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20 课内文言文阅读(难点)-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划重点(部编版)(原卷版).docx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专题20 课内文言文阅读难点-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划重点部编版原卷版 专题 20 文言文 阅读 难点 九年级 语文期末 考试 重点 部编版 原卷版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划重点 专题20 课内文言文阅读(难点) 专题概述和解题方法指导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初级阶段要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多个省市的《中考说明》中关于文言文的考查内容是这样表述的: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常用文言句式,理解古诗文句子的意思,翻译文言语句。 一、通过对近年来各地初中语文的各类测试卷进行分析,发现对文言文的考查主要如下: 1.重视对文言诵读过程的训练。对文言文的字音(多音字)、朗读停顿、朗读节奏、文言断句、语气语调等这些文章诵读的基本要求要加强训练,灵活运用,中考对诵读实践能力的考查将会有所强化。 2.重视对文言实词意义,特别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的积累。对教材中出现过的实词要认真整理,归纳识记,认准字形,读准字音,准确理解准确理解并掌握字义,尤其是常用词一定要准确掌握。 3.对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单音节虚词)的用法要准确掌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重视积累,灵活运用。 4.重视对文中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体验感悟的训练与理解,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认读、理解文章内容。重视平时课文的学习,在课文的学习中学方法,重视积累。在课外阅读中拓展迁移,灵活运用,这样阅读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 5.重视比较阅读的训练。比较阅读的考查将会在中考文言试题中普遍增加,因为它更便于开放性试题的设计和探究性问题的考查。要重视课文(学过的课文)的比较,包括散文之间,散文与诗歌之间,诗词与诗词之间的比较等等。在平时的学习(或复习)中要给予重视,强化训练,掌握方法,运用于课外拓展。 6.能对所学课文流利的朗读,背诵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做到正确理解,准确积累。 7.阅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研究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对文章的内容从某些方面感悟理解,得出自己的认识、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 8.自己动手整理所学过的课文,整理积累实词、虚词、句式特点、作家作品、文学文化常识。 9.认真完成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语文专题学习”),提高探究能力。 二、划分朗读节奏的解题方法。 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 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6.并列短语之间要略作停顿。 7.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 8.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三、理解文言实词的解题方法。 1.平时要善于积累,做好笔记并背熟笔记。 2.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理解的方法。答题时,首先确定被解释词语的词性,然后结合语境,依次用识记解释法、活用词性法、语境分析法、结构推断法、联想印证法、通假字义释法来思考。 (1)识记解释法。文言文词语的意义大多数是固定的,因此,识记实词的意义,是解释文言词语的基本方法。 (2)活用词性法。有些词按原词义直接解释不通的,可考虑其词性在句中临时改变。 (3)语境分析法。有些词古今意义相差较大,可以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4)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由此可推知词义。 (5)联想印证法。在现代汉语中,有些词语或成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用其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推断出文言文中的词语含义。 (6)通假字义释法。有些词按原义在句中解释不通时,可考虑用作通假字来解释。 3.写答案之前要将词义回归原文,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四、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解题方法。 1.保留法(留):在文言句子中,凡是涉及纪时(年、月、日)、封号(帝号、年号、官爵名)、物名(国名、地名、人名、器具名、典章名)等,都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搬抄即可,不必翻译。因为此类词语无需也无法用现代汉语进行对译,如果硬作翻译,反会弄巧成拙、让人啼笑皆非。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有些文言词语随着时代的演变,词义发生较大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江”,古特指长江,今泛指一般的江河),有的词义缩小了(如“臭”,古泛指一般的气味,今特指臭气),有的词义发生了转移(如“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牲口,今已无此义)……甚或有些词语已经不再使用。因此,翻译时,这些词语必须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无论如何不能拿古义视为今义。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文言文中常存在一些这样的虚词,它们在句中无实际的翻译意义,仅仅起到语法作用,如句首发语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倒装句式的标志词、句中表停顿的语气助词、衬音助词、表敬副词、偏义复词的衬托成分等。尽管它们在原句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译句时,却无法用对应的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可剔除不译。剔除后,不影响译句的正确和通顺。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6.另要注意文言修辞的翻译策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的(长见的有比喻、互文、借代、婉说等手法)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7.固定结构释义。在文言句子中,有些词语在使用时形成了固定结构模式,如表疑问的常用“奈何”“若何”等,表测度的常用“无乃……乎”“得无……乎”等。在译句时,若能把握住这些固定结构,句子便可流畅译出。 五、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解题方法。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明确文章写了何人、何物、何景、何事。 2.通读文章,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3.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围绕文章内容,仔细阅读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判断各项表述正确与否。 4.归纳、概括时,要充分利用题目、注释中的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全面理解文章内容。 六、分析人物形象的解题方法。 1.根据分值判断应该答几点。 2.分析标题或原文内容。(1)分析标题。如2012江西《戴胄犯颜执法》,写的就是“戴胄冒犯君主的威严执行法律”的故事。(2)找出具体的句子(词、句、段),如文中对人物的评价、人物的语言和行为等。(3)分析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从人物的语言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4)分析人物的行为、动作。有时,语言可以伪装,但行为、动作却很容易暴露自身的特点,而且往往表现在细节上。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天大寒,砚冰坚……不敢稍逾约”求写出了宋濂小时候嗜学、勤学、苦学的品质。 3.结合答题规范作答。人物定性(身份)+做了哪些事情+性格特征。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样的人,他做了哪些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专题知识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本文作者是明末清初文学家__________(人名)。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余拏一小舟_____________ (2)拥毳衣_________________ (3)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 (4)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_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什么意境?你想到柳宗元的哪两句诗?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哪句话相互映衬?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性格与情怀? 5.原文划线语句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太守归宾客从也/择其善者而从之 C.至于负者歌于途/负势竞上 D.往来而不绝者/佛印绝类弥勒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3.结合选文,解析第③段太守“醉”的原因及写太守“醉”的作用。 三、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鄙 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B.弗敢加也 加:虚夸,夸大 C.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 D.忠之属也 属:部属,属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夫战,勇气也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文中“乡人”漠不关心,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而曹刿则是主动参与,关心国事。 C.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的特点刻画出来。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简略,而战争经过写得详细,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四、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微斯人 微颔之 B.静影沉璧 静以修身 C.属予作文以记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予观夫巴陵胜状 同予者何人 2.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交代作记的缘由,其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高度概括了藤子京的政绩。 B.“衔远山,吞长江”描写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景,“衔”和“吞”极具表现力。 C.第③段写作者在连绵阴雨中登上岳阳楼,看到满眼萧条景象,触景伤情。 D.第③④两段运用对比的写法,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 3.“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 五、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日更定矣 是金陵人 物是人非 B.湖中人鸟声俱绝 声泪俱下 面面俱到 C.余絮一小舟 见余大喜 余音绕梁 D.更有痴似相公着 自力更生 更胜一筹 2.比较下面两组句子,解析改句不如原句好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原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改句: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3.“痴”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作者的“痴”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六、课内文言文阅读。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以光先帝遗德 遗 ( ) (2)必能裨补阙漏 阙 ( )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 )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作者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开张圣听”“奖罚分明”和“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B.文章集中体现了作者忠君报国的思想情感。 C.《出师表》中这次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出师表》中提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一目标的客观条件是报先帝,忠陛下;主观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七、课内文言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余拏一小舟______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 (3)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下列对文章的解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 B.选文文笔简练,“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传达出悠远阔大的境界和寂静的气氛。 C.选文结尾舟子说“痴”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D.选文第二段叙事,写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八、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齐师伐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C.战则请从/便舍船,从口入 D.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曹刿认为“肉食者”未能“远谋”,那么,他自己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九、课内文言文。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幕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欧阳修是________________时期文学家,晚年号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四时之景不同 春和景明 B.往来而不绝者 绝巘多生怪柏 C.游人去而禽鸟乐 去国怀乡 D.名之者谁 三千功名尘与土。 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哪个场面描写最能突出这一主旨? 5.古代有很多像欧阳修这样即使遭遇贬谪也为百姓着想的人,请你再举出一位,并结合其文或其事对他进行评价。 十、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新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靠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幕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有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_______ (2)四时之景不同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