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下载文档

ID:2804376

大小:187.86KB

页数:1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九年级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解析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片区联考试卷 一、(1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蝉蜕(tuì) 憎恶(è) 舵手(duò ) 鲜为人知(xiǎn) B. 亘古(ɡèn) 黝黑(yǒu) 翘首(qiáo) 惟妙惟肖(xiào) C. 恪守(kè ) 迷惘(mǎnɡ) 狭隘(ài ) 一曝十寒( pù ) D. 倔强(jiànɡ) 附和(hè) 歼灭(jiān) 锲而不舍( qì ) 【答案】B 【解析】 【详解】A.憎恶(è)——(wù); C.迷惘(mǎnɡ)——(wǎnɡ); D.锲而不舍( qì )——(qiè); 故选B。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干燥 暖融融 混为一谈 不屑置辨 B. 闲暇 密匝匝 迫不急待 相形见绌 C. 狼籍 彩棱镜 震耳欲聋 断章取义 D. 天骄 沉甸甸 一筹莫展 持之以恒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屑置辨——不屑置辩; B.迫不急待——迫不及待; C.狼籍——狼藉; 故选D。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为了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面对技术封锁,多少科学家无所不为,青丝变白发。 B.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C. 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或干尽了坏事。贬义词,与语境不符; B.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使用正确; C.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使用正确; D.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工作,害怕繁重的工作,怕挑重担。使用正确; 故选A。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冬奥会雪蜡车,使科华赛邦公司向世界彰显了“章丘造”闪亮名片。 B. 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跑出了9秒83的成绩,成为当之无愧的亚洲第一飞人,中国第一飞人。 C. 《长津湖之水门桥》讲述了七连在美陆战一师撤退路线上的咽喉之处——水门桥阻击敌军的战斗经历。 D. 经十路是一条山水灵秀的宜居走廊,在这里,你能看得见一城山色泉水叮咚。 【答案】C 【解析】 【详解】A.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者“使”; B.语序不当,可改为“中国第一飞人,亚洲第一飞人” D.搭配不当,可改为“看得见一城山色,听得见泉水叮咚”; 故选C。 5.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 ;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 。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A. 叱咤时代的风云 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B. 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唤醒黎明的沉默 C. 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叱咤时代的风云 D. 唤醒黎明的沉默 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结合上句雄鸡唤醒黎明,排除AB两项,骏马与“挣脱”搭配,故选C。 6.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B. 婵娟:是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例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 老生: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旦”“小丑”分别扮演年轻女子和滑稽人物。 D.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因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汗青”,通常代指史册。 【答案】B 【解析】 【详解】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婵娟”指月亮,所以“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表述有误; 故选B。 二、阅读(3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7.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军:驻军 B. 居无何,上至 居:居住 C. 囊者霸上、棘门军 曩:先前 D.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营垒 8.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乃悟前狼假寐 B. 天子且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 已而之细柳军 杜少府之任蜀州 D.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9.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层次清晰。第一段是事件背景的呈现,第二段写皇帝劳军的情况,最后写劳军后皇帝和群臣的反应。 B. 本文着力刻画的人物是汉文帝,全文通过记叙他劳军的故事,刻画了一位开明、识大体的皇帝。 C. 持节是一种古代礼仪,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利。 D. 本文在写作方面最大的特点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特别是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凸显人物的特点。 【答案】7. B 8. C 9. B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B.解释有误。“居无何,上至”句意为:过了不久,皇上驾到。“居”是过了的意思,而非“居住”。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A.连词,于是/副词,才; B.副词,将要/副词,尚且; C.都是动词,去,到; D.副词,必定/形容词,顽固;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表述不正确。文章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而是通过描写汉文帝慰劳军队将士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本文着力刻画的人物是汉文帝”理解不正确。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士们都下马迎接皇帝。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课外文言文阅读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①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选自《旧唐书·文苑传》) 注释:①更始:更始帝,指刘玄。 10.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一处) 乃 挟 兵 结 客 后 遂 往 复 仇 11.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 12. 结合文意,试从侧面描写的角度分析赵憙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10. 乃 挟 兵 结 客 ∕后 遂 往 复 仇 11. 赵憙平素与邓奉交好,多次写信严厉地责备他 12. 示例1:从李氏开始拒降,等更始帝派赵憙前去才降,可衬出赵憙信义著名。 示例2:从帝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可衬托出赵憙的忠义磊落。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停顿的能力。 句意: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乃挟兵结客”是赵熹报仇前的准备,“后遂往复仇”则是报仇的行动,中间应该断开。所以停顿应该是: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素:向来,平时;善:交好;数:多次;遗书:写信;切责:严厉地责备。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侧面描写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品读文章,由“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和“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可知,赵熹虽然心中渴望报兄长的仇,却不趁人之危,这是讲究仁义的表现; 由“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和“更始乃征憙,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可知,舞阴李氏起初不愿向更始帝投降,后来赵熹前往拜访舞阴李氏,李氏就投降了,从这件事可见赵熹信义著名; 由“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和“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可知,原本更始帝也对赵熹写信给邓奉有所怀疑,后来得到赵熹写的书信才发现赵熹是在写信谴责邓奉的行为,于是对赵熹惊叹不已,由此可见赵熹为人忠义,行事光明磊落。 【点睛】参考译文: 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仇人们都生病了,没有人抵抗。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看到我就应该躲得远远地。”更始帝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更始帝派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就征召赵憙,让他去拜访舞阴李氏,李氏就投降了。光武打败王寻、王邑时,赵憙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拜任为中郎将,封勇功侯。当时邓奉在南阳反叛,赵憙一向和邓奉处得好,多次送信严厉地责骂他,而那些说坏话的人就说赵憙和邓奉合谋,皇上怀疑这件事。等邓奉失败,皇上得到赵憙的信,才吃惊地说:“赵憙真是有道德的人。”(立即召见赵憙,被引见后)后来拜任怀县县令。 诗歌阅读 夜别韦司士① 高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②,无那③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④沙里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 知君到处有逢迎。 【注】①司士:官名。唐代州县设司士参军及司土,掌管工役事务。②啼鸟堪求侣:《诗经·小雅·伐术》中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句子,意思是:鸟儿嘤嘤地叫,欢快地呼唤同伴。③无那:无奈。④黄河曲:黄河湾。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送别诗,既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也表达了对友人才名的赞颂。 B. 这是盛唐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颔联“只言”“无那”两个虚词相勾连,突出渲染了结识才士为新交的喜悦和乍会旋别的无奈。 C. 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啼鸟”为实,“春风”为虚,首联高馆夜宴饯别为实,颈联“黄河曲”“白马津”行程所经为想象,相生相应,摇曳生姿。 D. 尾联反结“别”字,将伤别化解为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和祝愿,充满了乐观的情调。 14. 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首联“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答案】13. C 14. 示例一:借景抒情,明灯、清酒、夜宴,渲染了高馆饯别盛况;“夜钟”“残月”“雁归声”,既显示时间之推移与宴席时间之长,又渲染浓郁的别离气氛。 示例二:对比,用客馆内的热烈气氛与客馆外的凄凉夜色对比,更加突出了对友人的那份真挚和不舍之情。 【解析】 【13题详解】 本道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 解答本题时注意审清题意,准确地判断各项问题的指向,再判断正误。要读懂原文,整体感知并掌握文章中常见的一些写作手法、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C.“啼鸟”并非实写,而是关合春天的季候,与下句“春风”,一虚一实,正成对应,所以“‘啼鸟’为实,‘春风’为虚”理解有误;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古诗鉴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赏析。 首联大意为:高大的客馆里灯火通明酒也清,直饮至夜钟响归雁鸣的月落时分。“夜钟”“残月”“雁归声”三个与夜间及别离相关的意象,既显示时间之推移与宴席时间之长,又渲染浓郁的别离气氛。三种意象,或诉之视觉,或诉之听觉,但都带有凄清、寂寥的色彩韵味。运用对比,用客馆内的热烈气氛与客馆外的凄凉夜色对比,更加突出了对友人的那份真挚和不舍之情。 示例一:诗歌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诗句中明灯、清酒、夜宴的意象,营造了作者为友饯别的盛大场面;“夜钟”“残月”“雁归声”,既表现出宴席时间的流逝,又预示着作者与友人即将离别,这些意象还为送别营造了凄凉感伤的氛围。 示例二:巧用对比,诗句先以明灯、清酒、夜宴极力渲染客馆宴席的热闹场景,再用“夜钟”“残月”“雁归声”营造夜景凄清的氛围,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更能突显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5. 根据原文默写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北朝民歌《木兰诗》) (2)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4)一上高城万里愁,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5)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6)李清照的《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7)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一诗中,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关山度若飞 ②. 欲济无舟楫 ③. 决眦入归鸟 ④. 蒹葭杨柳似汀洲 ⑤. 晴川历历汉阳树 ⑥. 我报路长嗟日暮 ⑦. 学诗谩有惊人句 ⑧. 角声满天秋色里 ⑨. 塞上燕脂凝夜紫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度、楫、眦、葭、洲、历历、嗟、暮、谩、燕、凝”等字的正确书写。 三、(7分)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6. 这首诗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作者(笔名)_______。现代诗人,他的成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爱国主义”在诗人的作品中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请结合这首诗所描写的意象,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答案】16. ①. 《我爱这土地》 ②. 艾青 ③. 《大堰河——我的保姆》 17. 诗歌中出现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其中土地是诗歌的中心意象,它是祖国命运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精神文明的象征。诗人表示要像鸟一样歌唱祖国大地,在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即使痛苦到死也不愿离开这土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充满了炽热深沉的感情,突出了爱国主义的主题。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根据“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可知,这首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发表于《十月文萃》,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于浙江金华,毕业于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现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其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等,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他的成名作是 《大堰河——我的保姆》。 【17题详解】 本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及运用。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丰富词库,培养语感,锻炼筛选、概括有用信息的能力。审清题意,注意创新。 诗歌中出现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作者艾青诗歌中的土地情结以及土地在作者诗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作者艾青堪称“土地的歌者”,“土地”构成了作者诗歌的中心意象。“土地”这一意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其中聚集着作者对祖国和大地母亲深深的爱,这种感情在这首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诗人表示要像鸟一样歌唱祖国大地;死了,也要使自己融进祖国的土地中。“土地”的意象也凝聚着作者对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挟着这份感情,用忧郁的目光扫视周围时,寂寞、贫困的旷野的载体——土地便进如作者的脑海。作者通过吟唱土地这一个“象”,诅咒摧残土地的人,幻想着土地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诗中,作者的歌喉虽然沙哑但却宽厚,虽然悲哀但却博大,显示出一种雄浑的生命感;虽古朴但却苍劲有力,因为土地是孕育万物的基础。正是由于有了对土地的这种热爱和眷恋,作者笔下的另外三个意象便顺流而出。“河流”的前面加上“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两个形容词,“风”前面加上“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就把“河流”“风”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象”,就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黎明”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但是作者意犹未尽,“——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对土地执著的爱。最后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再回归到土地这个意象上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四、(3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移动P3实验室里如何进行核酸检测 ①移动P3实验室究竟长啥样?工作人员在里面是如何操作的?很多人都充满了好奇。那就让我们走进中国疾控中心移动P3实验室,近距离接触、感受,从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②P3实验室是整个实验室完全密封,室内处于负压状态,从而使内部气体不会泄漏到外面造成污染的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的简称。通常用“三流”来概括它,即人流、物流、气流单向流动,确保里面的污染物不会泄漏到外面造成污染。 ③移动P3实验室从外表看是白色的,个头很大,外形就如同集装箱。车长12.67米,宽2.5米,面积大约有30平方米,就像一个小一居,分为缓冲区和核心操作区。车内配备了实验过程需要的各类先进仪器,如生物安全柜、核酸提取仪、封膜仪、小型离心机等。工作人员操作的空间非常小,12平方米,一次可供4人操作。它最大的优势是可以移动,机动、灵活性强,哪里需要就可以开到哪里。 ④缓冲区分为两道。第一道缓冲区在一进车门的右侧,大约一平方米左右。在这里,工作人员要更换实验用内胆服和白大衣,更换实验用鞋,佩戴医用防护帽子和N95口罩,然后,进入负压的移动实验检测车缓冲间(第二道缓冲区),穿上生物安全Ⅲ级实验用连体防护服,佩戴双层手套、防护鞋套、一次性隔离衣、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互相检查无误后进入移动实验室核心区进行实验。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0—30分钟,也就是说,做一次实验,她们进出更换实验衣物及防护用品就需要大约一个小时。 ⑤核酸检测工作有哪些步骤呢?首先,样本接收工作人员将送至检测车的样本登记、检查后,将感染性样本转运箱送至传递窗。值得一提的是,传递窗的门是互锁装置,它有不能同时打开的双重门,保证传递样本时带进去的空气被隔离在双重门中,使实验室外的环境不受污染。 ⑥然后,核心区工作人员将样本转运箱表面消毒后在核心操作区开箱,取出生物安全运输罐。将生物安全运输罐表面消毒后置于生物安全柜,在生物安全柜内把罐打开,表面消毒后将样本采样管取出,按照实验样本编号排序。取适量样本加入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中,利用核酸提取仪提取样本核酸。开盖加样是操作的关键,因为戴着双重手套,所以显得有些笨拙,再加上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和生物安全柜玻璃窗的两重阻隔,所有动作都显得缓慢,手也会不时颤抖,需要格外小心翼翼。 ⑦接下来,按照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按检测样本数量配制PCR反应体系,将提取的核酸加入,利用实时荧光PCR仪进行检测,根据仪器输出的CT值,判断样本是阴性、阳性还是疑似。这个步骤就是通常所说的扩增反应,由于设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