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期中模拟试卷2(解析版).docx
下载文档

ID:2804191

大小:50.58KB

页数:1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期中 模拟 试卷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期中模拟检测卷(二) 用时:120分钟 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0分) 一、(6小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赦免/ 愧赧 要塞/ 顿开茅塞 B.遏制/ 拜谒 勾当/ 锐不可当 C.崎岖/ 畸形 拮据/ 据为己有 D.教诲/ 阴晦 应酬/ 随机应变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天骄 根深缔固 倜傥 鸠占雀巢 B.题跋 自出心栽 畴躇 殚精竭虑 C.缰绳 李代桃僵 游弋 金戈铁马 D.暄嚣 妙手偶得 推崇 担食壶浆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2018年广州国际灯光节以光媒语言展现广州改革开放40年来的恢弘历史。花城广场光影变幻,_______。广州塔上斑斓的华彩和珠江上空的三百架无人机联动演绎,_______。珠江两岸_______,惊叹之声不绝于耳。 A.美不胜收 相得益彰 络绎不绝 B.富丽堂皇 各得其所 人声鼎沸 C.美不胜收 相得益彰 人声鼎沸 D.富丽堂皇 各得其所 络绎不绝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对消费场所的各要素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在实体店应用。 B.黑海局势风云突变,俄乌双方剑拔弩张,乌克兰表示对俄罗斯的军事打击早有准备。 C.岁月如歌,班主任李老师的音容笑貌在我与其分别多年后依然常常在我的耳边回响。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逐渐提高青少年足球的运动水平为目的。 5.下面语段的内容,偏离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3分) ①君子当自强不息。②东晋的祖逖每天清晨听到鸡鸣就起床练剑,寒来暑往从不间断,终成一代名将。③邓稼先站在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第一线,甘于奉献,身先士卒,终于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④史铁生双腿瘫痪后并没有向生命屈服,数十年来笔耕不辍,完成了350多万字的作品,成为著名的作家。⑤乘着新时代的东风,马云抓住机遇敢为人先,建立了阿里巴巴商业帝国。⑥由此可见,我们应当努力奋进并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 A.①④ B.②⑤ C.③⑥ D.③⑤ 6.名著阅读(5分) 说到诗歌,艾青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富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充满了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和追求。《艾青诗选》也是我们本学期的推荐必读书籍。现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艾青的成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艾青诗歌中的意象非常鲜明,具有象征意义。请品读下面这首诗歌,说说诗人借助了什么意象,这个意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仅只是一个平面 / 却又是深不可测 / 它最爱真实 /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人 / 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 / 或是醉后酡颜 /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 因为自己美 / 有人躲避它 / 因为它直率 / 甚至会有人 / 恨不得把它打碎 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了___________这一意象(1分),它的象征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一、(6小题,20分) 1-5:DCCAD 6.(1)《大堰河——我的保姆》 (2)意象:镜子 象征意义:用镜子象征直言刚烈之士,鞭挞和嘲讽了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弘扬了正直无私的品格。 (解析)艾青1933年发表成名作也是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以简短的诗节构筑全篇,其中前六句从正面描述镜子的特征,后面八句则写镜子的遭遇。主要运用了拟人等,含蓄地刻画了人们对于直言之士的种种态度,鞭挞和嘲讽了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弘扬了正直无私的品格。 二、(1小题,10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②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③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⑤春蝉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⑥汉文有道恩犹薄,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7.(1)①溪云初起日沉阁 ②将登太行雪满山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 ④云横秦岭家何在 ⑤蜡炬成灰泪始干 ⑥湘水无情吊岂知 (2)①在中秋之夜,漂泊异乡的游子常会轻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与祝福。(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句子回答。) ②不管是面对物质的诱惑,还是遭遇人生的挫折,他都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在令人敬佩。(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回答。) (2)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60分) 三、(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0题。(10分)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都,全 ) 客此(客人) B.余挐一小舟(牵引,这里是划船的意思) 拥毳衣炉火(鸟兽的细毛) C.莫说相公痴(对书生的尊称) 更定(指初更以后)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勉强,尽力) 及下船(等到)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表明怀念故国的深情。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C.文末中的“痴”与开头独自去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追求孤独安于寂寞的性格。 D.本文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三、8.A A项有误,“客”在这里是“客居”的意思。 9.(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10.C C项有误,“痴”体现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5分) 西 溪 张岱 粟山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过岭为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欲都之。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名。 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短小,屈曲槎桠,大似黄山松。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 余友江道暗有精舍在西溪,招余同隐。余以鹿鹿风尘,未能赴之,至今犹有遗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欲都之 都:__________ ②后人遂以名 名:__________ ③招余同隐 隐:__________ ④至今犹有遗恨 恨:__________ (2)下列对文段的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西溪的名称最初是宋高宗命名的,后来人们都这样称呼。 B.西溪有很多的古梅,这些古梅大的好像是黄山的松树。 C.西溪有一处地方叫秋雪庵,长满芦花,到了晚上,在明月的照映下就像积雪。 D.张岱认为西溪是避世的好地方,但他忙于世俗琐事,而没去那里避世。 11.(1)建立都城;命名;归隐、隐居;遗憾 (2)B B中应是西溪有很多的古梅,这些古梅小的好像是黄山的松树。 译文:粟山高六十二丈,绕一周共十八里二百步。山下面有个岭叫石人岭,(石人岭)陡峭挺拔十分稳固地矗立着,形状和人的形状相似,(旁边)类似于发髻的两座山峰也是一副耸立的样子。过了(石人岭)就是西溪,(这里)居住着几百户村民,(村民)聚集起来成为村落和集市。相传在北宋南度的时候,宋高宗第一次到武林,因为这个地方物产丰富,想在这里建立都城。后来得凤凰山作为都城,便说:“西溪暂且留下(供定都选用)。”后人于是便用这个名字来给(西溪)命名。 (西溪)处地十分偏僻幽静,有很多古梅,梅花树枝条短小,枝条弯曲并密集交错,很像黄山的松树。喜欢游玩的人到这个地方,买了些和小的(梅花),栽种在花池或树盆里,来作为精致景观。这个地方有间秋雪庵,(里面)一片芦花,在明月的照映之下,白得像堆积的雪一样,真是奇妙的景观。我说西湖确实是江南美丽的地方,深入它中间的时候,眼睛就会满足色彩绚烂的景色,耳朵就会满足笙笛奏出的乐曲,想寻找深幽的溪流和迂回曲绕的山谷,可以像桃源、菊花那样避让尘世的地方,应当把西溪当作最好的地方。 我的朋友江道暗在西溪有精巧的房子,邀请我一同归隐。我因为留恋于奢靡的尘世,未能赶到那里,到现在还深感遗憾悔恨。 12.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两句中的“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本词的上下片里的“愁”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2分) (2)下片“欲说还休”用了反复。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溢于言表。(3分) 四、(10小题,4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7题。(18分) 市花:昔日素馨今日木棉 在广州人心目中,公认的千年市花是淡雅柔美的素馨、百年市花为英雄豪迈的木棉。 坊间“市花”素馨艳压千年 《本草纲目》里说,素馨“枝干袅娜,叶似茉莉而小,其花细瘦四瓣”。素馨原名“耶悉茗”,早早从西域漂洋过海来到广州,自秦汉年间到清末,两千年来占尽了广州人的宠爱。旧时的广州城西和珠江南岸,有专门种植素馨花的“花田”。 公元前196年,开越大夫陆贾出使岭南时,就发现岭南不分男女老幼,个个都爱以鲜花簪头,而他们戴得最多的就是素馨花。唐宋年间,城西花地渐得开发,出现了成片成片的花田,花农种得最多、卖得最多的还是素馨。明代,广州的各大城门口开始有了花市,用清初大儒屈大均先生的话来说,这些花市“所卖止素馨,无别花,亦犹洛阳但称牡丹曰‘花’也,富者以斗斛,贫者以升量”,每天要卖出几百担之多。屈先生的话或许夸张了些,但说素馨是城门花市当之无愧的主角,谁也无异议。直到清代中期,“珠悬玉照”的素馨花田仍是许多诗人笔下最美的风景,女孩儿戴在头上的素馨花梳、美容用的素馨油、装点家居的素馨花碟、过节点的素馨灯、喝的素馨茶……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怀想不已。 想象一下,在这两千年间,不管哪朝哪代,如果官方有兴趣来评选一下市花,老百姓定会投票给素馨。素馨是老广州最悠久、最美丽的花事记忆,是当之无愧的古代民间“市花”。 建市后木棉首膺市花殊荣 素馨虽在广州得宠两千年之久,但从清末开始,随西洋花卉、新式饰品与合成香品潮水般涌入广州,便失宠了,到了今日,几乎被人遗忘。现在,提起市花,我们想到的肯定是木棉。其实,从古至今,木棉也深得广州人的喜爱。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岭南先民就用木棉花絮纺出了洁白如雪的“广幅布”。盛唐年间,越秀山麓广种木棉,花开时节,满城男女老少都喜欢来此踏青,还有文人写下了“木棉花上鹧鸪啼,木棉花下牵郎衣。欲行未行不忍别,落红没尽郎马蹄”的诗句,令人回味无穷。 木棉花被称为“英雄花”,最早出自400多年前抗清志士陈恭尹的《木棉花歌》,直入云霄、火烧天际的木棉花让他感慨万千,于是他挥笔写下“粤江二月三日来,千树万树朱华开……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花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的千古名句,木棉“英雄花”的形象就此定格,并流传至今。 1921年,广州建市,成为全国第一个采用现代市制的城市;1928年,掀起评选“市花”活动,在这之前,木棉“英雄花”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广州各新式学校的校徽,就多以木棉为标志。评选活动一开始,市民对木棉花的呼声最高,官方遂于1929年初宣布木棉为“市花”,一来顺应民意,二来,木棉“英雄花”的形象,与广州民众勇敢无畏的精神最为契合,这也是木棉第一次在广州荣膺“市花”之殊荣。 “英雄花”木棉二度加冕 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初沐之时,广州再次在全市范围内举行市花评选活动。花城市民热情高涨,推荐的候选花卉有58种之多,最终,木棉以75.9%的支持率,被选为市花。其广为流传的“英雄花”形象,1929年首膺“市花”的殊荣,花可入药、花絮可纺棉、木材是栋梁的多重价值,都是它力压群芳、众望所归的理由。 拥有市花冠冕的木棉,与广州人的生活形影不离。许多骑楼的花窗上,雕刻着它的倩影;电视台与航空公司,以它为标志;红棉牌吉他、红棉牌凉果、红棉牌自行车、红棉牌红糖等本土产品曾是几代广州人的美好记忆,如今借由电子商务,木棉再次进入年轻人的视野。 ——选自(《广州日报(2019年1月7日)》,有改动) 链接一: 要成为市花,至少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特征并生长良好,其次则是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能够代表城市形象。 大多数城市确立市花的过程都有一套比较规范而民主的程序。通常先经过市人大常委决定开展评选活动,然后广泛征集备选方案,结合专家推荐、群众投票、部门讨论等方式,最终通过确定。在此过程中,政府机关和普通市民均有同等的参与及发言的权利。因此,最终选择的结果是有着广泛的大众基础的,使得所选植物的象征意义上升为地区的文明标志和文化象征。 ——选自网络 链接二: 园林设计师吕兆球表示:“我赞成重定素馨为广州市花。”理由是:素馨进入广州已有二千余年,从南汉至民国,在民俗文化上,深深影响每一个广州人,在大量的地方文献及现存相关地名、实物中均有印证。 博友“夏墨生”说:伴随广州人亲密生活了2200年,有极其丰富、深厚、独特文化历史沉淀的素馨花,早已是特殊意义的“广州人”,她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沉淀可以让各种各样的公众广泛参与、品味、体验,她有责任也有能力以全新的姿态成为广州形象新符号。 ——选自网络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素馨花源自西域,来到广州后,在旧时的广州城西和珠江南岸均有专门的花田种植。 B.清初时,在广州各大城门花市素馨每天被卖几百担,屈大均先生说其是花市的主角。 C.木棉被称为“英雄花”源自陈恭尹的《木棉花歌》,之后木棉“英雄花”形象流传至今。 D.广州各新式学校的校徽,在1928年“市花”评选活动之前,多数以木棉作为标志。 14.下列对材料中“素馨花”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素馨花由开越大夫陆贾出使到岭南时发现,并引领岭南的民众以素馨花簪头。 B.素馨花如洛阳牡丹花一样美丽迷人,唐宋年间广州花农种得最多,卖得最多。 C.素馨花因为成了许多诗人笔下最美的风景,所以许多女孩儿都戴上素馨花梳。 D.素馨花得宠千年,最终因西洋花卉、新式饰品和合成香品涌入广州而渐被遗忘。 15.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年间,广州城西面的田地适于种素馨花,花地渐得开发,出现了成片成片的花田。 B.自秦汉到清末,不管哪朝哪代,如果官方有兴趣评选广州市花,老百姓定会投票给素馨。 C.拥有市花冠冕的木棉,与广州人的生活形影不离,由红棉命名的产品也受广州人追捧。 D.“夏墨生”认为素馨花有丰富的内涵和沉淀,它必以全新的姿态成为广州形象的新符号。 16.文章以什么行文顺序介绍木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的顺序有何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木棉和素馨哪个适合作为广州市花?请结合其特点及市花评选条件谈谈你的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一) 13.B 依据“屈先生的话或许夸张了些,但说素馨是城门花市当之无愧的主角,谁也无异议”可知,选项B中“屈大均先生说其是花市的主角”的说法是错误的,并非屈大均先生所说。 14.D 依据“公元前196年,开越大夫陆贾出使岭南时,就发现岭南不分男女老幼,个个都爱以鲜花簪头,而他们戴得最多的就是素馨花”可知,A项的“素馨花由开越大夫陆贾出使到岭南时发现,并引领岭南的民众以素馨花簪头”的说法是错误的;B.文本中没有“素馨花如洛阳牡丹花一样美丽迷人”这样的表述,是无中生有。C.“许多诗人笔下最美的风景”并不是素“许多女孩儿都戴上素馨花梳”的原因。 15.B 依据“唐宋年间,城西花地渐得开发,出现了成片成片的花田”,并没有A项中的“广州城西面的田地适于种素馨花”这样的表述;B项正确;依据“红棉牌吉他、红棉牌凉果、红棉牌自行车、红棉牌红糖等本土产品曾是几代广州人的美好记忆”可知,C项中的“由红棉命名的产品也受广州人追捧”的理解是错误的;依据材料链接中的“她有责任也有能力以全新的姿态成为广州形象新符号”可知,D项的“必以全新的姿态成为广州形象的新符号”表述与原文的意思不一致。 16.文章以时间顺序介绍木棉,从汉代开始,木棉被岭南先民使用,到盛唐年间,广泛种植并受到百姓和文人墨客的喜爱,至清代,定格为“英雄树”形象,1929和1982两度荣膺广州市花的过程,条理清晰地写出了木棉花受广州人喜爱的历史轨迹。 17.示例一:我认为素馨适合(表态1分)。素馨曾在广州大面积种植,花市上卖得多,生活用途多,可见其适应广州环境特征,生长良好;其在广州的历史有二千多年,在民俗文化上,深远影响每一个广州人,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够代表广州形象。所以,素馨符合市花具备的两个条件,适合作为市花。 示例二:我认为木棉适合。盛唐开始,广州已广种木棉,有多重价值,与广州人的生活形影不离,深受老百姓喜爱。可见其适应广州环境特征,生长良好;木棉又称“英雄花”,与广州民众英勇无畏的精神契合,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能够代表广州形象。所以,木棉符合市花具备的两个条件,适合作为市花。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2题。(22分) 蒙面侠医 各位官人,要想听我的故事啊,倒也不妨,且待我沏上一壶好茶。 昨天,小人给各位官人讲的是“泥人刘”的故事。都说泥人的手艺难登大雅之堂,可在滨州,“泥人刘”捏的泥人不但登堂入室,而且常常被摆在厅堂显眼的位置,为啥?因为“泥人刘”捏的泥人太绝了。“泥人刘”有三绝:一是捏的泥人惟妙惟肖自不必说,绝的是面部有各种表情,恰似凝固的一瞬间就像人被突然冻住了似的,比画像传神百倍;二是泥里掺进了头发丝还有不知名的中药材,绝的是泥人既不裂,还有一股淡淡的药香,摆在屋里神清气爽;三是特制的泥人能预报天气,晴天眉眼带笑,逢雨雪天,泥人身上出淡雾气,经久不散,不用看天,就能知道阴晴冷暖,端的是十分罕见。 今儿,我要给各位官人讲的故事,比这“泥人刘”还要精彩十倍,这是一位“蒙面侠医”的故事。听过之后,端的叫人扼腕叹息。 清末年间,在江南一带出过一位非常奇特的侠医,称其“侠医”,是他治病不收穷人钱;说他奇特,是他行医时必定蒙面。无人知晓他的姓名,也没人见过他的庐山真面貌。 他擅长针石之道,尤其精通“灵龟八法”的针义要诀:大凡治病只取“内关、公孙、外关、临泣、列缺、照海、后溪、申脉”这八穴。 尽管“灵龟八法”非一般庸医所能掌握,应用这种针法必须推算气血流注穴位的时间,行针时还要将精气贯注针尖,用补法还是泻法全凭他指尖的瞬间感觉。但在病人看来,他就是在病人的脚和手各扎了两针,且不出半个时辰,就让病怏怏的人活蹦乱跳起来。 那一带的人把他传得神乎其神。 因他居无定所,但凡求诊者,一般都在大街醒目处张贴求诊告示,只要你不是大恶之人,他都会如约而至。 有好奇者曾问,“你为何要蒙面行医啊?是长得丑陋怕吓了人,还是有其他难言之隐?” 哈哈,他语焉不详地一笑,说:“你猜。”或说:“美好者,不祥之器也。” 是年,当地有个知府得了“雷头风”,每每发作,炸痛如破。知府膝下仅一子,甚是聪明,饱读读书,却不求功名,因看不惯父亲的所作所为,长年游历在外。 知府管不住他,也就随其游荡四方。但如今重病在身,思子心切,便贴出告示,请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