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专题16
说明文阅读难点-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划重点部编版解析版
专题
16
说明文
阅读
难点
九年级
语文期末
考试
重点
部编版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划重点
专题16 说明文阅读(难点)
专题概述和解题方法指导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和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的一种实用文体。
二、说明文的分类。
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
2.根据说明语言特色的不同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三、说明的对象。
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篇说明文仅仅明确了说明对象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理解说明文的内容。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所在,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地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等。
四、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生长过程常用这种顺序,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时间顺序包括程序顺序,例如介绍某种东西的制作过程。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具体表现在:
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
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
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
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一般来说,事例说明文都会用到逻辑顺序,且在一篇文章甚至一个段落里,会用到多种顺序,包括各种逻辑顺序。例如讲到保温瓶保温的原理,必然会涉及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五、说明文的结构方式。
1.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
2.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还是由结果到原因等等。
3.并列式。实际上是平行分式。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及说明内容来决定文章有多少个平行分式,而且每个平行分式之间只有逻辑上的并列。
六、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分类别:这是一种把说明对象按类分项(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逐一说明的方法。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出现重复交叉的现象,帮助读者掌握重点内容。
2.列数字:即用列举数字来体现说明特点的一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更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3.作比较:选用具体的或人们熟知的并且和要说明的事物有着某种外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一种方法。其作用是更加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4.下定义:即用简明扼要的话对被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做周全、周密地规定与说明。它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句式,揭示出被说明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其作用是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使说明对象更加严密。
5.举例子:即举出实物来说明事物。其作用是更加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6.打比方:即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事物作形象的说明。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7.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一句,就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使说明对象更形象、生动,令读者印象更加深刻。
8.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点或特性。其作用是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被说明的事物。
9.画图表:这是一种运用直观的示意图和表格等形式,说明事物和事理的一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10.引用(引用说明):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更具说服力,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其作用是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引用故事使文章更具有趣味性)
七、两种说明方法的比较。
1.下定义与作诠释。
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来表述概念;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来表述。
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求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作诠释对说明对象的解说则往往侧重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
例句:A.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下定义)
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诠释)
A、B两句都是判断句,A句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说明统筹方法的概念,可以变为“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B句用了作诠释的方法,从颜色上解说激光,如变为“一种颜色单纯的光就是激光”,那就是谬误了,因为并不是所有“颜色单纯的光”都是激光。
2.作比较和打比方。
一般来说,作比较与打比方在表述方式上有所不同,作用各异。作比较常常通过叙述或说明的方式将两事物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鉴别,把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显示出来;打比方则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将被说明对象的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形象的感受,从而了解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例句:A.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打比方)
B.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才会烧熟了吃。(作比较)
A句中被说明的对象与喻体这两种事物在功能上相似,从而构成比喻。B句将“别的动物”和“人类”两者在“食物”上比较,构成比较说明。
八、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前提。要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重点在于了解遣词造句是怎样说明事物的特点的,从而理解其作用,领会其妙处。领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1.在语境中体会中心词语的准确性。
2.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意的准确性。
3.留心关联词语在表意准确性上的特殊作用。
九、说明文的中心句与支撑句。
中心句:段落里能体现中心的句子。往往位于段首、段中或段末,有时段中没有现成的中心句,但是有中心思想,可以通过阅读概括出中心句。
支撑句:对中心句起支撑、分析、解释、举例作用的句子。
十、考点梳理。
1.对文章说明的对象和内容的考查。
这是对说明文的整体把握,但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的区别。说明对象是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或事理,而说明内容往往是这个事物的具体特征或事理的具体内容,所以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审题。
2.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考查。
近年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考查,逐渐由对说明方法的辨析转移到对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理解为主。
3.考查说明文的写作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主要有三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示时间的词语;空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示方位的词;逻辑顺序就是以思维的规律为序。一般来说,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常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构造的,常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常用逻辑顺序。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有三种:①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②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③分清主次,综合归纳。
4.对说明文的结构的考查。
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5.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需要做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十一、解题方法。
1.找准说明对象。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就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
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应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从每段(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在说明的内容和对象中,有时会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为什么又不对某些内容加以说明,为了扣住说明的中心,使文章更简洁,中心更突出,所以就会把联系不紧和无关的内容省掉。
3.从文中提取有关信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说:“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并将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列入“精读的评价”要求中。信息的处理是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之一,而且对文章说明对象及特征的把握,对说明中心的概括,以及对说明顺序的梳理都是对文本中言语信息的获取、筛选、概括、加工的过程,因此,在解答这些问题时,要做到:①从文本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要的言语信息;②合理地整理、组合信息,概括其要点;③能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4.分析说明顺序。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介绍事物在空间位置的关系,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个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或事物的内在联系,多数采用逻辑顺序,通常采用总分、主次、层进等结构,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因到结果、从概述到具体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多用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示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示逻辑层次的关联词语等。
5.分析说明方法和作用。为了说清楚事物的特征,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等,此外还要深入地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方法恰当,可以使陌生的事物变为熟悉,抽象的事理变为具体,复杂的过程变为简单,更易于让读者了解和接受。笼统地说,列数字能给人确切、具体的印象;打比方能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举例子能反映一般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下定义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产生一个明确的概念;分类别能收到全面、清楚的表达效果;作比较能使原先难说清的事物变得浅显易懂,鲜明具体。我们要注意的是,在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而不可泛泛而谈。这类题目中比较难的题是怎样给被说明的对象下定义:下定义要求准确、严密,语言应简明,常用的是判断句的形式,即“××是××”的句式。
6.分析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所以在做题时要重视具有修辞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恰当地使用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量词,可使语言表达更具体、更全面;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在回答问题时仍然是要结合句子本身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回答段中加点的词(或关键词)能否去掉的方法:这是检查对用词准确的理解,一般情况下应分三步来做,先回答能否去掉(不能去的情况较多),接着指出该词的含义及表现力,再从用了该词后所起的作用上说明。
7.分析引文的目的。先要理解所引的名言名句的含义,再联系说明的内容,看这两者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就能领悟其目的了。在说明文的开头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这有何作用:在文段的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一般是为了引出说明的对象;在段中叙述故事,一般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同时,也是为了使说明的事物更准确。
8.完成开放性试题。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近年来,这方面的题目已经在说明文阅读的试题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在试题的命制上淡化文体特征,重视从文本的领会感悟和探究创新的能力等角度来考查,完成这样的题要求同学们要认真阅读文章以及题目中涉及的材料,从中得出自己的观点,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要符合题目要求。在平时的复习中也要注意积累各方面的知识。
专题知识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些树不怕火
沈艺娟
①一般而言,树木遇到火,就只有被烧的份儿了。然而天外有天,树外有树,偏偏就有一些树不信命,非要和大自然的规律抗争到底。那么,究竟有哪些不怕火的树呢?
②第一个上场的就是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选手——红杉。红杉不仅有“世界爷”之名,而且还是植物界的“活化石”。作为珍稀的古生植物,人们把它们当作稀世珍宝,绞尽脑汁加以保护,就怕一不小心来个森林火灾给“团灭”了。然而,人们的“溺爱”却适得其反,罕见的红杉在层层保护之下竟然行将绝种。原来,红杉的周围生长着许多冷杉幼树,不断争夺着红杉的养分。只有定期进行火烧,红杉林才能得以不断更新、生长。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红杉可以“劫后独生”呢?
③虽然大火烧掉了红杉的叶子和树冠,但是老叶烧掉之后,新叶很快就生长出来了。而红杉的木质极其坚硬,犹如钢铁一般,并不能轻易燃烧的。不仅如此,红杉厚实的纤维质木皮严密地保护着整个树干,即使是熊熊大火也只能将表皮烤糊。看来,“脸皮厚”也有用武之地!在大火之后,红杉不但获得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可以快速向周围生长,同时,红杉种子只有在没有草木、被火烧透且覆盖草木灰的土壤上才能发芽,经历过火烧的红杉林才能繁衍生息。
④美洲选手大显风采,来自非洲的梓桐树也不甘示弱。在外貌方面,梓桐树就以另类的长相先胜一筹。梓桐树的树杈间簇拥着像馒头一样的小节苞,这些小节苞表面都是小孔,小孔里藏满了透明的液体。发生火灾时,小节苞就要展现真正的实力了。它一旦感受到周围的火光,立马会从小孔中喷出火的克星——四氯化碳。当氧气被四氯化碳逐渐取代,火苗就失去了作威作福的能力,最后只能灰溜溜地投降。
⑤当然,我们中国也不缺实力强劲的种子选手,生长于南方的珊瑚树就是其中的代表。一般情况下,树叶遇到火焰就只有葬身其中,因为树叶中含有一定的油质,火遇到了油自然会越烧越猛。而珊瑚树的树叶则相反,不仅叶质厚水分多,而且几乎不含油质,所以一般的火根本点不着它们。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带有“防火技能包”的珊瑚树也是我国目前防火木的重要树种之一。
⑥自然界还有不少不怕火烧的树,比如木质坚硬、散热能力强的海松,“皮厚耐烤”的落叶松,储水量超大的水瓶树。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的是( )。
A.红杉种子只有在没有草木、被火烧透且覆盖草木灰的土壤上才能发芽。
B.发生火灾时,梓桐树的小节苞一旦感受到周围的火光,立马会从小孔中喷出火的克星——四氯化碳。
C.带有“防火技能包”的珊瑚树是我国目前防火木的重要树种。
D.木质坚硬、散热能力强的海松,“皮厚耐烤”的落叶松,储水量超大的水瓶树都是不怕火烧的树。
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般情况下,树叶遇到火焰就只有葬身其中,因为树叶中含有一定的油质,火遇到了油自然会越烧越猛。”这句话中的“一般情况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B.“当氧气被四氯化碳逐渐取代,火苗就失去了作威作福的能力,最后只能灰溜溜地投降,”这句话中的“作威作福”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C.“而红杉的木质极其坚硬,犹如钢铁一般,并不能轻易燃烧的。”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D.“一般情况下,树叶遇到火焰就只有葬身其中,因为树叶中含有一定的油质,火遇到了油自然会越烧越猛。而珊瑚树的树叶则相反,不仅叶质厚水分多,而且几乎不含油质,所以一般的火根本点不着它们。”这句话运用了做诠释的说明方法。
3.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详实地说明了红杉、梓桐树、珊瑚树这三种不怕火的树。
B.罕见的红杉在层层保护之下竟然行将绝种的原因是森林火灾给“团灭”的。
C.红杉不怕火,是因为它的木质坚硬,而且有厚实的纤维质木皮严密地保护着整个树干,即使是熊熊大火也只能将表皮烤糊。
D.本文依次介绍不同地区不同树木不怕火的原因,层次清晰,过渡自然;从各个段落看,是先果后因,先说明结果,再说明原因,这样让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从原文第⑤段“带有‘防火技能包’的珊瑚树也是我国目前防火木的重要树种之一”可知,珊瑚树只是我国目前防火木的重要树种中的一种,“带有‘防火技能包’的珊瑚树是我国目前防火木的重要树种”表述有误;故选C。
2.【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试题,考查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方法等知识点。D.从“一般情况下,树叶遇到火焰就只有葬身其中”“珊瑚树的树叶则相反,不仅叶质厚水分多,而且几乎不含油质,所以一般的火根本点不着它们”可知,这里把一般的树叶与珊瑚树的树叶进行了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句话运用了做诠释的说明方法”表述有误;故选D。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和解析能力以及说明顺序的把握。B.从原文第②段可知,“红杉的周围生长着许多冷杉幼树,不断争夺着红杉的养分”是红杉行将灭种的原因,“原因是森林火灾给‘团灭’的”表述有误;故选B。
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喝茶清肠排毒靠谱吗?
阮光锋
①每天大鱼大肉,吃得太荤,总是感觉肠胃不舒服,赘肉也多了不少,该怎么办?很多人推荐喝茶,说喝茶可以帮助清肠排毒、解油腻、减肥……喝茶帮助清肠排毒真的靠谱吗?
茶叶里有什么?
②茶叶通常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抗氧化物质,如茶多酚、儿茶素等,也含有较多的咖啡因。同时茶叶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咖啡碱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可可碱和条碱。其中以咖啡碱的含量最多,约占2%~5%,具有兴奋大脑神经和促进心脏机能亢进的作用;其他含量甚微,所以茶叶中的生物碱含量常以测定咖啡碱的含量为代表。
喝茶可以分解脂肪?
③其实,人体内的脂肪不会因为喝茶而减少,喝茶加速分解脂肪并没有临床依据,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够替你燃烧脂肪。
④2013年,英国研究人员对31名成年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将这些人分成3组进行观察实验,其中第一组服用绿茶提取物(绿茶提取物的量相当于每天喝8杯绿茶),第二组服用安慰剂,第三组人员前6天服用安慰剂,最后一天服用绿茶提取物,然后让他们运动,并测定其血液中脂肪氧化的数据,结果发现,他们的脂肪氧化并没有发现变化。2012年的研究解析发现,喝茶对于成年人的体重并没有显著影响,也没有减肥的效果。实际上,能够帮助你分解脂肪的方法最有效的只有一种——运动。如果真的想减掉油脂,还是赶紧调节饮食,同时抓紧时间多运动。
喝茶能排毒吗?
⑤“排毒”本身就是一个营销忽悠概念。实际上,我们人体的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就构建了身体的防线,把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挡住,防止它们进入体内。而免疫系统则能识别侵入体内的外来物质,并把它们消除。肝脏和肾脏则是过滤系统,把进入血液和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滤掉。
⑥因此,所有的排毒饮食其实是既没有必要,且是无用的,甚至还可能有害。实际上,近年来我们听说了大量的排毒饮食,但都是没有健康益处的炒作。对于特定病症的人群,排毒饮食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可能有害。
⑦总之,专家提醒,对于希望调节身体状态、以便应付繁忙工作的人来说,应尽快实现均衡饮食和规律作息,并适当运动。不能将希望寄托在一杯所谓的清肠排毒茶中。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3月02日,略有删改)
1.下面对全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喝茶能否解决肠胃不舒服、多赘肉的问题。
B.茶叶的成分及功效。
C.喝茶可以分解脂肪、排毒。
D.喝茶没有清肠排毒的效果。
2.对第④段画线句子解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打比方、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证明了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燃烧脂肪。
B.用打比方、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证明了只有少量几种食物可以燃烧脂肪。
C.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证明了喝茶对成年人分解脂肪没有显著影响。
D.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证明了喝茶对成年人分解脂肪有一定的影响。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叶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咖啡碱。
B.第⑤段中加点的“它们”,指代的是“有毒有害的物质”。
C.第⑥段中加点词“可能”表示排毒饮食对身体危害的不确定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D.本文采用逻辑顺序,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帮助人们正确甄别生活中的传言。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概括能力。题目“喝茶清肠排毒靠谱吗”揭示了文章所要说明的范围,然后从“茶叶的成分”和“茶叶是否具有分解脂肪、排毒的作用”进行具体说明,得出“喝茶没有清肠排毒的效果”这一结论。据此可知,D项最能概括全文说明的中心内容。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解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方面来解析其作用。“2013年,英国研究人员对31名成年男性进行了研究”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喝8杯绿茶”“前6天服用安慰剂”等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三组人“血液中脂肪氧化的数据”进行比较,这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小标题可知,三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具体准确地突出说明了喝茶并不能有效地分解脂肪。故选C。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解析能力以及对说明文语言特点和说明顺序的把握。解答时要认真解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阅读第②自然段可知,咖啡碱是茶叶生物碱中含量最高的物质,并不是茶叶中含量最高的物质。
三、阅读《被陨石砸中?你想太多了》,完成下面小题。
被陨石砸中?你想太多了
①“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曾经一曲浪漫的《流星雨》不仅暖化了万千少男少女的心,还让大家知道了落在地球上的流星就是陨石,人们赋予了它美好的意义,深信只要自己被陨石砸中就一定能梦想成真。事实上,想被陨石砸中这一想法,纯属一厢情愿的“想得美”。
②在太阳系内,有很多小至沙尘、大至巨砾的碎片,被人们称为流星体,它们是陨石的直接来源。不过,流星体要到达地球成为陨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考验。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它们会与大气进行一场艰难的搏斗。那些在大气中发出光亮摩擦燃烧殆尽的流星体,就只能成为人们仰望的流星。唯有那些经过千难万险最后落到地球表面的“幸存者”,才被称之为陨石。
③科学家们说,地球每天都要接受5万吨来自上天的“礼物”。5万吨?乍一听,人们肯定喜出望外,因为这个数字不小哦。这5万吨犹如天女散花般的“礼物”,会不会因为被祈求而落到自己的肩膀上呢?不要想太多!其实,这5万吨的“礼物”大多数在高空就被燃烧殆尽。即便谁被幸运地“砸”中了,也只会认为是天上掉下来的灰尘,难道地球上每天收到的都是假“礼物”?当然不是。“礼物”肯定是真“礼物”,但是收货地址错了,“礼物”基本上都被送到地球上人迹罕见的地方去了。
④不过,有人还是会担心,数量巨大的“礼物”万一给地球人带来飞来横祸呢?为了帮助人们排解这种“杞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