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4课 诗词三首(解析版).docx
下载文档

ID:2804279

大小:52.45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14课 诗词三首解析版 14 诗词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第14课 诗词三首 一、积累运用 《行路难》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的诗句是 。 【答案】世道艰险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解析】这里的“路”是抽象概念,不是脚下的路,而是人生世道。 2.诗中采用“ ”和“ ”(限填四字)两个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答案】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 【解析】从诗歌所用典故提炼四个字即可。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答案】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解析】面对美酒嘉肴,诗人在后面诗句中却体现出难以下咽,用了反衬的方法来表达失望的情绪。 4.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答案】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解析】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是无限的寂寥、怅惘。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 5.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理? 【答案】反映出诗人既苦闷、迷惘、愤慨又积极、乐观、执着的复杂心理。 【解析】诗歌中作者的情感变化是起伏的,由欢乐到苦闷,由失望到希望,由迷茫到自信。 6.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显然不同于其他的诗句,分析其独特之处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句子简短有力,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尾句是疑问句,写出了诗人面临的巨大困难:遭遇坎坷,凸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解析】反复的修辞手法起到强调的作用,一个问句表明诗人心中的迷茫和彷徨。 7.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案】①意思: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即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②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解析】李白作为一个心怀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执着、自信 ,虽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诗是全篇的最强音,抒发了作者的怀才不遇,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 8.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答案】“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解析】两个动词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作者在迷茫之后充满了自信。 9. 诗人在第7句和第8句中用了两个典故,诗人用典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诗人暗用姜太公和伊尹终得任用的故事,表示自己对重回朝廷仍然抱有希望 【解析】姜尚,在磻溪上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而过。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 10.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 【答案】在经过前面感情的反复回旋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解析】这首诗借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的坎坷,既反映了诗人仕途失意的抑郁苦闷,又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及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1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来源:Z§xx§k.Com]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答案】A 【解析】从三四句来看,诗人的心情并不愉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答案】凄凉地,弃置身 【解析】首联交代了诗人被贬谪的境遇,“凄凉地”“二十三年”点明被贬的地方之凄凉,被贬时间之漫长。表露出诗人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以及痛苦而又孤寂的心情。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 【答案】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解析】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借“千帆过”“万木春”的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和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这两句本是诗人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客观上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深刻的哲理。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豁达开朗的心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3.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答案】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解析】首联交代了诗人被贬谪的境遇,“凄凉地”“二十三年”点明被贬的地方之凄凉,被贬时间之漫长。表露出诗人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以及痛苦而又孤寂的心情。 4.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 【答案】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解析】用典(闻笛赋、烂柯人)。“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悼念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慨叹。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 【答案】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解析】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借“千帆过”“万木春”的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和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这两句本是诗人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客观上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深刻的哲理。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豁达开朗的心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6.这首诗的作者 ,字 题目中 的“乐天”指 。 【答案】刘禹锡  梦得 白居易 【解析】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被罢免和州刺史,返回洛阳,途经扬州时与白居易相会。白居易在酒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写作此诗答谢白居易。 7.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①弃置身  ②怀旧  ③翻似 【答案】①指遭受贬谪的诗 人自身,②怀念老朋友,③反倒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语的理解。 8.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表达了因贬居而产生的抑郁不平的心情。 【解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间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流露出对已故友人的怀念,表现出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9.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答案】B 【解析】并没有欣慰之情。 《水调歌头》 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代人。这首词,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阕问________,下阕问________,归根结底,是问________。表现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答案】水调歌头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宋 天 明月 人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默写。 ①不知天上宫阙,________________。 ②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应有恨,________? ④ ,月有阴晴圆缺, 。 【答案】①今夕是何年②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③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何事长向别时圆④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背诵默写,多字少字错字均不得分。 3.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 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我欲乘风归去。 【答案】B 【解析】人生有悲伤有喜悦,有相聚也有离别,月亮会圆也会缺,这样的事从古到今都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古来今往,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4.解释。 ①达旦: ②兼: 【答案】B 【解析】①达旦:到天亮。 ②兼:同时。 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答案】想到月宫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 【解析】这句词不仅指经受不住高处的寒冷,还包括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中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经受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含义。 6.结合语段说说词中人在思考什么? 【答案】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词中人可能想到了自己的仕途的坎坷,人生的失落,也可能在思念远方的亲人。 【解析】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词缘由即可得到答案。 7.“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 【答案】怨恨。“恨”的内容可能是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等等。 【解析】从词所写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8.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一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答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解析】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都表达了对人的美好的祝愿。 9.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 【答案】婵娟、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蟾、顾兔、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 二、 拓展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欲渡黄河冰塞川(sài) B.暂凭杯酒长精神(cháng)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mǐn) D.高处不胜寒(shèng) 【答案】D 【解析】A.塞sè B.长zhǎng C.眠mián 2.下列作家、作品、时代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李白—《行路难》(其一)—唐代 B.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 C.苏轼—《水调歌头》—宋代 D.张岱—《湖心亭看雪》—宋代 【答案】D 【解析】张岱是明末清初人。 3.下列关于诗词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体诗的格律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分为两大类:律诗、绝句。 B.在诗歌发展史上,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究格律的诗称为“古体诗”。 C.律诗一般由四联组成,每联两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近体诗用韵很严,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不入韵外,各联的偶句必须押韵。 【答案】B 【解析】唐代讲究格律的诗一般被称为“近体诗”。 4.龙华中学语文组举办中华传统文化竞赛活动,你是参赛选手。这次活动有三道竞赛题,设置两个奖项。 第一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近体诗的高峰,近体诗包括    和    。 【答案】绝句 律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体诗的掌握。平时学习古诗词,不能仅限于熟读与记忆或做浅层次赏析,还要适当加以拓展。 第二题:认真阅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根据要求答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下面四项对诗歌的评价,哪一项与诗人的想法相距甚远?(  ) A.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 B.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花的数量之多。“压枝低”,形象地描绘了花儿密密层层,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C.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是说花枝上彩蝶蹁跹起舞,这才是最动人的景致。如果没有彩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 D.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表面上好像完全在描写娇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其实,这是一种衬托手法,主要是在表现黄四娘家花的美丽与魅力。 【答案】C 【解析】“彩蝶蹁跹起舞”不是主要景致,而是起衬托作用,作者以此来表现黄四娘家的花香味浓郁、色彩艳丽。 (2)你认为诗中的“留连戏蝶时时舞”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能够表现出黄四娘家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黄四娘家花的浓密、艳丽与香气扑鼻。表现诗人对花的喜爱,以及他闲散与快乐的心情。 【解析】由“留连”等词可看出诗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结合全诗回答黄四娘家花的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笔下蝴蝶嬉戏起舞、流连忘返的美丽景致表现了诗人对该景致的喜爱以及闲适、快乐的心情。 第三题:下面是拆乱了的与中华文化有关的一副对联,请你运用学过的对联知识,重组成一副完整的对联。   传统 的 精华 学习 里 经典 继承 之 中 国学 【答案】学习国学里的经典 继承传统中之精华 【解析】先将题中给出的词性相同、词义相对的词语对应地排列起来,并添加适当的词语组成完整的上下联,然后看组成的上下联字数是否相同、结构是否一致、上联尾字是否为仄声、下联尾字是否为平声。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送魏大①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 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 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惆怅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答案】B 【解析】B.说法错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豪杰”的赵充国那样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但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2. 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解析】结合注释可知,尾联运用了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明自己对友人的鼓励。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