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专题07
记叙文阅读原卷版
专题
07
记叙文
阅读
原卷版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专题07 记叙文阅读
★知识划重点★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记叙文常见考点及对策如下: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 干什么 结果怎样”或者“什么 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要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尤其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事件+结果。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21·世纪*教育网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21*教*育*名*师
3.记叙的详略:
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21-cnjy*com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6.记叙文人物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居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8.文段的作用:
先弄清该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再分析其作用。
在文章的开头:①引出下文;②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③照应文章标题;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⑤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文章中间: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文章的结尾:①总结全文;②解释全文主旨;③照应前文;④照应文章标题;⑤引人深思。(需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答案全部都写上,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套用适用的答案)
10.文章的标题有何作用?
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
(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11.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
答题思路如下:
(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1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或对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赏析。
此题的答题思路:分析该句的修辞作用+具体语境作用。
常见修辞答题格式如下:
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拟人: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夸张:夸大 (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对偶: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引用:
(1) 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2)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13.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先分析属于何种描写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
(1)人物描写(肖语动心):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
(2))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的气氛,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心理)
14.请分析文中……的形象或文中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从文中检索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提取出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并对结果进行加工合并。
15.文章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等,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对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
象征: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
烘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
16.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启示。
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此类问题时,只要符合题干的要求,联系文章的内容,有具体的事例说明,表述合理即可。
★练习划重点★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又“训”了父亲一顿
张金刚
①结束晨练准备洗澡,父亲来电话:“搭了个顺风车到银行办点事,是不是还得戴口罩?走得急忘戴了。”末了,还怯怯地“呵呵”一声,像在掩饰他的“过失”。
②距银行开门还有俩小时,我只得又穿戴整齐,骑车到城西接他。矮小瘦弱的父亲躲在空阔的街角,瑟缩着,双眼盯着我来的方向。看到他的窘态,我生气了:“来这么早,也不提前打电话?不知道疫情吃紧呀,还往县城跑?我帮你办不行啊?添乱!”
③父亲不敢看我,瞅着稀疏的行人、车辆,喃喃道:“村里你大叔工地赶早,我就搭他摩托来了,你工作忙,没打电话麻烦你;医保卡改密码,必须本人,得来呀!”我自觉言重了:“来了就回家吧,吃早饭。”父亲慌了神:“不不不,不饿,办完就回,这一身土两脚泥。”我又“生气”了:“我家不是你家呀!”父亲慢慢站起,塌着腰,右手紧握着提兜,左手扶着车座,右腿迈了三次,坐了上来;左手又紧紧抓住了我的衣襟。
④搓了几搓鞋底,父亲进了电梯;又搓了几搓鞋底,进了家门。我嗔怪:“哎呀,不用搓啦!”父亲只顾搓,不理我。妻子已把饭盛好,父亲在饭碗间小心翼翼地放直提兜,慢慢提出一塑料袋鸡蛋:“还不赖,没打碎!”这一路颠簸,父亲得多经心呀,我的气又来了。盛了满满一碗面条,加一个荷包蛋、两根油条,父亲吃了个精光;又加一碗,我逗他:“必须吃完啊!”父亲顺从地“嗯”了一声。
⑤父亲坐在偌大的沙发里,更显小,且只坐了个沿儿,双手局促地在腿上、沙发上搭来搭去。我递给他一杯温开水,手才放定。问我娘,问庄稼,问乡亲,问树,问鸡……我问啥,父亲应啥。我慌了:原来那个事事由他拿主意的一家之主哪去了?那个问学习,问交友,问婚姻,问工作,连珠炮般他问我答、说啥是啥的严父哪去了?
⑥父亲倒是慢慢轻松下来,说着家里村里的情况,可怎么感觉都像是在向我汇报,没有丝毫他年轻时、中年时面对我的厉声厉色。反而,我却时不时地厉声厉色起来。
⑦父亲说,办完事给我娘买点儿饼干。我急了:“千万别买甜的,她血糖高!”父亲低下声:“可她就想吃甜的呢。唉,年轻时,你娘哪舍得吃呀,有啥好吃的都紧着你们、紧着我。七十来岁的人了,想吃就吃点儿。我听了她一辈子话,依着她吧!”又心酸,又好笑,又担心:“那一定少吃,记得吃降糖药,听到没?”父亲:“哦。”
⑧父亲又说,那天花十块钱找人捎着买了张小渔网,从大河里捞了些小鱼,收拾干净,冻在冰箱里,等我回家炸着吃。我更急了:“大河水急,你不小心侧歪到河里咋办?即便你心里有准儿,可身体没准儿了呀,不能冒险!”父亲弱弱地说:“老张头儿比我大一岁,还……”“那也不行!”“哦。”
⑨越聊越“有气”,怎么觉得父亲做啥都不对呢?此刻坐在沙发里的父亲怎么那么像被他训得贴墙站的儿时的我?父亲真的老了,真的变小了,小到被他老儿子训得唯唯诺诺,毫无主张。恍惚间,父亲成了儿子,我成了父亲。
⑩其实,父亲还是很“听话”的。我“训”他“上房顶摔着咋办”,他就再没上房晾晒过东西、扫过雪;我“训”他“冬天生炉子,晚上一定盖好炉盖,窗户留条缝”,他就每天晚上检查好几遍……
⑪每一次忍不住“训”了父亲,我也很自责。听母亲说,父亲从小没了爹娘,营养跟不上,长得很瘦小;拉扯我们兄弟仨,下过煤窑,干过包工队,土里刨食,吃过许许多多苦……我还一度怨这个家,怨父亲没给我坚强厚实的靠山,害我一直自卑地,自食其力地苦拼到今天。可父亲又谈何容易?
⑫我偷偷瞟了一眼父亲,还坐在沙发沿儿上,端着水杯,两眼瞅瞅窗外,瞅瞅洗手间的方向……眼前腾起一团雾,我迅速打开水龙头猛洗脸。完毕,拿出崭新的口罩,拉父亲起来,给他戴好,又塞了一包到提兜。出门,上街,领他办业务,买东西,送他回家。其间,又“训”他过马路一定跟紧我,一定抄好密码,有事一定跟我说……
⑬中午有个应酬,我打电话给妻子。女儿接过电话,劈头一句:“不准喝酒,你酒精过敏不知道吗?”我“呵呵”一声:“知道了。”听到女儿那边和她妈说:“放心,我又训了我爸一顿……”
(选自《桂林日报》2021年1月31日,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按顺序把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父亲进城到银行改医保卡密码;→_____;→父亲进门搓鞋底、带鸡蛋;→_____;→父亲说用小渔网从大河里捞小鱼;→_____;→我中午应酬被女儿“训”了一顿。
(2)第⑪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并简析其作用。
(3)品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父亲慢慢站起,塌着腰,右手紧握着提兜,左手扶着车座,右腿迈了三次,坐了上来;左手又紧紧抓住了我的衣襟。
(4)有人说结尾语段写女儿,与表现“我”与乡下父亲的感情无关,应该删去。你赞成吗?请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最美的对视
①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
②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16岁的男孩。与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③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四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一只眼角膜,才得以重见光明。
④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
⑤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经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
⑥早在六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子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
⑦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她的眼睛,因为白内障而使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她说服母亲去做白内障手术,这是个小手术,可以恢复不少的视力。可是,老母亲却死活不肯答应。老人说,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没啥用了,只有这眼角膜还行,将来还能够捐给别人,万一做了手术,损坏了眼角膜,那可怎么办?而且,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看不清楚也没什么关系,但保住眼角膜,就可以让别人一辈子都看得见。老人固执己见。在场的眼科医生完全怔住了,他们耐心地给老人解释做白内障手术对眼角膜不会有任何损伤,老母亲这才放心地接受了手术。
⑧老母亲又生病住院了,这一次,病情凶险。自知时日不多,老母亲心里惦记着的,仍然是捐献眼角膜的事,这可是她这一生最后的愿望。担心自己临终时,可能无法再清晰地表达捐献的意愿;也害怕自己一旦撒手走了,子女悲痛之中也许会忘了这重要的一茬,老人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好让子女或者医生,在最后时刻,也不忘她的心愿。
⑨一个静悄悄的凌晨,老母亲安静地走完了一生,溘然长逝。
⑩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通知了有关部门。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那“0.5克的挚爱”。
⑪老母亲的眼角膜,很快就被移植给了受捐人,为他人点亮了光明。
⑫在母亲节那天,她发了一条微信:“我知道,有些人正用您的眼睛看着这个从未谋面的世界。说不定哪天,我们的目光在茫茫人海中再相视,我知道,那是您爱的目光。”这是老母亲离开之后的第一个母亲节,她再也不能喊一声“妈妈”了,但她知道,母亲仍在注视着这个世界。
⑬她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场合,再一次看到母亲的眼睛。她凝视着,凝视着,热泪盈眶。
⑭男孩也惊喜而羞怯地凝视着她。
⑮两个人的目光,就这样对视,凝视。那是思念的目光,那是充满柔情的爱的交汇,那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最亲的对视。
(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标题中的“最美”体现在哪些事情上?
(2)选文第③段属于哪种叙述顺序?有何作用?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品析语言。
①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那“0.5克的挚爱”。(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修辞角度)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任选一方面,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看你一眼,心生种子
孙道荣
①一位朋友,阳台上种满了花草。
②朋友的家我没有去过,但那些阳台上的花花草草,我都见过。每天,她都会在朋友圈发一张或一组它们的图片。一朵花打苞了,一颗草籽发芽了,一只蝴蝶飞来了……她都会及时发布,更新。她的朋友圈,就是一处生机盎然的小花园。
③每天,都会有很多人点赞,点评。让我怦然心动的是一位朋友的点评:每天在你的朋友圈,看一眼你的阳台,看一眼那些美丽的花花草草,便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④看你一眼,心里便种下一颗种子。多美的经历,多美的感受,多美的种子。
⑤生活中从不缺乏美,我们看到了,即使什么也没说,即使我们没有文学家的优美辞藻来赞美它,有什么关系?一颗美美的种子,已经种进了我们的心里。
⑥难得早起,看到草叶上的一滴晨露,它就是一粒种子。在大街上行走,看到一个背着书包的孩子,手里拿着张纸片,走了很远的路,最后,将它投进了路边的垃圾桶里,它就是一粒种子。斑马线前,有人欲横穿马路,一辆车停下来了,又一辆车停下来了,它就是一粒种子。前面一位年轻的妈妈,怀抱着孩子,孩子伏在妈妈的肩头,向后张望,我与孩子的眼神撞在了一起,孩子忽然咧嘴冲我笑了笑,它就是一粒种子。走在我前面的人,推开旋转门,待我也走进去了,才松开手,它就是一粒种子。抬头看见蓝天、白云,它就是一粒种子……
⑦如果稍稍留意,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一刻。你看见了它,你经历了,你融在其中了,你切身感受到了,那么,你的心里,就会种下一粒种子。
⑧没错,生活从不是风花雪月,有很多不如意,甚至悲伤和灾难。艰辛的生活,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挣扎和苦难,视而不见与粉饰太平,都是对生活,也是对自己的不敬和背叛。我们赞美生活,并非因为它总是美好的,艰难、忧伤、痛苦,总是如影相随。我要说的是,纵使人生再艰难,纵使我们的心千疮百孔,也别忘了,空气中还有飞翔的蒲公英,生活中总有那温暖的一刻,它就是一粒希望的种子。
⑨打开心扉,那粒种子就会飞进来。
⑩心里有种子了,心才会像一块土地一样,不会荒芜。
⑪一粒种子,未必能发芽;一粒种子,也未必能成为一片姹紫嫣红的花园。没关系,这个世界从不乏这样的种子,总有一粒种子,它飞进了你的心田,并在你最柔软的部分,扎根,发芽,成长。心中这样的种子多起来了,希望和信心,就会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⑫永远不要小觑了一粒种子的力量,它能穿越寒冬,也能破崖而出。就算它被埋在了我们心底,也定然能在某个春天,挣脱一切桎梏,冒出动人心魄的嫩芽。
⑬如果你在庸常的生活中,遇到了怦然心动的一刻,那是一粒种子,不要拒绝它。
⑭如果我看你一眼,心生温暖,亦请不要拒绝,因为,你也是这样一粒种子。
(选自《新民晚报》)
3.阅读①~③段,作者为什么会对这位朋友的点评“怦然心动”?请简要概括。
4.阅读⑥~⑧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种子”的含义。
5.阅读⑨~⑭段,作者希望人们怎么做,才可以获得“种子的力量”。请简要概括。
6.阅读全文,理解文中划线句“它能穿越寒冬,也能破崖而出”的含义。
四、阅读《走进天地一卷书》,完成下面小题。
走进天地一卷书
艾平
①碧云天,黄叶地,我的眼前打开一卷书。
②双脚趟过林间的腐殖层,仿佛进入一个空气加工厂。那枯黄的残叶、倒伏的秋草、大树的皮屑、满地不可雕的朽木,还有云端的松针、树荫下的小蘑菇,都在无声地工作着——制造负氧离子和土壤。长白山,在沉默中生机盎然。
③据说在某一年,长白山林地遭遇台风袭击,近一万公顷原始森林发生大面积倒伏,人们一拥而进,风倒木被捡得干干净净,腐殖层因此无以为继,很快变成了干涸的荒原,要想恢复原貌尚需百代千年的时光。人类在被大自然告诫之后渐渐觉醒。而今,我走在长白山北坡的地下森林里,有了几分置身画境的感觉。
④我的身边是网一样缭绕的灌木丛,头顶是伞一样晃动的树冠。风带着清冽的松香,渐渐湿润我的肺腑和肌肤。我走走停停,满眼都是奇异和神秘。瞧,瘫倒的病树躯体上,竟摇着一束极艳的小红花,红得透明,红得璀璨,是传说中的野山参?某颗女王的宝石?【甲】我看见一棵老榆树,身上已被岁月掏出一个大熊仓,头顶上依然枝叶婆娑;几株枫桦并肩而立,红叶如云,白干似银,相映成辉,楚楚动人……忽然,珮环之声不绝于耳,原来有山泉隐在芳草流岚处,那午鹤草、绞股蓝、紫苑、桔梗之类柔韧的草本植物,编织成一块五彩缤纷的地毯,让我根本想不到此处竟不是岸,一脚踏下,就陷入了透骨的清凉。
⑤长白山原生态已经得到了精心保护,所有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无论盎然与衰老,巨大与渺小,超拔与依附,无不物竞天择,适势而生,犹似百态人间,芸芸众生。我在这里,翻开了一本博大的生态教科书。
⑥接下来我要去寻觅一些树,因为我对他们心仪已久。
⑦红松,他至少已经和我一起成长了五十年,是世间一切大树的代言人。红松浑身是宝,但最惊人的是其生态价值,一公顷便能积攒26吨落叶,收纳78吨雨水,建构成一个巨大的海绵体水土储存库,这对于今天濒于生态失衡的地球来说,该有多么珍贵。
⑧梦里寻他千百度,那棵红松王,就在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中。红松王不愧王者之尊,虽然历经三次火山喷发的袭击,硬是百折不挠,纹丝不动,风华绝代已有500年。在红松王的麾下,有无数成长中的红松,其中高大威武者不在少数,也有成片的小树幼苗,它们都是红松王的子孙后代,祖祖孙孙,世世代代,未有穷期,犹如一个隐于深山的氏族,用秘而不宣的语言建构起了自己的部落。
⑨我是在大兴安岭林缘草原长大的,我的窗外有一排排美如云朵的姑娘,那就是让我百看不厌的白桦林。我看着她们春日如玉,秋日摇金,日夜舞蹈歌唱;到了冰雪堆积的寒冬,看着她们褪尽明媚的衣裙,像米勒油画中的农妇那样慢慢弯下腰,扛着肩背上的冰雪,一寸寸地把满头金枝玉叶低垂到卑微……没有谁知道她们是怎样战胜冬天的,但见冰雪纷落的那一刻,她们竟忽一下直立起腰身,再现妖娆!她们仿佛在告诉这个世界,自己并非死而复生,而是一直都快乐地活着。现在,面对长白山红松阔叶林带的白桦树,我好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在心里喊她们为故乡的姐妹。
⑩继续上行,到海拔1800-2100米是岳桦林带。随着紫外线照射的加强和温度的降低,土壤变得越发干燥、贫瘠。大部分树种也不见了,只有岳桦树还在我的视野里,只是,她们变得壮硕低矮,有的竟完全匍匐于地面。这看似屈服了的桦树不再高大,却无愧于岳桦这个名字,真真是一种生长于高山峻岭的不可战胜之树。虽然她们因为胆怯,躲开了风的撕扯,因为随遇而安,在山地上起伏扭曲,退到了生命的绝地,但是在她们心灵的深处,初心如始,一刻也不失落,一点也不猥琐。我折开一段树枝,看到那粗糙的树皮包裹之下,饱满的桦树汁正浸润着新笋一般的木质,就像发烫的血液。岳桦鲜活的木质在我的手里毫发毕现,是那样纤细,那样清新,那样饱满,那样缜密,那样牢不可破,仿佛把万物生存的法则都说尽了,把遥远的春天都包含在内了。我被深深打动,觉得自己的心变成了一个葳蕤的春天。
⑪在这里,岳桦已经是最后的木本植物了,她们失去了密林中的温暖,再没有什么可以依凭,永远也不可能重新站立起来,但是她们绝不在最后的时刻放弃,就像马拉松长跑的最后一位选手,咬定青山,拼力攀爬。给予她们力量的不是希望,不是梦想,而是生死关头的那份尊严。她们头顶上的叶子已经很少了,酒在她们身上的阳光也愈发清冷……【乙】就在这时,岳桦身体的尽头,那一丛弱不禁风的树冠,突然间直起90度,向着阳光抬起了沾满泥土的头!那单薄的嫩枝啊,拼力绽放出了崭新的叶!看吧,在每一林倒下的岳桦身上,都有一束这样的绿色火苗,绝地重生,轻盈而舞。
⑫长白山的树啊,是一页页书,写满了植物的故事,也蕴含着人世的学问。
⑬告别长白山,我的心情就像一瓶刚刚浸泡了山参、灵芝、不老草的酒,尽管没有醇化好,却满满地拥挤在瓶颈,我因此久久不敢动笔,我怕争先恐后涌出来的,是清汤寡水的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给我们的是妙思,路给我们的是质感,我们面临的是永远的开始,永远的无穷尽,正如这读不完的天与地,读不完的长白山。
(有删改)
7.阅读文章第⑥-⑪段,说说作者走进长白山寻到了哪些让自己心仪的树,这些树分别有哪些特点。
8.作者在游览中细致观察,写出了景物的独特特征。请从画线的【甲】【乙】两处任选一处作具体赏析。
9.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说你对第⑫段文字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走运的人
①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②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③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④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⑤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⑥“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⑦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⑧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