠OCA,∠BOG+∠OBG=45°,
∴∠OBG=∠AOC,
∴△BOG∽△OAC,
∴ OGAC = BGOC ,
∴ 4AC = BG4 ,
在等腰Rt△BFG中,BG= 2 BF= 2kn ,
在等腰Rt△ACD中,AC= 2 AD= 2 n,
∴ 42n=2kn4 ,
∴k=8,
故答案为:D.
【分析】方法1、作BF⊥x轴,OE⊥AB,CQ⊥AP,如图1,首先求出C,G两点的坐标,从而得出OC=OG,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OGC=∠OCG=45°再根据平行线的知识得出∠PBA=∠OGC=45°,∠PAB=∠OCG=45°,进而PA=PB,设出P点的坐标,求出OD=CQ.AD的长,然后判断出△BOE∽△AOD;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方程,求解即可; 方法2、如图2, 过B作BF⊥x轴于F,过点A作AD⊥y轴于D,首先求出C,G两点的坐标,从而得出OC=OG,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OGC=∠OCG=45°再根据平行线的知识得出∠PBA=∠OGC=45°,∠PAB=∠OCG=45°,进而PA=PB, 设出P点的坐标进而得出A,B两点的坐标,找到OC.OG的长,进而判断出△BOG∽△OAC,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方程,在等腰Rt△BFG中表示出BG,在等腰Rt△ACD中表示出AC,代入方程求解即可。
8. ( 3分 ) 如图,正△AOB的边长为5,点B在x轴正半轴上,点A在第一象限,反比例函数y= kx (x>0)的图象分别交边AO,AB于点C,D,若OC=2BD,则实数k的值为( )
A. 4 3 B. 923 C. 2543 D. 8 3
【答案】 A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等边三角形AOB的边长为5,边OB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A在第一象限,
∴B(5,0),
∴OB=5,
作CE⊥OB于E,DF⊥OB于F,
∴CE∥DF,
∴∠OEC=∠BFD=90°,
∵△AOB是正三角形,
∴∠AOB=∠ABO=60°,
∴△COE∽△DBF,
∴ OEBF=CEDF=OCBD ,
设C(a,b),
∴OE=a,CE=b,
∵OC=2BD,
∴ aBF=bDF=2 ,
∴BF= 12 a,DF= 12 b,
∴OF=OB﹣BF=5﹣ 12 b,
∴D(5﹣ 12 b, 12 b),
∵反比例函数y= kx (x>0)的图象分别交边AO,AB于点C,D,
∴k=ab=(5﹣ 12 b)• 12 b,解得a=2,
∴OE=2,
在Rt△COE中,∠AOB=60°,
∴CE=OE•tan60°=2 3 ,
∴C(2,2 3 ),
∴k=2×2 3 =4 3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B=5,作CE⊥OB于E,DF⊥OB于F,很容易判断出△COE∽△DBF,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OEBF=CEDF=OCBD , 设C(a,b),故OE=a,CE=b,根据比例式用含a,b的式子表示出BF,CF,进而表示出OF,表示出带你D的坐标,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乘积等于常数k,列出方程求解算出a的值,进而在Rt△COE中,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由CE=OE•tan60°表示出CE,求出点C的坐标,从而即可求出k的值。
9. ( 3分 ) 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连接对角线AC,将△ADC沿射线CA的方向平移得到△A′D′C′,分别连接BC′,AD′,BD′,则BC′+BD′的最小值为( )
A. 22 B. 4 C. 42 D. 25
【答案】 D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平移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连接DD′,当等腰Rt△ADC在射线CA上运动时,点D运动轨迹为直线DD',
∵AB∥C′D′,且AB=C′D′,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BD′+BC′=D′B+D′A,
将点B关于直线l对称到点B′,BD′+BC′=D′B+D′A= D′B′+D′A≥AB′,当D′、B′、A三点共线时,BC′+BD′的最小,最小值为AB′长,
作A′′B′⊥AD交AD延长线于点A′′,
由对称可知,BD′=BD,∠ADB=∠AD B′,∠BAD=∠B′A′′D,
∴△BAD≌△B′A′′D,
∴A′′D=AD=2,A′′B′=AB=2,
AB′= AA''2+B'A''2= 25 ,
故答案为:D.
【分析】作点B关于直线DD′对称到点B′,连接AB′,作A′′B′⊥AD交AD延长线于点A′′,求出AB′长即可.
10. ( 3分 )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AB=30°,点E为AB的中点,DE⊥AB,交AB于点E,DE= 3 ,BC=1,CD= 13 ,则CE的长是( )
A. 14 B. 17 C. 15 D. 13
【答案】 D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连接BD,作CF⊥AB于F,如图所示:
则∠BFC=90°,
∵点E为AB的中点,DE⊥AB,
∴BD=AD,AE=BE,
∵∠DAB=30°,
∴∠DBE=∠DAB=30°,BD=AD=2DE= 23 ,AE=BE= 3 DE=3,
∵BC2+BD2=12+(2 3 )2=13=CD2 ,
∴△BCD是直角三角形,∠CBD=90°,
∴∠CBF=180°-30°-90°=60°,
∴∠BCF=30°,∠BFC=90°,
∴∠BCF=30°,
∴BF= 12 BC= 12 ,CF= 3 BF= 32 ,
∴EF=BE+BF= 72 ,
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得:CE= (72)2+(32)2=13 ;
故答案为:D.
【分析】连接BD,作CF⊥AB于F,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D=AD,AE=BE,得出∠DBE=∠DAB=3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D=AD=2DE= 23 ,AE=BE= 3 DE=3,证出△BCD是直角三角形,∠CBD=90°,得出∠BCF=30°,得出BF= 12 BC= 12 ,CF= 3 BF= 32 ,求出EF=BE+BF= 72 ,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果.
二、填空题
11. ( 4分 ) 已知AB=20,AC=30,∠A=150°,则△ABC的面积是________.
【答案】 150
【考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过点B作BE⊥AC于E,
∵∠BAC=150°,
∴∠BAE=180°﹣∠BAC=180°﹣150°=30°.
∴BE= 12 AB=10,
∵AC=30,
∴S△ABC= 12 AC•BE= 12 ×30×10=150.
故答案为150.
【分析】过点B作BE⊥AC于E,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BE,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答案.
12. ( 4分 ) 因式分解: a2−5a= ________.
【答案】 a(a−5)
【考点】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
【解析】【解答】a2-5a=a(a-5),故答案为a(a-5).
【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概念可得到答案.
13. ( 4分 ) 某商店第一次用600元购进2B铅笔若干支,第二次又用600元购进该款铅笔,但这次每支的进价是第一次进价的 54 倍,购进数量比第一次少了30支.则该商店第一次购进的铅笔,每支的进价是________元.
【答案】 4
【考点】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
【解析】【解答】解:设该商店第一次购进铅笔的单价为x元/支,则第二次购进铅笔的单价为 54 x元/支,
根据题意得: 600x ﹣ 60054x =30,
解得:x=4,
经检验,x=4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答:该商店第一次购进铅笔的单价为4元/支.
故答案为:4.
【分析】设该商店第一次购进铅笔的单价为x元/支,则第二次购进铅笔的单价为 54x元/支,则第一次用600元购进2B铅笔的数量为:600x支,第二次用600元购进2B铅笔的数量为:60054x支,根据第二次购进的数量比第一次少了30支,列出方程,求解并检验即可。
14. ( 4分 ) 如图,△ABC中,IB , IC分别平分∠ABC , ∠ACB , 过I点作DE∥BC , 分别交AB于D , 交AC于E , 给出下列结论:①△DBI是等腰三角形;②△ACI是等腰三角形;③AI平分∠BAC;④△ADE周长等于AB+AC , 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__(只需填写序号)。
【答案】 ①③④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IB平分∠ABC,
∴∠DBI=∠CBI,
∵DE∥BC,
∴∠DIB=∠CBI,
∴∠DBI=∠DIB,
∴BD=DI,
∴△DBI是等腰三角形,故①符合题意;
∵∠BAC不一定等于∠ACB,
∴∠IAC不一定等于∠ICA,
∴△ACI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故②不符合题意;
∵三角形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BI,CI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
∴AI平分∠BAC,故③符合题意;
∵BD=DI,同理可得EI=EC,
∴△ADE的周长=AD+DI+EI+AE=AD+BD+EC+AE=AB+AC,故④符合题意;
其中正确的是①③④,
故填:①③④.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别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15. ( 4分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两点A、B,其坐标为A(﹣1,﹣1),B(2,7),点M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若要使MB﹣MA的值最大,则点M的坐标为________.
【答案】 (﹣ 32 ,0)
【考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取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则直线AB′交x轴于点M.点M即为所求.
设直线AB′解析式为:y=kx+b
把点A(-1,-1)B′(2,-7)代入
{−1=−k+b−7=2k+b
解得 {k=−2b=−3
∴直线AB′为:y=-2x-3,
当y=0时,x=- 32
∴M坐标为(- 32 ,0)
故答案为:(- 32 ,0)
【分析】取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则直线AB′交x轴于点M.点M即为所求.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解析式,根据直线与x轴交点的坐标特点得出M点的坐标。
16. ( 4分 ) 如图,△ABC中,点D、E分别是BC、AD的中点,△ABC的面积为6,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
【答案】 32
【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解答】解:∵D、E分别是BC,AD的中点,
∴S△AEC= 12 S△ACD , S△ACD= 12 S△ABC ,
∴S△AEC= 14 S△ABC= 14 ×6= 32 .
故答案为: 32 .
【分析】根据点D、E分别是BC、AD的中点,可知AD、CE分别是△ABC、△ADC的中线,而三角形的中线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据此即可解答。
17. ( 4分 ) 如图,在扇形 ABD 中, ∠BAD=60° , AC 平分 ∠BAD 交弧 BD 于点 C ,点 P 为半径 AB 上一动点,若 AB=4 ,则阴影部分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42+2π3
【考点】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如图,作点C关于AB的对称点 C' ,
连接 C'D 交OB于点 P' ,连接 P'C 、 OC' ,
此时 P'C+P'D 最小,即 P'C+P'D=C'D ,
由题意得, ∠DAC=∠CAB=∠BAC'=30° ,
∴ ∠DAC'=90° ,
∴ C'D=OC2+OD'2=42+42=42 ,
CD 的长 l=30π×4180=2π3 ,
∴阴影部分周长的最小值为 42+2π3 ,
故答案为: 42+2π3 .
【分析】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得出当点E移动到点E'时,阴影部分的周长最小,此时的最小值为弧CD的长与CD'的长度和,分别进行计算即可。
三、计算题
18. ( 5分 ) 计算
(1)(2a+1)2-(2a+1)(-1+2a)
(2)(x-y)3·(x-y)2·(y-x)
(3)(3mn+1)(3mn-1)-8m2n2
【答案】 解:(1)原式= 4a2+4a+1-(4a2 -1)
=4a2+4a+1-4a2+1
=4a+2
(2) 原式=-(x-y)3·(x-y)2·(x-y)=-(x-y)6;
(3)原式=9m2n2 -1-8m2n2 =m2n2 -1.
【考点】同底数幂的乘法,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平方差公式及应用,整式的混合运算
【解析】【分析】
(1)先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把括号展开,再合并同类项即可求解;
(2)先把底数统一,再按照同底数幂的乘法即可求出结果;
(3)先根据平方差公式把括号展开,合并同类项即可.
19. ( 10分 ) 解方程:
(1)x2﹣4x+1=0
(2)x+5x2−x ﹣ 3x = −61−x .
【答案】 (1)解:x2﹣4x+1=0,
x2﹣4x=﹣1,
x2﹣4x+4=﹣1+4,
(x﹣2)2=3,
x﹣2=± 3 ,
解得x1=2﹣ 3 ,x2=2+ 3 ;
(2)解: x+5x2−x ﹣ 3x = −61−x ,
x+5﹣3(x﹣1)=6x,
x+5﹣3x+3=6x,
﹣8x=﹣8,
x=1,
经检验x=1是增根,
故原方程无解.
【考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解分式方程
【解析】【分析】(1)在本题中,把常数项1移项后,应该在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4的一半的平方;(2)先把分式方程整理成整式方程,再按照解整式方程的步骤进行计算,最后再进行检验,即可得出答案.
四、解答题
20. ( 7分 ) 已知:如图,OM是∠AOB的平分线,C是OM上一点,且CD⊥OA于D,CE⊥OB于E,AD=EB.求证:AC=CB.
【答案】 证明:∵OM是∠AOB的平分线,C是OM上一点,
且CD⊥OA于D,CE⊥OB于E,
∴CD=CE,∠ADC=∠BEC=90°,
在△ACD和△BCE中,
{AD=EB∠ADC=∠BECDC=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