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单元(知识记诵手册)(解析版).doc
下载文档

ID:2804390

大小:86KB

页数:13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三 单元 知识 记诵 手册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知识记诵手册 文学常识 1.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有“亚圣”之称。有《孟子》一书传世。《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代表作品《新序》《说苑》《列女传》。另撰有《别录》,为中国目录学之祖。 3.《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 年的历史。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本书亦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4.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号文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其作品有《宋濂全集》。 5.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少时家贫好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范仲淹积极推行“庆历新政”,为人廉洁公正,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做人准则。 6.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成就很高。其词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表现为题材新、形式新、风格新,具有豪壮、雄浑的风格,后南宋辛弃疾等人继承并发展其词风,形成豪放词派。 7.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他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擅长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慷慨悲壮。 8.秋瑾(1875—1907),字璇卿 , 祖籍山阴(今绍兴市),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中国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1907 年 7 月 15 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 32 岁。 9.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字音字形 所恶(wù)        辟(bì)患 一箪(dān)食 蹴(cù) 不屑(xiè) 不为(wéi)苟得也 为(wèi)宫室之美 一豆gēng(羹) 唐雎(jū) 怫(fú)然 免冠(guān) 徒跣(xiǎn) 抢(qiāng)地 韩傀(guī) 休祲(jìn) 缟(gǎo)素 色挠(náo) 谕(yù) 嗜(shì)学 绮(qǐ)绣 容臭(xiù) 缊(yùn)袍 裘葛(ɡé) 冻馁(něi) 加冠(ɡuān) 稍降(jiàng)辞色 叱咄(duō) 曳xǐ(屣) 皲(jūn)裂 廪(lǐn)稍之供 撰(zhuàn)长书 羌(qiāng)管 燕(yān)然  擎(qíng) 貂裘(diāo qiú) 鬓(bìn)微霜 麾(huī) 炙(zhì) 千zhàng(嶂) 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 5.故不错意也(“错”同“措”) 6.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 7.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 8.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 古今异义 1.一豆羹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今义:豆子。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古义:指示代词,此、这;今义:判断动词。 3.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指钟点、时间。 4.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益处;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5.岂直五百里哉 古义:只,仅仅;今义:不弯曲 6.休祲降于天 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7.长跪而谢之 跪,古义:一种坐姿;今义:双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8.大王加惠  古义:施与;今义:增加 9.无从致书以观 古义:得到;今义:指给予或达到 10.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古义:跑;今义:行走 1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借给;今义:与“真”相对 12.或遇其叱咄 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13.日再食 古义:两次;今义:又 14.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今义:烹调后汁儿特别多的副食 15.尝趋百里外 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势 16.俯身倾耳以请 古义:询问,请教;今义:邀请 一词多义 1.而 2.于 3.得 4.尔 5.为 6.已 7.与 8.使 9.徒 10.夫 11.而 12.之 13.者 14.然 15.以 16.以 17.至 18.道 19.质 20.从 21.诸 词类活用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名词用作动词,这里是感恩、感激的意思。 2.请广于君 形容词作动词,增广、扩充 3.轻寡人与 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4.天下缟素 名词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5.手自笔录 名词作状语,用笔 6.主人日再食 名词作状语,每天 7.腰白玉之环 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8.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名词作状语,每年 9.寓逆旅 名词作动词,寄住 10.余则袍敝衣处其间 名词性短语活用作动词性短语,穿着破旧的衣服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所欲有甚于生者 点拨:“于生”作状语,后置。 受地于先王 点拨: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先王受地”。 请广于君 点拨: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请于君广”。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点拨:介宾短语“于藏书之家”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弗之怠 点拨: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弗怠之”。 2.判断句 鱼,我所欲也 点拨:“……也”表判断。 非士之怒也 点拨:“非……也”表否定判断。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点拨:“……者,……也”表判断。 是可谓善学者矣 点拨:“……者”表判断。 3.省略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 点拨:应为“乡为(义)身死而不受(之)”,“为”“受”后面省略宾语。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点拨:“撰”前省略主语“马生”,“以”后省略宾语“之”。 中心意思 1.《鱼我所欲也》通过比喻引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最后列举两个事例强调了“义”高于生命,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 2.《唐雎不辱使命》记叙了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揭露了秦王狡诈骄横、色厉内荏的真实面目。 3.在《送东阳马生序》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学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4.《渔家傲·秋思》描写了塞下奇异的景象,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也抒发了作者功业未成、思乡忧国之情。 5.《江城子·密州出猎》描写了太守出猎的盛大场面,表达了作者坚决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对军旅生活和战斗场面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7.《满江红》主要抒写作者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满怀雄心壮志的开阔胸襟。 写作特色 《鱼我所欲也》 1.语言流畅,气势恢弘,感情悲壮而高亢。 作者善于运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论证更有力,感情更充沛,读来痛快淋漓。 2.运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使文章论证严密,有说服力。 作者在提出论点之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述舍生取义的重要性;接着又分别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这样层层深入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唐雎不辱使命》 1.通过对话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本文对话极富外交色彩,文言虚词恰当运用,使人物说话的语气突出,除很少的几句串场的叙述外,几乎全是对话。用对话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重点突出,层次清楚;用对话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词严,秦王的骄横无理,跃然纸上。 2.通过对比刻画人物。 鲜明的对比手法。本文中唐雎和秦王是对立的。他俩之间唇枪舌剑的斗争,为作者充分运用对比手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个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一个是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伏虎英雄,一个前倨后恭,一个先恭后倨。一倨一恭,形成对比,更有力地揭示了秦王这一人物的复杂性格——既是凶恶的,又是虚伪的。同时也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且善于斗争的精神。 《送东阳马生序》 1. 记叙、描写、议论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叙述中又有适当的描写和议论,给文章增添了不少文采。比如,写求师的情景时,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形象地描绘出“先达”庄重、严肃的态度,同时也写出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和恭敬——“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写同舍诸生的服饰,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了同舍诸生的衣服、帽子、玉环,腰间的佩刀和香袋,用同舍诸生华贵的服饰衬托自己“缊袍敝衣”的艰苦。文章在记叙和描写的同时还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三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2.采取对比的方式,阐明道理。 如文中将同舍生的奢华穿戴和自己破旧的衣服对比,将今日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和自己艰苦的学习生活对比,说明业有不精、德有不成,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 《渔家傲•秋思》 1.语言凝练,特征鲜明。 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异”的特点。为下阕思亲怀乡之情埋下伏笔。通过“边声”“千嶂”“孤城”等具有明显特征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 2.情景交融,感情真挚。 上阕着重写景,极力表现了边塞风光的奇异独特,渲染了边地的萧条肃杀、荒凉寂寥。下阕着重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表现了词人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 《江城子•密州出猎》 典故运用贴切、自然。 这首词共用了三个典故。孙权射虎的典故,说明词人年富力强,壮志犹存;赦免魏尚的典故,反映了词人盼望朝廷能加以重用,建功立业;“射天狼”的典故,词人以此来表明自己抵御外敌入侵的决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构思巧妙,虚实结合。 词的前九句浑若一气贯之,密不可分,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斗转,往事消融,回归现实,情感一落千丈,从豪壮激昂跌落为深沉痛苦的悲叹。这是词人的独特创造,强烈地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 《满江红》 气魄宏大。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是巾帼英雄的写照,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了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形象。 名句积累 渔家傲(范仲淹)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9.《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0.《渔家傲·秋思》中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的诗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1.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表达了戍边将士们虽思乡心切,但战事未平、功名未立、归家无期的复杂心理。 12.面对秋景,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以情写景,写出自己的遐想,表现了自己对归期的向往;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以酒遣怀,抒发思乡爱国之情。 13.唐代诗人李益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戍边将士强烈思乡之情,《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5.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6.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极言出猎规模之大和速度之快的句子是:千骑卷平冈。 7.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作者以前人自喻,突出表现作者少年狂气的句子:亲射虎,看孙郎。 8.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1.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4.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作者雄壮理想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6.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充分表达诗人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7.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梦境回到现实,情绪一落千丈,凝聚着作者壮志难酬、万千感慨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 8.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义相近的诗句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满江红(秋瑾) 1.秋瑾的《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秋瑾的《满江红》中“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定风波(苏轼) 1.苏轼《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3.《定风波》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4.《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定风波》中最能体现苏轼超然物外情怀的句子:也无风雨也无晴。 临江仙·夜登小阁(陈与义) 1.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的句子是: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作者以饱蘸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的笔触,概括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的情况,写下的感慨深沉的句子是: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的词句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4.《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大大地拓展了感慨的内涵,使之超越了自身的经历和友情的范围,而把目光转向历史和人生,去作哲理性的思考的词句是: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5.《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侧面显示诗人对现实的极度不满,同时表达自己内心寂寞悲凉的情绪,以景语来代替叙事抒情的词句是: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1.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的诗句是: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诗是: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4.《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的句子是:被白发,欺人奈何?    4.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月亮仿佛一面刚刚打磨过的明镜”意思的诗句是: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5.《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现月轮转动、时光飞逝的句子是: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浣溪沙(纳兰性德) 1.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2.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3.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的“身向云山那畔行”一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此词主旨的句子是:古今幽恨几时平。 4.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触景生情,用了工整的对仗句勾勒出“远塞”也即“荒戍垒”“旧城关”的荒凉破旧景象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阳旧城关”。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