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期末
综合
检测
03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期末综合测试(三)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下列加点字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诬蔑(miè) 缭望 挑拨离间(jiān) 袖手旁观
B.抉择(qué) 萦绕 强词夺理(qiǎng) 不修边辐
C.枷锁(jiā) 推搡 怒不可遏(è) 销声匿迹
D.蠕动(lú) 浮燥 纷至沓来(tà) 亭台楼阁
【答案】C
【解析】
A.缭望 ——瞭望,挑拨离间(jiān)——jiàn;
B.抉择(qué)——jué,不修边辐——不修边幅;
D.蠕动(lú)——rú,浮燥——浮躁;
故选C。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她个子特别高,坐在后排也能目空一切,把前排同学的小动作看得清清楚楚。
B.这些天来,各种事情接踵而至,让原本心力交瘁的他无法应对。
C.他灵巧的双手把一团团彩泥捏成各种卡通人物,逼真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D.国庆期间,各地推出的灯光秀璀璨夺目,让人目眩神迷,大呼过足眼瘾。
【答案】A
【解析】
A.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句中用于形容她个子高,坐在后排能看到前排同学的小动作,不符合语境,使用不正确;
B.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句中用于形容各种事情一件接一件地到来,让他无法应对,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句中用于形容他捏成的各种卡通人物逼真生动,让人赞叹,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目眩神迷: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句中用于形容国庆期间各地的灯光秀令人惊异,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A。
3.找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衣服,穿着格外舒适,也格外爱惜。
B.那时正值三月,春天几乎从山沟里溢出来。
C.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D.回到故乡,我又看到那阔别多年的老师,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
【答案】D
【详解】
D.动宾搭配不当,谓语“看到”不能与“乡音”和“笑声”搭配,修改办法是在后句增加一个谓语“听到”。故选D。
4.下列文学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创作了《名人传》,借为人类历史上的精神巨人立传,激励人们“打开窗子”,“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B.《小石潭记》是一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文章按“发现小石潭——潭上感受——小潭溪流——潭中景物——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C.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D.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基本要素。
【答案】B
【解析】
B.《小石潭记》是一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文章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故选B。
5.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项是( )(2分)
①所以作家不只能写自己,也能写别人。
②我们闻过玫瑰花的香味,这是经验,凭我们闻过花香,可以描写一切闻见花香的人。
③这两者是分不开的,先经验后体会,有经验才能体会。
④文章题材的来源是体验:体会和经验。
⑤经验是亲自尝受,体会是因为自己尝受过,知道别人的心里是什么滋味。
A.②④③①⑤ B.②⑤④①③ C.④⑤①③② D.④③⑤②①
【答案】D
【解析】
通读全部句子,可以看出“文章题材的来源”是其中心,分了两个方面来谈:体会和经验,因此可确定④句是首句,然后第③句紧承第④句对体会和经验二者的关系进行阐述,第⑤句进一步指出体会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第②句接第⑤句举例论证,最后得出第①句的结论,排列顺序是:④③⑤②①,故选D。
6.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其实完美本身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完美是八月十五一轮圆满的明月,完美是白璧无瑕的一支出水芙蓉,它激发人们内心最强烈的欲望,它深深地撩拨着人们的心弦。 , , ,多少人受了“完美”的诱惑,踏上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最终失足于心灵的沼泽。
A.因为,这月是水中月,这花是镜中花
B.然而,这花是镜中花,这月是水中月
C.然而,这月是水中月,这花是镜中花
D.因为,这花是镜中花,这月是水中月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这类补写填空题目,关键就是认真研究分析画线处的上下文,通过对材料的勾画、归纳等手段,确定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联系“其实完美本身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多少人受了‘完美’的诱惑,踏上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可知,上下文之间是转折关系,应该用“然而”来连接,排除AD;上文先写明月,后写芙蓉,下文也应该与之对应,先写“镜中月”,再写“水中花”,故选C。
7.古诗文默写。(8分)
(1) 挥手自兹去, ______ 。(李白《送友人》)
(2) ______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韩愈《马说》)
(4) 诗人们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情感。“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屋破偏逢连夜秋雨,渲染了暗淡愁惨的氛围;“______,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出游古寺,描绘了山寺的幽雅和宁静;“______,______”(《石壕吏》),杜甫借写夜深人静语声断绝,寡媳哭诉,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答案】 萧萧班马鸣 零落成泥碾作尘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曲径通幽处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萧萧、班马、零、碾作尘、漏、啼”等字词容易写错。
8.《红星照耀中国》一书通过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所见所闻,客观向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作为纪实作品,它有着其独特性,联系你的阅读实践,谈谈读这类作品应注意的内容。(3分)
【答案】示例:读纪实类作品,要注意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先要利用序言或目录,获得对作品的初步印象;再结合历史事实,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阅读过程中要大胆猜想或追问,透过记录的“事实”,深层理解用心揣摩读懂作者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最后,要跳出书本,把获得的启迪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汲取有益营养,帮助自己成长。
【解析】
本题考查纪实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首先应明确纪实文学作品的两大特点: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可以有一定的虚构性,但对虚构还有一定的限制。在基本事件、情节真实的基础上,对一些次要情节、细节允许虚构和某些变通,标以小说之名便于作者摆脱因某些细节和个别事件的出入而带来的麻烦。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积累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等知识,还要对阅读方法进行掌握,使阅读更加有效快速。其阅读过程主要分为三步:初步感知——结合事实深层理解——跳出书本后感悟。初步感知时,可利用序言或目录,获得对作品的初步印象;深层阅读时,结合历史事实,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透过记录的“事实”,深层理解用心揣摩读懂作者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读后感悟,可练习自身实际,汲取书本中的有益营养,帮助自己成长。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被誉为“红色经典”,影响了几代人,请你结合你的阅读感悟,和大家分享这部红色经典的积极意义。(3分)
【答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红色经典,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英雄形象,他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他的那段关于人生的名言已成为千万人的座右铭,激励着人们为理想奋斗终身、为事业奉献一切,起到积极深远的影响。这部经典虽然年代有点久远,但其中满含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仍然能影响人的精神品格的形成。处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的我们,更要从保尔身上、从书中汲取有益精神养料,让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打好精神底色,为实现理想而勇敢前行。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感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围绕保尔•柯察金这一中心人物展开的,塑造了一个受尽艰难万苦依然坚强勇敢、自强不息、凭借钢铁般身躯投身革命实践的英雄。保尔是那个年代里的杰出革命青年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共同特征:为了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钢铁般的意志和毅力;不畏艰苦一往无前的革命气概。他勇于献身,拼命工作;他酷爱学习,如饥似渴;他嫉恶如仇,爱恨分明;他不畏艰难,挑战病魔;他永不言败,顽强生活……小说中最著名的那几句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是保尔的信仰,他用一生践行并实现了这个信念。“红色经典”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路标,其厚重感与担当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富有生命力,因为其满含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仍然能影响人的精神品格的形成,在祖国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传承“红色经典”的精神底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奋发向上。
10.综合性学习。 (8分)
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探“和”之义。 (2分)
“和”字属于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一间屋子,里面悬有三口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
——(周汝昌《和谐之思》
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和”字的本义是 ______ 。
(2)寻“和”之用。 (2分)
“和”在我国历史悠久,战国时就有“将相和”的美谈,“以和为贵”的故事层出不穷,和和睦睦是我们社会和谐的追求。你还知道哪些与“和”有关的故事?请列举两个故事名称。
(3)享“和”之乐。 (2分)
有同学编写了一曲《“和”字歌》:和和美美的日子 _______,和和乐乐的百姓_______,和和睦睦的邻里_______,和和顺顺的儿女_______。
下列词语填入歌中,最合适的顺序是 ______
①共享家和 ②传承亲和 ③亲近祥和 ④年丰民和
A.④②③①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
(4)宣“和”之美。 (2分)
你知道哪些关于“和”的名言警句呢?请任意列举两条。
【答案】(1)音乐合奏时的“和”音。
(2)示例:六尺巷 昭君出塞
(3)D
(4)示例:①家和万事兴。②礼之用,和为贵。
【解析】
(1)考查字义探究。可分析材料中的“左边是一间屋子,里面悬有三口编钟”“这分明表示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即可推测出“和”的本义是音乐合奏时的“和”音。
(2)考查语文知识积累。历史上与“和”有关的故事很多,按要求写出两个即可。如“六尺巷”“昭君出塞”等。
(3)考查排序。此题要结合语境考虑其搭配。适用“和和美美”可见生活美好,“年丰民和”体现生活的美好,故第一个空应填“年丰民和”;“和和乐乐”形容百姓的生活,能做到“共享家和”百姓才能生活得和和乐乐;“邻里”指住的近的邻居,邻里“亲近祥和”才能和和睦睦,因此第三空应填写“亲近祥和”,“儿女”多与“传承”有关,因此第四个空应填“传承亲和”。由此可见,正确的语序应为④①③②。
故选D。
(4)考查语文知识积累。按要求写出关于“和”的名言警句,要写准确,不要胡编乱造。
示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二、现代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1分)
杨柳
丰子恺
①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因为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欢喜杨柳树?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答案了不可得。
②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天下事往往如此。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的牡丹。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
③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④听人说,这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杨柳树不要吃人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一无用处,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缘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⑤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
⑥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缘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缘故。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春的力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11.阅读全文,请分点写出作者赞美杨柳的缘由。(每点不超过10个字)(3分)
12.联系文章内容,从文中第③段、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2分)
①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
②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
13.文章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杨柳形象,请举一例进行具体分析。(3分)
14.第⑥段作者为什么说“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3分)
【答案】11.外形柔美可爱;从不奢求、只有奉献;高而能下,不忘“根本”。
12.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柳枝条嫩绿柔软的样子,表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②用比拟的手法,将柳条比作活泼的孩子,将根本比作慈母,用“环绕”“依傍”“扑进”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柳条与根本之间的亲密关系,表达了作者对杨柳高而不忘本的喜爱之情。
13.示例一:文章第②段写“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花木的“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与第③段写杨柳的“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形成对比,强调了作者对杨柳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文章第⑤段中,把杨柳和其他花木进行对比,其他花木只顾向上而忘记根本,而杨柳越长越下垂,牢记根本,回顾根本,如人懂得感恩回馈一样,表达作者对杨柳谦逊低调的品格的喜爱之情。
14.因为杨柳当春抽条。因其树有一种“下垂”的特殊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别的树木都凭仗了东君的势力而拼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
【解析】
11.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三段中的“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可得:外形柔美可爱。
根据第四段中的“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和“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可得:从不奢求、只有奉献。
根据第五段中的“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可得:高而能下,不忘“根本”。
12.考查赏析句子。
①“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把杨柳的枝比作几万串嫩绿的珠子,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联系“嫩绿”“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可知,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柳枝的嫩绿和柔软。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②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把柳树向下低垂的柳枝当作一群活泼的孩子来写。把柳树的根比作慈母。“环绕”“依傍”“扑进”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柳枝与根之间的亲密关系。联系前句“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可知,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柳树不忘根本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柳树的赞美之情。
13.考查对比的写法。文中运用对比的有两处。
第一处:第二段和第三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认为“紫薇”“红杏”“芍药”“牡丹”“往往使我失望”,“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相应的,作者认为柳树实在值得赞美。“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在对比当中,突出了作者对柳树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第二处:第五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 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把杨柳与其他花木进行了对比,强调了杨柳不忘根本的特点,“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表现了作者对杨柳低调谦逊的赞美与肯定之意。
14.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六段中的“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缘故”可得:杨柳当春抽条。
根据“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缘故。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垂’”可得:有一种“下垂”的特殊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
根据“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春的力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可得:别的树木都凭仗了东君的势力而拼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
1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0分)
让勤俭节约精神代代相传
吴金
①有这样一个“半截粉笔”的故事:徐特立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从不用新粉笔,用的都是每天巡视校园捡来的粉笔头。有学生觉得他太“小气”,为什么要爱惜“没有多大用处”的半截粉笔?徐特立的回答是,积少成多,集小成大,也可以节省一点办公费用。为此,他特意写了一首诗教育学生:“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
②做这样的“算细人”,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不论公私,物件都宜珍惜爱护,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人民的创造。只有精打细算、充分利用,才能用更小的成本办更多的事情,实现高效发展、绿色发展。更进一步讲,要让勤俭节约成为自觉行动,必须将其落细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在青少年品德养成中。从青少年抓起,从小处着手,重习惯养成,才能让勤俭节约精神永远散发光芒。
③在一档青少年倾诉心声的电视节目中,一些青少年“吐槽”长辈们较多的一件事,就是“太节俭”“太抠门”:爷爷为省电房间舍不得开灯,奶奶舍不得倒剩饭剩菜,爸爸经常“淘”出各种旧物件……然而,当长辈们现身说法,无一不是语重心长地跟孩子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如何在青少年一代传承,已成为发展起来之后、富裕起来之后必须重视的重要课题。
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并针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对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等提出明确要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养成勤俭节约生活习惯,意义绝不只在减少浪费,更重要的是夯实未来社会风气的基础。“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铺张浪费、奢靡挥霍,糟蹋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会侵蚀民族精神大厦,腐蚀社会风气。节约是美德,节约是财富,拒奢尚俭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价值支柱。
⑤有人这样说:“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节俭惜物不仅是一种“待物之德”,也是一种惜物谨身、惕励自儆的精神修养之道。如果一个人自小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就会懂得自我约束、知道感恩馈赠,就能在人格方面不断丰满,在精神层面不断强健,从而炼就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成为一个敢于直面任何困难、迎接任何挑战的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青少年自小树立“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理念,从思想认识上深化,在行为习惯中养成,无论对个人成长还是对良好社会风尚形成,都大有裨益。
⑥“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家之宝”,不仅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要做到,在生活优渥的时候更加需要坚守。当节俭美德、节约行动获得更为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美好,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2020年08月31日04版)《人民日报》有删减)
(1)选文第①段为什么要从