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2 第二单元(A卷基础篇)(原卷版).doc
下载文档

ID:2804048

大小:422.50KB

页数:10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02 第二单元A卷基础篇原卷版 第二 单元 基础 原卷版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专题02】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二单元同步检测卷(A卷基础篇)(原卷版) (本卷共四个大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第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龟裂(jūn) 农谚(yàn) 迁徙(xǐ) 销声匿迹(nì) B.腐蚀(shí) 缄默(xián) 两栖(qī) 风雪载途(zài) C.褶皱(zhě) 咀嚼(jué) 雾霭(ǎi) 追本溯源(sù) D.凋零(diāo) 瑕疵(cī) 狩猎(shòu) 草长莺飞(zhǎ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骨骼 赌注 凋零 风雪载途 B.追朔 雾霭 瞄准 周而复始 C.翩然 蔓延 萌发 诸入此类 D.装置 迁徒 踪迹 夜幕降临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经济和硬件设施不足等原因,各国在获取技术方面存在巨大悬殊。 B.鞭炮的巨响和火硝味弥漫在空气中,似乎是在向人们预告春天的到来。 C.穿着实验服的技术人员坐在高架电动推车里,天衣无缝地修剪着植株。 D.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有百分之七十的鸟类物种从小的森林碎片上销声匿迹。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出爆发增长、海量集聚。(在“集聚”后面加上“的特点”) B.如何发扬与继承清华的优良体育传统,体育老师任重道远。(将“发扬”和“继承”对调位置) C.最近,一张莫斯科地铁上的读书照在社交网站Facebook上意外走红,很快,照片获得超过2.4万次以上的转发。(将“以上”删去) D.《十六岁的花季》一部真正代表了当时中学校园生活和青春思潮的标志性作品,在播出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保持了很高的收视率。(将“保持”改为“持续”) 5.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而使“痛苦指数”下降,“幸福指数”上升 ②这种条理性和有序性正是内心满足感的主要来源 ③守时让一切都变得有条理起来,使生活有序起来 ④而守时可以减缓甚至消除因时间不确定带来的焦虑 ⑤现代人普遍患有“时间焦虑症” A.②③⑤④① B.③②⑤④① C.③②①⑤④ D.③⑤②④① 6.下列各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题目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 B.阿西莫夫是英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等。 C.《大雁归来》选自《沙乡年鉴》,作者是美国生态学家利奧波德。 D.《时间的脚印》在开头引用了高士其的《时间伯伯》一诗,构思别致,别出心裁。 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4) _____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5)王绩在《野望》中,用典故表达避世退隐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一诗中,以一问一答作结,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第8~11题,共10分) (一)语文综合运用(5分) 8.根据语境,为下面语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 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 , ;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 9.共享单车由于其符合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理念,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下面是使用共享单车上学的三位学生的对话,请你就如何更好地使用共享单车,提出三条具有针对性的建议。(3分) 学生甲:昨天咱们赛车真爽,我那急刹车多潇洒,后轮儿离地老高,前轮儿都有点儿变形了。 学生乙:我的比你经典,自行车“漂移”——“唰”地一下,车横过来了,险些把我从车上甩下来。 学生丙:嘿嘿,别吹牛了。还是得说我,猛一捏前闸,来了个180度大掉头,,把后边一位大妈吓得脸色都变了。唉,我还挨了大妈一顿数落…… (1)建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3分) 10.阅读名著选文,完成练习。 他二十来岁的人,个子很大很高。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1)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2分) (2)下面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作品圈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C.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奇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养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D.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着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三)汉字书写(2分) 11.请你用楷体把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的宣传标语抄下来。 “万众一心阻击疫情,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三、阅读理解(第12~26题,共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完成12~13题。(每小题2分,共4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身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2.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2分) 1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历来为人称道,为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4~17题。(12分)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 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②薮③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缊④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⑤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曰:“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选自宋祁《雁奴后说》,有删改) 【注释】①瞑:同“眠”。②陂(bēi):堤岸、湖边。③薮(sǒu):湖泽通称。④缊:乱麻绳。⑤唼(shà):水鸟吞食声。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______ (2)须其夜艾 艾:______ (3)阴布大网 阴:______ (4)叹其以诈相笼 笼:______ 1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16.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2分) 17.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8~21题。(10分) 听听“霾”怎么说 霾,席卷中国多个省市,人所公愤,恨霾入骨,人、霾矛盾激化,共同找老天评理。人,历数霾的万条罪状,罄竹难书,声泪俱下,老天动容。 霾异常委屈,认为没有人就没有霾,霾与人亲密无间,并大量列举工业排放、汽车排放、农业排放、工地扬尘甚至叼着香烟等人类行为。霾说,60年前的“伦敦雾都”已经警告了人类,你们没有吃一堑长一智,因为你们许多人心灵中没有环保的意识。 人们听说霾公然召开新闻发布会,纷纷围拢过来向台上的霾抛掷鞋子、臭鸡蛋,齐声高呼“滚下去”。霾平静地说,我可以滚,只要你们自觉环保,不抽烟,不乱砍滥伐,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不反反复复建了拆、拆了建,挖了填、填了挖,我马上就滚。刚才异常激动的人们支支吾吾起来。 人还是挺厉害的,人霾斗争异常激烈。人不断地开会,官员、专家不断地发言,在报纸、电台、网络、电视上,人们声势浩大,口诛笔伐。霾仔细听,仔细看,又乐了。 霾说,人不要污蔑霾,我是你们请来的,你们一边为霾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一边又叫霾滚,出尔反尔,做人咋这样不厚道呢? 看看中国煤炭消费总量,2012年就高达36.2亿吨,这不是霾的福音吗? 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时,霾知道自己摊上大事了。9月份“大气十条”具体措施公布,这可是置霾于死地的措施啊,霾顿时被吓得霾容失色。可转念一想,它又眉头舒展。不碍事的,十条措施虽然有力,执行力又如何? 霾悄悄蛰伏下来,观望事态发展。只见许多人还是吞云吐雾地抽烟,开没有环保标志的汽车,在尘土飞舞的工地上大干,为了节省资金不上治污项目,为了减少运营成本不用环保设施。霾嘿嘿一笑:原来如此,吓我一跳。 霾来如山倒,霾去如抽丝。去年11月底到12月初,一周内近半国土被雾霾覆盖,104个城市重污染。霾心满意足地盘点此次排山倒海、攻城略地的辉煌战绩,冷漠地傲视着人们,喃喃自语:如果不是冷空气重兵压境,说什么也不会轻易让出自己的地盘。 霾讲到自己的历史时说,与我斗争,别指望速战速决。洛杉矶人从1943年第一次雾霾出现到1970年出台《清洁空气法案》,经历了整整27年;伦敦人在雾霾中反思并成熟,经过20年的努力,我待不下去,才脚底抹油溜了。 有人问,多少年才能把霾赶走?霾说,关键要看你们怎样行动。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01月04日) 18.通读全文,文章借“霾”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霾的知识?请简要概括。(2分) 19.文中“看看中国煤炭消费总量,2012年就高达36.2亿吨,这不是霾的福音吗?”句应该怎样理解?(3分) 20.请品析文中“霾嘿嘿一笑:原来如此,吓我一跳”一句的妙处。(2分) 2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22~26题。(14分)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刘汉杰 ①立秋是送走夏天、迎来秋天的节气。作为古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立秋不只表明暑热天气的结束,也预示着收获季节的来临。在宋朝,立秋这一天,宫廷里要把盆栽的梧桐移入大殿内,待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报完毕,梧桐会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围绕着“秋来了”这一节气,古有帝王迎秋的仪式,后世民间也有一些特定的习俗。 ②据《逸周书·时训解》记载,立秋有“三候”,分别有3种“候应”:“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礼记·月令》中也有“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的记载。意思是说,立秋这天,凉风吹来;5天之后,降下白色的露水;再过5天,寒蝉开始鸣叫。如果上述3种“候应”不能如期而至,则国家就会出现政令无威严、百姓多患咳喘之疾、大臣们会以力逞强等灾异。 ③立秋之后,天气开始变得凉爽,但仍然会有暑热的气候出现。民众称立秋后的这种回热天气为“秋老虎”,也称“秋傻子”。清人顾禄在《清嘉录》中也说:“土俗又以立秋时之朝夜占凉燠。谚云‘朝立秋,渹飕飕;夜立秋,热吽吽’。自是以后,或有时酷热不可耐者,谓之秋老虎。”民众认为,立秋的时辰与天气的凉热有关:如果早晨立秋,其后的天气会比较凉爽;如果晚上立秋,天气则会比较闷热。 ④先秦之时,立秋就已经是古人生活中重要的时间节点。据《礼记·月令》记载,立秋之日,周代天子要举行迎秋的仪式。立秋之前,天子要斋戒;立秋当天,天子亲率僚属到西郊迎秋,祭祀白帝少昊。祭礼过后,天子在朝堂上要赏赐将帅和勇士。 ⑤至东汉时,此俗发展成了帝王五郊迎气的祭祀活动。其中,立秋日帝王要迎秋于西郊,祭祀白帝和蓐收。白帝即少昊,是黄帝之子,生于穷桑,主西方之神。蓐收是少昊的辅佐神,又说是少昊之子,是神话传说中的秋神,他左耳盘一条蛇,右肩扛一柄巨斧,驾乘两龙。《山海经》上说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帝王五郊迎气的祭礼在唐宋时期仍有存续,明清以来则废弛不举。 ⑥皇家立秋日要迎秋,民间立秋日也要“标秋”。所谓标秋,就是祭祀土地的一种仪式。人们先于家中献瓜果祭祀,继而把纸幡插到田地里,祈求庄稼丰收。在有些地方,田家则干脆备办酒肉在田边祭祀。标秋其实与古人的“春祈秋报”有关。所谓春祈秋报,即在春秋两季祭祀地神,春季祈求风调雨顺,秋季则要报答地功。 ⑦立秋之日,民众也占验天气和农事。在北京,若立秋日得雨,则秋田畅茂,谚云“骑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在浙江,“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在江苏,立秋日忌雷,谚云“秋礴碌,损万斛”。民间又有“睁眼秋、闭眼秋”之说,立秋交节气在白天为“睁眼秋”,交节气在晚上则为“闭眼秋”。俗信,睁眼秋兆丰收,闭眼秋主歉收。农谚说:“睁眼秋,收了收;闭眼秋,丢了丢。” ⑧立秋是七月的节气,七月初七又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此时的降雨也被注入了人文色彩。据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记载,时人以七月初六日的雨为“洗车雨”,以初七日的雨为“洒泪雨”。唐代诗人杜牧有《七夕》诗,其中有“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的咏叹。后世民间,也有以初七日降雨为“洗车雨”的。谚云:“七夕不洗车,八月依旧车。”意思是说,如果初七这一天不下雨,八月田必旱,民众就要戽水浇田。 ⑨在古人的观念中,梧桐是有灵性的树木。清人陈淏子在《花镜·梧桐》中说:“梧桐清明节开花,如果花不开,岁必大寒。”梧桐树每枝有12片叶子,一边6叶,象征一年12个月。如果当年有闰月,就会多出一片叶子。立秋之时,梧桐树的第一片叶子就会落下,因此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认知,并有了开篇宋朝宫廷里梧桐报秋的礼俗故事。 2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3分) 选文②③段从节候表征、④⑤段_______、⑥段从_________、⑦⑧段从__________四个方面介绍了立秋的相关知识。 23.试分析文章首尾使用的手法及其作用。(3分) 24.古人为什么喜欢凭梧桐报秋?(2分) 25.选文中介绍的立秋习俗、谚语大多和什么有关?(2分) 26.根据本文的知识,解释下列“立秋”谚语里的物候现象。(4分) 【材料一】秋旱接伏旱,棉田还得灌。 【材料二】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四、写作(50分) 27.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周光召说,科技是普及性的事业,公众不仅要了解科学知识,还要了解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明白滥用科技对人类带来的不良影响,反对那些唯利是图、利用科技做对人类造成危害的事情。 读了上述这段话,你一定有自己的见闻、感想和体验。请以“科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600字。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