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14:说明文阅读 (解析版).docx
下载文档

ID:2804032

大小:116.58KB

页数:2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专题14:说明文阅读 解析版 专题 14 说明文 阅读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专题14 说明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山西光村村居文化放异彩 梁冬 ①光村位于吕梁山脉姑射峰东南麓,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新绛县的一个村落。其美丽的村名,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五彩缤纷,耀眼夺目,获名光村。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2011年被授予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②有着3000年辉煌历史的光村,经过历代村贤志士的不断创建与修葺,至20世纪40年代 ③光村深厚古老的文化积淀,还体现于巍然深厚的城垣堞门及城外的环城林。它们作为光村文化的载体,不仅具有为护村安民提供优良环境的物质作用,是造就一代代光村优秀人才的文化基石。 ④光村城垣呈正方形,东西、南北之长皆为一百二十丈。村围四周城垣完整,高约四丈,车马可以环行。东、西城墙端南正北一线贯通,不留旁门,子午为轴,南北呼应。东、西二门又各分南、北城墙为三等份近似黄金分割。竖立于村四周的城垣门标新立异,城门各有寓意。 ⑤西北,乾元门。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追溯本村的起源;其二是强调这西北方向的重要。东南,照是耀射。“继照”二字力沉千钧,任重百世。其含义十分明显:寄厚望于后昆,广汉门。广者宽大也,汉可解为汉朝或银汉。光村始建于北齐可排除汉朝说(天河),又可引申为地上的江河。西南,大武门。提醒本村后辈,弃燕雀之小志,学有用之大技,干利国之大业,建为民之丰功。 ⑥“地上文物看山西”,在三晋大地,要找出“王家大院”那样的豪宅大院户并非难事,并不多见。 ⑦因此,2008年,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来光村感慨道:“没想到这里的文化遗产这么地道,这些是时间的产物,别看这些门楼已破败,但历史的价值都写在它的上面。” ⑧光村的民居院落以四合院居多,其中最为称奇的是赵家十八座院。该院始建于乾隆初年,建筑风格有四奇:奇一,一线建起,凡墙接处皆互相咬合绝无垂向接缝,不论面阔几间,皆用通檩;奇三,整个十八座院落院院有门;奇四,全院都是砖木结构,都是四面插廊,檐下花板雕柱,或人虫鸟兽,或山水花木,呼之欲出。 ⑨光村的院落各有别名,也从一个层面上体现了本村的民居文化,如横院里、南楼里、北楼里等。 ⑩光村的村郊结构、城垣堞门、豪宅大院共同构成了光村特色的村居文化。而整个建筑的布局设计,更加全面地营造了“光村古民居文化”氛围,这种浓郁的文化环境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光村极为珍贵的文化财富。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11月14日) (1)文章开头从有关村名的神奇传说谈起,有何用意? (2)第④段加点字“近似”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⑦段中画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阅读全文,你认为山西光村村居文化,对今天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至少写出三点)? 【答案】(1)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不能删去。近似:相像而不相同,说明东、西二门又各分南、北城墙分割的比例与黄金分割相像而不相同,三等分分割的面积差不多。如果删去就变成了和黄金分割比例相同,这就与事实不相符。“近似”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画线句子使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充实有力地说明光村古村居文化历史悠久、文化价值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4)①保护当地文化遗产;②做好村庄规划改造;③建章立制,对主干道路、村庄道路、村内卫生进行集中治理;④充分发挥文化大院等设施作用,引导农民学知识、学文化,过文明健康的生活。 【详解】 (1)本题考查说明文开头段的作用。在说明文中,作者在文章开头往往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通过这些方式,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者引起下文;运用某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对象的某种特点。文章开头写了光村村名的神奇传说,可以使文章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引出说明对象——光村村居文化。 (2)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的特点。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解答此题,先表明观点“不能删去”,然后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这一特点分析作答。“东、西二门又各分南、北城墙为三等份近似黄金分割”中的“近似”是“相像而不相同”的意思,说明东、西二门又各分南、北城墙分割的比例与黄金分割相像而不相同,这个词准确地说明了和三等分分割的面积差不多。如果删去就变成了和黄金分割比例相同,这就与事实不相符。最后强调一下,加点的词“近似”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摹状貌等。画线句子引用文联主席冯骥才的话。“别看这些门楼已破败,但历史的价值都写在它的上面”是对光村古村居文化遗产的赞叹,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光村文化遗产价值之高名副其实,而且整段引用冯骥才的话,还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本题考查筛选提炼信息。解答此题,要联系文章内容来分析。光村古村居文化之所以“放异彩”,源于当地人们对这一文化遗产严加保护,这是值得借鉴之处;光村的村郊结构、城垣堞门、豪宅大院错落有致,源于规划、治理好,由此也可借鉴;光村的城门、院落各有其名和寓意,体现了光村村民的文化底蕴,由此也可借鉴。据此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二)(2021·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阅读《蝴蝶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一文,完成问题。 蝴蝶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张沁柠 长尾蓝蝶,因其翅膀上拖着细长的“尾巴”、身上泛着蓝色的荧光而得名。它在非洲和欧洲南部很常见,但很少冒险到英国那么遥远的地方去。但在最近大约十年里,英国南部夏末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长尾蓝蝶。这对自然保护主义者来说,不是件好事。虽然长尾蓝蝶可以通过扩大活动范围来减少气候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但绝大多数野生动物却无法这么做。 对全球变暖引发的最明显的反应之一,就是物种从赤道迁移到更冷的两极。作为依靠气候来调节体温的冷血动物,蝴蝶对气候变暖很敏感。它们短暂而复杂的生命历程,让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能很快显现出来。这种快速反应赋予了它们比大多数动物更强的适应能力。许多种类的蝴蝶每年都不止繁殖一代。这为它们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蝴蝶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为敏感的昆虫代表。最近一项研究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拿大虎凤蝶和东方虎凤蝶分布的区域已向北移动了40千米,其他种类的蝴蝶也在向高海拔地区迁徙。随着气候变暖,高海拔地区的气温给它们提供了更适合的温度。 实际上,世界各地的蝴蝶都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随着气温上升,很多蝴蝶会在一年中提早出现。2019年,科学家在分析了130种蝴蝶后发现:随着气温上升,那些每年有多个繁殖周期的蝴蝶种类在自己喜欢的栖息地仍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那些依赖特定种类、数量有限的植物来喂养幼虫的蝴蝶种类则可能遭遇灭顶之灾。这是因为早熟会导致它们的繁殖时间与植物的生长周期不同步。 不过,有的蝴蝶种类也能找到新的生态位①。例如,欧洲大陆的红边小灰蝶幼虫主要以天竺葵为食,但在英国它们更喜欢以岩蔷薇为食。但随着气候持续变暖,人们发现,生活在英国的红边小灰蝶也开始吃天竺葵。 科学家认为,植物本身并不是影响物种特化②的重要原因,植物创造的微气候反而更加重要——天竺葵能够创造一片更凉爽的栖息地。也就是说,植物创造的栖息地微气候增强了这些物种对抗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对于改变习性和栖息地,蝴蝶能否通过进化来应对气候变化呢?科学家发现,如果自然选择压力足够大,那么进化的脚步就会很快。许多昆虫都证明了这点。因此,科学家相信蝴蝶也具有这种适应能力。 科学家在对北美落基山脉蝴蝶的研究工作中发现了黄粉蝶的进化现象。2020年初,他们重复了1971年的一项实验:研究蝴蝶翅膀的色素沉积。他们发现,在过去的49年里,这些蝴蝶不仅进化出了颜色更淡的翅膀,而且进化出了根据蛹期环境温度不同来调整翅膀颜色的能力,这两种能力都能帮助它们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然而,这并不代表蝴蝶的进化速度可以一直跟得上气候变化的脚步。事实上,快速进化只会发生在那些繁殖周期短、速度快的物种身上。科学家发现,那些对栖息地和植物不挑剔的物种,特别是一年繁殖一次以上的物种,最能在短期内应对气候变化。因此,气候变化最终可能会导致珍贵的稀有物种灭绝,而常见的物种数量不断增加,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会变得越来越单一。 从长远来看,即使是适应能力强也不能迅速应对气候变化。科学家发现,从地理位置看,随着气温升高,蝴蝶所在的海拔与它们实际上应该上升到的高度并不一致,主要原因是已经没有可以让它们上升到的更高海拔的栖息地。因此,除了大幅减少碳排放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外,我们只能尽可能保护和扩大各种自然保护区,建立物种丰富、大型、稳定的栖息地网络,让蝴蝶找到自己的栖息地。 (《大自然探索》2020年第12期,有删节) 注:①[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②[物种特化]指生物适应的极端情况,例如金丝猴只吃高山冷杉上的一种地衣。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拿大虎凤蝶和东方虎凤蝶分布区域向北移动是全球变暖引发的明显反应现象。 B.某些物种特化的更重要原因是植物创造的栖息地微气候。 C.相对改变栖息地,蝴蝶习性的改变可以使它们逃脱灭顶之灾。 D.从全文看,长尾蓝蝶北迁至英国南部,只能暂时减少气候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 (2)下面是蝴蝶通过自身进化应对气候变化部分的思维导图,阅读文章第七至九段,按照要求填空。 (3)在生物小组“关爱自然,刻不容缓”沙龙活动上,作为蝴蝶爱好者,请你根据下面材料的相关信息对上文阐明的事理作即席发言。 【材料一】 进入2021年5月,位于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红河蝴蝶谷,一年一度的蝴蝶大爆发即将开始,总计1.5亿只蝴蝶宝宝将在这里羽化成蝶。 专家预计,这将是10年来这一区域蝴蝶爆发规模最大的一次。 红河蝴蝶谷是世界上蝴蝶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每年5至6月,都会出现箭环蝶集中爆发的罕见现象。受去年气温偏高影响,谷内箭环蝶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蛹期比往年提前,所以预计今年箭环蝶爆发时间比往年提前5天左右。 蝴蝶谷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的多样,为蝴蝶的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 (《每日经济新闻》,2021年5月) 【材料二】 即席讲话,要根据特定的背景、场合决定说什么和怎么说,以取得较佳的讲话效果。不宜长篇大论,要观点明确,针对性强。 【答案】(1)C (2)①自然选择压力足够大,会迫使蝴蝶进化的脚步加快   ②不能快速反应(进化),可能逐渐灭绝   ③由果到因,又由因到果 (3)示例:蝴蝶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他是气候变化的明证。本次蝴蝶谷箭环蝶爆发时间比往年提前5天左右便是例子。受去年气温偏高影响,箭环蝶自身进行了调整,加快了进化脚步,繁殖速度加快,这是它适应气候的必然,告诫我们生长发育速度加快不加节制行为造成的气候变化给自然生态带来的巨大影响。我们要从自身不乱扔垃圾、不浪费粮食这些小事做起,为人类更好生活,看到更多美丽的蝴蝶留下余地。 【详解】 (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各选项,找出与原文不一致之处,再作出判断。根据10段中“从长远来看,即使是适应能力强也不能迅速应对气候变化”和4段中“随着气温上升,那些每年有多个繁殖周期的蝴蝶种类在自己喜欢的栖息地仍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那些依赖特定种类、数量有限的植物来喂养幼虫的蝴蝶种类则可能遭遇灭顶之灾”,可知蝴蝶习性的改变不能使它们逃脱灭顶之灾。故选C。 (2)本题考查提炼信息和说明顺序。 由7段中“相对于改变习性和栖息地,蝴蝶能否通过进化来应对气候变化呢?科学家发现,如果自然选择压力足够大,那么进化的脚步就会很快”可提炼出①处答案:自然选择压力足够大,会迫使蝴蝶进化的脚步加快。 由9段中“那些对栖息地和植物不挑剔的物种,特别是一年繁殖一次以上的物种,最能在短期内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最终可能会导致珍贵的稀有物种灭绝”可提炼出②处答案:不能快速反应(进化),可能逐渐灭绝。 由思维导图可以看出,文章第7段写蝴蝶应对气候变化,采用了加快自身进化的方式,这是结果;8段探究了其原因,9段说明了最终结果可能是“导致珍贵的稀有物种灭绝,而常见的物种数量不断增加,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会变得越来越单一”,所以采用的是由果到因,又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此题,观点要明确,且与文章中阐明的事理和材料一内容有关联。文章阐明的事理为:蝴蝶应对气候变化,采用了改变栖息地、习性和加快自身进化这三种方式及其原因,以及最终结果,以蝴蝶为例突出强调了人类不加节制行为造成的气候变化给自然生态带来的巨大灾难。解答时,要结合材料提供的知识。如结合材料“受去年气温偏高影响,谷内箭环蝶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蛹期比往年提前,所以预计今年箭环蝶爆发时间比往年提前5天左右”介绍气候变化给蝴蝶带来的变化;结合文中“除了大幅减少碳排放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外,我们只能尽可能保护和扩大各种自然保护区,建立物种丰富、大型、稳定的栖息地网络”和材料中“蝴蝶谷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的多样,为蝴蝶的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来倡导人们保护环境。作答时语言要简明连贯。 (三)(2021·河北保定·八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改变人们生活的智能技术 ①大城市里,人们使用交通卡乘坐公交车、地铁和出租车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但你有没有想过:一张薄如纸片像名片一样大小的交通卡,为何在读卡器上轻轻一刷就如此迅速地为你支付了车资?那一定会有人说是“高科技”的原因吧。恭喜你,答对了。准确地说,是智能技术功不可没。 ②智能技术,确切的名称是人工智能,实际上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它与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一起被世界学术界称为人类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它是众多“高科技”中的佼佼者。它不仅是前途无量的“后起之秀”,而且它的几乎无所不在和无所不能令人刮目相看。 ③那么,这种新兴智能技术,究竟怎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④先让我们来揭开交通卡的谜底:原来是你看不见的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人工智能资费系统承担了整个付费过程:读卡器用无线信号读取并确认交通卡集成电路块中的信息,再按预先设定的计算机程序进行诸如上车或进站时间、路程确认、分级扣款等一系列操作,还要进行线路间的费用清算、换乘优惠等处理……这些原本需要大量人力和相当长时间来完成的作业,却在分秒之间由计算机芯片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系统来代劳,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⑤你只要留意观察一下,在每个城市、各个行业都能发现人工智能的蛛丝马迹:银行24小时开放的自动取款机;超市、商场和餐馆中的结帐机、信用卡刷卡机;地铁、轻轨和火车站的自动售票机、电脑自动查询机;宾馆、高级写字楼的自动门禁、房门卡、感应水龙头、冲便器;汽车里的电子导航、倒车自动防撞装置、电子车锁;医院里的电子病历、电子查房、专家诊断系统和异地远程会诊及手术;设备制造工厂的无人化自动装配生产线、自动焊接、自动喷漆;发电站、自来水厂和煤气公司的自动控制、处理、显示系统;学校、培训机构里的虚拟现实模拟培训系统;军队的智能火炮、制导导弹、无人飞机及电子模拟军事演习;体育场馆里比赛用的准确电子计时器、起跑器、芯片足球、鹰眼系统等等。 ⑥在世界时装之都巴黎,顾客瑟琳娜走进时装店。店员带她进了一间被称为“电子试衣室”的房间。房间里空无一物,四周是与人同高度的巨大电子玻璃幕墙。接下来,瑟琳娜小姐居然在四面的电子幕墙上看到了商店里所有款式的白色长裤,瑟琳娜小姐选中其中一条后,霎时间,电子幕墙上出现了一个和瑟琳娜小姐身形尺寸一模一样的虚拟模特,她穿上了选中的白色长裤,并向瑟琳娜小姐滚动展示了在不同角度、不同姿态时的整体形象和服饰效果。这让瑟琳娜小姐惊喜万分。因为她不仅再也不用经历那种因为脱衣、穿衣带来的尴尬和麻烦,而且可以更清晰、更自由地欣赏和感受服装的魅力。 ⑦专家们表示,作为联系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的智能化技术,其应用的序幕才刚刚拉开,在21世纪人们将亲眼目睹和体验智能化技术在交通、金融、建筑、娱乐、教育、通信和医疗卫生等领域中的深刻变化,进而进一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3.智能技术有什么特点?它究竟怎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4.文章开头从城市中人们使用的交通卡写起,这样有什么好处? 5.简要分析第②段划线句子中“无所不在”和“无所不能”的表达效果。 6.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思考:文章第⑥段讲述瑟琳娜的试装经历有什么作用? 【答案】3.特点: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联系在一起的智能化技术;节省了人力,节省了时间,带来了方便,改变了生活方式,提高了服务质量。(意思对即可) 4.从人们都很熟悉的生活现象“交通卡”写起,自然引出说明对象“智能技术”,同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用问句形式引发人们的思考。(意思对即可) 5.“无所不在”意思是到处都在。“无所不能”意思是什么事都能做,样样都能。两个短语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智能技术应用广泛,渗透到各个城市、各个行业、生活的每个角落。 6.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智能技术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方便,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生活化。(意思对即可) 【详解】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归纳。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题目要求先回答智能技术的特点,再分析智能技术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的。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第一问:根据第②段“智能技术,确切的名称是人工智能,实际上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第⑦段“作为联系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的智能化技术,其应用的序幕才刚刚拉开”可知,智能技术的特点有: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联系着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的智能化技术。 第二问:根据③段“那么,这种新兴智能技术,究竟怎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可知答案在第③段以下梳理,第④段“这些原本需要大量人力和相当长时间来完成的作业,却在分秒之间由计算机芯片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系统来代劳,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概括为“节省了人力,节省了时间”;第⑤段“银行24小时开放的自动取款机……体育场馆里比赛用的准确电子计时器、起跑器、芯片足球、鹰眼系统等等”概括为“提供了方便、改变了生活方式”;第⑥段“因为她不仅再也不用经历那种因为脱衣、穿衣带来的尴尬和麻烦,而且可以更清晰、更自由地欣赏和感受服装的魅力”、第⑦段“在21世纪人们将亲眼目睹和体验智能化技术在交通、金融、建筑、娱乐、教育、通信和医疗卫生等领域中的深刻变化,进而进一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概括为“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生活体验”。 4.此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在说明文中,开头引用小故事、名言等,其作用一般是: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出说明对象;然后结合具体文章分析即可。 根据第①段“大城市里,人们使用交通卡乘坐公交车、地铁和出租车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准确地说,是智能技术功不可没”可知,交通卡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此文从城市中人们使用的交通卡写起,贴近生活,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导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运用设问,有问有答,自然地引出说明对象——智能技术。 5.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无处不在”意思是: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形容数量之多,和存在的范围极大。“无所不能”意思是:样样都会,凡事都能办到。这两个短语用来形容智能技术,说明了智能技术应用广泛,深刻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是众多“高科技”中的佼佼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本题考查说明方法。首先判断说明方法。从人物“瑟琳娜”和事件“电子试衣室试装,不必脱换衣物”,可判断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然后说明作用。结合第⑥段“因为她不仅再也不用经历那种因为脱衣、穿衣带来的尴尬和麻烦,而且可以更清晰、更自由地欣赏和感受服装的魅力”、第⑦段“在21世纪人们将亲眼目睹和体验智能化技术在交通、金融、建筑、娱乐、教育、通信和医疗卫生等领域中的深刻变化,进而进一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可知,这里运用具体真实的事例,有力说明了智能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提升生活质量,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四)(2021·福建泉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智能气象时代加速到来 罗京佳 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事件呈现增多、增强、时空分布更加复杂多变等趋势。天气无常,也加大了天气预报工作的难度。利用人工智能,可显著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②人工智能方法以机器学习算法为基础,通过数学统计方法高效处理海量数据,减少计算量、节省计算资源。机器学习算法能分析大量历史数据间隐藏的非线性关系,更准确地厘清地球系统现象间复杂的因果关系。中国深圳气象局建立的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外推模型,可以在5-10分钟内有效预测未来0-6小时的降水。可见,将人工智能应用到传统数值天气预报中,可加快天气预报速度并提高预报准确率。 ③无论是提前几小时的短临预报,还是提前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气候预测,人工智能都有“用武之地”,可以快速识别可能导致极端灾害事件的气象条件。比如,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和英国利兹大学利用人工智能开发出闪电预测模型,仅使用基本的气象数据就可以提前10-30分钟发出30公里半径内的雷暴预警,预测准确率接近80%。再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韩国全南大学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改进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季节——年际预测,比现有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提高10%-20%。 ④不过,对人工智能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进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也存在争议。人工智能的本质是通过对过去天气形势的学习,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而实际的天气过程千变万化,一个变量微小的扰动都会改变未来天气状况。同时,人工智能也格外依赖数据的精确程度,观测数据有细小差异,预测结果就会相差甚远。 ⑤虽然有局限性,但人工智能在预报天气领域的应用已获得业界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对“人工智能+气象”进行布局。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发布了2021-2030年战略规划,提出未来10年将人工智能完全融入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服务中。中国设立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人工智能地学应用研究,还设立了气象联合基金,关注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提高,天气预报会更加准确,智能气象时代将加速到来。 (选自《人民日报》2021.5.19,有删改) 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全球范围内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增强、时空分布更加复杂多变,人工智能应运而生。 B.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分析大量历史数据间隐藏的非线性关系来厘清地球系统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C.人工智能是通过对过去天气形势的学习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但观测数据有时会存在差异。 D.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出未来10年要将人工智能完全融人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服务中。 8.第③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第③段加点词“接近”为什么不能删去?请简要分析。 【答案】7.A 8.运用举例子、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人工智能“可以快速识别可能导致极端灾害事件的气象条件”,提高预测准确率。 9.“接近”是指“相距不远”,起限制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如果删去则表示达到80%,太过绝对,与事实不符。 【详解】 7.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错误,由第①段的原文“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事件呈现增多、增强、时空分布更加复杂多变等趋势。天气无常,也加大了天气预报工作的难度。利用人工智能,可显著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知不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