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谈创造性思维解析版
20
创造性思维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第20课 谈创造性思维
一、 夯实基础
1.识音
驾驭( ) 压榨( ) 汲取( ) 罗迦( ) 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
锲而不舍( ) 不言而喻( )
【答案】驾驭(yù)压榨(zhà)汲取(jí)罗迦(jiā)根深蒂固(dì)孜孜不倦(zī)锲而不舍(qiè)不言而喻(y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
2.释义
(1)汲取:
(2)孜孜不倦:
(3)行之有效:
【答案】(1)吸取。(2)勤奋努力,不知疲倦。(3)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实行起来有成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意思的掌握。
二、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模式(mó) 渊博(yuān) 孜孜不倦(zī)
B.汲取(jī) 压榨(zhà) 持之以恒(héng)
C.机械(jiè) 路径(jìnɡ) 根深蒂固(dì)
D.探求(qiú) 典型(xín) 锲而不舍(qiè)
【答案】A
【解析】B.“汲”应读作“jí”;C.“械”应读作“xiè”;D.“型”应读作“xí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凡成功人士必定有超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B.他的故事我们早有耳闻,所以自我介绍时不用多说,大家就自然不言而喻了。
C.“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旧观念,在文化不发达的山区仍然根深蒂固。
D.武大靖2018平昌冬奥会男子500米短道速滑的冠军奖杯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
【答案】B
【解析】“不言而喻”是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这里用来形容熟知别人的故事不恰当。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实现它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B.通过交流借鉴和创造性发展,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C.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 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D.《红楼梦》高居“死活读不下去”的名著排行榜榜首的主要原因是学界对《红楼梦》汗牛充栋的研究和曲折探索太多了造成的。
【答案】B
【解析】A.一面对两面,应在“实现”前加“能否”或将“兴衰”改为“兴盛”;C.语义重复,删去“大约”或“左右”;D.句式杂糅,删去“造成的”或“的主要原因”。
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思维 选择 头脑 麻烦
B.探求 放弃 路径 插花
C.创意 组合 精通 缺乏
D.游戏 乒乓 灵感 关健
【答案】D
【解析】健→键。
5.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根深蒂固(瓜、果跟茎、枝相连的部分) 持之以恒(恒心)
B.孜孜不倦(勤勉、不懈怠) 汲取(从下往上打水)
C.不言而喻(明白) 锲而不舍(打铁)
D.轻而易举(容易) 一事无成(成就)
【答案】C
【解析】“锲”,雕刻的意思。
6.下列各项中,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只用了道理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B.开篇提出“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
C.为了论述运用知识才是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作者列举了谷登堡和罗兰·布歇内尔的事例。
D.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非凡的灵感”,并非任何人都有创造力。
【答案】C
【解析】A项,本文还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B项,“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只是话题的引子;D项,每个人都有产生灵感的时候,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是相信灵感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7.下列句子采用的论证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这种道理犹如封锁在秘库里的珍奇,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去开启秘库的门。
B.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C.夺取一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D.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
【答案】D
【解析】前三项都是比喻论证。
8.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所以,建立一种多元的思维方式,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取得成功,从而拥有一个饱满的人生。
②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前途。
③思维方式是自己可以支配的。
④看一个人的前途,首先要看他的思维广度。思维的广度决定着财富的多寡,而思维的广度又取决于思维方式。
⑤如果你总是停留在那种非左即右、非黑即白、非错即对、非此即彼的单一思维方式里面,那么你永远只能在成功的外围兜圈子。
A. ⑤④②③①
B.③②④⑤①
C.④③②⑤①
D.②④⑤①③
【答案】C
【解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整体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判断顺序。本题的中心意思是“思维方式的重要性”,答题时可抓住关联词,分析句间关系,并结合排除法进行分析。
9.综合运用
(1)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然而,如果你站在新的角度去分析,往往会得出新的见解并赋予其新的含义,请写出你对下列成语的新见解。
(示例)一意孤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①见风使舵:
②班门弄斧:
【答案】①示例:把握风向,掌握规律,随时调整策略和方法,理应是智慧的表现。
②示例: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我们唯有向行家挑战,才能不断地提升自我。
【解析】所谓新的见解,就是不同于常义,甚至反其道而解之。
(2)读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新闻标题。(20字以内)
2017年12月5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徐麟在闭幕式上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世界互联网大会,专门发来贺信,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就进一步推进全球互联网发展与治理发表了重要主张,赢得了与会嘉宾的热烈反响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大会期间,与会中外嘉宾围绕“发展数字经济 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在20场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分论坛上,积极贡献思想智慧、展示创新成就、探讨合作途径、展望未来愿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会首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总结历史成就,分析现状特点,展望趋势远景,为各国更好推动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大会举办的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来自苹果、高通、微软、阿里巴巴、华为等中外知名互联网企业的一批最新尖端成果集中亮相,让大会成为全球互联网顶尖科技的汇聚地和风向标。
标题:
【答案】示例: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落下帷幕
【解析】根据所给材料进行简单归纳即可得到标题,注意不能超过20个字。
三、阅读欣赏
“科学”就等于数理化?
在很多人眼里,“科学”就等于数理化:是深奥难懂的公式,是稀奇古怪的仪器,是刺鼻难闻的试剂……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把“科学”变成了几门自然学科及其知识的组合。我不否认“科学”应该包含这些学科和学科知识,但我不认为就只是这些。
当人们称某一观点、原理、研究或做法是“科学的”,一定不仅仅指它们发现了或表达了某种知识,而是想说明它们包含着某种特殊的优点或特殊的可靠性。究竟是什么如此特殊呢?这需要我们对“科学”这个概念进一步研究。
我想,“科学”应该是一座金字塔。
金字塔最底层是科学精神。包括好奇心、勇于尝试、独立思考、能体会学习的乐趣、面对困难有勇气坚持下去等等。人类从诞生开始就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好奇心,探索这个世界到底怎么回事,感受新发现带来的趣味和惊喜,同时遇到各种问题和考验,反复思考,不断尝试,直到又有新的发现。这样,人类社会才一步一步发展至今。我想,这推动人类进步的精神原动力应该就是“科学”中最特殊的那个元素,是金字塔最坚实的根基。
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上面一层是科学的认知方式,我们可以理解为科学方法。这有三个要素:事实、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事实”是指所有科学结论都要建立在确凿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科学是富有想象力的,但不是胡想乱想,必须立足于客观事实。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做实验发现客观事实,还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去发现一些不容易观察到的事实,比如地铁是怎么开动的、地底下也有动物、小鸟不全住在树上等。
“逻辑”是连接事实依据与科学结论之间的桥梁,也就是事实能否支持结论。严密的逻辑不仅能帮助人们在科学研究上有所建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避免许多问题。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很中性的词,没有“否定”这个意思,而是指不迷信已有的结论,不固守现有的成果,对客观事实进行理性的反思和谨慎的探究。学会提问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举个例子:
问:干冰和普通的冰有什么不一样?(观察事实)
答:干冰会冒烟,普通的冰一般不冒烟。
问:干冰冒烟的原因是什么?(逻辑推论)
答:温度很低。
问:桌子上的菜冒烟,也是这个原因吗?(反思探究)
问:冒烟的东西还有哪些?这两种冰还有哪些不一样?(观察新事实)
……
总结一下如何提问。问事实:发现什么?有什么不同?问原因:A一定会导致B发生吗?还有其他原因吗?问可能:还有其他可能吗?这些问题即便一时答不出来,但这样的过程,会让人体会到思考的乐趣并会有发现和创新。
“观察事实—逻辑推论—反思探究—观察新事实”这个循环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维体系,目前来看这也许是人类最为成功的认知世界的方法。用这样的方法去探索世界,得到的结论才有可靠性。
金字塔最表层是人们最容易看到的——探索的结论,即科学知识,就是各学科(不仅是自然学科)的知识,数理化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而且,我们不能拿着这些知识就行了,而要运用它们开始新的探索,这个就不再多说了。
另外,有人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缺乏科学的DNA,我不这样认为。无论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学则须疑”表达的批判性思维,还是“学而时习之”提出的反复探究实证,都传递着华夏先人对于“科学”最朴素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如果没有孜孜不倦的探索、求真务实的精神,确实很难有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成就。当然,我们还需要不断反思和发展,这本身也是面对历史、现在和未来的科学态度。
1. 作者把“科学”比成一座金字塔。请用文中的四字短语标注右图金字塔①②两层的相应内容。
【答案】①科学精神 ②科学方法
【解析】筛选文段起始句,尤其是开头句。文章第三段提到金字塔,第四段首句点明“最底层是科学精神”。第五段首句“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上面一层是科学的认知方式”,但“科学的认知方式”非四字短语,继续向下筛选,“我们可以理解为科学方法”,找到四字短语“科学方法”。为了更加确定,我们还要找到最上层的“科学知识”,倒数第二段首句“金字塔最表层是人们最容易看到的——探索的结论,即科学知识”,据此可正确填写。
2. 请根据上下文简析文章为何写“干冰”。
【答案】文章以干冰为例,把干冰与普通冰进行比较,向读者阐释了如何学会提问,以此强调学会提问是培养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方法。
【解析】解答本题,先看第八段有明显提示语“举个例子”,表明写干冰是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写干冰又是与普通冰对比来写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明确这两种说明方法,再分析作用即可。分析作用要扣住第八段的中心词“批判性思维”,中心句“学会提问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
3.下列句子的含意与文章内容无关的一项是( )
A.我并不是要大家死板地学我画圆、画三角形……我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棒可以磨成针!——马及时《王几何》
B.“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C.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罗迦·费·因格《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D.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答案】 B
【解析】B.句子含意是“万恶懒为首”,是批判懒惰、提倡勤奋的,文中没有提到这一内容。A.句子含意是末尾“只要功夫深,铁棒可以磨成针”,结合第四段可知,这是在说科学精神中的“面对困难有勇气坚持下去”。C.主要讲提倡“创造性的思维”,而第四段的科学精神中提到了“好奇心、勇于尝试、独立思考”。D.句子的含意是“怀疑求真”“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文章末段有类似说法:“如果没有孜孜不倦的探索、求真务实的精神,确实很难有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成就。”
4.对于“‘科学’就等于数理化”这个观点,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人认为“创新就等于标新立异”,你对此有何见解?请用下面的句式进行逻辑严密的表述。
句式:有人认为“创新就等于标新立异”,我(表明观点)……(阐述理由)……
[注] 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现代汉语词典》
【答案】示例:有人认为“创新就等于标新立异”,我认为这是一个误解。“创新”是指灵活运用知识进行理性的反思和谨慎的探究,从而获得新发现。而“标新立异”是为了表示与一般不同,提出的新奇主张很可能是随意的、不科学的。因此,两者不能画等号。
【解析】本题从出题意图上说,更倾向于否定所给的“有人”的观点。阐述理由时分别答出“创新”与“标新立异”的本质特点,前者结合文章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表述,后者结合所给注释,有条理地论述,最后得出结论。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