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六
单元
知识
记诵
手册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知识记诵手册
文学常识
1.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左传》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对后世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2.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战国策》即由刘向编订而成。《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事。善于用寓言、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它以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成为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标志,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
3.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南)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4.《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年表12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在史学和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6.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多种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王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7.乐府: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8.岑参( 约 715—770),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当时西北边疆一带 , 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深刻的体会。岑参的诗想象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9.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学史上,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为“济南二安”。辛弃疾现存词 600 余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的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
10.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11.张养浩(1270—1329),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字音字形
弗(fú)敢 曹刿(guì) 又何间(jiàn)焉 未孚(fú)
未遍(biàn) 玉帛(bó) 公与之乘(chéng) 登轼(shì)
彼竭(jié)我盈 zhé(辙)乱旗靡(mǐ) 邹(zōu)忌 谤(bàng)讥
期(jī)年 间(jiàn)进 形貌昳(yì)丽 朝服衣冠(guān)
皆朝(cháo)于齐 孰(shú)视之 阳夏(jiǎ) 闾(lǘ)左
適(zhé)戍(shù) 皆次当行(háng) 度(duó)已失期 以数(shuò)谏故
间(jiàn)令 陈胜王(wàng) 忿恚(huì) 鸿鹄(hú)
将(jiàng)兵 崩殂(cú) 妄自菲(fěi)薄(bó)
忠谏(jiàn) 陟罚臧(zāng)否(pǐ) 以遗(wèi)陛下 裨(bì)补阙(quē)漏
行(háng)阵和睦 卑鄙(bǐ) 猥(wěi)自 夙(sù)夜
攘(rǎng)除 咨诹(zōu) 松柏冢(zhǒng) 雉(zhì)
舂(chōng)谷 瀚(hàn)海 兜鍪(móu) 踌躇(chóu chú)
通假字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同“熟”,仔细)
发闾左適戍渔阳(“適”同“谪”,被贬外调)
为天下唱(“唱”同“倡”,倡导、发起)
固以怪之矣(“以”同“已”,已经)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同“披”,穿着)
卜者知其指意(“指”同“旨”,旨意)
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2.牺牲玉帛
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3.小大之狱
古义:指诉讼事件;今义:监狱
4.可以一战
古义:可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5.弗敢加也
古义:虚夸,夸大;今义:增加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
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古义:第二次;今义:指又一次
8.明日徐公来
古义:次日,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9.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中央下属的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
10.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
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古义:指责;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
12.臣之妻私臣
古义:偏爱;今义:自私
13.若为佣耕
古义:你;今义:如果
14.等死,死国可乎
古义:同样;今义:程度或数量上相同
1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古义:如果;今义:(心意)真实
16.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私下;今义:隔开,不连接
17.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十分之六七;今义:十六或十七
18.藉第令毋斩
古义:即使、假若;今义:用在整数的数词的前面,表示次序
1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时候;今义:秋季
20.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2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22.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23.猥自枉屈
古义:辱。谦辞;今义:卑鄙;下流
24.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5.由是感激
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一词多义
1.以
2.故
3.信
4.焉
5.之
6.朝
7.孰
8.于
9.上
10.修
11.美
12.私
13.次
14.会
15.数
16.将
17.行
18.书
19.号
20.令
21.王
22.当
23.道
24.论
25.明
26.行
27.临
28.效
29.遗
30.于
31.以
词类活用
1.公将鼓之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2.神弗福也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3.吾妻之美我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当面
5.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6.朝服衣冠 名词作动词,穿戴
7.法皆斩 名词作状语,按照律法
8.死国可乎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9.乃丹书帛曰 名词作状语,用丹砂
10.置人所罾鱼腹中 名词作动词,用网捕
11.固以怪之矣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12.夜篝火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篝,名词作动词,用笼子罩
13.狐鸣呼曰 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14.皆指目陈胜 指,名词作动词,用手指;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神示意
15.尉果笞广 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16.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作名词,铠甲;锐,形容词作名词,武器
17.皆刑其长吏 名词作动词,惩处
18.忿恚尉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19.会天大雨 名词作动词,下大雨
20.以光先帝遗德 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2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形容词作名词。奸,奸邪的事。忠善,忠善之事
22.此皆良实 形容词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
23.优劣得所 形容词作名词,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
24.亲贤臣,远小人 形容词作动词,亲,亲近。远,疏远
25.攘除奸凶 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的敌人
26.北定中原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文言句式
1.省略句
必以分人
点拨: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
可以一战
点拨:“可以”后省略代词“之”。
与坐谈
点拨:“与”前面省略主语“邹忌”,后面省略宾语“之”,应为“邹忌与之坐谈”。
皆以美于徐公
点拨:“以”后省略“我”,应为“皆以我美于徐公”。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点拨:“诚”前省略主语“陛下”。
2.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点拨:“……也”表判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点拨:“……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
点拨:……者,……也,表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点拨:“乃”表判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点拨:……也,表判断。
3.倒装句
忌不自信
点拨: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忌不信自”。
皆以美于徐公
点拨:介词结构“于徐公”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皆以于徐公美”。
祭以尉首
点拨: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尉首祭”。
不求闻达于诸侯
点拨: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不求于诸侯闻达”。
4.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
点拨:“蔽”是受蒙蔽的意思,表被动。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点拨:“为”表被动。
5.固定句式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点拨: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孰与”意为“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中心意思
1. 《曹刿论战》通过对齐鲁“长勺之战”的记叙,重点记录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战争中取胜的必要条件,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稳重果断,刻画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的形象,也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
2.《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邹忌有自知之明,从生活小事领悟到深刻道理,他用切身的体会劝谏齐威王,使威王纳谏改过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3.《陈涉世家》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生动地塑造了陈胜这一农民起义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表达了对这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起义的肯定。
4.《出师表》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出师北伐前对刘禅上的表文。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同时表明了自己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5.《十五从军征》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热爱、赞美,以及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对离别的惆怅之情。
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8.《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诗人忧国之痛以及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9.《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通过描写潼关险要的地势,对历代王朝兴亡的感慨,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写作特色
《曹刿论战》
1.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为了突出曹刿的形象,文中处处以鲁庄公与曹刿对比,用鲁庄公的“鄙”衬托曹刿的“远谋”。战前围绕“何以战”与庄公的对话,战时二人的表现,战后庄公的“问其故”和曹刿的“论战”,都形成鲜明的对比。
2.结构严谨,层次清楚。
本文第一段写战前,第二段写战时,第三段写战后,文章层次清楚,段落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
3.运用对话交代情节,文字简练。
本文通过对话不仅展示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而且塑造了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全文只有二百多字,可谓辞约意丰,言简义明,文笔非常精练。
《邹忌讽齐王纳谏》
1.情节完整,人物生动。
全文虽然只有三百多字,却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邹忌的两次窥镜,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以及“暮寝而思”等情节,妙趣横生,富于生活气息,亲切有味。对人物的刻画特别讲究。如对邹忌,作者不重形体的刻画,而是着重用细节和对话,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又如,齐王只有两个举动,一是“王曰:‘善。’”二是“乃下令……”,就把一个贤明的君主形象表现得生动传神。
2.详略得当,剪裁巧妙。
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对他的进谏,却只作概括的叙述。对臣民的进谏,也突出重点,记叙“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时期的不同情况,使读者从中体会齐王纳谏后的巨大变化,而对齐王最初受蔽之深,齐国积弊之多,以及具体如何改革等,都只从侧面暗示,略而不写,使文章的中心更为突出。三问三答,也没有从每个人的形态上去描写,而是通过不同语言来表现人物对问题的不同态度。
3.类比说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类比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文章先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接着对妻、妾、客的赞美之词进行了分析,为下文的类比说理作了必要的铺垫。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由私事及国事,让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这种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用类比来讲道理、表明见解的方法,委婉动听,往往能收到比直接进谏更好的效果。
《陈涉世家》
1.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第一段陈胜与同伴们的对话,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第二段陈胜与吴广策划时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善于谋略的智慧和才能;第三段陈胜与戍卒的对话,表现出陈胜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
2.选材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作者选材有详有略。从全篇来看,详写的是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军的进攻路线、陈胜自立为王等,详略结合,突出了陈胜发动起义的功劳,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3.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本文比较长,但内容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开头写出陈胜有“鸿鹄之志”,为“举大计”埋下伏笔;中间写“举大计”过程,充分体现其胆识;结尾写陈胜自立为王,实现其“鸿鹄之志”。前后照应,结构更显完整。
《出师表》
1.议论、记叙和抒情完美结合,情理交融。
全文既有议论,又有记叙和抒情,诸葛亮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2.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不用典故,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重情感,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口吻。
3.谋篇巧妙,脉络清晰。
本文虽为“出师表”,但很少谈出师,极大篇幅是在规劝后主修明政治。全文的脉络十分清晰:分析形势——规劝进谏——陈情述志——临表惜别。
《十五从军征》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情景交融,充满奇思妙想。本诗紧扣“雪”字生发奇思妙想。诗中虽只有四处写到“雪”字,但诗句中处处含“雪”。雪是写景的中心,雪景衬托送别,送别的场面又描绘了雪景,情景交融,匠心独具。诗人笔下的雪景,既有大笔挥洒,又有细笔描绘。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营造了优美壮观的意境。全诗气势宏大,风格奇崛,想象丰富。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全词的层次极为分明,三问三答,互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活用典故,毫无斧凿痕迹。
《过零丁洋》
本诗情感上先抑郁忧愤后悲壮激昂,始终把个人身世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颔联巧用对偶、比喻,颈联地名与心境妙合,形成绝唱。
《山坡羊·潼关怀古》
1.以动写静,赋予物以波涛汹涌的气势。
2.情景交融,情由景生,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气势雄浑,立意深远,读罢仿佛使人看到作者遥望长安,凭古吊今,关心人民疾苦的形象。
名句积累
十五从军征
1.《十五从军征》写出家院荒凉凄清之景,反映了乱世百姓的深重苦难的句子是:免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或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2.《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3.《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4.《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5.《十五从军征》诗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6.《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7.《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7.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互文的表现方法来描写边塞苦寒生活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8.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通过对风雪天气,军营将士的主观感受的描写,反映战地生活的凄苦的句子是: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9.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通过描写茫茫沙漠的恶劣天气,烘托了诗人在战友离别时的沉重心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军旅生活的艰辛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画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2.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过零丁洋(文天祥)
1.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与我们学习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同样表达以死明志的决心。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概与孟子“舍生取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对孟子“舍生取义”生死观的最好诠释。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4.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5.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把潼关险峻壮美的景色和诗人起伏难抑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的兔子是: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南安军(文天祥)
1.文天祥《南安军》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的诗句是: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2.文天祥《南安军》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的诗句是: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3.《南安军》化用了杜甫“国破山河在”的诗句,且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自信心的诗句是: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别云间(夏完淳)
4.夏完淳《别云间》中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的诗句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5.夏完淳《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是: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6.《别云间》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的诗句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7.《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8.夏完淳的《别云间》中,表现出诗人的英雄气节和豪迈情怀的句子就: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9.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1.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曲中再玩骊山和阿房宫旧址荒凉景象的语句是: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2.《山坡羊·骊山怀古》曲中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们的否定(表现诗人感时伤怀的情绪,慨叹历史更迭的无情和必然)的语句是: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1.《朝天子·咏喇叭》形象的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的倾家荡产的句子是: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2.《朝天子·咏喇叭》一诗中,借咏喇叭讽刺宦官狐假虎威,为害军民的句子是: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