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四
单元
知识
记诵
手册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知识记诵手册
文学常识
1.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他的主要著作有《随笔》《新工具》《培根论人生》等。
2.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作家。60年代初,以“马南邨”等笔名,创作了一批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杂文。主要著作有《燕山夜话》《邓拓诗词选》等。
3.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他是画家齐白石的弟子,自幼喜爱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4.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5.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字音字形
怡(yí)情 藻(zǎo)饰 狡黠(xiá) 诘(jié)难
孜(zī)孜不倦 要诀(jué) 聪颖(yǐng) 滞(zhì)碍
豁(huò)然贯通 蒸馏(liú) 睾(gāo)肾 吹毛求cī(疵)
劝诫(jiè) 惆(chóu)怅 真挚(zhì) 渲(xuàn)染
意境(jìnɡ) 朝朝(zhāo)暮暮 意蕴(yùn) 迹(jì)象
附(fù)丽 缥(piāo)缈 譬(pì)如 笼(lǒng)统
蛾(é)眉 谚(yàn)语 桥堍(tù) 刻板(bǎn)
驱遣(qiǎn) 契(qì)合 海啸(xiào) 苟(gǒu)安
拘(jū)泥 鉴(jiàn)赏
多音字
处 嚼 朝
形似字
重点词义
怡情:使心情愉快。
练达: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
藻饰:修饰。
狡黠:狡诈,刁滑。
诘难:诘问,为难。
聪颖:觉悟高,天资聪慧,非常聪明。
滞碍:不通畅。
要诀:关键的窍门、重要的诀窍。
劝诫:劝告人们改正缺点错误,警惕未来。
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狂妄自大:形容人十分骄傲自满。
开卷有益:打开书本 , 总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
惆怅:伤感,失意。
真挚: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渲染:(1)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2)比喻夸大的形容。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临,到;境,境界,地方。
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成熟的思考和完整的计划。
“胸有成竹”“胜券在握辨析
同:“胸有成竹”和“胜券在握”都是形容自信的成语。
异:“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胜券在握”指对现在做的事情非常有把握。一般是指竞赛类型的事情,是说人非常有把握,很有可能成功。
例:(1)今天是期末大考,我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2)演讲比赛过程中,李明仿佛胜券在握了,他趾高气扬地站在台下等着领奖。
朝朝暮暮:意思是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赋予:意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
譬如:比如。
附丽:附着,依附。
姑且:表示暂时地。
蛾眉:蚕蛾的须细长而弯曲,借指眉毛细而弯。
寂寥:寂静;空旷。
颦:皱眉。
怆然:悲伤的样子。
惨戚:悲惨忧愁。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心旷神怡:心情愉快 , 精神舒畅。
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辨析
同:都形容表现得非常逼真。
异:“惟妙惟肖”偏重于酷似,强调的是形似,意思是模仿得很逼真,真假难辨;“栩栩如生”意为像活的一样,即“如生”,强调的是神似,意思是描写、刻画、创作得像活的一样,好像在动。此外“惟妙惟肖”多表现人的表演和模仿非常逼真传神;“栩栩如生”多指艺术作品,不用来表现人的活动。
例:(1)小弟弟学起猴子来,抓耳挠腮,挤眉弄眼,真是惟妙惟肖。
(2)石壁上雕刻的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目不忍睹: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铢两,比喻微小之处。
歌谣:指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如民歌、民谣、儿歌等。
契合:合得来,意气相投。
旷远:空旷辽远。
海啸:海水的一种剧烈波动,起因是海底地震或海上风暴等。
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拘泥”“局限”辨析
同:都有“拘束”的意思。
异:“拘泥”有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局限”指限制在某个范围内。
例:(1)最佳实践是一个必要的、讨厌的东西,但是专家不会拘泥于最佳实践。
(2)幼儿的学习是全方位的,并不局限于读写算。
中心意思
1. 《谈读书》就读书的问题发表了种种看法,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方法,同时归纳读书的重要作用,以此鼓励人们多读书。
2.《不求甚解》通过探求“不求甚解”的含义,提出自己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认为读书在于虚心和会意,反对死读和抠字句而忽视精神实质,提倡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3.《山水画的意境》探讨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阐明作者的美学观念:山水画家要深刻认识对象,注重长期观察,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抓住其精神实质,意境才能有独创性,并且要注重意境和意匠相结合。
4.《无言之美》以美术、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最后归纳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5.《驱遣我们的想象》以诗句和散文诗为例,告诉我们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写作特色
《谈读书》
1. 思路清晰,语言简练。
全文围绕论点,从不同角度去谈论一个问题,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谈论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以及作用。整篇文章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文章语言简练,有格言的意味,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如“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等。
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说理。
如运用比喻论证说理,“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样写,生动形象,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通俗易懂;如运用对比论证说理:“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分析了不同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对比论证使说理透彻、有力。
3.运用排比说理。
例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这样写,使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让人读起来富有气势,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不求甚解》
1. 运用引证法。
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
2.运用例证法。
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
3. 运用对比论证。
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比。
4. 破立结合。
本文在批驳错误观点的同时阐明自己所持的观点,边破边立,破立结合。
《山水画的意境》
1. 层层阐述,思路清晰。
作者开篇点明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第一部分指明山水画中有意境,古诗和毛泽东的词中有意境,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第二部分论述山水画家获得意境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第三部分点明画画要有意境和意匠及两者的关系。层层阐述,思路清晰。
2.大量引用,说理透彻。
文章引用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中开头几句,有力地证明了诗画中有意境就有了灵魂。引用“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论述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3. 举例典型,恰当有力。
课文中正面列举了齐白石画虾、荆浩画松的例子,有力地论述了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反面列举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无言之美》
1.对比突出,形象鲜明。
“言”和“意”的区别,雕塑作品中怒目金刚和低眉菩萨的神态对比,音乐里面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时精神感受的对比,论证有力,突出了文章的观点。
2. 引经据典,举例恰当。
本文论述无言之美时,引用孔子和英国诗人济慈的话进行佐证,同时列举文学作品中言不必尽意的例子,如:《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陶渊明的《时运》中“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读〈山海经〉》中“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钱起《省试湘灵鼓瑟》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李白的《怨情》等等,资料翔实,说理透彻,以理服人。
《驱遣我们的想象》
1.列举典型例子。
文中列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高尔基的《海燕》中的片段,这些内容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内容,以此为例阐述说理,容易让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即读者要驱遣着想象,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领会作者的意境,收获阅读的愉悦。
2.语言通俗易懂。
“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这三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指出是文字把作者与读者联系在一起。形象生动,贴切易懂。文中还运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推测读者的心理,不仅引起读者注意,还引导着读者应该怎样来驱遣自己的想象,从而达到说理的目的。
3. 清晰的写作思路。
文章先以简练的语言,总说各种文艺都是文字的集合体,接着用一句形象的比喻指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然后分别就作者和读者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举诗句和散文诗的例子重点阐述了读者要通过驱遣着想象去走进作者的心灵。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